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蛙屬生物地理和物種分化研究獲進展

蛙屬生物地理和物種分化研究獲進展

完整地重建一些世界廣布的重要物種類群的進化關係是分子系統學中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常常由於國界的限制,此類工作頗具挑戰性。蛙屬(Rana)物種廣泛分布於新、舊大陸,主要在北半球地區,如亞洲、歐洲、北美洲至南美洲北部均有分布。長期以來,該屬物種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作為兩棲類中的模式生物用於行為、發育、進化等領域的研究。同時,該類群棲息生境的多樣化為開展大尺度生物地理研究及物種多樣性分化(Diversification)提供了良好的材料。


遺憾的是,長期以來,對該類群的系統學研究多局限於局部區域,即便是大尺度的研究涉及此類群,所使用物種非常零星。蛙屬物種在歐亞大陸與美洲大陸之間的遷移擴散路線是怎樣的?各大陸內部物種又是如何遷移擴散分化的?新、舊大陸在多樣性分化模式方面是否存在不同?區域物種類群的生物多樣性分化速率(物種成種速率-物種滅絕速率)受哪些可能的因素影響?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建立廣泛的國際合作,在大尺度範圍內(continental scale)以完整取樣為基礎,構建該類群的系統發育關係,以此探討和驗證存在的爭議性假說,解決相關高級分類階元的爭議。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車靜課題組對該類群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前期在中國及東亞分布物種的分類、譜系地理及系統演化方面已經取得階段性進展(Che et al. 2007. 2009. Mol Phylogen Evol; Zhou et al. 2012. 2013, Mol Ecol)。此次,基於長期的積累及研究背景,該課題組聯合了來自美洲、歐洲和亞洲十餘位學者,在全球尺度上對蛙屬的系統演化進行了較為系統的研究。結合生物地理學和生物多樣性的研究方法,揭示了該類群的起源、擴散路線,以及多樣性分化模式。研究顯示,蛙屬可能起源於中國西南地區,從東亞經白令陸橋兩次獨立進入北美。隨後,其中一支遷入中、南美地區。後期,從東亞經中亞,進入歐洲地區。該類群的多樣性分化模式在新、舊大陸地區存在較大差異。例如東亞地區的物種,在分化過程中經歷了明顯的物種形成速率的增高變動,時間推測可能與東亞島嶼的劇烈構造運動和氣候波動所偶聯的海平面變化相關;而美洲地區的物種,整體經歷了一個適應輻射(Adaptive Radiation)的過程,成種速率呈逐漸降低趨勢。

目前該研究成果已在線發表於國際學術期刊Systematic Biology上。昆明動物所博士袁智勇、周煒幃和美國達特茅斯大學(Dartmouth College)博士陳欣為共同第一作者。通訊作者包括研究員車靜、David M. Hillis(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David C. Cannatella(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及中科院院士張亞平。


該工作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科院、國家留學基金委等相關項目的大力支持。

蛙屬生物地理和物種分化研究獲進展


>

蛙屬生物地理和物種分化研究獲進展



蛙屬物種在新、舊大陸經歷的主要的擴散路線(Yuan et al. 2016)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街頭美食——臭豆腐,吃還是不吃?
科學家通過南海珊瑚骨骼研究揭示近代戰爭汞污染
志願想跳「生物」坑?要跳就跳最深的坑
卡嗓子的「魚刺」你知道多少?
5.15 中國暗物質與暗能量研究五至十年展望

TAG:中科院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集科研、植物種質保存、科普和生態旅遊為一體的中國最大植物園
國外研究:氣候和土地使用變化或利於耐旱物種生存
有證據表明人類已經導致一些新物種誕生和動物進化
山西汾河源頭生物物種與生態系統多樣性研究取得成效
科學家發現新物種,「精靈」生物體內的DNA跟地球生物酷似!
島嶼—研究物種演化動態的大型天然實驗室
超級稻:物種進化與人類生存環境
怪異生物——邪惡新物種「骷髏蝦」
動物的「生化危機」,白化物種也美的讓人窒息
動物世界極其罕見的基因變異物種,傳說中的白化生物
美研發水下機器人 探尋黃石湖中的微生物新物種
融合催生新物種
中科院昆明動物所等發現哺乳動物新物種
生物為什麼會演化出有性繁殖?性是新物種形成催化劑
生物為什麼會演化出有性繁殖?性似乎是新物種形成催化劑
大青山野生動物園生態環境改善 珍稀動物種群有了自己的生態鏈
國家地理雜誌評出十種最怪的新發現的動物物種
海牛中體積最大的物種,唯一以藻類為主食的動物
缺氧農作物種植性比價高方案 農作物怎麼合理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