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村寨背後依山而建的梯田上,金燦燦的稻穀隨風搖曳,田裡不時傳來陣陣蛙鳴,村寨里升起縷縷炊煙,讓這天然的田園畫卷瞬間有了淳樸的生活氣息。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俯瞰地捫,氤氳霧靄仙境一般


地捫的百年禾倉群有400多座,其中不乏大量建於清朝嘉慶、光緒年間的古倉,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大的百年禾倉群,散發著歲月的幽香。


兩棵楠樹彼此擁抱,根部卻分開成了一個巨大的「樹根門」,成為進出村落的道路。遠道而來的客人,每一次通過這裡,都會生出無限的感嘆……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夕陽西下,地捫村宛如一幅油畫


親近自然,與天空、森林和田野相融、共生,是無數厭倦了大都市鋼筋水泥間的生活,渴望自由的現代人追求的生活方式。相信每個忙碌的人,內心深處都有那樣一塊理想的樂土,可以治癒靈魂的思鄉病。


我曾經加入一個「瘋狂」的採訪團隊——目標是探訪100個原始古村落,尋覓秘我心頭的那一方凈土。幾年來,我邂逅了許多古村與古寨,但大多浮光掠影或走馬觀花,直到遇見地捫,我才開始相信,它就是一個能讓我安放心靈的港灣。


那裡的睡眠是黑色的,彷彿投入了大地的懷抱,深沉而美好。每天清早,晨曦攜著水聲和鳥鳴而來,一點點探進我的夢境;窗外是綿延起伏的綠色稻田和漫山遍野的翠竹,侗寨中緩緩流淌的世俗生活籠罩在藍色的薄霧裡,千百年來彷彿一塵未變……

「源源不斷的山泉」 「千三地捫」與「中國第二侗寨」


「地捫」是從侗語音譯而來的地名,意思是「源源不斷的山泉」,這個侗寨位於貴州黎平縣茅貢鄉的清水江支流源頭。在黔東南重重的山谷中,這個偏遠的村落一直延續著自給自足的農耕生活,時光在這裡似乎有意放慢了腳步,讓這片近乎與世隔絕的世外田園完好地保存著侗族建築和民俗,成為侗族原生態文化的「活化石」。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早晨,我從黎平縣城出發,一路詢問,好不容易才找到地捫。


剛下車,一條清澈的小河就展現在眼前,翻著晶瑩的水花緩緩地由西向東流淌,這就是長江支流清水江的源頭——地捫河,是周邊侗家兒女的「母親河」。河面上,幾隻鴨子悠閑地打理自己的妝容;河邊有一位侗族姑娘不緊不慢地捶洗著衣物,神情專註,一起一落的節奏似乎融入了河水的旋律;下游一處寬敞的淺灘上,幾個孩子正在嬉水,濺起了浪花朵朵……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剛出生的孩子,帶的小帽子都是手工刺繡的


地捫河兩旁,錯落有致地分布著侗家干欄式建築。那些飛檐翹角的鼓樓和花橋,宛如瓊樓玉宇,漫步其間,彷彿穿行於天上宮闕。村寨背後依山而建的梯田上,金燦燦的稻穀隨風搖曳,田裡不時傳來陣陣蛙鳴,更遠的山林里,鳥兒正在嘰嘰喳喳地忙著盤點一天的收穫。村寨里升起縷縷炊煙,讓這天然的田園畫卷瞬間有了淳樸的生活氣息。


似乎都因大山的阻隔,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對地捫的影響微乎其微。雖然許多商品和思想早已來到了地捫,給侗族人帶來了便利,但那些傳統的生活習慣、節慶風俗和樸素的道德觀念,依然根植於每個侗族家庭的記憶里。還有一些古老的手藝,如傳統手工造紙、手工織布、藍靛植物染布和手工刺繡等等,也在緩慢而又堅定地傳承……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百年禾倉群散發著歲月的幽香


這裡並沒有太多令人驚嘆的絕美風光,也沒有經受太多文人騷客的詩歌詠嘆,但地理環境的被動隔絕,以及人們對傳統的主動堅守,讓樸素的生活之美得以保存。儘管旅遊開發者對這裡望而卻步,慣於追逐流行的遊客也對這裡不屑一顧,但在我的鏡頭下,這種樸素的鄉土氣息,有最讓人沉靜的魅力:稻田與屋舍相依,蛙聲與鳥鳴合奏,炊煙作別夕陽……


千百年來,侗家人保持著勤勞、淡然的心態,彼此和睦相處、熱情好客的習慣。午飯時分,不管路過哪戶人家的家門,主人都會和善地問:「吉過沒?」(吃飯沒?)。這絕非客氣的寒暄——要不是給我當嚮導的村支書吳勝華極力阻止,早就被硬拉到屋內的飯桌旁了。


吳勝華告訴我,地捫人的祖先原本生活在珠江下游,後來為避戰亂便溯江而上,幾經遷徙,於唐代來到地捫定居。他們勤勞耕作,豐產足食,人丁興旺,不久就發展到了1300戶,此時村寨再也容納不下興旺的人丁,村民們才開始往周邊遷徙。這1300戶就是最早的「千三」侗族,而地捫就是「千三」的總根,至今仍有「千三侗寨」之稱。


流傳各地的侗戲中,有一出唱的就是這個故事:「人口發展落滿寨/又愁屋坐又愁糧吃/田地越來越少/祖先商議分出去/分去臘洞就把高山上/分去茅貢發七百家人丁旺/分去羅大那裡荒田真不少/分去登岑就住田壩腳/村村寨寨肥田沃土年年有餘糧/四村五寨共條根/千三總根在地捫……」吳勝華還很低調地說:「整個村子面積20多平方公里,共有580戶,2600多人,全部都是侗族,是名副其實中國第二大侗寨」。


「侗戲鼻祖」吳文彩 建在水上的百年禾倉


從吳勝華的講述中,我得知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因此他們將一些重要的事件編成歌曲和舞蹈,代代傳唱,方能至今不忘「千三」之根。在侗族文化的傳承中,侗歌和侗戲功不可沒。


每年正月十一至十五,當年那些分出去的侗族村民,都要聚集到地捫,舉行盛大的祭祖慶典,這就是地捫最隆重的「千三歡聚節」。參加祭祖的人們合唱「千三」侗族祖先遷徙、繁衍、生存的古歌,歌聲悲壯,震撼人心。


我到來的時候正值農忙,並沒有古歌和侗戲表演,略有遺憾。吳支書見狀自豪地說:「我們村中有一『寶』,他集編劇、作曲、導演、表演、演奏為一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戲的傳承人吳勝章。我帶你去拜訪他吧!」


順著地捫河,很快到了吳勝章老人的家。老人正在院子里晾曬他收藏的幾十本侗戲劇本。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晚上,勞作之餘,大家會聚在一起唱侗族大歌


見我到來,他一邊撫摸著已經發黃掉渣的書,一邊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話說:「這是我爺爺用漢字代替侗語發音,抄寫的侗戲鼻祖吳文彩編的侗戲劇本,有100多年歷史了。我8歲拉二胡,12歲學彈琵琶,16歲學唱侗戲,一唱就是大半輩子。我現在打算把這些侗戲劇本翻譯成漢字,再不快整理就來不及嘍!如今我年紀大了,右眼也開始出現失明癥狀,就怕有一天,侗戲文化『斷』在我手上。」吳勝章老人年近70,但寫在抄本上的字跡流暢、圓潤,頗有美感,可見他是真正下了一番功夫的,那種執著和專註,令人肅然起敬。老人還告訴我,侗戲鼻祖吳文彩也是「千三」後裔,所以地捫其實是侗戲的真正發祥地。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傳統手工造紙正在進行時


告別了吳勝章老人,吳勝華帶我順著地捫河向東,走了大約5分鐘,就到了塘公祠,這裡記載了一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地捫有個叫「塘」的小男孩,他生於斯長於斯,對地捫有深厚的感情,長大後考中狀元,官至宰相。白駒過隙,晚年的塘身在京城,日思夜想要落葉歸根,但直到逝世也沒能實現這個願望。後來,塘託夢給地捫的鄉親,於是鄉親們合力建造了一座塘公祠。


傳說塘公祠四周古樹成蔭,屋底有口清涼的泉井四季長流,成群的鯉魚游弋在祠前的水塘中。自塘公祠建好後,地捫常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好像安泰祥和的世外桃源。因此,「千三」侗寨的人們都把塘奉為神明,逢年過節都要到塘公祠敬供上香,祈求塘公保佑村寨祥和,老少平安。傳說固然帶著誇張的神話色彩,卻寄託了地捫一代代侗家人對故土深切的眷念。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侗族干闌建築都是榫卯間架結構,沒有一根釘子


仍然沉浸在塘公淡淡的鄉愁中,吳勝華又說:「我帶你去地捫登岑寨看看,那裡有百年禾倉群、樹根門以及紅豆杉泉。」我一聽,頓時來了精神。


遠遠看到禾倉群,就可以感受到古樸自然中有著厚重的氣場,它們靜靜地矗立在那裡,散發著歲月的幽香。地捫的百年禾倉群有400多座,其中不乏大量建於清朝嘉慶、光緒年間的古倉,是國內目前保存最完好、最大的百年禾倉群。


對於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的侗族,糧食的貯藏尤為重要。禾倉一般建在水上,還未走近禾倉群,就會聽到潺潺的流水聲。放置穀物的地方,大約高於水面一米左右,鴨子就成了禾倉下面的那片水域的主人。這樣的禾倉設計簡單,卻具有防火、防鼠、防蟻蟲等功能,令人驚嘆。


「樹根門」的愛情傳說 紅豆杉泉維護村民的健康


在登岑寨的東北處,穿過大片禾倉群,會發現有兩棵樹根交織在一起的古楠樹,這裡就是「樹根門」,也稱「夫妻樹」,樹齡有500多年,是地捫的另一個美麗傳說所在。


登岑寨上的一位美麗姑娘,遇到了一位外鄉小夥子,兩人行歌坐月,感情日漸深厚,很快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但是,當姑娘的家人得知小夥子是外鄉人,且距離很遠時,堅決反對這門親事,並禁止她再見情郎。


小夥子得知愛情無門,又沒什麼辦法,終日抑鬱,導致一病不起,不久便離開了人世。姑娘見不到小夥子,得了相思病。一日夢中,她得知小夥子已經化作了距離她家不遠處的一棵楠樹,默默地守護著她,肝腸寸斷,不久也離開了人世。次年,那棵楠樹的對面,又新長出了一棵楠樹,兩棵樹的樹根交織,就像一對情侶手挽著手。微風襲來,樹葉「嘩嘩」作響,宛若這對情侶發出的笑聲。

地捫:第二大侗寨,時光邊緣的古村



一位侗家老人正在晾曬自己織的布


兩棵楠樹彼此擁抱,根部卻分開成了一個大門,成了進出村落的道路。無數年來,村民們早已視若無睹,但遠道而來的客人,每一次通過都會生出無限的感嘆……


吳勝華帶著我從樹根門繼續向東前行,說出來的內容又一次引起我的極大興趣:「多年來,整個村子從未有人患過癌症,至於原因嘛,很快就會看到。」


不遠處出現了一眼清泉緩緩流淌,旁邊立著一塊牌子,上書「紅豆杉泉」。他用掛在泉邊的竹舀盛了水遞過來,我毫不猶豫地一口喝掉,頓覺甘甜、清冽。這眼泉水是從一株巨大的紅豆杉樹根下流出來的,泉水流過的岩石上,有一些沉澱的紅色物質,這應該就是地捫村沒有人患癌症的緣故吧。


地捫周圍的植被保存得完好,珍貴的紅豆杉群、杉木林以及各種古樹環繞著村寨,空氣濕潤清新,讓我禁不住盡情地深呼吸。紅豆杉在地球上已有250萬年的生存史,是世界上公認的含有天然抗癌物質的植物。由於紅豆杉在自然條件下生長速度緩慢,再生能力差,所以被中國定為一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堪稱「植物界的大熊貓」。


紅豆杉泉的清冽與甘甜,令我徒增了許多牽掛——在地捫停留的那些日子,每天我都會往返幾公里,從地捫小學跑到紅豆杉泉,只為去看看那眼清泉,喝上一口,再靜靜地坐下來,仰望周圍參天的古木,享受這世外桃源帶來的寧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旅行 的精彩文章:

能不憶江南?西湖的威武與冶艷

TAG:旅行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邊緣的六大「神秘」古迹
長三角城市群,作為鋼城的馬鞍山是否被邊緣?
寧波海曙區管轄地擴大到餘姚鹿亭鄉中村的白雲橋邊緣山區啦!
邊緣人的江湖:中國古代的遊俠
在沙漠的邊緣,美麗的藍刺頭和沙拐棗盛開了
一座歷史古城,地處省邊緣,如今有點尷尬
沙漠邊緣的城市,只用了10年時間變成世界四大賭城之首
戰火邊緣的中國小鎮邊民生活,掛起五星紅旗,以免被誤傷!
四季輪迴,一棵不斷折騰在美麗和大餅臉邊緣的吉娃蓮
一個老頭代理皇帝三十七天,把大亂邊緣的中國拽了回來
西安從什麼時候開始「靠邊站」淪為中國歷史邊緣角色的?
荒野之息,當林克站在大橋的邊緣時……
台媒:太陽系邊緣或存在第九大行星 比地球大15倍
行走在藏地的邊緣(三)
《朝霞》:六七十年代上海城市邊緣人精神心靈史
已經瀕臨邊緣!三星:全世界都愛三星,為什麼唯獨中國不愛!
沉睡在世界的邊緣,讓藍天大地見證最美的姿顏
新疆沙漠邊緣的一萬畝玫瑰花開了
類似地球,太陽系邊緣的冥王星或有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