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有關毛主席主張建航母的說法,最權威的出處應該是來自國防大學著名教授徐焰。徐焰將軍披露在1958年「大躍進」期間,毛澤東一度相信國家的財力會迅速倍增,便在當年6月21日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建造稱為「海上鐵路」的遠洋船隊和航母……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在海軍這個高技術軍種上,即便是「國軍」,也沒有嘲笑解放軍的資本。國民黨政府在大陸統治時期,在海軍建設上幾乎一片空白,即使偏安到台灣也長期靠接受美援軍艦度日。從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這段時期來說,不要說專門搞航母論證和建造的專業技術人才,全中國見過航母實體的也很少,特別是政府的高級官員和部隊的上層軍官。


但從國際上來講,中國建國後外部環境的變化和卻航母有著直接的關係。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當天,美國遠東軍司令麥克阿瑟向美國國務院遞交了一份名為《在亞洲遏制共產黨的戰略計劃》,明確提出台灣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價值,美國應立即給予蔣介石廣泛的軍事援助,並派出海、空軍「保衛」台灣。6月27日杜魯門宣布,派遣美國海軍 第七艦隊的八艘艦隻,包括六艘驅逐艦、兩艘巡洋艦駛向台灣海峽,「以阻止共產黨對台灣的進攻」。這時美軍的航母還沒有出現在台灣海峽。


直到1954年12月2日,美國政府和台灣當局簽訂「共同防禦條約」,正式確認了美台之間的互助同盟關係。此後,美國國會又於1955年1月通過所謂「台灣決議案」,授權美國總統於其認為必要時使用美國武裝力量確保台灣與澎湖列島免受武裝攻擊。根據此一決議案,美國第七艦隊及航空母艦「中途島」號於1955年1月28日駛入台灣海峽。美軍航母進入台灣海峽,不但意味著我軍當時跨海解放台灣的難度無限度增大,而且沿海的關鍵目標都在美軍航母的打擊範圍之內。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1958年美國海軍「萊剋星敦」號航母編隊在台灣附近游弋


在朝鮮戰爭中,美軍先後投入了13艘大型航母和6艘護航航母,其行動幾乎貫穿了從仁川登陸以後的所有戰鬥。例如在1951年的長津湖戰役中,美國海軍的CV-32「萊特」號航母就派遣艦載機援救被志願軍圍困的陸戰一師。在1958年的「金門炮戰」金門炮戰爆發後,美國和台灣當局組成海軍聯合編隊,對被炮火包圍的金門群島進行海上補給。美軍又從中東調來的第六艦隊航母編隊及從美國本土運來的航空部隊、海軍陸戰隊抵達台灣。


此時,以「萊剋星敦」號航母為首游弋在台灣海峽的美軍航母達到7艘之多,另有重型巡洋艦3艘、驅逐艦40艘。在中國上世紀60年代相繼發生三年自然災害和中蘇交惡的背景下,1962年3月,美國第七艦隊包括航母在內的38艘軍艦,大編隊通過台灣海峽,對中國大陸進行軍事威脅。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可以說,這幾次衝突和危機下來,儘管新中國沒有像二戰日本那樣和美軍航母有過硬碰硬的海上對抗,但已經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美軍航母的巨大威脅。因此中國高層內部考慮航母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在「遼寧」號航母入列後,出現了一些回顧建國後航母發展的文章。其中有一些文章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史實。


從目前來看,從新中國成立至改革開放前,中國總共進行過三次和航母「擦肩而過」的機會。第一次是毛澤東「建航母」說。有關毛主席主張建航母的說法,最權威的出處應該是來自國防大學著名教授徐焰將軍在接受某雜誌訪談時提到的。徐焰將軍披露在1958年「大躍進」期間,毛澤東一度相信國家的財力會迅速倍增,便在當年6月21日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提出建造稱為「海上鐵路」的遠洋船隊和航母,隨後海軍響應號召,計劃60年代建造航母。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毛澤東在1958年軍委擴大會議上


這個說法深入研究起來其實內容很「傳奇」。在解放軍報網站上有關「毛澤東軍事活動大事記」中記載:1958年6月21日毛澤東在於5月27日召開的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發表講話,指出:搞一點原子彈、氫彈、洲際導彈,我看有十年功夫是完全可能的。在這次講話中還就加強海軍建設發表意見,指出:除了繼續加強陸軍和空軍的建設外,必須大搞造船工業,建立"海上鐵路,以便在今後若干年內建設一支強大的海上戰鬥力量。


以上記錄並沒有顯示毛澤東有關建造航母的指示。這個指示是否在後來被刪改,存在很大的疑問。同時,有關這個說法,還有不同的史料,即當時中央軍委根據毛澤東的指示,提出了發展遠洋海軍的船舶工業8年建設計劃。這個計劃分為兩步:第一步,以導彈為主,潛艇為重點,同時發展中小型水面艦艇;第二步,建造航空母艦。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黃克誠


而在2007年第6期的《黨史風雲》雜誌中,署名為良駒的文章《毛澤東與蘇振華上將》卻顯示了一段不同的歷史記錄。文中記載:毛澤東在6月22日親自召開軍委擴大會議小組長會議。在會上,毛澤東認為幾年後中國的鋼產量將有更大的增長,就問蘇振華海軍需要多少鋼。蘇振華慎重地回答大約要30萬噸鋼。毛澤東則搖頭說太少了,可以多搞些。這時彭德懷插話說,可以在多搞些潛艇,而黃克誠則興奮地說:還可以搞航空母艦。這樣來看,在1958年中國對航母的嚮往,不但有毛澤東,還有時任解放軍總參謀長的黃克誠。而黃克誠建議航母的事,幾乎沒有其他的報道。如果不是該文在杜撰歷史,就是新的歷史發現。


第二次的「擦肩而過」則是70年代中國首次進行航空母艦專題論證。當時曾經擔任造船工業領導小組領導的劉華清將軍就在他的回憶錄中介紹了組織專題論證並上報工程方案的情況。其他一些相關人士,例如當時在國防部第七研究院14所負責艦船情報搜集工作的於瀛就透露,1970年4月下旬的一天,他參加了一次院里召開的緊急會議,會議傳達了中央軍委決定海軍組建航空母艦研製隊伍的命令並要求儘快就航母的過去、現在和未來,航母的作戰使用,航母的關鍵技術等內容做一次彙報。


於瀛說,那時沒有現在的電腦手段,他們只能把照片放大到最大尺寸,貼在膠合板上,配上簡短的圖注,當時這叫「拉洋片」。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人肉版的PPT。以這次彙報為開端,七院開始組建航母的論證隊伍,1970年7月,七院召開了成立大會,航母項目啟動。但是這項工作馬上就由於一系列政治上的原因而被終止了。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到底是誰決定組建航空母艦研製隊伍的?官方歷史中並沒有披露。有些人認為是林彪。李作鵬在其在香港出版的回憶錄中是這樣寫到:「林彪見此形勢很高興,提出要建造航空母艦,要建造大型登陸艦,要成立海軍陸戰師。陳伯達見此形勢也很高興,提出要建造五十萬噸級的大型運輸船……」。李作鵬的回憶錄裡面大多事件都有較為明確的時間標註。然而在這麼具有重大影響的決策上,李作鵬卻沒有給出準確的時間。由此可以推測,李作鵬很可能不是親耳聽到林彪的原話,這裡頗有為「老上級」臉上貼金的嫌疑。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091型核潛艇405號艇下水的場景


其實是不是林彪並不重要,關鍵的是回憶錄中林彪和陳伯達所認為的「形勢」到底是什麼。這個「形勢」就是中國海軍艦艇的建造技術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接連取得突破。1967年:新型獵潛艇批量建造;1968年:代號053工程的導彈護衛艦開始研製;1968年11月:第一艘核潛艇開工建造;1969年:常規動力潛艇開始批量建造;1970年12月26日:第一艘核潛艇下水;1971年8月:第一艘051型國產導彈驅逐艦開始試航;同時,新的造船廠、魚雷水雷廠、艦艦導彈、艦空導彈、岸艦導彈、長波電台等也先後開工生產或研製成功。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林彪元帥


這就是所謂的「新形勢」。可以說,從1840年國門被西方的堅船利炮轟開之後,中國第一次觸摸到了「建設強大海軍」的邊緣,具備了發展航母等大型水面艦艇的基礎。請注意,這裡並不意味中國當時就具備建造航母的能力,而只是擁有了最基本的技術條件。李作鵬的回憶錄可能是想證明林彪的「高瞻遠矚」。


然而觀察歷史我們就會發現,中國軍隊的領導人和高級將領,在歷經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朝鮮戰爭,對軍事技術的高度敏感性普遍不比今人差,甚至還要遠遠超出。儘管建國後幾次政治運動使中國社會左的思潮泛濫成災,但如果說像我們今天一些媒體上渲染的那樣,決策者會局限於「左或者右」的路線觀念之爭,而對中國是否上馬航空母艦這樣的大型項目充耳不聞、麻木不仁,這無疑是對前人智慧的不尊重。相反,不僅僅是林彪,歷經革命與戰爭洗禮的中國第一代軍政領導人中,肯定有一批人已經意識到了中國艦艇建造技術進步,已經讓中國具備了發展海軍、建造航母的可能性,更明白航母本身才是「反航母」的最有力武器。然而是否上馬航母,往往並不能只取決於技術的問題,而要更多的考慮國家的經濟承受能力、國際環境、軍事需求等方面的問題來綜合衡量。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英國無敵級輕型航母而


第三次中國向航母「進軍」,則發生在華國鋒當政時期。即1978年中國想從英國進口18000噸的搭載直升機或垂直起降飛機的輕型航母,但是由於英國要價太高而不得不放棄。這個說法從國內流出,並且被國外的諸如美國海軍戰爭學院學報等雜誌所引用。但理性來看這個說法沒有權威的來源。從時間上看,這個所謂的「購買」項目是在「洋躍進」期間。即1977年中央的決策試圖使用800-1000億美元,引進西方國家先進技術和成套設備。1978年簽約的22個大型成套項目,引進規模之大,已經遠遠超過當時國力所能承受的程度,而且當時中國採購主要以技術設備為主,力圖快速恢復國民經濟,不可能有時間和財力來向國外採購航空母艦這種大型裝備。

毛主席提出建航母,林副統帥要建航母,為啥都沒成功



如果中國在上世紀70年代末連英國42型驅逐艦都「拿不下」,建造或者購買航母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圖為英國海軍裝備的最後一艘42型驅逐艦「愛丁堡」號,2013年6月退役。


此外,據海軍海裝創建元老李友白將軍回憶,中國海軍和工業部門聯合的大型代表團訪問英國是在1979年3月,其目的是以購買英國42型驅逐艦為理由,採購英國的艦炮、艦載電子系統和艦載防空導彈。事實就是中國當時連引進「海標槍」導彈的2億美元都捨不得掏。這也從側面證明「華國鋒時期購買英國航母」的不合理性。


總體而言,除了劉華清回憶的70年代中國進行航空母艦專題論證的事件之外,其他中國領導人有關建造或購買「航母」的說法,筆者認為實際很難立住腳,更多是一些基於美好願望的牽強附會。因為對於航母這樣的大型裝備,草率地提出購買或者建造,缺乏科學和系統的戰略和戰術論證。即使中國領導人說過類似的話,也註定無法形成事實。綜合來看,中國是否上馬航母,應該受幾個方面因素的影響。第一是中國海洋軍事戰略需求、第二是海洋兵力結構均衡發展需求、第三是戰略威脅、第四是地理環境、第五是領導決策、第六是技術條件、第七是經費限額、第八是時間限制。其實這八個問題,一直在建國後長達60餘年的歷史中左右著中國上馬航母的決策,然而現在很多媒體僅僅將目光局限在所謂的觀念和主義之爭,將複雜問題簡單化、表面化,忽視了結果背後的真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諍聞軍事 的精彩文章:

它對某些人來說是寵物甚至是食物,但對軍人是戰友
長征七號火箭能用上新型發動機,要感謝院士一句話
長征七號搭載遨龍一號:中國捕捉敵國衛星的軍事技術
為啥軍迷和房奴看到這個畫面都高興得哭了
殲20沒裝備,美軍23人飛F-22超1000小時

TAG:諍聞軍事 |

您可能感興趣

大陸航母終於建造完成, 劉老將軍,這杯慶功酒,我們幹了!
導彈打航母,能不能防得住?捍衛國家利益,中國該建幾艘航母?
首艘大陸航母下水在即!那中國為什麼要建造航母?
中國被曝已經掌握所有航母技術,現在想什麼航母就造什麼航母?
中國航母建造能力井噴,為研發更先進航母,遼寧號或將賣給俄羅斯
反艦彈道導彈是航母殺手?為啥中國還在建造更多的航母?
中國首個航母主題公園,明斯克去向成迷,網友幫巴鐵改造成航母
航母艦長有權利指揮整支航母編隊嗎?誰才是航母編隊最高指揮官?
大陸航母即將下水,中國或將組建航母編隊?
中國航母建造能力井噴發展,將來會不會給俄羅斯造航母呢?
揭秘:我國航母遼寧艦編隊中各艦艇所擔負的主要職責都是什麼?
大陸在建航母的動力裝置是什麼?
為什麼俄羅斯不可能建成瓦良格航母,因為沒了頂層管理機構
首艘國產航母的「航母伴侶」「航母奶媽」已開建
俄航母編隊圓滿完成任務將回國,庫茲涅佐夫號先走!
航母編隊能讓國產航母戰力發揮極致:單靠航母本身成不了事
這個國家建造常規航母折騰半天,如今又要建造核航母?可靠嗎?
印航母未建成已大面積腐蝕,要中國派藍翔學院幫忙不?
台軍要建直升機航母?資源攢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