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當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

當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

當你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


作者:達達令


來源:她在江湖漂(微信號:tazaijianghupiao)


我的一個高中好友Y姑娘,大學的時候選擇了一門小語種專業,於是大三那一年就出國實習去了,然後畢業以後就順其自然留在了那個國家上班,公司包吃包住,還有各種補貼,每個月的工資到手七千多,看起來作為一個應屆畢業生也算過得去。


於是就在那一年的畢業季很多其他同學還在找工作的時候,Y姑娘已經開始在國外怡然自得的分享自己的生活,於是周圍有人說,Y姑娘一個人在國外也是孤苦伶仃,要是給我再多的錢我也不願意待在一個陌生的國家,那樣會把人憋壞的。


Y姑娘給我電話訴苦,告訴我其實那邊的生活沒有那麼糟糕,公司安排的宿舍是酒店式的公寓,每天有阿姨打掃房間,同公司的同事有好些也是留學生,下班夜裡的時候也會一起聚餐聊天,而且因為是東南亞國家所以飲食習慣也差不多一樣,沒覺得有什麼奇怪的地方,再說了那些在北上廣深的同學在某種意義上不也是遠離家鄉么?

我安慰Y姑娘,每一份工作都有它的光鮮跟無奈,只是他們不說而已,而且大家都是大學畢業剛進入職場,你怎麼知道他們的處境就會比你更好呢?


Y姑娘於是就不再計較了。


三年後,Y姑娘打算回國發展了,一方面是覺得自己的工作經驗差不多有一定的積累,想嘗試換一個平台;二是覺得國外的生活畢竟不適合自己長期居住,加上父母年紀大了,她希望回老家找一份工作。


很快Y姑娘回到老家的市裡找到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工資雖然比不上國外的待遇,但是在此之前她已經有過心理準備,所以也就順利的去上班了。


後來的同學聚會上有人議論起Y姑娘,說你看她當年畢業的時候去國外工作興高采烈,到現在還不是要回到小地方工作?也有人議論說,你看她都上班三年了,回國來領的工資比之前還低,而且小地方各種圈子都小,還不如去國內的大城市發展呢……

這一次Y姑娘電話里丟給我的問題是,我知道我不需要迎合所有的要求,也做不到讓所有人喜歡,可是當我身邊縈繞著這些躲避不開的聲音的時候,我再強大的內心也不抵擋不住啊!


於是我想起自己剛入職場的時候所做的那些掙扎。


我大學的專業是新聞學,大學裡校內校外的實習加起來寫過的新聞稿也有上百篇,因為是在武漢上大學,武漢的一些報社的記者老師最後都給了我留下來以及轉正的機會,但是我始終沒想過要留在武漢,而是選擇了回南方的城市。


於是身邊有同學問了,既然你不想留在武漢工作,那你當初為什麼要選擇來這個城市上大學呢?我回答說因為高考填志願的時候會有很多綜合因素,所以就來到了這裡。


於是再有同學問,那你這幾年都在武漢的報社實習,但是最後這些機會都沒有被用上,那豈不是很可惜?我回答說,我到了南方也可以找跟找跟傳媒有關的工作,而且這些實習經歷積累的東西也不會因為地點的轉換而發生改變吧?

等到我到了南方工作,有同學聽說我沒有進報社成為記者,於是為我惋惜,因為他覺得我是我們這個專業里少數是發自熱愛喜歡這份職業的人,於是我回答說,記者只是作為一種呈現方式,即使沒有處於報道新聞的工作格局裡,但是這也絲毫不影響我對這個世界發問的好奇心。


……


可想而知,像這樣關於人生選擇的問題我也曾經跟很多人一樣,得到很多人的關心跟提問,於是我也會一一友好的回復這些人,因為我一度以為他們能在我這些隻字片語中明白「我想要的是什麼」這件事情。


可是事實證明我錯了,我從來不愛了解別人的人生要的是什麼,所以我從來不會問別人這樣的問題,於是我當年不明白的是,原來我根本沒有辦法告訴一個人滿意的答案,因為連發問的那個人他自己都沒有一個滿意的評判標準。

進入職場的第一年,很多人提醒我要保持低調千萬不要樹大招風於,於是我就安靜的做一個職場小白,盡量不跟任何人起衝突,分配下來的事情也會一一完成沒有抱怨,然後有一天我的領導找我談話,提出建議說我太低調太沉悶了,說部門招進來你們這一批應屆畢業生進來,就是希望你們能活力四射一些,也可以活躍團隊的氣氛。


領導還跟我建議,說你看跟你一起進公司的那個誰誰誰,他如今就已經開始接手一部分的重要工作了,你應該像他一樣多發言多提建議多表現自己,不然你的職場之路是很難走的。


於是後來的時間裡,我開始要求自己盡量多表現一些,比如領導分配工作的時候能主動攬活,比如部門分享活動的時候多跟同事互動,比如說把自己的日常工作經常寫郵件跟領導彙報,可是當我發現我沉浸在這些希望討好同事以及領導的過程中,我逐漸變成了一個很是焦慮的人。


隔壁桌的同事今天的表情不對,我就會懷疑是不是自己今天打開水的時候沒有跟她打招呼;領導把我昨天寫的方案退回來是不是覺得我寫得一塌糊塗;還有跟隔壁部門同事溝通工作的時候,我總是會提前在心裡問一遍自己,我最近有沒有在開會的時候反駁過他的建議讓他不高興了?


這種感覺讓我開始對職場產生恐懼,有段時間一度很害怕早上起來,走進公司門口打卡的時候我心裡就一直忐忑:天啊!我祈禱今天不要讓我太累心,最好隔壁同事請假沒來就好了,最好領導出去見客戶就好了,這樣我就不用為了讓他們對我滿意而絞盡腦汁了。


這種狀況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我沒有辦法跟身邊的人說出我的焦慮,於是我開始自己寫日記,有天夜裡我突然想起我大四那一年去北京報社實習的經歷。


我當時被安排在時政新聞部門跟記者去跑新聞,因為是實習生,所以大部分時間乾的都是打雜的事,比如說把記者老師今天寫出來稿子的基本版面排出來,然後送到校對室初審,接著把校對過後的稿件拿回來修改,然後再送二審,在這個期間我們還要把稿子交給負責整個專題排版的老師,讓他把各個豆腐塊平衡的放在一整個大版面上。


當時負責排版的老師是一個肉嘟嘟的男生,我已經忘記他的名字了,就叫他小K老師吧。


小K老師是個安靜的男子,至少在我那幾個月的相處時間的感受是這樣,他每天中午來報社,先給今天的新聞版面排出一個雛形,下午的時候坐等記者把稿子拿回來放進去,再根據初審二審三審的結果不停地進行修改。


小K老師很有耐心,一個版面會有很多篇稿子,每一篇稿子的採訪記者都會來跟他打交道,要求加一句話改幾個字或者是一個標點符號,有時候會精確到標題要加大一個字型大小,他會一邊嚼著口香糖一邊哼著歌,嘴上一邊說著「別急別急,慢慢來……」然後手中的鍵盤飛快的切換著快捷鍵,三五下就把一個整齊的版面搞定了。


剩下的空閑時間,小K老師會一個人玩植物大戰殭屍,而且是一空閑下來就玩,哪怕是等著一個記者上衛生間的三五分鐘,他也會把剛剛排版的窗口切換到遊戲這邊抓緊玩一下。


我有一次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他為什麼,他給我的回答是,我的手需要保持敏感度,這樣才能保證新聞版面排版的速度與質量,玩大戰殭屍時每一次他都會用不同的策略去嘗試,這樣還能保持頭腦接受信息的反應速度。


那應該是我第一次聽到有人玩起遊戲來還如此有理有據的,而且還是工作時間。


但是後來有一次的事情給我印象深刻,那天晚上我們在值班,突然收到通知說某個新聞需要撤下來,於是值班的記者開始緊急安排替換的稿子,然後重新排版,但是卻發現按照這個速度排版下去,那是等到明天早上稿子也出不來了,於是有人提出打小K老師的電話請求幫忙。


不一會小K老師來了,也是好脾氣慢悠悠的坐下來,然後移動指尖幾下就搞定了,那一刻我看到其他記者拿著版面飛快的拿去審核,再看到周圍一眾人大大鬆了一口氣之餘不停地向小K老師表示感謝。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小K老師拿自己的專業技能贏得了別人的尊重。


也是因為這樣,於是我回想起來他每次因為不喜歡運動,於是就很直接的拒絕辦公室搞的那些籃球賽羽毛球賽,還有就是他每天慢悠悠的在辦公室里穿梭,然後安靜的在座位上玩遊戲也不需要跟同事打成一片,但是身邊的同事每次都會對他客客氣氣,因為他們每天都在等著小K老師幫他們排出漂亮的版面來。


於是從那過後,我開始集中精力於我的工作本身,我做好每一個月兩期的策劃專題,跟客戶打交道的時候盡量留下文檔筆記好到最後能夠統一整理文件,跟其他部門同事溝通的時候我也通過郵件提出需求,實在不行需要當面溝通的時候我也會先把事情來龍去脈解釋清楚,然後提出幾個選項好讓他配合我的工作。


當然工作中難免遇上情緒化或者當炮灰的時候,每次遇上這樣的事情,我就告訴自己這只是一份工作,我沒有必要讓它毀掉我的個人行為,而且工作是可以換的,也沒有必要因為一些溝通上的錯位而去討厭一個人,至於有時候需要做很多看上去很是無聊沒用的事情的時候,我不再抱怨說自己是被逼的,我會告訴自己,那就當練習文筆或者搜集行業信息當長見識了就好。


於是當我到了第二份工作的時候,即使有段時間我一度陷入迷茫之中,因為我發現自己寫出來的方案沒有辦法得到所有人的認可,那我該怎麼辦呢?那個時候的我已經學會說服自己,這就是我的風格,我只需要按照我的邏輯把屬於我的工作部分完成,至於涉及到這個產品的前景好與不好,我們做這件事情的意義是什麼,我不再去問這些終極問題。


在現在的學習思維里,很多人會提倡專註是一種能力,尤其是在如今的碎片化信息時代,能夠區別對待每天所接收到的各種知識觀點更是難能可貴,可是有時候我們卻忘了,大部分的我們在人際關係上卻沒有辦法專註起來。


我知道有人建議要經營自己的人脈,所以儘可能的認識更多的人更好,也有另外一種觀點就是人脈要學會斷舍離,尤其是要遠離負能量的朋友以及朋友圈那些很是嚇人的沒有經過科學認證的所謂常識,於是我們一直強調要遠離有毒的雞湯以及那些不切實際的勵志故事,但是你有沒有發現,我們是這麼做了,但是我們依然覺得焦慮,依然因為身邊人對你的評價瞬間就把你建立很長一頓時間的自信給推翻掉。


而且要知道有時候這些推翻是很有用的,比如跟我一起進公司的那個女生一年後就嫁人結婚生孩子當家庭主婦了,那個時候的自己覺得她過早的把自己的一生就託付了,將來一定會後悔的,可是這麼些年下來你發現她還是過得好好的,也沒有出現什麼狗血的情節讓你證明自己當初的判斷是對的,所以這一刻你會懷疑自己是不是錯了,然後想到她這樣的生活其實也還好,接著心裡問問自己要不我也跟她一樣早點結婚生小孩算了,當個家庭主婦貌似也沒什麼可怕不是?


又比如說你看到有比你年紀大的同事在這座大城市漂泊奮鬥,突然有一天他告訴你他要回老家了,而且是那種真的告別這裡回到故鄉的離開,這個時候你的心裡那份要在大城市拼出一片天地的激情會有些發蔫,因為你發現按照如今的這個職場發展道路,我到了他那個年紀估計也有可能跟他一樣,迫於大城市的壓力也想著回到老家算了,於是你一開始走入這座城市的的初心又開始動搖了,然後夜裡也會問自己,反正總要回去的,要我趁著年輕就回老家,說不定還能遇上一些合適的事業單位的機會呢……


這些思考的片段曾經在我的腦海里糾結過很久,我一直不知道該怎麼解開這個思維的困局,直到某一天夜裡冥想的時候,我的腦子裡冒出一個念頭:很多時候我都是拿別人的經歷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於是我自己的價值觀或者是一開始的心念,也會因為別人的結果不一樣而左右搖擺。


那個當家庭主婦的女孩如今過得很好,於是推翻了我一開始覺得女孩是一定要有自己事業的觀點;那個跟我一起工作的同事如今要回老家了,於是推翻了我一開始覺得大城市有更多機會也能成就更多夢想的觀點。


這些以別人的量變為參照體系,居然成就了我自己的價值觀論點,這真的是一件讓我後知後覺,更是感覺驚恐的事情!


也就是說長期以來,我學會了不要理會別人那些多餘的建議跟評論,我也學會了要建立強大的內心不要去理會這些閑言碎語,但是我依舊會因為周圍人的議論而又玻璃心,而這一切的根源在於,我根本就沒有把建立強大內心這件事情付諸行動,我只是一味的高唱要內心強大,一味的逃避別人的評價,但是卻從來沒有試著如何去做才能內心強大。


明白了這一點以後,我開始從自己的人際關係下手,我最先跟我最親近的兩個閨蜜建立了一個群,區別於那些純粹分享無聊八卦跟買買買的姐妹群,我開始在這個小空間里跟她們分享我內心的一些規劃,大的方面比如說想以什麼樣的方式過一生,實際的方面包括準備什麼時候結婚要小孩,打算在深圳安居樂業該做什麼樣的準備,以及我目前能想到的一些夢想清單的事項,這些我都一一告知她們。


做完這件事情的時候,雖然感覺生活什麼都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我心裡卻舒暢了很多,因為我開始把自己內心很虛的一些思考落地呈現出來,並分享給她們,於是她們開始知道,那些家庭主婦跟事業女性的討論跟我們無關,那些是否應該逃離北上廣的討論也跟我們無關。


因為我找到了第三條路的出口,就是我開始專註於完善我自己當下所要完成的人生事項,我覺得我的生活是有追求的,這份動力不再跟別人的評價討論有關,我也不需要每天安慰自己要內心強大,我所需要做的事情僅僅是,我用我自己的經歷去證明我的邏輯體系是符合我自己的規劃的,這跟對錯無關,跟別人的人生選擇更是無關。


我還給我的微信好友名單做了一個標籤,大概是不同的討論群里該如何自我定位,比如說我跟前同事建立的微信群,這個空間里我們一般會分享一些關於互聯網行業的有用新聞,或者是一些創意包裝文案策劃有關的東西;比如說我跟另外一批同事建立的微信群,我們會分享關於讀書健身的心得體會,或者是深圳一些吃喝玩樂的建議。


我開始從原來的被動跟著別人的發言走,到我嘗試著在這個群里建立我自己的標籤,比如在第一個微信群里,我給自己的角色就是互聯網行業興趣愛好者,第二個微信群里我給自己的角色,就是一個完善自己的樂享生活愛好者。


這些感覺一旦建立起來了,那就沒有人會問起你為什麼要跳槽到互聯網工作的問題,也沒有人會問你在大城市打拚不覺得辛苦么這樣的問題,也不會有人提出既然要享受生活那就不應該給自己太多的壓力一定要去看書旅行什麼的。


在這些同類人的磁場里,每個人都開始跟我分享那些我想要的東西,至於那些負面的能量或者是沒有意義的提問或者質疑,也都已經不存在了,因為他們已經明白了我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就不會再拿別人的例子來混淆我價值觀的建立,我感覺生活瞬間是清凈了好多。


於是我開始明白,當我向別人分享或者梳理好一種固定的價值觀,那麼就不會再受到另外一種價值觀的強加干擾,就比如說我們的父母總擔心我們在外打拚過得不好,以前的我們總是不停地跟他們解釋再解釋,殊不知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日子過好,該讀書旅行該升職加薪該結婚生娃就一一去做,他們看到了這些結果的存在,要比你跟他們嘮叨「我就是不願意回老家,老家有什麼好?」要有用千百倍。


有很多人問過我,當自己不能討好所有人的時候,要怎麼樣獲得內心的平和,怎麼才能不去在意別人的評價,怎麼做到有力量去控制自己的行動?


我目前能得到的答案就是,既然別人的閑言碎語跟關懷建議沒有辦法逃避,那就想辦法給自己開闢出一條路來。


也就是說,你不光要在心裡告訴自己不要在意這些人,告訴自己這些人的人生與你無關,你還必須要讓自己做得更好,在你選擇的這條路上越走越遠,遠到他們真的跟你不再是一個世界裡的人,遠到他們自己發覺這個議論只是自己純粹的無聊扯淡,因為你已經看不到他們了,到了這個交叉路口你要走陽關道他要走獨木橋了,兩條沒有交接的平行線,最後的結果是再也不見,耳根清凈。


那麼問題來了,那這個時候他們幹什麼去了呀?嗯,他們就會去騷擾另外一個跟他們差不多水平,但是又稍稍有一點特立獨行的人了。


期待這一個特立獨行的孩子,也能早日脫離當前的困局,跑起來,跑得越遠越好。



這個不說髒話不談臟事兒就被認為是裝X的時代
原來你心中的男神長這樣!
謹願世人,溫柔相待
不要去奮鬥, 而是要去熱愛
你是碎片化閱讀的受害者嗎?

TAG:心理科普 |

您可能感興趣

你,不必討好所有人
你不能夠討好所有人,值得一看
親愛的,你不必討好所有人
心裡有你的人,捨不得你討好
不用去討好誰,不是每個人都能和你成為朋友
不要總想著討好所有人
你根本不需要討好所有人
真正的君子絕不可能討好所有的人
別去討好,心裡沒有你的人
不要去討好冷落你的人
感情不需要取悅,愛你的人不用討好
記住!不疼你的人,不要去找;不幫你的人,別去討好
對你好的心不是因為你有多好,更讓你懂,對你的好並非刻意討好
永遠不用討好一個不懂你的人
聊天時,有這5個表現的女生真的不喜歡你,別再討好她了
男人不愛你有哪些表現,不要討好了男人傷害了自己
你的人生不是用來討好別人,而是善待自己
生前人人討好他,死後為了安寧,不得不討好百姓
你真的不需要太多「朋友」,討好自己還來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