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也曾三請諸葛亮 三大因素致最後功敗垂成

曹操也曾三請諸葛亮 三大因素致最後功敗垂成

核心:曹操也曾三請諸葛亮,之所以在諸葛亮面前吃了癟、掃了興,主要有以下三個個方面的原因...

曹操也曾三請諸葛亮 三大因素致最後功敗垂成


曹操也曾三請諸葛亮 圖片是影視劇中的曹操


劉備「三顧茅廬」的故事深入人心,幾乎家喻戶曉。可是在此之前,曹操三請諸葛亮的事,卻很少人知道或記起。


相傳,曹操屯兵許州時,派曹洪帶十萬人馬第一次打新野,結果吃了敗仗。他很惱火,揮劍要殺曹洪。這時,有個叫程煜的謀士出來講情,說:「新野的敗仗不怪曹將軍,只恨劉備有個能掐會算的徐庶當軍師。要是丞相信得過,我願舉薦一個能人,處處比徐庶都高一招,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的高徒諸葛亮,也是我的師兄,現在卧龍崗隱居。」


曹操早聽說過諸葛亮有超群之才,眼下程煜又為他舉薦,就決定請諸葛亮來當謀士。第二天,他領著程煜、曹洪等一伙人馬,帶上金銀財寶、綾絹綢緞,上了路。他們趕到卧龍崗已是晌午,人困馬乏,就來到路邊的茶館裡歇腳。曹操吩咐曹洪先去茅庵,請諸葛亮到茶館來敘談。過了一會兒,曹洪回到茶館,對曹操說:「先生不在家,聽書童說,他到山上歇晌去了。我在山腰吆喝了半天,也沒人應聲。」程煜忙說:「我師兄最愛在靜處讀書,不許外人打擾。莫非將軍莽撞無禮,師兄不肯出見?」曹操一聽,臭罵了曹洪一頓,又派程煜去請諸葛亮。

又過一會兒,程煜皺著眉頭也回到茶館。他惱火地說:「我好不容易在野雲庵找到師兄,說明來意,哪曉得他不理不睬,拂袖而回,鎖上柴門,拒不見我。真是太傲慢了!」曹操心想:你諸葛亮到底有多大的本事,憑啥擺這麼大的架子?在師弟面前也這等傲慢!看來我得親自出馬了。


曹操一行來到茅庵門前,只見柴門大開,諸葛亮正在草堂讀書。等曹操進屋,諸葛亮一沒起身讓座,二沒磕頭下拜。這時候,曹操是心裡有火不敢發,還強裝笑臉上前問:「請問你可是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先生?」諸葛亮頭也不抬,隨口應道:「不敢不敢!我是個山村野夫。聽說丞相遠道而來,專門在這兒靜候。」說罷把書中一合,望著曹操。


曹操仔細一看,這諸葛亮果真是氣度不凡哪!就趕緊使個眼色,叫人把禮品抬上,說:「早就聽說先生足智多謀,專程登門相請,為我統一大業賣力。」諸葛亮一聽,哈哈大笑,說:「丞相花這麼大的本錢來買一個普通山民,不怕失了你的面子嗎?我實在不敢受這一請!說罷又連連搖頭大笑。曹操本來就疑心多端,見諸葛亮又是搖頭,又是大笑,分明是當著手下的人取笑自己,心裡真不是味兒:「我千不該,萬不該,不該親自來請他。」曹操本想發頓火,出出氣,又怕傳出去世人笑話,只好吱唔說:「看來先生也有為難之處,那就不必勉強了!」說罷灰溜溜地走了。

曹操也曾三請諸葛亮 三大因素致最後功敗垂成


這事傳到民間,變成了人們的歇後語:「曹操請孔明——沒誠心」。有人又附會了一句:「程煜薦諸葛——不識相」,都是指的這件事。


知道了過曹操三請諸葛亮的故事,小編認為,身為一代梟雄的曹操之所以在諸葛亮面前吃了癟、掃了興,主要有以下三個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曹操自身的因素不能夠被諸葛亮接受。


我們知道,東漢末年的三國時期,是一個大動蕩大競爭的時代。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代表的魏、蜀、吳三家,為爭奪全國的統治權,展開了一場又一場生死大搏鬥。古有雲,「若建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三國的創立者,不可能不知道人才對他們創業和守業的極端重要。他們在爭奪人才中爭天下,在爭奪天下中爭人才。從一定意義上說,三國的縱橫捭闔,既是一場軍事力量較量,更是一場人才爭奪大戰。「盛衰之理,雖曰天命,豈非人事哉!」


我們且不理會曹操三請諸葛亮一事的真偽,只想就事論事分析,故事的內涵與意義。在故事裡,曹操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但他在實踐中如何把握政策、怎樣採用策略,切實善待人才方面卻存在著做得不夠好之處。我們不難看出,曹操確實有「愛才之心」,通過程煜舉薦、自己觀察,發現諸葛亮具有超人的水平能力之後,馬上前往探望邀請,就是明證。不過,在三請諸葛亮的過程里,卻犯下了幾個不該有的錯誤:比如「吩咐曹洪先去茅庵,請諸葛亮到茶館來敘談」,顯然誠意不夠、誠心不足;再「派程煜去請諸葛亮」,依舊是放不下丞相身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不肯禮賢下士;到了第三請,曹操雖親自看望諸葛亮,卻仍屬心不甘情不願與諸葛亮掏心窩交朋友的心理狀態,保持距離,企圖以厚禮收買、以利益誘惑等方式拉攏孔明加盟效力,於是諸葛亮在沒有看到應有的厚待、尊重、敬愛的情況下,只能以不願出山、不肯幫扶而使曹操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二是諸葛亮的打算與曹操的期盼相距甚遠。


諸葛亮在《三國演義》里無疑是位最光彩奪目和充滿傳奇的人物。他從躬耕南陽的一介平民,躍身成為劉備的軍師、蜀國的丞相,其華麗轉身雖然與自身卓越的軍事才能、睿智的政治才能有很大關係,但就成功者創業選擇角度來看,他跟對了人,選對了老闆,是極為重要的先決條件。

曹操也曾三請諸葛亮 三大因素致最後功敗垂成


在諸葛亮出山之際,正是三國戰亂、群雄逐鹿之時,他有許多機會把握、有許多機遇面臨。若以大小劃分,起碼有三個大老闆可供選擇,一個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一個是盤踞江東頗有口碑的孫權,最後一個是被曹操攆得東躲西藏的中山靖王之後劉備。


按說,曹操的實力最強,不僅雄厚無比的優勢,更具重才惜才的實際。跟隨曹操打江山成功把握大、效果好,諸葛亮為何不願意選擇曹操呢?理由有三:一則孤高自負的曹操不一定看得上他這個無名無分的鄉野村夫。二則曹操身邊的奇人異士甚多,去了不一定受到重用。


三則曹操是一個生性多疑且嫉妒心很強的人,跟了他不一定有好果子吃。


而劉備此時此刻儘管實力最弱小,連自己的地盤也沒有,靠借居在劉表處安身,處境十分艱難,隨時都有可能被虎視眈眈的另外2家吞併。諸葛亮毅然決然加以選擇,確實有其高明之處,他的理由有四:首先,劉老闆「根紅苗正」,乃中山靖王之後,漢室皇叔,上承天意,下順民意,光這一點就比名不正、言不順的曹老闆強。其次,劉老闆重情重義,禮賢下士,德馨遠播,有一顆懷柔之心,這樣的老闆跟著放心。再次,劉老闆的手下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虎將,卻沒有一個運籌帷幄、能擔當大任的謀臣,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第四,越是不起眼的企業,越是能張顯出自己的能力,也越是能得到老闆的器重。思來想去,左右權衡,最後諸葛亮將目標鎖定在劉備的身上。事實證明,諸葛亮的選擇是十分正確的,是極為明智的,也是特別成功的。


曹操三請諸葛亮的故事,未見史料記載,僅憑民間傳說,未必可信。我們今天之所以採用傳說的故事來分析問題,並非是給一代梟雄曹操做什麼人生總結。而是想就事論事討論人才觀的認識理解把握問題。事實上,依據歷史記載,曹操不失是位深諳用人之道的明君。曾有人為他總結的用人特點:「真心誠意,以情感人;推心置腹,以誠待人;開誠布公,以理服人;言行一致,以信取人;令行禁止,依法治人;設身處地,以寬容人;揚人責己,以功歸人;論功行賞,以獎勵人。」筆者很是欣賞。


人才競爭,已是新時代在全球範圍內最根本最激烈的競爭。我們透過回顧和分析曹操三請諸葛亮的故事,應當有所啟發、有所感悟、有所思考、有所進步。因為,人才問題,既是一個關係前途目標又關乎現實發展的大課題。孰好孰壞,孰是孰非,關係重大,意義非凡。


關於曹操三請諸葛亮,歷史上還有另一種版本的說法。


諸葛亮有個兄弟諸葛誕,見曹操十分愛賢求才,便也去投靠;曹操和他交談後覺得他才華出眾,十分喜歡,便把他留在了自己身邊,每次布陣行兵總要問問他的見解.諸葛誕見曹操如此重感情,講義氣,便向曹操推薦了諸葛亮.他形容諸葛亮十分厲害:自己的本事和他比,還不及九牛身上的一根毛.於是乎,驚訝之餘,曹操派一個使臣帶了許多金銀之類的東西去請諸葛亮。


過了些日子,使臣一個人回來了,並告訴曹操說:"諸葛亮上個古怪人,門前外掛著一個大牌,寫著:求知己者進,送珠寶者莫入.諸葛亮的家人見我帶著珠寶,連通報一聲都不肯,任憑我唾沫說干,舌頭說尖,竟連諸葛亮是個什麼模樣也沒見著,只好趕緊回來複命了."這時諸葛誕聽說後,趕緊對著曹操說:"諸葛亮是個胸懷大志的正人君子,錢財是打動不了他的.將軍若真心要請,不親臨也得親筆寫封信,把將軍的志向寫出來,讓他也了解了解將軍.知道請他的用意."曹操向來最尊敬這種人,在三分喜歡上又加了三分敬佩,趕忙寫一封信是不用說的,於是由諸葛誕親自前去.


諸葛誕到了後,程上書信,說出自己在曹營的所見所聞.諸葛亮看了曹操的信,覺得曹操和自己的抱負,志向完全相同,多有驚喜;聽了諸葛誕的話後更是由衷的想到曹操那裡去效力,當即要下山;可十分不巧,準備出發的第二天他的父親晚上突發急症,當晚逝世.諸葛亮是個孝子,只好給曹操寫封信,訴說自己的不幸,並約定只要49天孝期滿,一定出山.曹操得了書信後,每天都想念諸葛亮,無奈日子越是要快就越過得慢.一個多月過去了,曹操有點等不及,就和隨身典韋和諸葛誕一起化裝成商人去找諸葛亮:就算請不出山也要聽聽他的見解,所謂"同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


時正值隆冬時節,大雪紛飛.曹操為了早點到達,日夜趕路,卻不幸染了風寒.第一天本來還想著:只剩下一百里路而已了.便是想趕路,可憐上馬要人扶,更別談騎馬了;第二天第三天更是糟,竟然嘀水不沾.曹操意識到短時間內是不會好的,於是寫了兩封信,一封給襄陽劉表(有的說是給劉備,還有的說回去),要他派人來接自己去養病;另一封叫諸葛誕給諸葛亮送去,訴說自己的思念和不幸.誰知道諸葛誕剛出門準備出發,典韋便乘著曹操在養病把書信奪過去(是不想氣了曹操),很明顯他是火了(很象張飛):一向認為,大戰是靠真刀真槍去拼的,讀書人不過是老鼠進書箱:只會咬文嚼字;特別是看了曹操為了這麼一個諸葛亮,既然都病得如此之重,於是更是惱恨諸葛亮.便是奪了書信後去找諸葛亮了.當諸葛誕進去告訴曹操時,典韋已經去了;曹操也知道典韋的壞脾氣,只好叫諸葛誕看好典韋,讓他見了諸葛亮後不要胡來.


但典韋已經是火上,早把諸葛誕拋得遠遠的;來到諸葛亮家後,拿了書信給家人,叫他去叫諸葛亮.不一會,家人說他請了和尚在念經,七天之內不能見客,等完畢後一定盛情相待,要典韋先去休息.此時典韋更是火上添油,高聲轟道:"你家先生哪來那麼多規矩!我家主公這次冒風寒來請,還累了得病.他卻至今不聞不問,是何道理?等我進去問問他!"諸葛亮的家人見了這樣的情形,趕忙關門,典韋卻早已伸出雙手,只一推,家人早已倒在地上.典韋也不管他們,三兩步衝進了屋裡,


怒道:"快快去見我家主公,否則我燒了你這草蘆!"


正在念經的和尚看了典韋這模樣,以為是來了活閻王,躲的躲,跑的跑.而諸葛亮卻若無其事,等瞌完了頭後才慢慢站起來打量典韋一番,心平氣和的道:"你莫不是璞陽水中救曹操的典韋么?"這一下可把典韋給嚇住了,心想:他沒出過門怎麼知道我?但仍是吼道:"即便知道是我,就趕快下山與我去見我家主公!"


"不去又怎麼樣?"


"不去我先廢了你,然後再背著你去!"


諸葛亮眉毛一揚,道:"你想廢了我?別誇口了!"


"什麼?你當真我廢不了你!?"典韋一跳半天高,指著諸葛亮的鼻子說道:"璞陽城的千斤大梁,在我手裡就象根麵條,你的腿是銅鐵打的,我也就用兩根手指就能捏斷你的腿!"


諸葛亮道:"咱兩不如先打個賭:不要說弄斷我的腿,只要你能捏斷我腿上的一根汗毛,就算你有本事,我即刻下山去見曹公.否則,你就不要再跟我羅嗦."


典韋心想:諸葛亮是不是被我嚇昏了頭,明擺著就是讓我贏啊!可是不便想太久,也便是說:"我若連你跟汗毛都捏不斷就任憑你處置!"


於是諸葛亮從腿上拔了跟毛給了典韋.典韋兩個指頭捏緊使勁,張開一看,汗毛不曾有半點損.他覺得很奇怪,這次使出全力,


大吼一聲,連屋頂上的雪也震得紛紛往下落.可是張開手一看,還是一樣完好無損.他嚇得"撲通"一聲地跪下:"先生真是活神仙!典韋雖有牛力,卻不能動先生一根汗毛.今日冒犯先生,任憑發落!"


葛亮是又好氣又好笑,他把袖子一甩,道:"你給我滾下山去!"諸葛亮本是叫典韋先走,哪知道典韋是個莽夫,一根腸子通肚子,轉不了半點彎.聽了諸葛亮的話後,連馬都不要了,真的從山頂滾到山角,回去見曹操.知道現在,人們在賭狠時還愛說:"你動不了我一根汗毛"


直到典韋滾下山,諸葛誕才趕到隆中.待他一再解釋賠禮後,諸葛亮才消了氣.不過,諸葛亮還是那句話:父孝在身,49天孝期一天也不能少.若要下山助曹,也得等孝期瞞了才行。


故事後來說典韋滾下山告知曹操時,曹操才曉得壞了大事,病情又重了三分.養了二十多天的病,才勉強能上馬走走.他病好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諸葛亮,打算親自道歉,讓典韋也去負荊請罪,然後再請諸葛亮出山相助.


後來由於來此前劉備也為達到請諸葛亮出山的目的,讓張飛等人幹了一種嫁禍曹操而使諸葛亮錯怪曹操的勾當,於是諸葛亮便跟隨劉備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當然沒有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那麼精彩,只是讓老百姓樂樂罷了.但這也可以看出,在古時候就有很多人肯定曹操求賢若渴.這也是反映曹操厚待人才的一個側影.


其實在民間關於三國的傳說是很多的,由於中國老百姓都喜歡三國,加上說書的不斷誇張,也說演義得越來越離譜了.不過傳說就是傳說,歷史還是歷史,這是無法改變的。但是也有很多時候,傳說未必是假的,歷史也未必是真的。這個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大師 的精彩文章:

江南首富沈萬三被朱元璋滿門抄斬凌遲真相
萬惡的地主階級真的存在嗎?
水滸傳中的師徒關係,你理的清嗎?
揭秘明朝選皇后要過哪七關 五千佳麗選一人
揭秘歷史上殺貪官最多的皇帝,朱元璋名號最響

TAG:國學大師 |

您可能感興趣

曹操曾三請諸葛亮為什麼最後都功敗垂成呢?
曹操三請諸葛亮最後為何依然功敗垂成?
姜維要在諸葛亮死後九伐中原,卻為何最終功敗垂成
他是曹魏最後希望 一心想覆滅司馬氏 可惜最後功敗垂成
吳三桂起兵反清,只因一個愚蠢行為,導致功敗垂成
吳三桂率30萬大軍反叛清廷 只因一個愚蠢舉動 最終功敗垂成
該成語講述一封疆大吏,諸葛亮功敗垂成,與之有關
史上「功敗垂成」的五大草寇
司馬懿提拔兩人,一個讓諸葛亮束手無策,一個讓姜維功敗垂成
謝玄北伐,因遭人掣肘,功敗垂成,未完成統一大業
查理五世屢敗大海盜海雷丁,卻因為沒錢而功敗垂成
兩次攻打,原本有機會一統日本的忽必烈,為何最後功敗垂成
世界上最偉大的史詩片導演,這三部電影也功敗垂成
揭秘諸葛亮功敗垂成的悲劇究竟是誰造成的?他要負主要責任!
抗日儒將遠征異域千里追擊功敗垂成,戰火中他還有興趣做此事
此國幾乎奪取東亞,可因一先天不足,最終功敗垂成,慘敗收場
歷史上最憋屈的謀士:本已勝券在握,卻功敗垂成
這個女人不簡單,幫宋江卻斷送梁山,殺奸臣又功敗垂成
「亞父」范增明明已勝券在握,為何卻功敗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