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別說我沒告訴過你:習慣化≠疲勞

別說我沒告訴過你:習慣化≠疲勞

心理導讀:習慣化是指個體不斷地或重複地受到某種刺激而對該刺激的反應減少的一種現象,這是一種學習形式。從本質上來說,不能把習慣化和感覺器官對環境的適應或是感覺器官的疲勞相混淆。——  www.iFuun.com


別說我沒告訴過你:習慣化≠疲勞


所謂習慣化(Habituation),是一種簡單的、無意識的學習形式。當然,這裡的習慣化,不是指一個學音樂的學生為了完成課堂作業,而奮力地敲鼓練習,而是指我們的身體適應了某種刺激,並且不再對其做出反應。這就是說,如果讓某一種刺激持續不變地作用於某一個人,直到這個人不再對刺激做出反應,當刺激對他來說已經變得毫無意義的時候,我們就說這個人已經形成了習慣化,刺激對他來說不起作用了。

習慣化的概念來源於行為生物學術語


1944年,英國的動物學和行為學學者William Thorpe把習慣化一詞引入了一篇專業著作之中。當時他對習慣化的定義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活動,在其作用下,一旦微弱的干擾刺激和警告刺激持續的時間較長,生物體對其的先天反應強度就會減弱,然而這種變化是不含有正面效果的。」簡而言之就是,個體學會了如何對某一種刺激不再做出反應。個體的認知會把整個刺激樣本屏蔽出去,身體則省下了所有不必要的反應。


習慣化的例子


在出現這個概念之前,早在1925年就已經有一個能在人類身上證明習慣化的實驗。柏林的兒科醫生Albrecht Peiper發現,新生兒已經能用各種不同的動作對一種玩具鼓發出的不同聲響做出反應。接著,他研究了胎兒是否也能通過四肢的動作對聲音做出反應。的確,在聽到汽車喇叭的信號聲之後,母體中的嬰兒也開始了手舞足蹈。然而,喇叭聲響出現得越頻繁,胎兒的反應就越弱。這說明,尚未出生的嬰兒已經開始對喇叭的響聲表現出習慣化的反應,持續一段時間之後,就不再對其做出反應了。後來的研究又對這一觀察結果予以了力證,這些研究發現,對於氣味或視覺刺激,新生兒的反應也表現出習慣化:刺激出現得越頻繁,相應的反應就越少。

墨鏡與眼鏡


從本質上來說,不能把習慣化和感覺器官對環境的適應或是感覺器官的疲勞相混淆。比如眼對環境的適應,如果我們讓雙眼長時間暴露在強光下,之後又馬上戴上墨鏡,使雙眼處於黑暗的環境,雙眼還是可以很快地再次適應這種黑暗的。再例如,當人第一次戴上眼鏡的時候,這種佩戴本身,在一開始會顯得特別惱人,甚至會干擾視線,鼻樑也感覺快要崩潰了。然而只要堅持佩戴一段時間,人就會適應這種刺激,逐漸將其屏蔽在意識以外了。你肯定見過有的人戴著眼鏡找眼鏡的情景。然而習慣化的基礎,不是軀體原因,而是行為層面的一種表現:人們感受著這種刺激,只是不再對這種刺激做出反應而已。


難道習慣化真的不是感覺的疲憊嗎?


非也。我們可以用一個十分生動形象的事例來證明我們的答案,而且這個例子肯定是許多人也都經歷過的。假設一個人搬了新家,但是房子緊鄰公路,他每天晚上都受到噪音的困擾,久久不能入睡,這時習慣化就開始發揮作用,久而久之,他便習慣了這種聲響。這時候,如果讓他出差,有好一段時間需要每晚在一個絕對靜謐的環境下入睡,這種環境就有問題了,刺激就改變了。可能越是安靜,他就越睡不著了。假如我們把感覺的疲憊看做屏蔽掉公路的聲響的原因,那麼入睡環境吵鬧或安靜與否,對於人是否能夠入睡就沒有區別了。但是如果這個人已經習慣了噪音,那麼他在安靜的環境中,一開始就是很難入睡,而且難以入睡的時間持續的長度,就等於這個人適應新環境所需的時間。


習慣化是學習的一種形式,但是有時候,正如William Thorpe的定義當中描述的那樣,行為的抑制對我們的生活是不利的。就像一些男人,也許是因為習慣,已經對自己的妻子視而不見了。那麼這種不利於我們生活的學習形式,在生物學上又是如何進化而來的呢?這也許是一個值得今後的學者關注的問題。

來源:中科博愛(心理學與生活,xinlishe


心理延伸


心理測試:你最想追求的是什麼?


心理FM:最美不是下雨天


心理講座:基督山伯爵的心理(上)

情緒心理學:別讓換季帶走你的好心情
困境不是命運,而是自己選擇的結果
內隱測試:讓內心告訴你是否還在愛TA?
治療失眠的好方法:躺下就睡的6種方法
夢的解析:七個回家的夢

TAG:心理健康 |

您可能感興趣

你永遠不知道,你的習慣會讓你錯過什麼
正確的飲食習慣幫你輕鬆減肥,再不知道別說沒看到
習慣了想你,但我不會打擾你
關於你,我不敢習慣
其實很多事我都介意 只是習慣笑著說沒關係
總是習慣的想起你,你知道嗎?
老中醫:生活中這三個習慣比抽煙還容易致癌,別跟我說你還不知道
其實很多事我都介意,只是習慣笑著說沒關係
可能我們都習慣了要求別人,從沒看過自己
想告別水腫,你不可不知這些生活壞習慣
你問我明天是否依然愛你 剎那間淚已無法停留 你知道我 早已習慣沒有你的生活
你的壞習慣正在帶壞孩子,你真的不知道嗎?
壞習慣讓疲憊跟隨我們
這種睡覺習慣會讓你越睡命越短,趕快告訴自己的家人!
生活習慣的不同真的能打敗情感,我想讓媽媽回家,卻又沒人照顧孩子了!
你知道嗎?真正決定你的身材,是你的生活習慣!
這十個壞習慣會讓你早衰,也許你都不知道
不是我愛你,是我習慣了你
我習慣性的沉默,你是否覺得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