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人只有認識到死,才會真正地活

人只有認識到死,才會真正地活

人只有認識到死,才會真正地活


文/孫永鳴


李勇(化名)現在已經16歲了,可他依然怕黑。每當晚上關了燈,他躺在床上時,就感覺身後有一個黑影子在看著他,他嚇得不敢回頭去看。他說上初中時,一天晚上他看到一個黑影子走過他身邊,並穿牆而過,在牆上留下了一個大洞,早上醒來後,他還可以看到那牆在滴血。從那以後他就非常怕黑,怕晚上了。

小林(化名)在人際交往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讓他困惑,她說她對別人做了很多,卻總感覺不到他們對自己的照顧,朋友和其他人表現得親熱時,自己就覺得會失去這個朋友了,她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從她的話語中,我覺察到在她與朋友之間有更多其他關係的投射,當我進一步向她了解時,她告訴我,2歲的時候,她的親生父親出車禍離世,後來母親帶著她再婚了。這件事母親以前從沒提過,直到她上高中以後才告訴他。…


這是我在心理諮詢中遇到的兩個案例,這兩個案例都涉及到死亡的話題:對死亡的恐懼和對死亡(失去)的眷戀。


死亡,作為生命的一個基本部分,無論在家庭中,還是在學校里都經常是一個被迴避的話題,很少被談及,而且一些關於死亡的教育也是十分荒謬的:人死以後,會變成鬼或神;通過一些奇妙的辦法,人會騙過死亡等等,這反而使死亡充滿神秘,令人恐懼、不安,讓人一想到死亡,就會沮喪、絕望……


死後的世界過去是、現在是、將來也可能是我們不可知的領域。我們的習慣於找尋答案的大腦,是不太容易接受對於這種不可知的,於是我們就會猜測,想像出一些景象,把死亡變得複雜,一方面令人恐怖,一方面又充滿誘惑。李勇就是在用想像的死後世界在嚇唬自己,生活中還有一些人受到死後世界的誘惑而拒絕活著、放棄生命,這其實都是對死亡的不接受。

除非我們把死亡看做是生命的一個自然的、不可迴避的、基本的部分,除非我們接受死亡,否則我們就會對死亡產生很多誤解,把生活搞得一團糟,我們的生命就會變得不可預知和沒有意義。哲學家黑格爾認為,生命就是生與死的矛盾與統一,生包含著死,死則孕育著新生。這是一種直面死亡,接受死亡的正確態度。對死亡有誤解的人,害怕自己每天都會死掉一點,剩下的時間就努力去避免死亡,這導致他們在有機會生存之前就已經死掉了。


生是偶然的邂逅,而死是必然的分手。死亡意味著肉體的消失,它不是一種疾病或者只對於壞人才會發生的事情,它會發生在我們所有人的身上。既然死亡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避免的,在這個問題上糾結,實在是沒有必要的了。孔子的學生問他,人死了以後會怎麼樣,孔子對他說「未知生,焉知死。」看來他是主張人要更加註重生前的所作所為,活在當下的。


弗吉尼亞·薩提亞說:「死亡就是死亡,它只在生命中發生一次。生命中沒有東西會像它一樣,當你認識到這種分別,那麼除了死亡之外,一切都是生命,那麼試圖以其他方式對待死亡是生活的一個玩笑。」


無法迴避的死亡會讓我們感覺生命更加的珍貴,而在這方面我們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阻止過早的死亡。通過更好的醫療護理、環境狀況,更好的人際關係以及活得更有尊嚴我們就可以讓自己活得更長久一些。如果我們珍視自己的生命,就會努力去創造更多的生命價值,讓自己的生活儘可能地完整、豐富、美好,同時也幫助他人儘可能地生活得完整、豐富、美好。


如果身邊很重要的人死去了,我們會感受到喪失和哀傷。一旦通過表達哀傷,我們確認了喪失的事實,就會從內心接受了這個現實。接受這個現實的結果是,我們從那段關係里走出來了,不會再被它困擾了。可是,隱瞞有關死亡的信息卻經常阻斷這種表達,從而讓人始終困在那段關係中。對於重要親人的死亡,成人有時通過「爺爺去了天堂」等類似的話來混淆死亡問題並不再提起它,阻止孩子看到親人死亡的證據。參加他們的葬禮,對親人的死亡表達哀傷,這會影響孩子理解並整合這一死亡事件到自己的生活中,而在他們的情感生活中出現嚴重空白,遭受嚴重的心理創傷。小林的母親向她隱瞞了親生父親的死亡,她認為是在「保護」小林,其實是在真正地傷害她,小林需要完成對他親生父親的哀悼,走出困擾,才會與養父和其他人確立一種真實而有益的關係。

不論是李勇對死亡的恐懼還是小林對父親死亡的眷戀,其實都是對於死亡的不接受,這種態度跟他們所處的環境和所受到的關於這一方面的教育有關,只有通過改變他們對死亡的觀念和認識,才能處理好他們的問題,很關鍵的一點,直面死亡的存在,這會讓他們的生命有更加真實並且有益的體驗。


小編寄語:關於面對死亡的書籍,強烈推薦歐文·亞隆的《直視驕陽》與米奇·阿爾博姆的《相約星期二》。


人只有認識到死,才會真正地活


題圖:Marc  Fan


本文由iFuun用戶 禪心有一點 提供,經由 iFuun 編輯。非商業轉載須保留作者和本文鏈接。商業使用請聯繫 iFuun

心理活動No.12:遇見心理學在酷暑盛夏
所以,我拉黑了我爸

TAG:心理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1分鐘心理學:人只有認識到死,才會真正地活
人的命能有多硬?這些被死神眷顧的人們會讓你有更深刻的認識
這個人的畫你一定見過,但真正認識他的人卻很少
有的人認識真好,不認識更好
女星性感的樣子真可怕,不是美到不認識,就是P到媽都不認識!
一個人覺得生活正確地認識得與失
這個果子掉到地上了才能吃,城裡人見到也不認識,名字也取得很怪
你可能吃過它們的果實,但見到它們真容時不一定認識
讓別人認識到一個出色的你,是人最應該具備的能力
落難了,沒有人認識你
你認識的有錢人,他們是怎樣的生活?
有些人認識就好,不必深交
時間總會留下真正對的人,有一天想起,希望你不後悔認識我
有些人認識就好,不必深交!
我遇到過第一次見面卻感覺好像很久以前就認識的人,你們有沒有?
有些人認識了就好,深交嘛,主要還得看這個
沒想到它居然是女人的貼心草藥,可惜很多人不認識!
裡面的人你都認識,笑容還在,可他們去了哪了?
讓你認識真正的日本車,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