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軍進攻中央軍不戰而逃 他擲地有聲:川軍願殿後

日軍進攻中央軍不戰而逃 他擲地有聲:川軍願殿後

1944年,是抗戰勝利的前一年。這一年,世界反法西斯陣營形勢一片大好。垂死掙扎的日軍,發起了滅亡前的最後一次會戰——「豫湘桂戰役」。

日軍進攻中央軍不戰而逃 他擲地有聲:川軍願殿後


當年4月,14.8萬日軍在河南發起豫中會戰,進攻國民黨第1戰區軍隊。當時,國民黨第1戰區司令長官為蔣鼎文,副司令長官為湯恩伯。他們兩位率領的國民黨部隊兵力超過40萬,三四倍於敵人。且中美空軍掌握了優勢制空權。


但是,面對日軍的垂死掙扎,國民黨部隊依然一觸即潰,絲毫不給人留下想像空間。尤其是兩位司令長官蔣鼎文和湯恩伯,率先不戰而逃。在區區一個多月時間內,蔣鼎文和湯恩伯一路狂奔,丟了38座城市。


日軍緊追不捨,很快就度過黃河,直指川軍三十六集團軍所在防區。


他面臨著兩個選擇:一是跟大伙兒一樣,往後逃跑,反正連兩位司令長官蔣鼎文和湯恩伯都溜之大吉了,那麼你跑我也跑。二是留下來獨自抵抗日軍,這裡面蘊藏著巨大的危險,川軍武器裝備落後,搞不好就被日軍全部包圍了。

川軍三十六集團軍的總司令叫李家鈺。三十六集團軍號稱集團軍,實際上就只有一個軍,即47軍。

日軍進攻中央軍不戰而逃 他擲地有聲:川軍願殿後



李家鈺思考良久,最後召集全軍師、團長開會,他說:「我們南渡以來,吃了河南老百姓四年的飯,現在不能見了日本人就跑。否則,怎麼對得起老百姓?日本人有什麼可怕的?他們來了,我們就同他們打!別的部隊怕跑在後面挨打,我不怕,我們川軍願殿後!」


「我們四十七軍出川抗戰,是自己請纓殺敵的。大敵當前,正是我們保衛國家的時候!」李家鈺揮動手臂,作戰前動員。

於是,抗戰史上極為悲壯的一幕出現了。當裝備優良的蔣介石嫡系部隊全線潰敗之際,拿著全軍最差武器的川軍,拚命為他們做掩護,讓他們逃跑得更順利、更安全一些……

日軍進攻中央軍不戰而逃 他擲地有聲:川軍願殿後



很快,日軍先頭部隊就與三十六集團軍交上了火。李家鈺親到前線督戰。川軍士氣高昂、義無反顧,衝到日軍第一線陣地展開慘烈肉搏。當日軍後續部隊源源不斷地趕來時,為了避免更大傷亡,李家鈺下令阻擊部隊後撤。


三十六集團軍全體將士付出了巨大犧牲,為一戰區的後撤友軍贏得了寶貴的一天時間。這使得日軍包抄隔斷中國軍隊後路,以使中國軍隊腹背受敵之計劃落空了。

5月21日,李家鈺率領集團軍總部官兵在轉移時,誤入日軍埋伏圈。在敵寇密集火力射擊下,李家鈺頭額及左腋被子彈和槍榴彈破片擊中,終因流血過多而犧牲。


在這場戰鬥中,三十六集團軍總部官兵200餘人幾乎全部殉難,僅生還2人。

日軍進攻中央軍不戰而逃 他擲地有聲:川軍願殿後


李家鈺壯烈犧牲消息傳出,全國震驚!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主席蔣介石立刻致電弔唁,隨後,軍事委員會以李家鈺於「此次豫中會戰,親冒鋒鏑,壯烈殉職,忠勇之風,尤足矜式。請轉呈國民政府,追贈為陸軍上將,以慰忠魂而勵來茲案。」


《新華日報》發表《悼李家鈺將軍》,稱:「李家鈺將軍在此役中殺敵殉國,是應受到全國尊敬的。……我們哀悼李家鈺將軍抗戰殉國,希望前線將士都抱為國犧牲的決心!」


【看完就想走?不順便關注一下勇哥的微信yonggedushi,你以為勇哥會放過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勇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哪位中共元老辭世後 毛主席扶柩周恩來嚎啕痛哭?
哪位開國上將在淮海戰役中伸手向鄧小平要指揮權?
毛澤東最後24小時如何度過?看文件、看書達11次
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都是軍事家 為何劉少奇不是?

TAG:勇哥讀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壯哉!日軍瘋狂進攻,國軍節節敗退,而八路軍則誓死不渡黃河
美軍轟炸敘空軍基地後 IS和征服陣線立即對敘軍陣地發起進攻
抗戰中日軍為何不敢進攻延安,難道是被八路軍打怕了?
終極爭鋒4——中國軍隊全面進攻,擊潰日軍精銳師團
蘇聯紅軍如不進攻東北日軍,僅憑中國軍隊能收復東北嗎?
中越戰爭秘聞:諒山戰役之後中國軍隊為何不進攻河內?
二戰德軍王牌狙擊手,狙擊美軍8次進攻
面對日軍的進攻,甘地竟主張逼迫日軍「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為逃避闖軍,南明最強官軍進攻自己首都,主帥病死後全軍投降清朝
英國皇家海軍開始進攻,法軍在讓·蘇爾海軍上將指揮下奮起還擊
鏡頭下:美軍在南太平洋上首次進攻作戰,被俘虜的日軍目光陰沉
將軍鼓舞士氣觀戰,美空軍抖擻精神進攻,卻不小心一炮把將軍炸死
川軍抗戰:師長命令團長進攻日軍卻被抗命,無奈自殺殉國
緬軍近日無較大軍事進攻 同盟軍官兵嚴陣以待
抗美援朝金城戰役:我軍歷史上第一次向堅固陣地之敵發起的進攻!
日軍又進攻上海,同樣遭到中國守軍的頑強抵抗
二戰美軍對日首次進攻戰:多方面模仿八路軍
國軍最精銳江防軍嚴陣以待,阻擊日軍虎狼師團進攻,戰況罕見!
譴責!武裝分子從此方向發起進攻:美軍的羊皮被俄軍將軍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