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西漢時期,出現了環首的長刀,這是一種專用於劈砍的短柄兵器,它只在一側有刃口,另一側做成厚實的刀脊,同時去掉了尖銳的長劍鋒。


厚脊薄刃不但從力學角度看利於砍劈,而且刀脊無刃,可以加厚,因而不易折斷。所以《釋名》說:「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乃擊之也。」


西漢時期的鐵刀,直脊直刃,刀柄和刀身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分,一般沒有像劍那樣衛手的格,只有個別的加有和劍格一樣的銅質或鐵質的「格」。刀柄首端毫無例外地製成扁圓的環狀,所以常常叫它「環首刀」。

環首刀(西漢)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在《史記》、《漢書》里存有不少西漢時期將校官吏佩刀的記錄。名將李廣在隨衛青出塞作戰時,迷失了道路,回軍後憤而自殺,就是「引刀自剄」的。《漢書?蘇武傳》記:匈奴逼蘇武投降,「武謂惠等:『屈節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


昭帝時出使匈奴的任立政,看到李陵的時候,「未得私語,即目視陵,而數之自循其刀環,握其足、陰諭之,言可還歸漢也」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環首長刀,逐漸地從戰場上把長劍排擠開去,成為軍隊中大量裝備的短柄武器,通過考古證實東漢末年環首刀的數量已經超越了劍。


東漢出土的一些壁畫,石像雕刻等。主要的格鬥兵器就是環首刀,配合它使用的防護裝具是長方形的盾牌或勾鑲,步兵,還是騎兵,都是左手持盾勾鑲,右手揮刀。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作為這一時期優質鋼刀的代表作品,應該是山東蒼山發現的一把有紀年銘的長刀,全長111.5厘米,刀脊的厚度與刀身的寬度相比,大約是1∶3。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刀身上飾著錯金的火焰紋,並且有18個錯金的隸書刀銘:「永初六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孫」。由此可以知道這把刀是漢安帝永初六年,即公元112年製造的。這把刀經過鑒定,是以含碳較高的炒鋼為原料,經過反覆多次鍛打的。


銘文中的「卅湅」,即「三十煉」,可能代表著一定的工藝質量標準,刀中硅酸鹽夾雜物有明顯分層,經過用一百倍顯微鏡觀察,約有三十層左右,也許三十煉的含意就是指將炒鋼鍛造後摺疊鍛打,這樣反覆鍛打三十層而製成的。


漢劍的用途:實戰:戰場拼殺,劍飾統一為銅材質。佩飾:權貴階級的地位象徵,劍飾多為黃金、玉石材質。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歡迎想要了解更多冷兵器知識的朋友,關注微信冷兵器第一自媒體號:中華冷兵器課堂


漢劍文化: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體現的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入鞘則樸實無華,出鞘則鋒芒畢露。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每日兵器:國之瑰寶-漢劍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冷兵器課堂 的精彩文章:

司馬懿戰魏延,王司徒單挑太史慈!
歷史未解之謎—青銅劍之謎
每日兵器:淺說「藏族長矛」——傳承與演變
中國古代十大武林高手!第二名竟是他!
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抗戰中並不是那麼厲害的中國大刀
您可能感興趣

國之瑰寶:中華漢劍!
青銅器:國之瑰寶,藝林中珍品
印石皇后:國之瑰寶雞血石
1955年兩岸上演秘密奪寶大戰,啥寶物?蔣介石稱「國之瑰寶」
1955年兩岸秘密上演奪寶大戰,蔣介石稱此文物為「國之瑰寶」
故宮裡的古樹名木:活的文物 國之瑰寶
舜帝文化——國之瑰寶 晉之榮耀
國之瑰寶——川東獵犬
國之瑰寶書法名帖,書聖王羲之《蘭亭序》
「印石皇后」 國之瑰寶雞血石
陝西南鄭縣出土青銅甬鍾 被譽「國之瑰寶」
國之瑰寶,中醫八大仙草賞析
提壁壺:國之瑰寶,當之無愧
國之瑰寶:這些寶刀寶劍是中國繁榮昌盛的代表,如今卻只能在博物館中一窺真容?
民族驕傲,國之瑰寶!趙忠賢和屠呦呦獲中國科技界最高獎項!
男子遷移祖墳棺材內出土龍鳳金碗,專家稱國之瑰寶!
我在故宮修文物:修復的是國之瑰寶,態度是輕鬆日常
國之瑰寶,琺琅彩收藏該何去何從
啟功遺墨:《啟功:國之瑰寶》《啟功圖傳》未收錄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