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你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嗎?

你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嗎?

你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嗎?


文:Lachel


你所接受的一切信息,構成了你的思維方式。


所以,長期接受碎片信息的後果,就是讓你的思維變得狹隘,難以進行複雜的思考


碎片信息通常具備這樣的特徵:


·它們往往是一些事實的集合而非邏輯

·它們往往大量簡化了推演過程


·它們往往將多路徑簡化為單一路徑


·它們往往不夠嚴謹、全面


簡而言之,碎片信息為了達到易於習得的目的,通常會顯著降低認知成本,最明顯的方式就是:將複雜的事物簡單化。它們往往只告訴你表面上的東西,卻不會告訴你背後的原理,以及它與其他事物之間的聯繫。


我們所說的「知識」,由兩部分組成:一是「事實」(或曰「觀念」),二是「聯繫」。事實就是一個個點,聯繫則是把點連接起來的線,它們所構成的網路,就是我們的知識結構。

「事實」決定了你的知識廣度,「聯繫」決定了你的知識深度。如果你了解事物之間的聯繫,即使你只知道ABC,你也可以根據這三者的內在邏輯,得出DE,甚至F,這個過程就叫做思考。但如果你不了解它們的內在邏輯,即使你知道ABCDE,你也是沒辦法得出F的——你不知道需要把它們放在一起,更不知道放在一起之後它們能夠呈現出怎樣的內在邏輯關係。


這就是碎片化信息的弊端。當我們接受碎片信息時,我們實際上是在擴充「事實」,但並沒有增加「聯繫」。長此以往,會使我們的知識結構變成一張浮點圖:孤零零的知識點漂浮在各個位置,卻缺乏一個將它們有序串聯起來的網路。


這樣的結果是:


1.片化知識通過連續的新鮮內容,不斷刺激你的大腦,讓你始終處於「啊!又知道了新的東西」的喜悅中,從而難以自拔,這也就是我們難以抑制刷微博、刷朋友圈的緣故,因為我們只需要付出很少,就可以沉浸在「獲得了新東西」的刺激裡面。


但是,這些獲得的信息,因為它們缺少跟其他信息的「聯繫」,因此難以被我們「提取」,而「提取」得越少的內容,會被提取得多的內容擠壓在記憶的底部——因此,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極其容易被我們遺忘。你以為你得到了很多,但其實你什麼都沒有得到。

2.前文已經說過,我們的知識網路,決定了我們如何思考。那麼,長期接受碎片信息,對你的思考能力並沒有提升——你的「網路」並沒有擴大;甚至是有害的——你已經習慣了用孤立的知識點去看待問題,習慣了一層、兩層的思維,難以對事物進行五層、六層乃至更深入的剖析。長此以往,你將弱化對於複雜事物的思考能力。


這裡要注意一點:碎片化信息,其實跟來源沒有太大關係。如果你習慣了接受「A是B」、「C是壞的」、「因為A所以B」的簡單觀念,那麼,無論你是在刷微博,還是在讀書、看公開課,其實接受的都是碎片化知識。


我之前在一個「聰明人的思考方式是什麼」的問題中,提到過:聰明人的思考方式,其實很簡單,就是三個字:元認知。同樣一個問題,較為聰明的人,會去思考這個問題產生的背景、原因、合理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他們會拔高一層去看待這個問題,從而更容易找到一根線條,將它和遠處的某個固有的「觀念」聯繫在一起,從而拓展自己的思維網路。


所以,如果你有這樣的意識,那麼其實無論刷微博還是讀書,都可以避免碎片化認知。

具體的方式是:


1.先花一點時間,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


把你已經知道的東西梳理一遍。如何梳理呢?以你能夠說出某個知識點的影響因素,以及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為準。順著這樣的知識點捋一遍,這個網路就是你已經構建完成的知識網路。


2.找到知識網路的觸點。亦即自己感興趣的、但尚未進行探索和了解的知識點。


閱讀、學習的時候,有意識地去接觸這些觸點的知識,延展自己的知識網路。


3.當接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時,先考慮如何將其納入知識體系


亦即在腦子裡回想你的知識網路,思考它可以如何跟你已經知道的東西聯繫起來。


4.如果找到了對應的點,弄通路徑


亦即,將這個新的知識點,跟已經知道的某個點之間的路徑,查清楚、弄清楚,將它們連接起來,使這個知識點成為你新的「觸點」,拓展你的思維網路。


5.檢驗並輸出


將這兩個點之間的聯繫講清楚。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通過口述、寫文章,去教會別人這個知識。或者,在心裡把它講一遍,看是否能夠講得清晰易懂,沒有障礙。只有能夠輸出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你的東西。


6.不符合以上方式的內容,果斷捨棄。


如果一個東西無法納入你的認知體系,那說明你現在還不能掌握它,那就果斷放棄,因為它對你來說是沒有價值的,或者說(記憶的)成本是遠高於收益的。


以上內容可參考:怎麼樣才能讓學習體系化,效果更好? - Lachel 的回答


再多談幾點:


1.讀書不用追求「讀完一本書」,而應該追求「從這本書中獲得了什麼東西」。


一本書的內容不可能100%對你有用,其中肯定有你所不感興趣的東西,也有你所無法接受的東西,沒關係,接受你所能接受的即可。不用務求全部讀完。甚至,讀一半,放回去,再跳著讀別的書,也是很好的方式。讀書應該為自己所用,而不是讓自己去遷就它。


2.如何處理微博上、知乎上那些有趣的碎片化知識?


個人建議,最好的方式,是將它們作為起點。如果你覺得一個知識很有趣,就以它為出發點,去探索它背後的原理、背景、應用,去查資料、GOOGLE,順藤摸瓜。這個知識點本身是沒有太大價值的,有價值的是你去探索的過程。你經過探索了解到的東西,才能納入你的知識體系,成為你思維的一部分。


3.以上種種都需要不菲的時間,但學習本就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所以優秀的人永遠是鳳毛麟角,所謂聰明的人,無非他們把走路、等車、休息等更多的時間花在這上面罷了。再說,學習本身,豈非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希望對你有用。


你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嗎?


本文經作者 Lachel 授權轉發 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 Lachel 



原來你心中的男神長這樣!
謹願世人,溫柔相待
不要去奮鬥, 而是要去熱愛
優秀不是突擊

TAG:心理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碎片化閱讀是否正在摧毀你?
碎片化閱讀帶給我們的傷害
長期碎片化閱讀的危害是什麼?如何改變?
還在碎片化閱讀嗎?大腦中毒了你都不知道吧!
閱讀也有毒?這本小說真的會讓讀者想自殺?
孩子讀書很快,這樣的閱讀有意義嗎?
你的孩子閱讀對了嗎?「童書分級閱讀」有必要嗎?
讓娃愛上閱讀,你真的懂嗎?
我害怕閱讀的人
泡麵番:碎片化閱讀,進化吧!碎片化觀影!
戴帶我分享閱讀感悟,你愛閱讀嗎?
如何讓不愛閱讀的孩子愛上閱讀?
孩子不愛閱讀會有哪些原因?
親子閱讀≠陪讀!用錯方式是害了孩子
你真的了解自己的閱讀「惡趣味」嗎?
碎片化時代,你還有深度閱讀的體驗嗎?
這樣打造閱讀區,還怕孩子們不愛看書?
碎片化閱讀正在令你變得越來越愚蠢
帶你了解古錢幣中的霸者,請仔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