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罕第三十:唐棣之華章
文史
06-06
唐棣之華章
文/何俊
原文
「唐棣之華,偏其反而。豈不爾思?室是遠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
解讀
凡人與物,常常經過一番練歷,才能更清楚地認識其性情品質。倘若歷經艱難,仍能矢志不移,初心不改,那自然不僅是秉志篤實,而且想必也是一位富有才智的人。
不過,雖然是板蕩識誠臣,患難見真心,但卻也不是非要讓人去蒙難受苦,以為不這樣便不足以識人了。否則在和平的歲月、安寧的生活中度過一輩子的人,既難成為後雕的松柏,也很難有真正的朋友了。
此章通常就人與物之品性來解,置於倡言競爭的當下,或能視如孔子論競爭之必要?
漢儒將此章與上章合為一章,「偏其反而」解為「反經合道」,接著上章「未可與權」來理解。宋儒則分作兩章講。
因為與《詩經》的《常棣》不同,又僅四句,故詩的主旨難定。蘇東坡將這四句詩解釋成「思賢而不得」,朱熹覺得根據不足。
前兩句詩描述唐棣樹花翩翩搖曳,象徵美好事物,後兩句表達雖思念但太遠了夠不到。孔子不認同詩人的感興,他強調,若是對美好的東西真心思念,何遠之有?
美好的東西心想而必至者,世上只有內心的仁愛。
何俊
男,1963生。現任杭州師範大學教授、副校長,兼國學院院長,兼任浙江大學哲學系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中國哲學與思想史,曾出版《西學與晚明思想裂變》、《南宋儒學建構》、《事與心:浙學的精神維度》、《師英錄》、《不舍國學》等著作。






您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