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何辨識你是否被人洗腦?

如何辨識你是否被人洗腦?

45301305_ml.jpg


文:授權轉載自公眾號霧滿攔江


(01)

咱們的網路是個大熔爐,每天就是個吵呀吵。


再小的事兒,也會有無數人從四面八方趕來,熱情揚溢的相互對罵。喝個豆漿,能分出甜黨和咸黨,吃個餃子,就會有更多的派系陣營。如果是涉及到更大的事件,參加論戰的人就會更多,觀點更趨激烈。


我們的爭吵,有個鮮明的特點——幾乎所有的爭吵方,都認為自己是絕對正確的,幾乎每個人,都在痛心疾首的怒罵對方不會獨立思考,責怨對方被人洗腦。


當雙方都在指責對方被洗腦,事情就變得好玩了。

這時候我們就需要掌握一種能力——如何辨識一種觀點的正確性。


簡單說,我們如何才能知道哪一方是對的?又有何標準,可以論證哪一方的觀點還不夠完善?


這個題目很好玩,那就讓我們,先玩個開心遊戲。


(02)


先說個最近網上很轟動的事兒——

說,有位朋友,人老實忠厚,日子過得一般般,最近一段時間參加同學聚會,驚發現當年那些爛人,全都發了,許多同學都成了土豪。


土豪就土豪吧,這位老實的朋友,可能是心情有點失落,聚會上酒喝高了,喝到了人事不省。


醒來,他驚恐的發現,自己赤身裸體,睡在一間華麗麗的酒店房間,一位大媽正俯身望下來,面帶詭異的笑容,溫柔的對他說:你醒了?床頭有1000塊錢,是留給你的。我還有事兒,先走了……


別,你誰呀……不待這位滿頭霧水的朋友發問,溫柔大媽已經揚長而去。


他當時驚恐的穿好衣服,逃出酒店,回家後發微信質問那幾個土豪朋友:你們對我幹了什麼?為什麼我會在那家神秘的酒店裡?那個大媽又是誰?她怎麼會在我的房間……她對我幹了神馬?

——現在,請你來評價一下這件事。


(03)


再來一道題。


說,有位大嬸,夜晚睡覺時,聽到樓道里傳來啪啪啪的響亮走路聲,這聲音持續了一個晚上,分明是有人在樓道里,不停的走來走去。可是當大媽把眼睛湊近門上的貓眼時,看到外邊一片通明,走廊里空蕩蕩的,根本不見人影。

看不到人。


但腳步聲仍然持續。


啪,啪啪,啪啪啪……


看不到的夜行人,只有清晰的腳步聲。


這怪事,駭得大嬸一夜不敢安睡。


臨到天亮,大嬸才敢推門出來,恰見隔壁的小夥子從外邊回來,大嬸急忙問他:小夥子,你昨夜有聽到沒有?走廊里一夜都啪啪啪的有人走路,可就是看不到人,你聽到那恐怖的腳步聲了嗎?


恐怖腳步聲……隔壁小夥子,神色分明有幾分詭異,卻慢慢搖頭:沒有,沒有聽到腳步聲。


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現在,請你也來評價一下這件事。


(04)


不知道你是如何評價的上述兩起事件。


現在,我們補充一下細節資料,再來重新評價一呵:


第一樁事,那位老實朋友喝醉之後,土豪同學送他回去,但不知他的家在哪裡,就在高檔酒店,替他開了房間,擔心他有什麼狀況,有位土豪同學,把自家的保姆阿姨,叫過來照顧他。另外擔心他醒後可能會用錢,就在他枕頭邊上放了1000塊。


所以,當他酒醒後,驚恐的看到自己睡在酒店,房間里有位50多歲的大媽,以及1000元錢……


第二樁事,隔壁小伙,雖然是個牛高馬大的漢子,可就是膽小怕黑。昨天夜裡,小伙從外邊回來,發現自己沒有帶家門鑰匙,趕巧老婆也回娘家了。於是小伙決定省點錢,就在門外的走廊里,睡上一夜。但走廊里的燈,是聲控的,亮一會兒就滅,燈一滅,小伙就害怕,就拿鞋底拍一下地面。


於是,隔壁大嬸,就在夜晚聽到了外邊走廊的腳步聲:啪,啪,啪啪……可湊近門上的貓眼,卻看不到人影……


那麼,天亮後,大嬸把這事告訴門外小伙,小伙為什麼不說清楚呢?


因為,小伙害怕說出來,大嬸一怒之下,向物業什麼的投訴,反倒麻煩。所以,為了圖個省心,他裝出純潔無辜的模樣,不停搖頭:恐怖的腳步聲?不知道,木有聽到……


——當這些細節補充完備之後,我們又有什麼結論呢?


結論是:當我們了解的事實程度不足,是無法評述的。


但當我們不了解事情經過,卻自以為了解,這時候爭論就爆發了。


(05)


近乎所有的觀點,都是在對事實的基礎之上,引發的評判。


當事實不夠充足,就無從評判,或是評判片面。


我們不是上帝,不是高居雲端俯瞰蒼生——縱然是,我們也未必有興趣,弄清楚每個人心裡都在想些什麼。


世界不是一台平面電視機,所關注的事情,不是呈直線式擺在我們面前的。我們所討論的社會問題,事實往往並不全面,充滿了黑箱。


簡單說,任何一起事件,往往由以下四個部件構成:


第一個,你不了解的事情。


第二個,當事人敘述、但沒有旁證的事情。


第三個,當事人敘述,有旁證的部分。


第四個,敘述者的觀點。


讓我們舉個栗子……就舉最近的……人大校友事件吧。


(06)


人大校友事件,最初的爆料,文字羅列極多,觀點指向也極為鮮明。但按我們這個標準來看,整體事件就是個大黑箱。黑箱兩頭是我們所知道的,他出門時是鮮活的生命,幾個小時後家人接派出所電話,趕往醫院,人已經死了。


444840076508849549.jpg


接下來是警方陳述,指死者嫖娼。這樣事情就演變成了三個環節。


152642555205052218.jpg


再接下來,有旁證者證明,死者生前,曾在一個小區狂奔呼救,被數名便裝男子追趕並撲倒,最後帶上了輛小轎車。


這時候整體過程就湊足了四個環節。


17954054301220632.jpg


此時,事件仍然無法評價,因為最重要的黑箱沒有打開。


公眾等待打開黑箱。但警方先聲稱執法記錄儀被死者打壞,續而改口沒有帶執法記錄儀,是用手機記錄,而手機被死者打壞……也就是說,事件的黑箱無法打開。


此後的網路激論,就是圍繞著這隻打不開的黑箱。


黑箱打不開,你還爭議個什麼?


研究各方觀點,就會發現——相互爭議的,根本不是事件。


而是想像!


(07)


回到我們最初舉的兩個例子上去,在黑箱沒有打開時,我們的觀點,不過是想像。


——當一位老實兄弟,醉爛如泥後醒來,發現自己在酒店房間,旁邊一位溫柔的大媽,枕邊一疊人民幣。此時他的感覺或評價,都是想像。


——隔壁房間的大嬸,整整一夜被門外走廊的腳步聲驚擾,扒貓眼上卻看不到人,這一夜大嬸的內心,幾乎是崩潰的。大嬸所想到的種種可能,全都是想像。


人大校友死記事件,也是如此。


人類社會的幾乎所有事件,也是如此。


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具備了研判一種觀點,正確與否的能力。


(08)


當我們說正確時,說的不是觀點。


而是一種認真負責的態度。


這種態度,第一承認有自己不了解的事兒,承認事件黑箱的存在,對黑箱只有等待,只有質疑,而無評價能力。


這種表述方式,是最為客觀的。


但也是聲音最微弱的,因為它太冷靜,木有激情。


充滿了激情的,永遠是用充沛的想像力,替換黑箱之後的觀點闡述。


(09)


這時候,我們就很容易對各方評判者,進行評價。


也就很容易,知道爭執的各方,到底哪一方被洗了腦。


當一個人,慷慨激昂發表評述時,他的語言體系,一定是由三部分構成:


第一部分:事實。


第二部分:對未確定事情的想像。


第三部分:觀點。


625531927501145870.jpg


事實是有旁證的,特點是細節翔實,但就是衍生不出任何觀點。


但想像就不同了。


想像是主觀的,是情緒性的,能夠衍生出無數種觀點。


——之所以會引爆網路爭議,所爭議的從來不是事實,而是各方對彼方想像的不認可。


而各方的想像,不過是彼此對這個世界的,主觀認知。


(10)


現在,我們就掌握了一種能力,能夠較為精準的研判爭執各方,分出高下,決出雌雄,判斷勝負,並以此讓自己的思維,向最高價值方面靠攏。


——在評述中,只對有旁證的事實發言,不對未打開的黑箱進行想像,這種觀點價值最高,智力含量也最高。


——針對事實,也對未打開的黑箱進行想像,這是生活常態,如果想像部分點到為止,甚至也可以稱為理性。


——事實含量不足,想像成份居多,這類觀點質量最不可靠,但卻是最吸引人眼球的。這個地帶最熱鬧,但價值最低。網路時代,這個地帶甚至成了許多朋友成名的手段,想紅,就來篇完全構築於想像之上的胡說八道,這時候人民群眾就忍不住衝上來削你,你就火了。


無論是人大校友死亡事件,還是此前或此後的任何事件,所謂的激烈爭論,始終在第三個範疇。喜歡熱鬧的人天天泡在這裡,舒服倒是舒服,但必然的總是陷入困惑之中——你在各色人等的想像世界之中,怎麼可能不困惑?


走出他人的想像世界,你就清醒了。


(11)


這個世界上,如果說有博弈、有競爭的話。那麼,所博所爭,不過是對自我想像的認知。


有智慧的人,能夠認知自我的想像,也能夠知道別人的想像。所以遇事時喜歡東拉西扯——不是他喜歡胡扯,而是如果告訴你,你說的許多話,充滿了大量的想像,你是不會答應的,所以智者為避免激怒你,惹火你,被你一巴掌象拍蚊子一樣把他拍死,大多時候都笑咪咪的看著你,以一種慈悲之心,給你一個遙遠的擴張性目標,希望你以實踐性的人生,自我化解這些問題。


成熟的人,無力擺脫自我想像,但具備了居高臨下的視角,一眼看穿別人的想像。所以這類人往往非常的淡定,不喜歡多說——說多了,你不喜歡聽,又何必呢。成熟的人是灰常資滑的,別人的不成熟,永遠是他的機會。這對不成熟的人來說,實在是有點委屈了。


但委屈也沒辦法。不成熟的人,往往會因為自我的想像,與他人的想像不合拍不一致,而激動得快要昏過去。不成熟的人,大多是做事少而抱怨多,除非他給自己個人生目標,給自己個人生事業,然後努力去做,這時候才會發現:我擦,原來事情是醬紫滴……這時候,他們就不再喜歡多言,從此開始了等待。


名著小說《基度山伯爵》,最後一句話說:人類的一切智慧,包含在四個字里:等待,與希望。


等待什麼?


等待我們更多的人,意識到想像與事實是有區別的,有條件接受事實與觀點異同的思維訓練,那時候,希望才會成為現實。


讓我們於沉靜之中,悄然的等待。等待自我智慧的豐盈與成熟,等待我們的社會,慢慢的變得正常起來。


這一切並不遙遠,畢竟我們已經開始。


個.png


圖片來源:123rf


責任編輯:陳馬丁


科普.png


如何用一支筆讓你快樂?

TAG:心理科普 | 新技巧 | 冷知識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辨識男人是否說謊?鐵的定律一測便知真偽
隨處可見「外來的和田玉」,你能夠辨識它們嗎?
拒絕再受騙,教你如何辨識「星期狗」!
達人教你如何辨識好女孩
怎樣辨識自己有沒有懷孕啦?
你真的了解恐龍嗎?教你辨識真正的恐龍!
真假名家紫砂壺竟能靠「泥凳紋」辨識?它是怎麼做到的?
人啊,認識你自己——中醫體質辨識
剖宮產or順產?辨識這8個謠言你再決定也不遲!
眼部特寫識人!辨識度最高的,是她!最後一個你絕對猜不出!
縱然你火眼金睛也難以辨識那些虛偽的嘴臉
如何辨識打磨工藝的好壞?
迪麗熱巴太沒辨識度,而她卻一眼就能認出!
如何辨識「小粉紅」
如何辨識狗的年齡!
辨識乙肝癥狀,預防乙肝傳染,你必須要知道的幾件事
如何利用微表情辨識真實情緒?
【話題】光是漂亮沒用,你得有辨識度
日本的真人娃娃已經嚴重影響人們的辨識力,我真不好意思娶老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