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與工作的結合點在哪兒?

心理學與工作的結合點在哪兒?

iFuun導讀:學了七年的心理學,最後找了一份看似跟專業沒半毛錢關係的工作。時常有人問我,你這不是白學了嗎?後來我仔細想了想,其實也不是。——  www.iFuun.com


心理學與工作的結合點在哪兒?


其實一直有人問我,你現在的工作跟心理學還有什麼關係,讀了7年,也不遺餘力地做了一些心理科普的工作。卻往往很難找到工作和心理學的結合點。

昨天幫老公看他的英文摘要時,突然都master的時候那種對研究的濃厚熱情又油然而生,不禁有時也會後悔沒有好好深造下去。


最近在讀的精益創業一書,卻讓我有了不同的觀感:


傳統的想法是只有應用到心理學的原理,理論或是方法,才算是對心理學的應用。


而往往忽略了,其實心理學本來就來源於生活,來源於人與人之間的日常交往,而在產品設計、創業以及與客戶、合作方的關係維護上,處處都能見到心理學的影子。

首先:我們的產品在設計時,總是在圍繞著以人為中心進行設計,充分考慮人在裡面發揮的作用和訴求。


在設計真人圖書的項目時,我們為讀者、圖書設想的種種情況,分享種種感受,去選擇真人圖書的時候所希望灌輸的價值觀,實際上就再次驗證我們的假設:多元跨界的交流可以促進人們打破圈子,加深了解,消除偏見。效果會比書本單調的說教明顯好多。


其次:工作本身就是不斷trial and error的過程。


心理學實驗和其他的科學實驗一樣,是一個試錯的過程。最開始的時候,我們認為全志願者管理的模式對樂島圖書館項目更好,但後來在管理上也發現了種種的問題。而在一間間新分館的實踐中,我們逐漸發覺重要的並不是帶一個團隊,而是挖掘優秀而有使命感的leader,並且在最開始就involve物管、媒體、居民和高效志願者的力量,由leader和社區居民一起組建團隊。於是,我們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挖掘社區領袖方面,而並非自己去set up分館的基礎設施,讓他們在建館的過程中享受這個過程。從而提高了我們的效率,也讓團隊之間產生更強的紐帶和信任。


第三:開發新產品就是一個不斷在做心理實驗的過程。

由於職業的特性,我們所謂開發的產品是一些帶有為人服務的產品,現在在產品經理中流行一種「用戶需求」核心說。跟心理學的人本主義觀點也不謀而合,通過人本質的各種需求來驅動消費和使用,是互聯網時代交給所有創新者和產品開發者的任務。而在開發這些新產品的過程,太類似於我們在做心理學研究時用的實驗方法:我們先去觀察和發現一種現象和需求,然後通過pilot test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再設計出產品的prototype(範式),嘗試去進一步解決這個問題(假設2),然後再去驗證自己的假設。而之後不斷的產品完善就是不斷去用數據修正理論和假設的過程。


心理學與工作的結合點在哪兒?


每個人都是一本書,你準備好認真讀下去了嗎?


比如在做大型真人圖書的活動時,第一期我們邀請了明星做我們的推廣大使,希望吸引更多人的關注,但實際上我們發現讀者可能更關注活動本身,到了第二期我們的推廣大使不出席,推廣力度和第一次一樣,雖然有口碑和前一次效果的影響,但推廣力度減弱了一代呢,不過參與者人數毫不減少,網路互動也很多。而且有從上海、廣州乃至香港澳門特意趕來參與的讀者,我們甚至不需要去看事後反饋表,直接微博也可以了解到一些反饋。於是我們從數據上有了更直觀的驗證我們的假設:活動本身的吸引力足夠吸引諸多的人前來參與。而參加者的主觀報告中也可以看出活動本身是成功的~


我們最近正在開發一個新的產品,是針對大學生的參與的,這個產品的需求是從此前的項目經驗中獲得的。我們也需要通過精益創業的模式,看看如何把這個產品做出來。

文/keledoll(微信:心靈治癒課,zhiyu365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學人都在這裡


心理FM:為什麼挨罵了還很開心?

打卡學習:怎樣才能不在乎別人罵?

TAG:職場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什麼樣的心理工作最有效?
賞心悅目的家庭工作區,不工作不學習看著都開心!
理論物理學家是份怎樣的工作?
工作的哲學
理想的工作到底是怎樣的?
腦膜瘤的護理工作是怎麼做的呢
突然不想工作,「心理罷工」這麼治
真正的好工作,是能夠學習的工作
在倫敦從事性工作是怎樣的體驗?
獅子座適合做什麼工作?其實這樣的工作環境才好
去美國全職護理工作+學習,學的是什麼?
你為什麼而工作?美國心理學家的分析太到位了
工作太累?你應該學會「管理」好你的領導
最適合女孩子的工作是什麼?
心臟工作,獨裁與自治?
實拍:到城裡打工的鄉下男孩,進行的都是一些不要求學歷的工作
職場:怎樣的工作才是好工作?
想來重慶大學工作嗎?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居家和工作怎樣結合得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