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偽君子還是聖賢,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偽君子還是聖賢,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劉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河北省涿州市,隸屬保定市),是漢景帝子中山王劉勝的後代。祖父劉雄官至東郡范令(山東省濟寧市梁山縣西北),父親劉弘去世很早。劉備生於漢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少時家貧,與母親以販鞋織席為業。十五歲時,其母令他外出求學,拜在名儒盧植門下。劉備不喜歡在古書上多下工夫,把精力用在武術和交友上,周圍聚集了不少年輕人。由於同窗好友公孫瓚在涿縣當縣令,再加上中山國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的資助,劉備培植了自己的勢力。


黃巾起義爆發後,劉備也參與了鎮壓,做過縣尉、縣令一類的地方官。後來被青州黃巾軍擊敗,投奔官至降虜校尉的同學公孫瓚。漢獻帝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官至平原相。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受到兗州牧曹操的攻擊,劉備前往救援,被陶謙表薦為豫州刺史。陶謙病死後,劉備得到徐州官吏的擁護,接任了徐州牧。司空曹操表薦他為鎮東將軍,封宜城亭侯。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劉備被奮威將軍呂布偷襲,投奔曹操。曹操表薦劉備為豫州牧,協助自己消滅了呂布,升為左將軍。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備在徐州背叛曹操。戰敗後,北投冀州牧袁紹,官渡之戰袁紹戰敗,又南依荊州牧劉表。

偽君子還是聖賢,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劉備在創業早期之所以屢受挫折,和他出身貧寒,缺乏憑藉,固然很有關係。但是他的出身也對他的作風產生了有益的影響。他和中下層的各階層人物都有所接觸,年輕時就能夠「少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結豪俠,年少爭附之」,在做官以後更是「外禦寇難,內豐財施,士之下者,必與同席而坐,同簋而食,無所簡擇。眾多歸焉。」


雖然如此,但是有的豪強地主還是瞧不起他。在他已經做到平原相時,當地豪強劉平還認為受他的管轄是很大的恥辱,因而派遣刺客去刺殺他。劉備不知道此人是刺客,殷勤招待,刺客很受感動,不僅不忍心下手,還把實情吐露給他。這種化敵為友的事實,不能不說是劉備平時熱誠待人的結果。


劉備在起事之初,已經和關羽、張飛結為親密關係,三個人「寢則同床,恩若兄弟」。劉備每逢有公私聚會時,關羽、張飛二人經常「侍立終日,隨從周旋,不避艱險」。後來關羽被曹操俘獲以後,雖然受到非常優厚的待遇,依然不忘故主,終於逃歸劉備。趙雲原來隸屬於公孫瓚,一見劉備,便決定永遠追隨。呂布襲取徐州以後,劉備流離失所,軍隊飢餓困頓,身為富商的別駕麋竺「進妹於先主為夫人,奴客二千,金銀貨幣以助軍資」,劉備得以重整軍隊。後來麋竺被曹操表薦為嬴郡太守,仍然棄官跟隨劉備。

劉備不但能得到部下的傾心擁戴,當時其他勢力的人對他的才略和作風,也讚賞不已。徐州牧陶謙臨死時說:「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劉備表示不敢接受。「有俊才,輕天下士」的典農校尉陳登認為劉備「雄姿傑出,有王霸之略」,因此願意為他「合步騎十萬」,建「匡主濟民」之業。「名重天下」的北海相孔融也對劉備說:「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劉備接任徐州牧以後,身為盟主的袁紹也表示支持,說:「劉玄德弘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曹操更當面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曹操的謀臣程昱說:「劉備有雄才而甚得眾心」,傅干說:「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

偽君子還是聖賢,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劉備逃往荊州。劉表以上賓禮節接待他,派他屯駐新野,防禦曹操。從這時起,劉備在荊州呆了十年之久。荊州靠近中原,政治比較穩定。北方士大夫到這裡避難的很多,而荊州牧劉表徒有虛名,缺乏實際才幹,既不能利用曹操和袁紹父子作戰的機會襲取許都,又不能收用荊州土著和僑居的許多人才。所以當劉備來到荊州後,「荊州豪傑歸先主者日益多」。


劉備本人認識深切認識到自己之所以屢遭挫敗,主要是沒有優秀的參謀人員,所以對訪求人才,十分注意。當時襄陽有一個名士叫司馬徽,擅長識別人才,人稱「水鏡」。劉備向他諮詢天下大事。司馬徽自稱「儒生俗士,不識時務」,而極力誇獎號稱「卧龍」的諸葛亮和「鳳雛」的龐統是「識時務之俊傑」。

不久,另一個名士徐庶也向劉備稱述諸葛亮好比潛伏人間的卧龍。兩個人不約而同的介紹,自然引起了劉備的深切關注。他立即對劉備說:「君與俱來。」徐庶說:「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將軍宜枉駕顧之。」徐庶自從跟隨劉備以後,極為劉備所器重。他這樣稱讚諸葛亮的才能與風格,怎能不引起劉備對諸葛亮的傾慕和嚮往呢?於是劉備鄭重而謙遜的前往隆中求見諸葛亮,第一次沒有見到,第二次也落了空,第三次才見到了諸葛亮。


寒暄以後,劉備和諸葛亮密談,說:「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下,而智術淺短,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偽君子還是聖賢,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諸葛亮在答語中,先用曹操打敗袁紹的事例,說明只要措置得當,弱者也可以變強。然後指出現在曹操強大,一時難同他死打硬拼。江東的孫權也無隙可擊,只能利用孫權,共同對付曹操。接著,諸葛亮又指出荊州劉表、益州劉璋都是凡庸之輩,難以守住基業。他們手下的智能之士,都想另擇明主。諸葛亮肯定了劉備具有「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及「思賢如渴」等優點,同時提出今日之計,應先取荊、益,再圖取曹操的戰略部署。

劉備聽後,連聲稱善。於是兩個人情好日密。可是關羽、張飛不相信這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會有多麼大的本領,劉備對他們解釋說:「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原諸君勿復言。」關羽、張飛畢竟對劉備是極其信服的,見劉備說出這種話,自然也就不再提出異議了。


「三顧茅廬」近兩千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著。一提到這事,人們就極推崇諸葛亮的才智和預見;對於劉備的屈身下士雖然也普加讚揚,但認識程度尚嫌不足。實際上,象劉備這樣虛懷求賢、屈身訪賢、慧眼識賢、誠心用賢、臨終托賢的一系列行為見識在中國古代封建帝王中是極其難得的,古代的人也已經認識到:才智之士幾乎到處都有,可是能夠識賢用賢的君主卻累世難現,象劉備這樣對待諸葛亮的事,確實應當給予高度的評價。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基本統一北方的曹操南征荊州。劉表病死,嗣子劉琮投降。劉備逃往江陵,自願跟隨劉備的「琮左右及荊州人」達到十幾萬。曹操親自帶領五千精銳騎兵追擊,「大獲其人眾輜重」。劉備逃往江夏,和劉表長子江夏太守劉琦會合。派遣諸葛亮和孫權結盟。孫權派周瑜、程普率軍三萬協助劉備抵抗曹操。


雙方在赤壁相遇,此時曹軍爆發疾疫,戰鬥力大減。周瑜又派黃蓋詐降,火燒曹軍戰船。曹操自己燒掉其餘戰船,撤回北方。劉備、周瑜一直追到南郡,合力攻擊留守江陵的曹仁。經過一年多猛攻,拿下了南郡。劉備分得了南郡的一部分,又南征武陵、長沙、桂陽、零陵四郡。

劉備又向孫權求取南郡,孫權為了減輕曹操的軍事壓力,答應了劉備。此時劉備雖然實力漸增,但是他佔領的地區,人口稀少,經濟落後。而北有曹操,東有孫權,處境依然十分困難。所以謀士龐統曾對劉備說:「荊州荒殘,人物殫盡,東有吳孫,北有曹氏,鼎足之計,難以得志。」諸葛亮後來談到這時的情況也說:「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強,東憚孫權之逼,近則懼孫夫人生變於肘腋之下。當斯之時,進退狼跋。」假若他不向西發展,取得「天府之土」的益州,依然很難維持住獨立的局面。


這時,益州牧劉璋請劉備幫助消滅割據漢中的張魯。劉備取得了劉璋部下張松和法正的支持,順利進入益州,後來因為張松被殺而與劉璋反目,爭奪益州。劉璋的部下或戰敗或投降,又從荊州調來諸葛亮、張飛等參與作戰,劉璋投降,劉備佔領益州。


劉備取得了形勢險固、物產富饒的益州,便進可以攻,退可以受,應付裕如,正如諸葛亮所說「翻然翱翔,不可複製」。所以我們說,劉備取得荊州,是三國鼎立局面確立之始。


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立劉禪為王太子。留魏延都督漢中,自己還軍成都。


這時是劉備勢力發展的高峰期。漢中的取得,證明劉備有抵禦曹操南下,從而保衛自己三分基業的能力。劉備之所以能從屢遭挫折中脫穎而出,與魏吳鼎足而立,不能不說是他善於訪才用人的結果。除了三顧茅廬,重用諸葛亮的事,為眾所熟知以外,劉備其他用人的事例也值得一提。被喻為「鳳雛」的龐統,原來沒有得到劉備的賞識,後經魯肅和諸葛亮推薦,劉備和他進行了長談,發現他確有見識,立即提拔為「治中從事,親待亞於諸葛亮,遂與亮並為軍師中郎將。」龐統在攻取益州的過程中,出謀劃策,立下了卓著功勞。可惜他在率終攻打雒城時,中箭身亡。劉備極為「痛惜,言則流涕。」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秋,漢中王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代表君主行事)。曹操自漢中丟失後,威望大損。七月,關羽相機進攻駐紮樊城(湖北襄樊)的征南將軍曹仁,曹仁命左將軍于禁、立義將軍龐德等屯於樊城北。八月,連降大雨,漢水暴漲,平地水深數丈,于禁等七軍皆被水淹,遂登高避水,關羽乘大船進攻,于禁等窮迫歸降。龐德力戰,不降被殺。關羽急攻樊城,立圍數重,外內斷絕。駐守襄陽(湖北襄樊)的魏將呂常也被關羽軍圍困。魏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關羽。十月,陸渾(河南嵩縣北)民孫狼反,南附關羽。自許(河南許昌)以南,不斷有人響應關羽,關羽威震華夏。曹操與群臣商議遷出許都,以避關羽兵鋒。丞相軍司馬司馬懿、西曹屬蔣濟獻策說:「于禁等為水所沒,非戰攻之失,於國家大計未足有損。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必不原也。可遣人勸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解。」而孫權「內憚羽,外欲以為己功,箋與曹公,乞以討羽自效。」


吳虎威將軍呂蒙見關羽討樊而多留兵,知道關羽怕自己偷襲其後,於是稱病(呂蒙有痼疾)回建業,在蕪湖(安徽蕪湖)遇到定威校尉陸遜,陸遜建議「羽矜其驍氣,……但務北進,未嫌於我,有相聞病,必益無備。今出其不意,自可禽制。」呂蒙於是向孫權推薦陸遜代替自己。孫權以陸遜為偏將車右部督,陸遜到達陸口(湖北赤壁),寫信給關羽,稱頌關羽戰功赫赫,而深自貶抑,表示依託關羽抗曹。關羽見陸遜不有名,便從江陵抽調了一部分兵力北上。


孫權聞知,以呂蒙為前部,親自率軍西上。呂蒙到達南郡,誘降了駐守公安(湖北公安)的將軍士仁和駐守江陵的南郡太守麋芳。陸遜則西取宜都,斷絕關羽入蜀歸路。呂蒙撫慰關羽及其將士家屬,並嚴禁劫掠民家。關羽聽說二城丟失,回師。部下將士聽說「家門無恙,見待過於平時」,均無戰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硃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上庸孟達投降魏國,魏軍進攻上庸,劉封戰敗還成都,劉備「責封之侵陵達,又不救羽。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於是賜封死,使自裁。」


東吳始終以奪取荊州為國策。赤壁之戰後,荊州為曹、劉、孫三家分據。在荊州問題上,怎樣對付劉備成為東吳內部有爭議的問題。周瑜、魯肅私交甚篤,但周瑜主張吞併劉備,魯肅則建議聯劉抗曹。孫權自己認為「曹操在北,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採納魯肅意見,和劉備繼續保持同盟關係。不久,南郡太守周瑜聽說益州牧劉璋受到張魯侵犯,向孫權建議西進取蜀、並張魯,留下孫權堂兄孫瑜鎮守,自己再回荊州奪取襄陽以圖中原,孫權同意了這個計劃。但周瑜暴病身亡,計劃中途夭折。事實上即使周瑜不死,這個計劃也難以實現。劉備奪取益州,除了劉璋開門接納,還有張松、法正作為內應,即便如此,劉備還是費了三年工夫才把益州拿下。周瑜孤軍深入,劉備萬一犄其背,數萬將士將埋骨他鄉。周瑜唯一發表的這個戰略計劃究竟有多高明,不言而喻。周瑜死後,魯肅繼任。他是一貫堅持聯劉抗曹的,所以很快就勸孫權讓出江陵,把劉備拉到抗曹前線來。這樣做,有三個好處:


第一,解除了西顧之憂,孫權得以專心加強東方防務。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孫權聽說曹操將東征,便採納呂蒙意見,「夾濡須水立塢」。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正月,曹公攻濡須」,號稱步騎四十萬,攻破孫權江西營,獲其都督公孫陽,孫權率眾七萬,與相拒月餘」,曹操方退軍。曹操把這樣大的軍事壓力放在淮南,若非孫劉聯合,西線無虞,還是難以應付的。


第二,可以騰出手來佔領交州,使割據交州的士燮俯首稱臣。


第三,能夠加強對山越的控制。


當然,孫劉聯盟不僅對孫權有利,對劉備更有著顯而易見的好處。使其能在荊州站穩腳跟,並能伺機進入益州。在這段時間內,劉備的里另究屬有限,並不能危及東吳安全。從整個全局來看,東吳的安全是得到了加強而非削弱。


情況是變化著的,政策也不可能一成不變。等劉備取得益州以後,雙方在荊州問題上的矛盾,便無法調和了。過去孫權以為劉備勢力不大,樂得與他和好,共抗曹操。但劉備取得益州以後,東吳西面又多了一個強大的霸主,孫權自然不安。加上吳國君臣對荊州、益州都覬覦很久,而現在荊州大半落入劉備手中,吳人十分眼紅。所以,當劉備取得益州的第二年,孫權便要求重新分割荊州。劉備不答應,孫權便命令魯肅阻擋關羽,呂蒙襲取長沙、零陵、桂陽三郡。劉備親自率五萬人下公安,命關羽將三萬人爭三郡。吳蜀大戰即將爆發,這時曹操將進攻張魯,劉備恐曹操進而侵入益州,不得已和吳國講和,中分荊州。以湘水為界:江夏、長沙、桂陽屬吳,南郡、零陵、武陵屬蜀,時為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但是孫權並不滿足,趁關羽北伐,奪取了整個荊州,才松下了一口氣。


孫權聽說劉備將東征,「遣書請和,先主盛怒不許」。吳國南郡太守諸葛瑾寫信給劉備說:「奄聞旗鼓來至白帝,或恐議臣以吳王侵取此州,危害關羽,怨深禍大,不宜答和,此用心於小,未留意於大者也。試為陛下論其輕重,及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損忿,暫省瑾言者,計可立決,不復咨之於群後也。陛下以關羽之親何如先帝?荊州大小孰與海內?俱應仇疾,誰當先後?若審此數,易於反掌。」(後來給《三國志》作注的南朝宋人裴松之駁斥了諸葛瑾的上述說法:「劉後以庸蜀為關河,荊楚為維翰,關羽揚兵沔、漢,志陵上國,雖匡主定霸,功未可必,要為威聲遠震,有其經略。孫權潛包禍心,助魏除害,是為翦宗子勤王之師,行曹公移都之計,拯漢之規,於茲而止。義旗所指,宜其在孫氏矣。瑾以大義責備,答之何患無辭;且備、羽相與,有若四體,股肱橫虧,憤痛已深,豈此奢闊之書所能回駐哉!」)

偽君子還是聖賢,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從劉備的態度看,好象是把替關羽復仇作為首要之務,但實際並非如此。從史書上看,劉備最得力和喜愛的部下是龐統和法正。他們死後,劉備都難過得流涕數日。但關羽死後,並無劉備哀痛的記載。劉備之所以這樣做,主要原因不是「忿」,而是「驕」。他一貫對東吳估計不足,所以當他命令關羽進攻襄、樊時,對吳戒備不周。而鎮守巴西(郡治閬中)的車騎將軍張飛隨同出征,「當率兵萬人,自閬中(四川閬中)會江州(重慶)。臨發,其帳下將張達、范強殺飛」。這樣,劉備沒有一個謀臣宿將隨同出征。只有一個黃權,原為劉璋部下,曾勸劉璋勿迎劉備入蜀,又不肯在劉璋投降前屈服。因此劉備很賞識他,後來又向劉備建議進取漢中,取得了勝利。這次黃權獻策:「吳人悍戰,又水軍順流,進易退難,臣請為先驅以嘗寇,陛下宜為後鎮。」但劉備不聽,「以權為鎮北將軍,督江北軍以防魏師」。這樣,黃權雖從征,也沒能發揮作用。劉備之所以這樣,完全是被驕傲沖昏頭腦,他認為自己伐魏雖不能克,但對付吳國還不在話下。孫權在偷襲荊州前,已經上書曹操獻媚。曹操對此採取兩面手法,一方面答應為孫權偷襲保密,一方面又把消息透露給關羽。以使吳蜀互斗,以坐收漁人之利。可是曹操也沒有想到關羽失敗的那麼快。孫權取勝以後,為了怕劉備報復,繼續討好曹操。劉備率軍東下時,孫權除向劉備求和,還向曹丕稱臣,以避免陷入兩面作戰。


在選擇抵禦劉備的統帥時,也恰到好處的選擇了剛剛在軍事上嶄露頭角的陸遜(也是孫策的女婿),任命他為大都督。另外,迎戰的將領有朱然、潘璋、宋謙、韓當、徐盛、鮮于丹、孫桓等。除了孫桓是年輕的宗室以外,其他人都是富有戰爭經驗的宿將。參戰的兵力有五萬,也較蜀軍的四萬兵力為多。(關於夷陵之戰的蜀軍兵力,和官渡之戰的曹操兵力一樣,學術界尚無定論。個人也不同意馬植傑先生的說法,以為蜀軍當在十萬左右。)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白帝城託孤。劉備對諸葛亮的寥寥數語,充分表達了他對諸葛亮的倚重和信任。一個飽經世事滄桑的國君,面對著自己才智不足的嗣子,並不是交給他用各種權術保住皇位,而只囑咐他想兒子對父親那樣聽從老丞相(時諸葛亮四十三歲,劉禪十七歲)的指引,意念不辨忠奸,危及大業。假若兒子不能繼承基業,與其把國事弄壞、社稷喪掉,還不如把皇位讓給」功德蓋世「的老丞相好呢!這種語言應是出自劉備的內心深處,不僅表達了劉備的意向和情款,而且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好的處置方法。而諸葛亮在答語中所表現的忠貞無二,以死相報的口吻,同他以後不畏艱險、鞠躬盡瘁的伐魏事迹,前後掩映,令人感到他們君臣真是如同水乳交融、珠聯壁合。非此君不能地此臣,非此臣不能答此君。這樣的「君臣際會」,怎能不得到人們的同情與讚揚呢?無怪乎陳壽說這是「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為《資治通鑒》作注的胡三省也認為「自古託孤之主,侮辱昭烈之明白洞達者」。清人趙翼在《二十二史札記》也評價說:「千載之下,猶見其肝膈本懷,豈非真性情之流露」。在這種罕見的君臣關係下,人們對諸葛亮的歌頌已經達到極高的程度,可是對劉備的託孤,人們還缺乏足夠的重視和評價。甚至有個別人認為劉備託孤之語只是一種權術,這種看法未免流於狹隘和猜度了。


劉備到底是個什麼人?


劉備在軍事上,誠然不具備第一流的韜略,他之所以能有三分基業和長期受到人們喜愛,還是因他善於用人和具有較佳的作風。「三顧茅廬」和「永安託孤」,就是以上兩個優點加在一起的表現。劉備的用人待士,前面已經提到一些事實。總起來看,劉備的用人有以下的長處和特點:


劉備比較能知人,善於發現人才。例如龐統、鄧芝、馬忠等都因跟劉備談話而受到賞識。劉備僅於馬忠談過一次話,就對尚書令劉巴說:「雖亡黃權,復得狐篤,此為世不乏賢也。」(《蜀書·馬忠傳》:「馬忠……少養外家,姓狐,名篤,後乃複姓,改名忠。」)

偽君子還是聖賢,劉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



「世不乏賢」這句話看來簡單,但非善於知人者是不能道出的。那些庸碌或多儀的軍制就經常感嘆無才可用,或用而疑之。劉備臨死時,告誡諸葛亮說:「馬夙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可是諸葛亮不以為然,後來諸葛亮初次伐魏,即用馬謖為先鋒,結果招致了街亭之敗。說明劉備在知人方面,確實有高明之處。


劉備不只善於發現部署的才能,對於人的品性也有很強的辨別能力。例如劉備被曹操在當陽擊潰,有人說趙雲已經北降曹操了,劉備立即用手戟扔向那個進讒的人,說:「子龍必不棄我走也。」不久,趙雲果然抱著劉備的幼子阿斗回來了。又如劉備領益州牧,有人誣告李恢謀反,劉備卻「明其不然」。後來更提升李恢為庲降都督,李恢終於在南中立下了很大功勛。


劉備對部屬往往能體貼照顧,全其孝道。例如劉備投靠公孫瓚的時候,漁陽人田豫「時年少,自托於備,備甚奇之。」後來劉備擔任豫州刺史,田豫因為母親年老,求歸故里,備涕泣與別,說:「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又如劉備在新野時,很器重徐庶。徐庶跟隨劉備逃跑時,母親被曹操追兵抓獲,徐庶因此向劉備請求到曹操那邊去。劉備體諒其母子情深,還是忍痛割愛,放徐庶北去。


劉備用人注重德才兼備。劉備進去劉璋時,梓潼縣令王連守城不降,劉備「義之,不強逼也。」及劉璋投降,劉備對王連甚為重用。劉備對忠孝卓著的早死將領霍峻甚為悼惜,曾「親率群僚臨會弔祭,因留宿墓上,當時榮之。」


劉備同其部屬的關係,比曹操、孫權跟家誠懇和互諒。劉備個人的作風也較檢點。清人趙翼說:「亮第一流人,二國俱不能得,備獨能得之,亦可見以誠待人之效矣。」劉備在對待部署、百姓上,未見其有屠城與,滅人三族之事。至於曹操、孫權乃至司馬懿均不能免此。如前所述,在赤壁之戰前,曹操已據有中夏,孫權亦有江東,而劉備「眾寡無立錐之地」。假若不是劉備在用人和作風方面有較好的表現,恐怕是不能成就其三分基業。


【原創保護:未經授權允許,嚴禁轉載。】


《奇聞異錄》:拒絕苟且,只發原創,打造10萬+全網最具人文情懷的歷史世界!每日《天天快報》獨家首發最新最全的歷史趣事,還原歷史真相!(以上內容來源於網路及網友投稿,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聞異錄 的精彩文章:

揭秘:蔣介石後代為何不從政,蔣氏一族真的沒落了么
武則天愛玩「小鮮肉」,你不知道的大明宮男寵上位史
百度醫療推廣被曝光發酵,試論古代醫院行醫制度
花園口之殤,為何讓蔣介石背負千古罪人之名!
歷史大暴走:揭秘沒電沒燈的古人是如何過夜生活的!
您可能感興趣

他到底是大好人還是個偽君子?
他是你的白馬王子嗎?還是註定只是你的一個過客?
宋江到底是正人君子?還是真的好色之徒?
歷史上的袁世凱是什麼樣的?是個好人還是壞人?
岳王墳旁邊的墓,到底是他妻子的還是兒子的?
那個追求你的男人,到底是套路還是真心?
天蠍座的人到底是好還是壞呢?
貓這傢伙,腦子裡在想些啥?它們到底是精還是蠢?
人類是什麼?是宇宙,還是螻蟻?是塵埃,還是奇蹟?
敢撩獅子的平頭哥,到底是勇敢呢?還是個二愣子呢?
到底是誰坑死了伯邑考?是妲己,是武王姬發,還是神仙?
火影忍者:鳴人的兒子博人的白眼是誰給他的,雛田還是寧次?
劉邦,真小人還是偽君子?
巨蟹座是真小人,還是真君子?
這個地方的男人可娶5個老婆,你是羨慕還是嫉妒?
趙高到底是個什麼鬼?奸詐的陰謀家還是聰明的復仇者?
吳曉波:你是一個文人,還是商人?
熊黛林真的懷孕了?曖昧回應:這個還是不說了
這些毛孩子是狗,還是熊,你們分得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