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也有雞尾酒 流行用蒸餾器製造花露配兌美酒
在明代中後期,興起了用蒸餾器製造各種營養露的風氣,稱為花露、香露。隨之,以花露配兌美酒的方式便流行起來,這算不算中國傳統的雞尾酒呢?
將香氣鮮明的花、葉、果浸泡在酒液內,形成飽涵植物清芬的花酒、果酒,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有趣的是,相應的,還形成了一種特定的品酒習慣,在舉行聚宴的時候,當場將這些獨特的香酒與更為醇烈的黃酒、燒酒兌和在一起,製成「調配酒」,上席供賓主飲用。明代小說中就寫及以茉莉酒、金華酒相摻,清代食譜《調鼎集》則提到「舒氣酒」與木瓜酒以對半的比例兌在一起,以及向黃酒內調配適量桂花燒酒。這一以兩種不同的酒品相配的做法,顯示中國早就有類似雞尾酒的調酒傳統。
花露流行起來之後,很快的,以之兌酒形成的「露酒」成為一個新興類項。《調鼎集》就記載:「露酒,每酒一斤,入玫瑰露或薔薇露少許。」「荸薺酒,荸薺蒸露,入酒甚香。諸果皆可仿製。」另一本清代著名食譜《養小錄》也提倡以「諸花露」「調酒入味」,其所羅列的香露名目達三十四種之多,既包括梅花、牡丹、橘花、甘菊等四季時卉,也有稻葉、橘葉、柏葉、菖蒲等草葉。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喜歡以摻兌菊花露的美酒招待賓客,還很得意地作《菊露和酒》詩一首記詠此事。
尤其值得討論的是,明末文人周亮工《閩小記》中記載了一款梅花露兌酒的方法,格外富有特色:「麗色薔薇不自持,教同梅片涉輕卮。聞香誰滴金莖露,截蔗鋪花爨下炊。」文獻中一般只提到單純對新摘的梅花進行蒸餾,但《閩小記》卻指出,明時的福建海澄人採用了自成一格的工藝,是把甘蔗切成一段段,鋪積在中國傳統蒸餾灶上的錫桶內,再堆上大量乾淨的整朵鮮梅花,然後於灶內燃小火,慢慢蒸餾提純。
這則記載讓人非常吃驚,因為我們都知道,發源於古巴的朗姆酒也是以甘蔗為原料,採用蒸餾工序。海澄又稱月港,在明朝是世界最大商港之一,為美洲貿易在東方的終點與起點。是否朗姆酒在萌芽之初,就已經藉助海上貿易實現了跨洋的傳遞呢?
朗姆酒工藝中,甘蔗渣要加入酵母發酵,然後才加以蒸餾。周亮工的記載中卻沒有提到海澄人是否將入蒸之前的甘蔗段進行發酵,因此,我們無法確定,梅花加甘蔗的組合在蒸餾之後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成品?然而,如果將鮮甘蔗進行蒸餾,是無法提純到糖分的,歷史上從無蒸餾鮮甘蔗的做法。所以,很大的可能是,那時的海澄人是先將甘蔗進行了輕度發酵,只是作為外來者的周亮工不了解。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成品便是帶有低度酒精的「明代海澄梅花清香型朗姆酒」啦。
明清時代,花露蒸餾之後,往往會貯存一段時間,因此,海澄梅花甘蔗露如果真的是低度蒸餾酒的話,會自然的經歷「陳釀」程序。此般獨特的梅花露,海澄人喜歡將它調製到各種優質美酒當中,「每酒一壺,滴露少許,其香不散,亦異品也」,這,這不是明代的朗姆雞尾酒嗎?
即使我們不能斷言海澄人所制真的是初級階段的朗姆酒,那麼,至少,按照周亮工的記錄,海澄人常將自製的梅花露攙兌到酒中,把這樣的成品視為明代的梅花露雞尾酒,也不為過。據《閩小記》,海澄人還以同樣的方法製作薔薇花露,並以之兌酒。似乎,在雞尾酒發達的歐美,也並沒有以天然蒸餾香水調配雞尾酒的做法,因此明人的調酒配方堪稱獨樹一幟。
在今天,完全可以依照周亮工傳遞的信息,創製「月港梅花朗姆酒」,再調配成「月港梅花雞尾酒」,作為冬日的特飲。同樣也能再造「月港薔薇朗姆酒」、「月港薔薇雞尾酒」,任古老的明式花香雞尾酒在唇間泛香,由此而向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致敬。




※花露水沒有這些「神操作」
※蚊蟲叮咬能用花露水嗎?
※十滴水、花露水……那些便宜好用的祛痱子良方
※花露水用多了有毒嗎?
※噴驅蚊花露水=噴農藥?
※超市賣的品牌花露水也有假!治不了蚊蟲叮咬反而有害身體
※你是我的玫瑰花!董力手拿鮮花露齒大笑超暖 獲大批迷妹接機人氣火爆
※花露水十滴水金銀花水,最靠譜的是祛痱產品竟然是……
※別點蚊香、抹花露水!聰明女人都用「驅蚊神器」,整個夏天沒蚊子
※不止花露水、香水、殺蟲劑,連護膚品都容易燃燒爆炸!
※水裡灑一滴花露水,衣服再也不褪色不變黃!
※美女圖片展示,沒有花露水,沒有珍珠霜,我是一個愛打扮的流浪美女
※花露水用來驅蚊止癢太可惜了!原來還有這些用處
※蚊蟲叮咬後應該塗抹的藥物 你還在傻傻地用花露水嗎
※花露水聞多了會怎樣 驅蚊花露水有農藥成分嗎
※廚房的它驅蚊比花露水好一萬倍,而且無毒副作用
※花露水使用後竟讓寶寶燃燒!真相居然是這樣
※用完的花露水千萬別扔!這樣用,比驅蚊更妙!
※喝出好皮膚——銀耳蓮子桃膠桂花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