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高麗國毀於兩派之爭,李成桂成最大贏家

高麗國毀於兩派之爭,李成桂成最大贏家

高麗國毀於兩派之爭,李成桂成最大贏家



李氏朝鮮的官員

1388年,大明在原雙城總管府之地設置鐵嶺衛,並發文告知高麗。高麗國王王禑大為不滿,就與重臣崔瑩密議發兵遼東,但遭到大將李成桂極力反對。同年四月,王禑命曹敏修和李成桂出兵遼東。朝鮮軍過了鴨綠江後,李成桂感到行軍十分困難,加上糧草接濟不上,於是請求回師,王禑不許。


於是,李成桂勸服同僚曹敏修,毅然從威化島回軍,抵達開京(開城)時,以「清君側」為名,發動軍事政變。


李成桂,出生於高麗王國一個顯赫世家,其父李子春官至朔方道萬戶兼兵馬使。自幼擅長騎射,顯赫的出身加上天生的武將氣質,使他的仕途十分順暢,先後繼任東北面元帥知門下省事、守門下侍中。


實際上,和崔瑩相比,李成桂並沒有多大優勢。儘管都武將出身,都曾率軍為高麗立下赫赫戰功,但高麗王朝顯然寵信崔瑩要多一點。

主要還是兩人的立場、所代表的勢力不一樣。李成桂逐漸成為士大夫的新興勢力,而崔瑩則是舊貴族的勢力代表。加上高麗末期國王王禑墨守成規,並不希望改革派的興起,重用舊貴族。


不過,新興士大夫勢力快速發展,與舊貴族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最終一發不可收拾。


掌握高麗政權的李成桂,將崔瑩流放到忠州,之後又被將他回開京處死。據說臨刑前,已七十三歲的崔瑩面不改色,十分坦然,大顯武將本色。


因朝中舊貴族還很多,李成桂還不敢公開奪位。他又先後擁立了兩個高麗國王作為傀儡兼過渡。為了掃清高麗舊勢力,確立自己的統治地位,李成桂發動了一場規模巨大的土地改革,在立足未穩之時就進行範圍深度如此之大的改革,顯然是一場政治賭博,幸運的是,他侍奉明朝為正朔,外交關係做足,舊貴族無法獲得外部支援,逐漸退出朝鮮的政治舞台。


1392年(明洪武二十五年),李成桂將高麗末代王恭讓王趕走,奪取了高麗政權,建立李氏王朝。朝鮮王朝建國初期與明政權的關係,在朝中交往關係中固然極為重要,但朝鮮與女真之間的關係,在當時的朝鮮外交關係史中更佔有重要的地位。

李成桂奉行「事大」外交,奉明朝為「正朔 」,向大明稱臣納貢,表示:「謹當始終如一,益殫事上之誠,億萬斯年,恆貢祝厘之懇」,他甚至「請更國號」為「朝鮮」。不過,在領土方面,李成桂卻延續了高麗王朝的北擴政策,乘明初統治不穩定,無暇顧及女真地區之機,加大了對女真諸族的綏撫工作,向朝鮮半島東北部和鴨綠江中上游一帶女真地區極力拓展領土,逼迫該地區的女真人臣服於朝鮮。李朝初期對女真人的政策,繼承了王氏高麗的傳統,既有武力鎮壓征服手段,又有授予官職招安懷柔之策,於是原元代合蘭府(今朝鮮咸鏡南道的咸興南五里)等轄區的部分女真人相繼歸附李氏王朝。


此後,朝鮮的三個國王都奉行積極的北拓政策。


(歡迎關注QQ公眾號xsj163;微信公眾號xsj274)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史記 的精彩文章:

為了陪伴心愛的人,她寧願選擇長達半個世紀的幽禁
文武雙全的「石敢當」,凌遲時被割一百多刀不吭聲
伊藤博文軼事:醒掌天下權,醉卧美人膝
不懂外語,他卻是「譯界之王」,這是怎麼回事?
讓德國大兵頭疼的「醜小鴨」:「馬蒂爾達」步兵坦克

TAG:新史記 |

您可能感興趣

一人射死了七十餘名倭寇:朝鮮開國太祖李成桂的成名之戰
李成梁、李成桂、李成棟,明朝李家大將風雲史
天才將軍李成桂:如何從元朝臣子歸順高麗、後成為一代開國君主?
朝鮮王朝的開國之君李成桂會說漢語嗎
紅巾軍為何出征高麗?助李成桂「奪取」政權
朝鮮半島十大歷史名人,李成桂等李姓名人佔據近一半名額
朝鮮太祖李成桂有八個兒子,兩子登上王位,其他兒子大多結局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