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吐蕃人的夢魘、諸葛亮的化身——中唐名將韋皋

吐蕃人的夢魘、諸葛亮的化身——中唐名將韋皋

引子:


盛極一時、萬國來朝的大唐王朝自經歷「安史之亂」之後,國勢逐漸轉衰,隨著各地藩鎮的不斷做大,中央的號令已失去了至高無上的權威,因此在地方上少了忠君愛國的良將,卻多了許多權重一方、野心勃勃的土皇帝。


不過即使如此,自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到公元907年唐朝滅亡為止,在此期間還是湧現出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忠勇良將。如兩復長安、名動天下的汾陽王郭子儀、智勇雙全、功勛卓著的臨淮王李光弼、數破吐蕃、威震蜀地的南康王韋皋、雪夜下蔡州、兩平叛亂的涼武公李愬、驅逐吐蕃、攜十一州歸唐的民族英雄張議潮、稱雄代北、忠於王事的沙陀驕子李克用等。

這些星光熠熠的名字給中晚唐那逐漸黯淡的天空下增添了幾許耀眼的光芒,雖然大唐磅礴、豪邁、悲涼的身影已經逐漸遠去,但是從這些忠勇良將的身上還是能讓我們強烈的感受到那種開拓進取、不畏險阻、昂揚向上的盛唐風骨和漢家情懷。


不信青史終成灰,讓我們抖落灰塵,翻開史書,去領略下以上人物的代表、中唐名將韋皋不一樣的絕世風采。


(一)與諸葛亮的淵源


韋皋,出身於京兆韋氏,京兆韋氏在中國歷史上很長一段時期都是頗具影響的高門大族。它的開創者是漢元帝時期的御史大夫韋玄成,在整個唐朝時期,出自於京兆韋氏的宰相有二十多人,更有許多韋氏女子入宮成了皇帝的妃子。在民間,人們用句俗語「城南韋杜,去天尺五」來形容韋氏和另一大族杜氏在當時非同凡響的影響力。

韋皋剛出生一個月時,韋家宴請許多達官顯貴及得道高僧為他慶賀。有個異族僧人,相貌特別醜陋(形容裝扮可參考濟公大師,自行腦補),沒有得到邀請便擅自闖入。

吐蕃人的夢魘、諸葛亮的化身——中唐名將韋皋



喜慶之日,不宜逐客。不過韋家的僕人很不待見這位不速之客。因此故意怠慢他,讓他坐在院里的破席上,給這位胡僧上的飯菜也是很不上檔次,別人吃的是俏江南水平,他吃的最多是沙縣料理。不過,這位胡僧面不改色,照樣大快朵頤。


宴會結束後,韋家讓奶媽抱出嬰兒來,請在座眾高僧為小韋皋祝福。那位胡僧忽然走上台階來,對小韋皋說道:「分別許久,你還好嗎?」

更為神奇的是,小韋皋的臉上似乎有很高興的神情,他咿咿呀呀的回應著胡僧的問候。一旁眾人見了都詫異不已。


韋皋父親好奇的問胡僧道:「小兒降生才一個月,大師卻說分別很久,請問是何緣由?」


胡僧笑而答道:「這個恐怕不太方便告訴施主,我今天只是來會會故人。」


經不住眾人的一再詢問,胡僧最後才嘆道:「這個小兒乃是諸葛武侯的後身呀!武侯在世為蜀漢丞相,蜀地之人長久受到他的恩惠。如今他又降生在世上,將來要為蜀地之統帥,而且受到蜀人的擁護和愛戴。我從前住在劍門的時候,與這個小兒很友好,如今聽說他降生在韋家,所以我才不遠而來。」


眾人聽了他的話之後都大感驚奇,等到後來韋皋任職蜀地、威震一方之時,大家才紛紛覺得胡僧說的話是如此的靈驗。

(二)傳奇的生死緣分


古時的許多讀書人都有遊學的習慣,出身於官宦之家的韋皋自然也不例外,


這一年,韋皋遊學到江夏,暫住在自己家族世交姜郡守的府邸里,姜家安排了一個婢女叫玉簫去侍奉他。


婢女玉簫看到出身於世家的青年韋皋風流倜儻、談吐不俗,也樂於侍奉這位大帥哥,果然,不管什麼時候,小鮮肉都非常受歡迎。

久而久之,兩人之間便產生了愛慕之情。


沉浸於愛情中的韋皋在江夏逗留數年之久,這天,姜家接到了讓韋皋回家省親的書信,書信中對於久久不曾歸家的韋皋甚是挂念和擔心。對於京兆韋氏的書信,姜家人不敢怠慢,立即為韋皋準備了沿途的盤纏和用品,打發他儘快乘船回家。


同時,唯恐韋皋不肯啟程,姜家人便嚴禁婢女玉簫與其相見。等到韋皋上船後,又催促船夫快快起航。


此時的韋皋依依不捨,肝腸寸斷,無奈之下,他決心寫信以別玉簫。忽然,他看到岸邊有個人影在遠遠的向他招手,韋皋抬頭一看正是玉簫,原來玉簫得知韋皋啟程返家的消息後,偷偷跑出來相送。


由於韋皋返家之後要參加科舉考試並且前途未定,因此不方便攜玉簫同歸,因此他們彼此約定少則五載,多則七年,韋皋即來娶玉簫。同時,韋皋摘下了自己手指上的玉指環,拋向了岸邊,以此作為定情信物。


遠遠相望淚眼,自此離別山高水長!


後來韋皋入朝為官之時,正好趕上朝局動蕩,幾經輾轉,等到他坐鎮蜀地,成為一方大員時,準確遣人去江夏接玉簫前來時。碰巧,下人來報,說一個剛抓進來不久的犯人是韋皋在江夏遊學時候的舊人。


有些意外又有些驚喜的韋皋立即傳喚此人,看清進來之人後,韋皋才記起正是


當時姜郡守的公子姜荊寶,忙向他打聽起玉簫的情況。


原來,自從韋皋走後,玉簫一直惦記著他們五七之年的約定,並且將那隻玉指環戴在了中指之上,經常對著它發獃。


哪曾料想,過了五年後,不見韋皋的蹤影,玉簫在心裡默默祈禱兩年後或許能有好消息。又過了兩年,到第八年春天,玉簫嘆道:「韋郎君走了七年多了,肯定是另有所愛了,我又何苦讓他為難呢。」於是絕食而死。死的時候依然緊緊握著韋皋送給她的那隻玉指環。姜家憐惜玉簫如此痴情,不久便將她連同那隻玉指環一起安葬了。


聽罷姜荊寶敘述的韋皋無限痛心,哀嘆不已。自此之後,他埋首抄寫經書,大事修造佛像,藉以報答玉簫對她的情深厚重。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對玉簫的思念卻越來越強烈,只恨此生無緣與她再見一面。某天,他聽說有人擅招魂之術,能讓死者與親人見面。


他立馬讓人將此人召來,此人給了他一個建議:讓韋皋齋戒七天,然後會如願見到思念之人。


果然在一個月光朦朧的深夜,玉簫白衣如雪、容顏如昔,飄然而至。見到韋皋後,她施禮致謝道:「妾身承蒙將軍的挂念,您抄寫經書和修造佛像的誠意已經感動上天,因此小女子會在十天後托生降世。再過十三年,便可再次侍奉在您左右。」


從此以後,韋皋將思念之情默默的隱藏在心中,將心思全部用在治理蜀地上。逐漸的蜀地恢復了往日的繁華,西南各族也都人心歸附。蜀地富庶太平的盛世景象傳到了長安城,他的官職也不斷得到升遷,直至中書令。


寒來暑往,春去冬來。


這年,韋皋過生日舉行慶典,境內各地官員所送的賀禮,都是當地的珍奇物品,唯獨東川官員盧八座所贈賀禮最為特殊,乃是一名歌女。


這名歌女不到十六歲,名字也叫玉簫。韋皋仔細一看,不正是自己朝思暮想的那個玉簫,而她的中指上長著一個肉質的指環,隱隱約約地能夠看得出來,與當年分別時所贈的指環形狀相同。


韋皋立即將玉簫擁入懷中,慨然嘆道:「我終於懂得了生與死的區分就是一來一往。玉簫你當年所說的話,現在可以驗證了。」


後來韋皋自己有詩記錄這段傳奇的愛情:黃雀銜來已數春,別時留解贈佳人。長江不見魚書至,為遣相思夢入秦。(收錄在全唐詩里,詩名叫《寄玉簫》)


(三)時局動蕩顯氣節,書生自此為帥臣


公元783年,「奉天之難」爆發,事情是因何而起呢?緣於當時在位的唐德宗李適為了重振朝綱,他決定對幾個有點囂張跋扈的節度使下手,想削他們的軍權,奪他們的地盤。可是,唐德宗在下手之前沒有充分估計到下手對象的反彈,如果有後悔葯的話,唐德宗肯定不問價錢全買了。


老虎不發威,皇帝你當我們是病貓。這幾個節度使手裡要錢有錢,要兵有兵,哪能甘於束手就擒,因此便聯合起來反叛朝廷,叛軍一路打下了長安,曾經豪情萬丈的唐德宗倉皇逃竄至奉天(今陝西乾縣)。


此時,宰相張鎰出任鳳翔隴右節度使,一度得到他賞識的韋皋被他推薦為營田判官,兼任殿中侍御史,負責臨時署理隴州行營留後事務。


唐德宗逃往奉天后,鳳翔兵馬使李楚琳殺死節度使張鎰,率鳳翔府軍叛變,前去歸附叛軍首領朱泚。


此前,朱泚從范陽入朝任職,命甲士隨從自己入京;後來朱泚任鳳陽節度使,這些從范陽跟來的五百名士卒便繼續戍守隴州,而由原朱泚部下舊將牛雲光督率他們。


這時朱泚已率叛軍包圍奉天,牛雲光便假託有病,請求韋皋擔任統帥,而暗中策劃叛亂,準備擒拿韋皋前去投靠老領導朱泚。


韋皋的部將翟曄探聽到了此事後,便提醒韋皋早做準備,熟讀兵法,胸中有溝壑的韋皋雖然表面不露聲色,但是還是加強了戒備。


一直沒有找到機會下手的牛雲光知道事情已經泄漏,便率領那500名范陽士兵投奔朱泚。


行至汧陽(今陝西千陽縣)時,遇見朱泚的家奴蘇玉正要到韋皋那裡去,只見蘇玉對牛雲光道:「太尉(朱泚)已登上了皇帝寶座,現命我持詔書前去任命韋皋為御史中丞,你可率兵與我一同返回隴州。韋皋如果接受任命,那麼就是自己人;如果他不識抬舉,左右他不過是個書生,想來除掉他也不是什麼難事。」


不敢得罪領導身邊的紅人,牛雲光便命士兵掉頭與蘇玉一起奔赴隴州。行至隴州城下,韋皋遠遠的迎了過來,先態度謙恭的向蘇玉行了禮,接受了偽詔,旋即掉頭詫異的問牛雲光道:「前番將軍不告而別,現在卻又調轉而回,不知何意啊?」


牛雲光有點尷尬道:「原先不了解韋公的心意,所以偷偷離去;現在知道您得到重用,才又趕回來。希望和您一道儘力奠定功勛,同生共死。」


韋皋裝作恍然大悟的笑了笑道:「謝將軍美意。」又鄭重其事的對牛雲光道:「肩負重大使命的人若不懷欺詐,就應該交出武器甲仗,才能使城中的人免去畏懼、懷疑,這樣進城之後才可安定人心。」


牛雲光和蘇玉對視了一眼,互相都把韋皋當作書生,百無一用是書生嘛,而且認為他這番話有理有據,因此便命令士兵將弓箭、兵器、甲仗盡數交出,韋皋派人接收之後,便領著他們一起進了城。


次日,韋皋在郡府大廳中設宴犒勞蘇玉、牛雲光等人,同時,在大廳後方埋伏了精銳甲士,席間韋皋和他們稱兄道弟,觥籌交錯。


酒過三巡後,他立即摔杯為號,此時伏兵盡出,將一干喝的東倒西歪的叛軍全都砍倒。韋皋命人砍下牛雲光、蘇玉的腦袋示眾,以示與叛軍抗爭到底的決心。


得到消息的朱泚又派家奴劉海廣前來任命韋皋為鳳翔節度使,和其撕破臉皮的韋皋立即斬了劉海廣和他的隨從,僅留下一人讓他回去向朱泚報信。


他的忠舉被朝廷知道後,唐德宗下詔任命韋皋為御史大夫、隴州刺史,並設置奉義軍節度使以表彰他。


韋皋派遣他的堂兄韋平和韋弇相繼進入奉天城向唐德宗稟報隴州城的防守情況,唐德宗及眾臣聞知韋皋為守城做了充足的準備,頓時感覺大受鼓舞。


此時的韋皋除了固守城池,同時在城中築起高台,並且塗抹了牛羊的鮮血,與將士們盟誓道:「上天不憐恤百姓,國家多難,叛臣伺機盜占宮廷,而李楚琳也煽動兇徒,攻陷城邑,叛軍所作所為殘酷暴虐,禍及隴州,他們既然不能侍奉皇上,又怎能體恤百姓。本官痛下決心和此城共存亡,誓與大家一起忠於王事,效忠朝廷,以待援兵的到來。凡是和我一起盟誓的人,應當同心協力,順天行事,共同掃除頑凶。那麼祖先在天之靈,也必定會在冥冥之中庇佑我們。若有心存他念的,那麼神靈將擊殺他,並且殃及子孫。」


感念於韋皋的大義凜然和破釜沉舟,眾人無不表示願誓死跟隨。


興元元年(784年),各地勤王軍隊陸陸續續趕到,叛軍窮途末路,最終被平定,唐德宗返回京師長安,論功徵召韋皋為金吾衛將軍。不久升為金吾衛大將軍。


貞元元年(785年),韋皋官拜檢校戶部尚書,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使。開啟了他長達二十一年治理蜀地的生涯。


(四)書生破敵有雄策、西望蜀地有豪氣


自從安史之亂後,唐朝將原先邊境上防備吐蕃的軍隊盡數調往內地平亂後,乘著邊境空虛,吐蕃趁機佔領了隴右,河西大唐的大片地區。在赤松德贊(吐蕃國主,公元755至797年在位)在位的時期,吐蕃王朝的轄地大大擴張,東面與大唐大體上以隴山為界,北到寧夏賀蘭山。


眼見唐朝國勢逐漸不如從前,吐蕃依然時時的出兵侵擾唐朝邊境。


吐蕃每次進攻蜀地時,都會讓南面的小弟南詔國作為小弟打前鋒,上任不久的韋皋一邊積極的訓練軍隊,一邊派遣使者出使南詔國,藉此來瓦解吐蕃和南詔的攻守同盟。


不久,使者從南詔歸來後,帶回好消息,南詔國王異牟尋表示願意與大唐交好,並且準備派使臣去京師長安進貢,在南詔國的帶領下,西南的許多邊陲部落紛紛脫離吐蕃,歸順大唐。


南詔國王異牟尋怎麼一下子從以前惡狠狠的大灰狼變成如此溫順的小白兔呢?


原來,自從南詔國成為吐蕃的屬國小弟後,吐蕃要異牟尋繳納的貢賦日益加重,並奪取所有的險要處建立他們自己的城堡,每年都要求南詔國派兵助防。


異牟尋漸漸不勝負擔,清平官鄭回勸異牟尋說:「中國有禮義,對屬國很少苛責索求,不像吐蕃那麼貪婪刻薄,不如脫離他重歸順唐廷,就不再會有遠戍之勞,得利沒有再大的。」


異牟尋覺得很對,漸生歸附唐朝的念頭,但是知道吐蕃不是好惹的,因此還不敢貿然行事。他也在找機會和唐朝接觸,此時聽說新上任的蜀地最高長官派人來聯絡,正如瞌睡了有人送枕頭一樣,於是和唐朝使者一拍即合。


去他娘的,吐蕃蠻子,大爺不伺候了,還是投靠大唐尋找溫暖比較實在。


搞定了這些原先入侵大唐的幫凶後,軍隊經過這段時間的訓練,正好有待於上戰場來檢驗下成果,同時,也要化被動為主動,韋皋決定小試牛刀,主動出擊來探一探吐蕃的虛實。


公元789年,韋皋派遣將領王有道挑選精兵攻打吐蕃,大唐軍隊在投奔過來的東蠻部落的引導下,在巂州(治所為今四川西昌市)的台登北谷將吐蕃的青海、臘城兩路軍隊打得大敗,吐蕃軍隊被殺二千餘人,籠官(吐蕃將職名)級別將領被生擒四十五人,至於投身崖下深谷而死的不計其數。


吐蕃將領乞臧遮遮也在被擒人員之列,他是吐蕃的一員勇將,長期成為邊患,自從他被擒後,附近的吐蕃城寨紛紛向韋皋投降,幾年之內,巂州全境也被收復。韋皋的大名在吐蕃之地逐步傳開。


公元793年,為了進一步防備吐蕃的入侵,朝廷準備修築鹽州(今陝西定邊)城,由於擔心吐蕃軍隊乘此機會來偷襲,便下詔命韋皋出兵牽制吐蕃。


正在尋找出兵機會的韋皋一看朝廷的旨意和自己的想法不謀而合,於是命令將軍董面力、張芬從西山出兵到達南道,訓練有素、作戰勇猛的唐軍很快攻破峨和城等數座吐蕃城池。


眼見唐軍來勢洶洶,吐蕃的南道元帥論莽熱立刻率兵前來支援,結果兩軍一交戰,吐蕃又是被打的大敗,損失慘重,唐軍乘勝追擊,一路剷除了吐蕃賴以防守的堡柵五十餘處,唐軍聲威大震,西山羌蠻的女、訶陵、白狗、逋阻、弱水、南水等八國的酋長紛紛表示願意歸順大唐。


公元796年,二月,由於政績卓著、軍功斐然,韋皋被加授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宰相),仍然兼領原來官職,並駐守蜀地。


在韋皋派兵多次擊敗吐蕃的軍隊後。吐蕃人惱羞成怒,開始實施大規模的反擊行動,他們不斷向唐朝的勢力範圍修築堡壘,並且建造舟船以圖從水路進發。 不過在韋皋的嚴密防守下,吐蕃人實施的反擊措施收效甚微。於是,吐蕃贊普(國主)赤松德贊嚴令各地加強防守,不得擅自出兵和唐軍作戰。


這時,吐蕃酋帥兼監統曩貢、臘城等九地節度使、籠官馬定德,以及他的八十七名大將率領整個部落前來投降。馬定德深有謀略,熟知吐蕃山川地形,吐蕃每次對外用兵,都要徵求馬定德的意見,對外作戰方案制定之後,也要讓他過目審閱。這樣一位吐蕃宿將為什麼甘願投奔唐朝呢?原來自從吐蕃各地得到防守的命令後,馬定德不憤於唐軍如此的囂張,便幾次擅自出兵和唐軍作戰,而這些舉動全部被人獲悉後,向吐蕃贊普(國主)赤松德贊做了彙報。不得已,馬定德怕擅自出兵、違犯律令從而被吐蕃贊普責罰,加上英雄惜英雄,因此他決定歸順唐朝,在韋皋麾下效力,良將來投,韋皋大喜,一邊上奏朝廷為其加官進爵,一邊經常和馬定德來往交談,從而掌握了更多吐蕃軍隊的情報和虛實。


馬定德的投效非常具有示範效應,不久,吐蕃在昆明所管領的蠻族部落又有一千多戶投降唐軍。


看到國內部眾不斷投奔唐朝,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坐不住了,他立即下令吐蕃軍隊侵犯北方的靈州、朔州,並且乘勢攻下了麟州。


吐蕃的軍事行動,時刻注意其動向的韋皋已經知曉,他正在和馬定德商量一場對吐蕃的大戰,恰在此時,朝廷的詔書也到了,唐德宗命令韋皋出兵深入吐蕃境內。以解北部邊境之危。


得到詔令後,計議妥當,韋皋立即調兵遣將:命令鎮靜軍使陳洎率領一萬名士卒從三奇路出兵;命令威戎軍使崔堯臣率一千名士卒從龍溪石門的路南出兵;命令維州、保州二州兵馬使仇冕及保州、霸州二州刺史董振等率二千士卒直趨吐蕃的維州(今四處理縣)城;北路兵馬使邢玼等率四千士卒直趨吐蕃的棲雞、老翁城;都將高倜、王英俊率四千士卒進軍原松州;隴東兵馬使元膺率士卒八千人由南道的雅州、邛州、黎州、巂州出擊。


同時,他又命令鎮南軍使韋良金率領一千三百人後續跟進;雅州經略使路惟明等率兵三千人直趨吐蕃的租、松等城;黎州經略使王有道率軍二千人渡過大渡河,深入吐蕃境內;巂州經略使陳孝陽、兵馬使何大海、韋義等,以及磨些蠻、東蠻二部落的酋長苴那時等的兵卒四千人進攻昆明城、諾濟城。


十幾路唐軍八月出兵攻打吐蕃,到十月初,短短二個月的時間,共擊破吐蕃軍隊十六萬,攻下城邑七座、軍鎮五處,收編民戶三千,生擒敵兵六千人,斬首一萬餘人,各路唐軍在維州城下會合。


眼見唐軍在吐蕃境內轉戰千里,吐蕃軍連連戰敗。吐蕃贊普赤松德贊再也坐不住了,他火速將原先進犯靈州、朔州的部眾調遣南下迎戰唐軍,同時,派遣朝中大將論莽熱以內大相之職兼任東境五道節度兵馬都群牧大使,率領各部族混編的隊伍十萬人來解救維州之圍。


得知吐蕃軍隊大舉來援的消息後,唐軍一萬名士卒佔據險要設置伏兵以等待吐蕃軍,同時派出一千人前去挑釁。眼見唐軍如此猖狂,吐蕃大將論莽熱決心要一舉吃掉這股唐軍,以壯三軍士氣,他立即下令全軍出擊。


當吐蕃大軍全部進入伏擊圈後,唐軍伏兵齊出,吶喊聲猶如驚雷,四面八方的唐軍如潮水般湧向目瞪口呆的吐蕃軍隊。吐蕃軍不戰自潰,紛紛四散逃命,主將論莽熱被生擒,十萬名士兵被俘虜。


韋皋派人將擒獲的論莽熱獻交朝廷,唐德宗當眾數落論莽熱的罪狀,無外乎就是我大唐如此愛好和平,你吐蕃屢次出兵進犯,實在是豈有此理。如今我大唐兵鋒一至,你們吐蕃軍隊不過土雞瓦狗爾,淪為階下囚的論莽熱除了跪下磕頭,不敢再做什麼辯解。


看到論莽熱認罪態度如此誠懇,大大的滿足了唐德宗的虛榮心,於是他為顯示天恩浩蕩,還是大度的釋放了論莽熱,並且賜給他在崇仁里的府第一座,供其居住。韋皋也因如此顯赫戰功而加授檢校司徒,兼中書令,封南康郡王。


韋皋在蜀地二十一年,和南詔,拒吐蕃。史稱其「數出師,凡破吐蕃四十八萬,禽殺節度、都督、城主、籠官千五百,斬首五萬餘級,獲牛羊二十五萬,收器械六百三十萬,其功烈為西南劇。」


他為唐王朝穩定和鞏固西南地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不墮諸葛武侯轉世之威名,不負大唐忠勇良將之稱號、不舍書生統軍烈烈之豪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百家爭鳴 的精彩文章:

解讀《孫子兵法》 《軍爭篇第七》
《俄羅斯史》二十三、悲哀的綠帽者——彼得三世
《還水滸一個公道》人物篇之天魁星及時雨宋江
唐伯虎騙寡婦開門留宿,竟只為一頓酒!
華匈戰爭第二十四章之祖龍耀世
您可能感興趣

一位跳樓身亡的華爾街銀行家和他名利背後的夢魘
日劇和韓劇的不同結局:安倍的美夢和朴槿惠的夢魘!
華人神探李昌鈺之——活在戰爭夢魘下的殺人犯
亞歷山大大帝的夢魘:斯基泰騎兵
綠色的夢魘《時空旅夢人》通過森林之境的秘訣
小說:夢魘中的秘密(下)
小說:夢魘中的秘密(上)
游牧民族的一項戰術 卻是滋擾華夏二千餘年的夢魘!
王者榮耀:無雙戰神呂布,敵人揮之不去的夢魘
美日的夢魘武器:中國「核潛母艦」遭曝光
那一刻雅典的夢魘終於被封印!王柳直板天王山之戰
她是女性中褒貶不一的「物質超女」、男人們心中永遠的尤物與夢魘
恐怖漫畫:夢魘-殭屍王
宇宙夢魘,進化之王:異形是一種怎樣的生物,緣何「偉大」
王者榮耀世界的夢魘真男人呂布排位解析
張愛玲:紅樓夢魘8
實拍德國貝爾森集中營:人間煉獄,納粹帶給人類揮之不去的夢魘
秦海璐、藍正龍、藤井樹……上影節創投的「明星闖入者」,是新導演的夢魘還是機會?
夜班醫生的夢魘:腸中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