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你是在養育孩子,還是在補償自己的童年?

你是在養育孩子,還是在補償自己的童年?

altanaka150800140.jpg


文:小樓老師


本文由「歐美爸媽」授權轉載:分享歐美先進心理學、教育學理念。

一、一個為孩子創造「美好童年」的母親


貝絲最近在和丈夫賭氣。她正在籌備女兒6歲的生日,而丈夫覺得她簡直是揮霍無度。


貝絲是一家財經雜誌編輯,而丈夫是證券公司高管,兩人每年收入可觀。貝絲並不覺得這樣的消費會給家庭經濟帶來太大影響,她願意給女兒一切最好的東西。


從女兒出生以後,貝絲給女兒買的生活用品全是高檔的奢侈品,並且每年都會給女兒籌備一次昂貴的生日宴會,近幾年更是請了專業的生日策劃公司。

丈夫一開始還願意配合貝絲,畢竟任何一位父母都願意給自己子女最好的東西。但是丈夫漸漸開始吃不消,貝絲在「撫養」孩子方面的特殊熱情讓丈夫非常疲倦,有時丈夫提出反對意見,認為對小孩子完全沒必要如此浪費,貝絲就會責怪丈夫一點不關心孩子的快樂和幸福,甚至指責丈夫太過於自私,不理解美好的童年回憶對一個人多麼重要。漸漸地,對於孩子撫養這件事情,丈夫完全無法插手,貝絲就像一隻母雞似的,將孩子牢牢護在自己身下。


貝絲之所以對孩子如此費心,是因為她自己有一個充滿遺憾的童年。


貝絲曾經是一個棄嬰。一對中年夫婦收養了她,但是這對夫婦的經濟條件並不好,他們自己還有一個殘疾的兒子。在貝絲的記憶中,自己只有一個破舊的小熊玩具,從來沒有穿過新衣服。有一段時間,她每個月和父親一起領取救濟金。上學之後,貝絲常常在時裝店櫥窗前徘徊,盯著那些漂亮的衣服和鞋看上好半天。貝絲的養父母對貝絲並不差,他們對待貝絲的教育非常嚴格,養母對貝絲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夠成為一個醫生或者律師。即便生活如此拮据,兩人還是努力為貝絲攢積讀大學的學費。但養父母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好好關愛貝絲,他們還要照顧自己殘疾的兒子。


貝絲並沒辜負養父母的期望,在以優異的成績大學畢業以後,她進入了一間證券公司工作,後來又加入了一家財經雜誌做主編。貧寒的童年似乎並未對她造成不良的影響,相反還激勵著她過上更好的生活。貝絲也常常被一些女性勵志節目邀請,鼓勵女孩子要如何把握自己的未來。


然而,在她女兒出生以後,貝絲童年塵封的記憶,彷彿又一層層撕開了厚厚的包裝紙,再次清晰起來。

每一次為女兒買新裝,她就會默默地想,我當年要是能穿上這件衣服該有多好,你看女孩兒就是該穿這樣的衣服,真是美極了;


每一次和丈夫帶孩子去玩的時候,她也會回憶起童年,想到自己從不曾和父母有過這些時光。父母總是忙於生計或者照顧哥哥,對待她的管教方式也很粗暴;


她熱衷於為孩子籌辦一次又一次紀念會,熱衷於給孩子拍照,她希望孩子每一個階段有美好的回憶。


貝絲非常清楚的記得,小學時她和班裡一個女孩同一天生日。有一年,那個女孩的父母為孩子在家舉辦了一次生日宴會,幾乎邀請了全班同學參加。那天貝絲吃到了很多蛋糕,以及女孩媽媽親手做的美食,但是貝絲卻不敢告訴任何人,其實自己也是在這天過生日。她看到很多人送女孩生日禮物,忍不住偷偷藏了一個在書包里,而這一切,恰巧被同班一個男孩子看見了,男孩大聲嚷嚷起來,所有人都知道了。女孩的母親雖然善良的將貝絲藏起來的禮物送給了她,但從此以後沒人再邀請貝絲參加任何聚會。當天被當眾羞辱的感覺,直到多年以後才慢慢淡去。


當自己孩子過生日的時候,貝絲幾乎想把世界上最好的禮物全部塞給孩子,那些奢侈的生日宴,不過她心裡那個屈辱的小女孩,想向所有人宣布——你看,我可以擁有最好的禮物了!我不會再拿人家的東西,這些全是我的!

二、心靈的成長,未必跟上年齡的步伐


貝絲的情況並不是個例。


很多父母在撫養孩子的時候,他們童年的記憶就會被觸發。往往孩子的一句話或者與孩子相處的一個場景,就會激活他們心中的某種情感。而這種情感,會讓父母退回到兒童時期,表現出與年齡不相稱的行為和情緒,甚至完全不顧及當下的情況。


一個學生時代有著音樂夢想的母親,可能會執著的讓孩子學習樂器;一個曾經被同學欺凌過的父親,聽說孩子被欺負的時候可能會反應過度。

為什麼會這樣?


人類心理的發展與身體的發展有一些差異,身體往往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愈漸成熟,但是心理的發展卻可能被某一個創傷事件阻礙,停滯下來。這種心理發展的停滯往往很隱秘,只有當類似情景再度出現的時候才可能被激活。也就是說,童年發生的某一個事件如果沒有被處理好,當事人再度經歷類似情景的時候,就會出現孩童般的行為、想法和情感。這樣的情況很容易出現在撫養孩子的父母身上,因為孩子的成長過程,往往會引發他們關於自己童年時期的回憶。如果那些回憶中有創傷,有遺憾,很多父母會有意無意想要彌補這種遺憾,或者逃避創傷。


童年未能得到父母足夠關愛的孩子,除了會對自己孩子過度溺愛,也可能會對自己孩子的需求表現冷漠——一如當年父母對待自己的方式一樣。其實對孩子過度溺愛的貝絲,在溺愛孩子的表象下面,也是冷漠。她為孩子精心準備的童年,完全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在籌劃,從來沒有問過孩子的感受如何,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從來不給孩子自由選擇的機會。她的女兒只是她的傀儡,替代她過她沒有過上的童年。


三、別讓孩子替你過童年


一個人要完全把孩提時代的往事統統拋掉,是非常困難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備受冷落、傷害和羞辱的經歷,會在一個人心裡留下刻痕。這種刻痕性的事件也許會被記憶淡忘,比如一個人可能會忘記這件事情的很多細節,但是感覺卻還是會保留在身體中。一旦被觸發,那種感覺就會把一個成年人拖入童年的狀態。


成長的過程並不容易,很多人都受到過或多或少的傷害,某些傷害或許留下過未能覺察的痕迹,阻礙著這個人全面走入下一發展階段。更有甚者,可能在成長的道路上,遺失了某個重要的里程碑,漏掉了整個發育的階段。所以當為人父母的時候,有些人會設法做自己童年時代憧憬的父母,補償自己的童年,讓自己的孩子不要再經歷自己當時的傷害。


那些對自己補償慾望越大的父母,越可能會忽視掉自己孩子本來的需求,無視孩子真實的感受。最常見的例子就是逼迫孩子吃飯,一個小時候嘗過飢餓的父母,可能總會逼著孩子吃很多東西,他們總會覺得孩子會餓,樂於看見孩子吃東西。這樣真的是對孩子好嗎?孩子真的需要這麼多食物嗎?其實並不是孩子需要,是父母對飢餓的恐懼導致他們讓孩子「替自己吃」。


父母在撫養孩子過程中,一定要保持一絲覺察——孩子並不是你童年的替身,他們有自己全新的生命,全新的人格,你當年未滿足的需求,未必是他的需求;而你當年經歷過的傷害,從他那裡永遠不可能得到真正的補償。


IMG_0746.PNG


作者簡介:小樓老師,微信號bbmm332211


圖片來源:http://www.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責任編輯:茉莉


親子文末11.jpg


TAG:親子心理 | 兒童心理 | 父母成長 |
您可能感興趣

實拍留守兒童生活讓人嘆息,是不愛孩子還是要養家
女人,不會照顧自己和孩子,這就是下場!
你的修養,就是你孩子的教養
我們的孩子是如何誕生的?
有了孩子後,我還是我自己
寶爸就是這樣帶孩子的,我也是醉了
孩子要在幼兒園過生日,父母是「喜」還是「憂」?
我才不是在乎童貞的女孩子
我們真的是在培養孩子的自信嗎?也可能是「偽自信」
自從有了娃,孩子他爸的生活就是這樣的了,同感的爸爸舉手!
她收養了八路的孩子,自己的孩子卻餓死在懷中
如果真的拋棄狗狗,他們失去的就是自己孩子的生命!
她兒子在幼兒園被有錢人的孩子欺負,誰知孩子他爸是總裁?
我們都是賣掉自己玩具的孩子
只有和處女生的孩子才是自己的孩子?
看了那麼多育兒經,為何還是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孩子生出來不像父母,是誰的錯?
我們給孩子的錢,卻被婆婆用在了別的孩子身上!
那些年,選擇不要孩子的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