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出分享型人格?
iFuun導讀:如果分享這樣的事情總是被教導或是為著獎勵而去做的話,那麼他們學會了分享,但並沒有成為一個很自然的樂於分享的人。—— www.iFuun.com
不要刻意地把「分享」的意識強加給孩子們:給孩子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作出決定,這樣孩子們的「分享」意識也會在日後逐漸自然的形成。
讓年幼的孩子們相互之間分享他們的玩具絕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一些父母本能的第一想法就是通過獎勵的方式,甚至是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們分享自己所擁有的東西,但從長遠的眼光看來這也許是錯誤的行為。這是根據Chernyak&Kushnir最新發布在《心理科學》上的研究文章所得出的結論。
這項研究發現,如果讓3、4歲的孩子們自己來決定是否分享自己所喜愛的事物,相比於被動的去和他人分享,自主的決定會激勵孩子們在今後更自然跟頻繁的與別人共享他們所認為美好的事物。
建造一個懂得分享的人格
雖然鼓勵孩子們去分享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主意,但那會適得其反。
那是因為對於幾乎還沒有意識觀念的孩子們來說,如果分享這樣的事情總是被教導或是為著獎勵而去做的話,那麼分享本身一定是孩子們不情願而為之的。那並不是發自內心的行為。換句話說:他們學會分享但他們並沒有成為一個很自然的樂於分享的人。
然而,如果給孩子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讓他們自己決定是否分享,那些願意做出分享的孩子們將會從內心相信自己是一個樂於分享的人。而且他們也的確成為了樂於分享的孩子。
這是基於一個所有人都普遍認同的觀點,那就是認識一個人的品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通過他的所作所為而確定的。
雖然我們傾向於認為我們自己的行為是由於自我的主觀本能和對客觀事物的模仿所形成的,然而那並不是全部的原因。
那是因為我們無法總是肯定是什麼造就了我們的行為。通過觀察我們的所作所為以及行為的原因來研究我們自己的人格。從這樣的研究中我們得到了相同結果的反饋。
當你幫助老奶奶過馬路時,這樣的行為也會讓你自己在心中更加堅定的相信自己是一個親和善良、樂於助人的人。
這是註定會成為事實的預言。
當然對於孩子們來說,如果他們意識到自己沒有處於被動的情況下從而進行選擇,那麼更大一部分的孩子更加樂意選擇成為一個親和善良、樂於分享的人。
這項研究的團隊組長Nadia Chernyak說:
「你可以想像得到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做出一次分享是多麼不易的一件事,孩子們必須在昂貴的選項中做出抉擇。一旦孩子們做出一次艱難的決定,為了別人從而放棄一些屬於自我的事物,那麼在日後他們會更加的慷慨大方,而且這份慷慨再也不會有絲毫的減退。」
→ 郵箱訂閱:留下Email,追蹤每周心理精選!
譯者:旅行的蝴蝶
作者:Nadia Chernyak
來源:spring.org
原文:How to Teach Children to Share
【本文由iFuun用戶旅行的蝴蝶翻譯,經由iFuun編輯。非商業轉載須保留譯者、iFuun與本文鏈接。商業使用請聯繫iFuun】
心理延伸
心理圈:心理學人都在這裡
心理FM:如何打破命運的枷鎖?
打卡學習:如何秒殺無聊和心情煩躁?





TAG:心理科普 |
※朋友圈分享必備技能:如何拍出有錢人的生活照
※如何讓你的簡歷脫穎而出?人力資源專家分享經驗
※想打造迷人電眼?達人分享第一步祛除魚尾紋
※問道手游裝備怎麼打造 裝備打造技巧分享
※教你如何秀出身材秀出自信,分享我一直用的技巧
※經驗分享▎跑步出汗能排毒嗎?出汗越多就越能減肥?
※格勤分享:如何做好企業組織架構的建設
※文化磚豪宅如何打造?世界頂級設計分享給你!
※這生活要逆天了!用人工智慧訂閱就能把自己分享「賣」出去了
※分享——花瓶里的富貴竹如何么養出根又不容易死
※搞趣網:守望先鋒狂鼠怎麼打輸出 狂鼠輸出技巧分享
※如何挑一瓶好醋?只要4步就能搞定!【糖友分享】
※分享:裝X,把妹!有文化的潮人,人人追!
※傳統生意如何轉型?案例分享!
※主人帶狗出去遛彎,挖出高價美食和家人一起分享
※分享一個最基礎的變向過人動作!
※人類的意識可以被分享嗎?答案讓人匪夷所思
※為什麼你分享的遊戲沒人看?
※一套很有風格的作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