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最近,小編的很多朋友都在問建盞為什麼逐漸被熟悉,它到底有哪些可把玩的地方,又如何把玩?所以,小編整理了下思緒,給大家簡單總結了一下。


建盞到底玩得是什麼?又該如何玩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一)歷史文化


因為它有「故事」!它經歷過「默默無聞」到「眾所周知」,後來又被皇家所推崇,成為御用之物,獨享榮寵,也享譽海外。又因朝代更替漸漸「沒落」,淡出於世。幸而有愛好之人對國之珍品的孜孜以求,通過各種方法令文明之光失而復得,才逐漸又回到公眾視野當中。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二)盞型、釉色斑紋


說到盞型、釉色斑紋,小編先來講下盞型。建盞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為圈足。古代建盞圈足較淺,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稱: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數為實足(主要為小型斂口盞),造型古樸渾厚,手感普遍較沉。然而,現代建盞多習古樸之風進行燒制,故實足又佔據現代建盞產品的大多數。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建盞按照目前的考古器物學進行分類,主要的盞型分為:撇口、敞口、束口斂口四種。每類又分大、中、小型,口徑16cm以上的為大型10~16cm的為中型的,10cm以下的為小型的。我們現在所常見、常用的多數為小型盞,偶爾會見到中型盞,極少有大型盞映入眼帘。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接下來,我們來重點講講這四類盞型的特點及它們在古代的各自功用


撇口盞口沿外撇唇沿稍有曲折斜腹或微弧腹下內收淺圈足,可分大、中、小型。此類盞的大型器,古代主要用來進行點茶;其次用於幾人共飲,也就是一隻茶盞大家輪流喝(這種飲茶形式,目前還保留在日本茶道當中),故大型盞比例相對其它盞型較高。中、小型器較常見,多為夏天專用,易散熱 、易入口。而此類盞中,鷓鴣斑成品率低,尤顯名貴!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敞口盞口沿外撇尖圓唇腹壁斜直或者弧度非常之小腹較淺淺圈足形如漏斗狀,俗稱"斗笠盞"。常見中、小型盞,偶見大型器 ,基本功用與撇口盞類似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束口盞撇沿束口腹微弧腹下內收淺圈足口沿以下約1~1.5cm左右向內束成一圈淺顯的凹槽,作用在於鬥茶時既可掌握茶湯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湯外溢,該凹槽俗稱"注水線"。此類盞腹較深器型整體較飽滿手感重。常見中、小型器,中型器比例較高,為建盞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種,也是產量最大的建盞之一,出土或傳世品最多 。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斂口盞口沿微向內收斂斜弧腹矮圈足挖足淺,造型較豐滿。常見中、小型器,小型器比例較高,有的為圓餅狀實足 。此類盞多在大型盞點茶後分於其中,便於茶客飲用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看到這裡,讀者們已經可以基本了解不同盞型的建盞的不同功用。後面我們該進入本篇的重點,也就是建盞最為重要的釉色斑紋。為什麼說最為重要呢?因為建盞沒有重複品!它每一件產品的釉色斑紋、外觀機理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建盞魅力之所在,也是我們把玩建盞的最為要用的地方!


中國南宋時期有本記載建盞相當重要的著作《方輿勝覽》,作者祝穆記錄到:「兔毫盞,出鷗寧之水吉。黃魯直詩曰:『建安瓷碗鷓鴣斑』。又君謨茶錄『建安所造黑盞紋如兔毫』。然毫色異者土人謂之『毫變盞』,其價甚高,且艱得之。」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祝穆是南宋歙州人,徙建寧府崇安,幼孤嘗從僑居建陽的姑父朱熹學習。崇安、建陽均近建窯,著意收集南宋名跡的他對建盞的情況當非常了解。這段文字就清楚表明,當時建盞斑紋的分類包涵:兔毫鷓鴣斑毫變三種。


建盞的斑紋形狀多種多樣,千差萬別,現代有些涉足者見到斑紋有點異樣的,就憑感覺起一個名稱,致使建盞品名越來越多。而嚴格的講,建盞的斑紋只有三種:兔毫鷓鴣斑(即建窯油滴,因斑紋像水面上飄浮的油珠,被日本稱為油滴)、異毫(即兔毫與鷓鴣斑二者中間體,其中包括如鐵鏽斑等。這裡小編先講異毫而非毫變,因為根據祝穆所記,毫變其實是指「毫色異者」,「毫」是指斑紋,而「色」講的是釉色)。


釉色則需根據具體茶盞顯現的顏色而定,包括灰色、黃褐色、黑褐色、金色、銀色、銀藍色、茶抹色、彩色等。其中,彩色指的是在陽光照射下同時呈現出藍、黃、紫等不同色彩,並隨觀賞角度而變的釉色。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這裡我們返回來再講「」。「毫變」是釉色和斑紋綜合叫法,是指非兔毫斑紋且顏色變化者。從斑紋來講,只要不是「兔毫」即可,既可以是「鷓鴣斑」也可是「異毫」;從釉色來講,根據各博物館、美術館所藏的毫變盞,應歸納至彩色當中。


根據以上分析,「毫變」其實也就是被眾人所最為推崇的「曜變」 (圖3),而「曜變」一名則是出於日本。「毫變」隱義是「兔毫」的變異品種,也就是建窯的變異品種,這裡的「毫」相當於「窯」。因此,「毫變」與「窯變」 同義。而「曜變」是從「窯變」過渡來的,所以中國宋代記載的「毫變」與日本稱的「曜變」是同一品種。現在「窯變」這個名稱也被濫用了,窯變原指窯中之寶, 現在把說不清的釉色都稱窯變,反正好歹都是窯里變出來的,這樣的做法甚為不妥。


曜變盞(圖3)是建窯的特異產品,非常難得,極為珍貴,它的主要特徵是圓環狀的斑點周圍有一層干涉膜,在陽光照射下會同時呈現出不同色彩,並隨觀賞角度而變。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兔毫盞(圖1)是古代建窯的主打產品,它的主要特徵是黑釉表面分布著雨絲般條紋狀的析晶斑紋,類似兔毛。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鷓鴣斑盞(圖2)是建盞珍品,產量稀少,其主要特徵是釉面花紋為斑點狀,類似建窯當地鷓鴣鳥胸部羽毛的黑底白斑。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異毫盞(圖4)也非常難得。斑紋不像兔毫也不像鷓鴣斑,既不細長也不像鷓鴣羽毛。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建盞



建盞之所以受到宋代茶家們的青睞,其魅力主要在於釉色斑紋。如果沒有釉色斑紋,則只是普通的黑釉盞,即使坯質再好,釉色再黑,建盞也不會有太大特色。建盞的製作工藝就是圍繞著釉色斑紋進行,建窯的興衰和它留給後人的許多難解之迷,也都隱藏在這些變幻莫測的釉色斑紋之中。


接下來給大家介紹如何把玩!在此之前,先給大家普及一下建盞的燒制方法,以便大家能夠更好地了解它們的機理,知道哪種盞經過怎樣的「培養」後會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感覺!


建盞的燒制有兩種方法:氧化燒還原燒


氧化燒出 來的盞容易形成玻化保護層,鏡面效果好。這種盞用手摸到釉面上很光滑,在光照下,釉面上能夠形成鏡面反射。這種釉色相對於厚結晶養出彩色釉色(彩色釉色, 即人們常說的「七彩」,後面我們將彩色釉色簡化稱為七彩)就較慢一些,但也是能養出七彩的。屬於氧化燒這類的盞,表現最明顯的是兔毫盞,還有就如柿紅盞、鐵鏽盞等。


還原燒出 來的盞在釉面修復過程中會形成如毛細血管般的細微氣孔,在釉面收縮還原過程中形成獨特的強結晶釉面。這種盞用手摸到釉面上有磨砂的感覺,有點像金屬。在光 照下,釉面上形成的是漫反射。這類盞在倒入高溫茶湯後,茶水中的礦物質和結晶中的礦物質產生完美的結合,也就會更快的養出七彩的視覺效果。表現最明顯的是鷓鴣斑盞,還有就如其它異豪盞等。


所以,看過上述內容,大家也會知道,我們經過「培養」的盞,追求的是七彩效果,這樣才會使你的寶貝更上一層樓!


為什麼建盞會養出七彩呢?一方面是茶汁和釉面的物質發生了化學反應(釉中含有的鐵+茶中的鹼性物質),改變了釉面的分子結構,所以色澤發生了變化;另一方面是釉面吸收了茶垢,表面形成一個折射面,進而反射出和之前不一樣的光澤。


下面小編就教教大家怎麼把盞養出七彩。這需要從三方面著手,首先是選盞,其次是用何種茶去養,最後是平時的保養習慣


(三)建盞對人的回饋


因為建盞的胎和釉含有百分之七到八的氧化鐵,在高溫的情況下,它會形成一個磁場,磁場對水和茶湯都會有一個磁化作用。所以用建盞泡茶,茶湯入口的感覺不獨可以使茶湯的口感醇和柔順,也會提升茶湯的鮮度,不會產生悶乏的味道,好處多多。而且,似乎為了彌補茶湯顏色不容易分辨的缺點,在稍強的光照下,用建盞喝茶,茶湯會顯現出炫目的閃金等顏色,讓人別有意趣!這也是時下很多人重新開始喜歡建盞的原因。


結語


日 本久松真一先生(1889—1980)以禪的理論為基礎,將禪藝術的性格歸納為七個特點:不均齊,簡素,枯高,自然,幽玄,脫俗,靜寂。這與建盞深層次釉 色的質感不謀而合。這是巧合嗎?不!這是物的秉性與佛道思想在深層交匯的一個例證,是科學,藝術,哲學在深層聚會的一個縮影。其根源是:不穩定,變數多, 落差大。其精髓是:隱中富有活力。宋代茶家選擇建盞,是中國文化進取精神的一個必然結果。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建盞之家 的精彩文章:

1753年乾隆帝為何拒絕菲律賓併入中國

TAG:建盞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這一篇讓你全面了解頌缽療愈
對天蠍座的解讀,這篇文章挺全面了
一篇文章全面了解漏電保護器
很多人都搞錯了?一篇文章帶你全面破解卸妝產品!
硨磲一問一答,讓你全面了解硨磲!
刷爆朋友圈的減肥代餐粉真的靠譜嗎?一篇文章讓你全面了解!
讀不懂孩子怎麼想的?這篇文章講的很全面
這是一篇寫痣最全面的面相文章,看完你就明白要不要再去點痣了
瘦臉針你了解多少 全面為您解析它
你知道針灸中的「十三鬼穴」嗎?圖解給你全面解析!
全面講解盆景!
節食減肥法全面詳解 了解這些飲食習慣讓你瘦成一道閃電
這篇文章,可能是對「真男人 雍正」最全面的描述
這篇文章,可能是對「真男人 雍正」最全面的描述
化妝後有搓泥現象?給你一份全面的解答報告
別蹭熱度了 一文看懂全面屏怎樣分成三六九等
全面詳細介紹腰椎間盤突出各種療法,看一篇就夠了,強烈建議收藏
這是一篇寫痣最為全面的面相文,看完你就明白到底要不要點痣
一起聊聊抑鬱症,全面解讀帶你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