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何教會孩子笑對輸贏?

如何教會孩子笑對輸贏?

50995493_xxl.jpg


文:陳義萍丨iFuun諮詢師主播


有一天,一位家長向我講述了她陪孩子玩飛行棋的經過。她說:玩之前,兩人就定下了規則:當兩方棋子落到同一個點的時候,可以打掉對方的棋子。然後,這位家長和孩子,每人兩顆棋子就開局了。孩子的運氣比較好,早早地甩出6,早早地起飛了,兩顆棋子有一顆已經順利地到達終點了,剩下一顆棋子也快要到達終點了。

而家長的運氣不太好,家長的第一顆棋子落後孩子那顆即將到達終點的棋子還有2步。這時,輪到家長擲色子了,剛好甩出了一個2,那麼家長前進兩步棋子剛好落在孩子的那個棋子上,按照規則就可以把孩子的棋子打掉的,這樣孩子的棋就得回到起點重新開始,這即將勝利的激動一下子就變得遙不可及了。


當家長準備打掉孩子棋子的時候,孩子的臉色就變得有點難看了,但是還是強忍著情緒,要求家長走另一顆棋子,不要走這顆棋,不要打掉自己的棋。


而家長呢,則堅持走這顆棋子,並且告訴孩子:我的兩顆棋子怎麼走、怎麼布局,我有決定權。結果,親子對棋遊戲就以孩子的大哭收場了。


這位家長問我:我應該讓著孩子嘛?我只是覺得不該慣著孩子,想要教會孩子不要太在乎輸贏了。

我想有這樣的困惑的家長其實不在少數。我們的意識和理智都知道這些道理:不要太在乎輸贏,要微笑面對輸贏,要豁達一點,心胸開闊一點。更何況僅僅只是個小遊戲而已。


只是,我們要怎麼樣培養孩子具有這種樂觀豁達的人生態度,微笑地面對輸贏,勝利了不驕不躁,失敗了也不氣餒。


我想,孩子的哭聲肯定是觸動了這位家長。不管怎麼,孩子的淚水是真實的,孩子真的傷心了。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用這種惹孩子傷心的方式來教育孩子嗎?


我是心理諮詢師,也是一位母親,在我陪孩子玩耍的時候,我一直堅持一個原則和信念:我是成年人,我要讓著孩子,讓孩子玩得開心快樂;建立穩固的親子關係後,再想怎樣教育和引導孩子。


我先說說我的理由。

第一,孩子還小,他們處於一種非常本真的狀態,他們的意識和潛意識是很接近的狀態。如果,在和父母遊戲玩耍的過程中,孩子能經常性地感受到純粹的快樂、勝利的喜悅,這種經驗,這種體驗,對於孩子們的樂觀和自信的心態的養成是最有力。這就像給孩子施了底肥。他們的人生從開始萌芽的時候體驗到的、感受到的就是快樂和自信,有成就感。


第二,等孩子長大一點,他們就能明白在和父母玩的時候,其實父母是故意讓著自己的,有了這樣的認識和領悟之後,孩子對父母就會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種情感:感恩。同時,孩子也看到了父母身上有一種品質:謙讓,尊老愛幼。


這些美好的品質,不是通過說道理強加給孩子的,而是要讓孩子感受到的。孩子,首先在這些品質面前受益了,他們才會認同這些品質,才能有機會內化這些品質,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將來,等到他們遇到別人的時候,和別人相處的時候,他才能用這樣的方式去對待別人。再將來,等到父母老了,他們發現自己比父母更強壯、更有力了,他們才能像父母曾經愛護自己那樣,愛護自己的父母。


我們可以比較一下兩種情境,一種是,父母陪孩子玩耍時讓著孩子,一種是父母陪孩子玩不讓著孩子。在這兩種情境里,孩子分別能從父母那裡感受到什麼?體驗到什麼?學習到什麼?


我們都知道言傳身教,什麼叫言傳身教呢?

父母們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心裡轉了很多的念頭:我不是在乎輸贏,我也不是和孩子慪氣,我只是想讓孩子明白不要在乎輸贏,我是父母,我有責任、有義務要教育孩子,要讓孩子明白一些人生的道理,等等。


但是,孩子不會知道父母的心裡還有這麼多的思想活動,他們只能看到父母的表面的言行:你打牌下棋的時候,你就是要自己贏,不讓我贏的,雖然你嘴上說你不在乎,但是你的行動明明白白是在乎的,你堅持打掉我的棋子,你堅持不讓我贏,你對輸贏的結果是勢在必得的。


即使將來孩子長大了,他們知道了你的用意。但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能感受是不變的。你贏了,我輸了,我心裡確實會不舒服呀。


將來,等孩子走向社會了,他自然就會看到,別人不會像父母那樣讓著他,別人不會處處照顧他。等孩子有了這樣的社會經驗的時候,父母再來給孩子說道理,孩子是不是更容易理解並接受呢?

父母採用強硬地方式對待孩子的結果,要麼是孩子本能地反抗父母,要麼是孩子選擇壓抑自己,學習父母用道理來說服自己。


可能,我們都是這麼長大的吧。小時候,我們的父母也是慣於說教、講道理,我們對此也是反感的。但是,慢慢長大了,在現實面前,我們明白了父母的道理是對的。所以,我們認同了這些道理,我們又用這些道理來說服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孩子第一反應和我們當時一樣,哭鬧,不開心,然後壓抑或者爆發。我們就是這樣一代又一代傳承下來的。


我認為,這兩種方式的區別,在於孩子最後認同的是父母的那些道理,還是父母身上的品質。雖然父母嘴巴上從來不說自己有什麼品質,但是父母全身上下散發出來的氣質、氣味,孩子是能夠聞得到的。


孩子們若能夠在快樂玩耍的過程中,親身感受、親眼見證父母身上具有樂觀、謙讓、尊老愛幼、不在乎輸贏、笑對人生的美好品質,孩子們會自發地學習吧?我相信,出風化雨,潤物無聲。


當然,有一種觀念會認為,孩子若在家裡被家人讓著,慣出了壞毛病,到了外面也要人家讓著他。我也是看到過這樣的現象,但,這僅僅是表現現象,現象之外,本質的、深層次的原因是什麼呢?我們能確定一定是因為家人在家裡讓著他導致的嗎?有沒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呢?


或許,每一種做法都有它的兩面性,或許,還有其他的因素存在。重要的是,我們需要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僵化了自己的思維。至少,我們還會有一個經驗,當我們遠離父母,當我們認識了更多的人,經歷了更多的事之後,我們可能會發現,父母們灌輸給我們的那些道理也並不都是真理。


在我們的家長群里,有一位媽媽曾經說:聽說,幼兒園的老師、學校的老師可能會比較凶的,所以,我在家裡也不能太溫柔了,要讓孩子適應適應被凶一點對待,早點習慣。


我說:當冬天,外面天寒地凍的時候,我們會想著家裡有空調和地暖,還有暖暖的熱被窩,想到這些,心裡就會感到一陣陣溫暖。這下好了,家裡的空調和地暖也要撤掉了,家裡和外面沒有區別了。


如何教會孩子笑對輸贏?




上文發布後,有一位叫A blue star的網友評論說:「你把孩子想得太美好」了。可能吧。我想這句話延伸出去就是關於「人之初,性本善」還是「人之初,性本惡」的哲學命題了。這正如另一位叫四G之災的朋友的留言:沒辦法,這個話題本來就是沒有答案的,正因為如此才叫生活。


確實,這個話題是沒有答案的。我們應該把孩子想得美好一點,還是把孩子想得醜惡一點呢?


我是一個母親,我寧願相信孩子是美好的。而且,我做過十一年的老師,接觸過很多中小學生,雖然經常也會被學生們氣得不行了,但我還是寧願選擇相信:孩子們都是美好的。我相信,人性本善。儘管有些成年人不那麼可愛和美好了,但是,作為心理諮詢師,我們會傾向于思考,一個人的人生經歷何以會把他塑造成現在的狀態。


有一位網名叫「這是一個不好聽的名字」的聽友問:為什麼推翻別人又推翻自己?


我特別喜歡這個問題,「為什麼推翻別人又推翻自己呢?」我想說,我做節目,不是要寫議論文,我不是想要推翻任何人,也不是為了證明我是對的,我只是提出一個話題,說出我的看法,並期待著引出更多的討論和交流,算是拋磚引玉吧。


人性,是最複雜的東西。推翻自己,要比推翻別人更困難。


我們學習了一些育兒理論,或者,我們從父母們那裡繼承了一些育兒的觀念,難道我們就得一輩子奉行這些理論和觀念,至死不渝嗎?我想,我們需要在生活實踐中不斷地去檢驗,並反思這些理論和觀念,必要的時候,該放棄的放棄,需要調整的就得調整。


關於育兒的理論,關於人性的理論,從來就沒有哪一家是一統天下的。總是有相互矛盾,互相對立的理論。或者,不同的理論關注的是人性的不同面向。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要選擇哪一家的理論呢?我想儘可能的博採眾長。這很難,了解到各種各樣的理論之後,還要整合進自己的大腦,甚至融入到自己的生命里來,再指導自己的生活,而不會迷失在眾多的理論里,這確實很難,但值得我們終生努力。


我的理論取向是精神分析學派。這個學派在弗洛伊德創立之後,又分裂、延伸出幾個不同的流派,這些流派在某些問題上也存在相互對立的觀點,精神分析學家們曾經也發生過激烈的爭論和研討,分成了幾大陣營,發展到現在,幾大流派又開始了整合的趨勢,所謂「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從一個學派的發展歷史來看,這裡就有一個推翻別人又推翻自己的過程。能夠推翻過去,才能重建未來。


還有一位聽友給我發了私信,我就不說這位聽友的名字了。他說:在我的節目內容的基礎上,還要考慮一個問題,就是培養孩子的規則性。規則是雙方定的,如果可以隨意改,孩子的規則在哪裡呢?


非常感謝這位聽友的留言,讓我們可以把這個話題再展開來討論。


我是心理諮詢師,我的工作習慣是任何討論都要落實到具體案例中去,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上一期節目是由一位家長陪孩子玩飛行棋的具體案例開始的。在這個案例中,家長選擇打掉孩子的棋子是遵守規則,但如果家長選擇走另一顆棋子,放孩子一馬,手下留情,那也並沒有違反規則呀。


這就像我們小時候玩象棋,如果和大人下棋,大人們常常會撤掉車、馬、炮,讓孩子三顆棋子。大人們這樣的舉動是不是違反了象棋的規則呢?


一個順利發展的孩子,他總有一天會不滿足於被大人讓棋子,他會感受到真正的勝利所包含的驕傲和自豪感,遠遠比被大人讓出來的勝利更有意義。


父母陪孩子玩輸贏的遊戲,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至少需要持續幾年到十幾年。那麼,在這個過程中,父母陪伴遊戲的方式自然也需要根據孩子的狀態做出調整,兩、三歲的小孩子自然要盡量讓著他了,但逐漸地,父母也可以嘗試不讓了呀。尤其是打牌和飛行棋這種一半靠運氣的遊戲,誰輸誰贏還真不一定呢。


還有一點,在一個家庭里,或是一個團體里,輸的人會被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也是很重要的。有些父母本身就有嘲笑和貶低輸家的心態,這會傳遞給孩子一個觀念:輸是可恥的。但,我們有句話叫做「不以成敗論英雄」。失敗之後,會不會遭到唾棄和嘲笑,會不會被指責和批評?這將會深刻地影響到一個人對輸贏的態度。


我認為,遊戲,尤其是親子遊戲,本來就是重在過程的,在遊戲里,父母陪伴了孩子,和孩子有了情感上的聯結和交流,這才是親子遊戲最重要的價值所在。


如何教會孩子笑對輸贏?


陳義萍:心理諮詢師,親子教育講師,父母視界聯合創辦人,杭州東方心理分析研究所專職諮詢師。


微信公眾號:FMSJ2013(父母視界)、hzdfxl(杭州東方心理)


新浪微博:@陳義萍親子心理、@父母視界


圖片來源:http://www.123rf.com.cn/正版圖片庫




那天,我把兒子留在了車上
顛覆性發現:相比起打孩子,這種行為稱得上殘暴

TAG:親子心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讓孩子坦然面對輸贏?
科比:若不教孩子輸贏的樂趣,那教什麼
僅憑一場賭局的輸贏,就可以對喜歡的女孩子為所欲為?
陳相果 輸贏如何
不爭輸贏,只問對錯
打麻將怎麼才能贏?這3個因素決定輸贏 記住了打麻將不會輸
孫楊哭了:對不起,我實在太累了 無論輸贏我們挺你!加油
太極應戰與否,輸贏與否,會影響到你對太極拳的喜愛嗎?
不為利益只為輸贏!動漫中那些真正的的對手們!
你在愛情里,非要爭個輸贏嗎?
兩女子打架兇殘,一腳踹對方肚子上,不顧形象只為爭個輸贏!
恆大涉險過關什麼輸贏晉級才是王道!如果失去暴力鳥還能走多遠?
遊戲玩家在遊戲中手心出汗怎麼辦?影響比賽輸贏不就糟了
詹姆斯吐槽NCAA總決賽:我想看這些孩子自己決定比賽輸贏!
人生是場賭博,不管輸贏都應當積極面對
能在農藥里遇見這些讓你笑的停不下來的隊友,輸贏已經不重要了
暖心韋德再餵雞湯,未來可能很難但輸贏要一起承擔!
說了你不信!體操運動員穿不穿襪子,直接決定輸贏!
火箭簽波什不是豪賭,無論輸贏,他們肯定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