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刊:三場戰爭見證俄軍崛起 北極中亞是安全重點

美刊:三場戰爭見證俄軍崛起 北極中亞是安全重點

參考消息網6月6日報道美國《外交》雜誌5/6月一期刊登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德米特里·特列寧寫的一篇文章,題為《俄羅斯軍隊重振雄風》,編譯如下:


蘇聯解體之後,俄羅斯軍隊實力減弱。從1988年到1994年,莫斯科的武裝部隊從500萬減至100萬,這是世界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和平時期裁軍行動之一。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資料,克里姆林宮的軍費開支從1988年的2460億美元左右猛降到1994年的140億美元,俄羅斯政府從阿富汗、德國、蒙古和東歐撤回了近70萬軍人。於是,在上世紀90年代,軍事人員的待遇和聲望突然大跌,以至於當「庫爾斯克」號核潛艇2000年在巴倫支海沉沒時,艇長每月的薪水才相當於200美元。


從1991年到2008年,即在葉利欽總統任內和普京的首個任期期間,俄羅斯在前蘇聯的疆域內利用縮減了的軍隊遏制、結束或凍結髮生在那裡的衝突。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軍隊干預了喬治亞和摩爾多瓦的民族衝突以及塔吉克的內戰——全部都是小規模交戰。即便是在1994年葉利欽派俄軍試圖鎮壓分離主義叛亂的車臣行動中,俄羅斯總參謀部也只能從理論上擁有100萬人的武裝力量中調集到6.5萬人的部隊。

在前蘇聯疆界以外,俄羅斯卑躬屈膝。它尋求與美國結成合作夥伴關係,有時與北約合作,加入了1996年北約主導的波黑維和行動。毫無疑問,上世紀90年代中期俄羅斯意識到成為北約成員無望後,莫斯科多次發出抗議,反對北約東擴,反對北約1999年空襲南斯拉夫和美國2003年入侵伊拉克。但俄羅斯實在是太弱了,不能阻止這些行動。克里姆林宮軍事發展的重中之重仍是其核威懾,它認為後者才是自身安全和主權的終極保證。


俄羅斯衰敗和逆來順受的日子現在一去不復返了。2008年初,普京開始了軍事改革,大規模增加軍費開支,努力振興搖搖欲墜的俄羅斯軍隊。多虧這一改革計劃,俄羅斯最近表現出一種新的為達目的使用武力的意願。首先,2014年2月,莫斯科派遣身穿無標誌軍服的武裝人員從烏克蘭手中奪取克里米亞的控制權,並含蓄地用更廣泛的侵略威脅烏克蘭政府。接著,它向烏克蘭頓巴斯地區的親俄分離主義分子提供武器、情報和指揮控制支持,阻礙基輔打敗他們的努力。再後來,在2015年秋天,俄羅斯命令空軍和海軍轟炸在敘利亞與巴沙爾總統作戰的武裝分子,歷史上首次直接干預中東地區。


這些最近的干預行動與蘇聯時期經常採取的大規模行動雖有天壤之別,但客觀事實是,俄羅斯再次能夠阻止任何其他大國,必要時自我防衛,並可在周邊地區乃至更遠的地方有效投射兵力。在經歷了25年軍力孱弱不堪之後,俄軍重新成為歐亞大陸一支不容小覷的軍事力量。


喬治亞戰爭

俄羅斯軍事現代化的故事始於2008年的喬治亞戰爭。那一年的8月份,俄軍大敗忠於親西方的喬治亞總統米哈伊爾·薩卡什維利的部隊,促成了阿布哈茲共和國和南奧塞梯共和國分離出來並成為俄羅斯的附庸國。5天的戰役是個明顯的勝利:莫斯科阻止了北約擴張吸納一個想加入北約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鞏固了它在南部和西部鄰近地區的戰略優勢地位,明顯暴露了西方軍事介入該地區的局限性。通過增加其在阿布哈茲和南奧塞梯的軍事「足印」,俄羅斯還加強了它對外高加索2個重要戰略地區的控制——首先是確保索契,這是俄羅斯總統南方官邸的所在地,也是俄羅斯非正式的第3個首都;二是將俄羅斯軍隊部署在能夠打擊喬治亞首都第比利斯的範圍內。


不過,俄羅斯當年打喬治亞時出動的是未經改革、臃腫的蘇軍殘餘部隊。俄羅斯士兵不得不使用過時的武器,而負責監督這支備戰不足的部隊的俄羅斯軍官甚至在他們的軍用無線電設備失靈時不得不使用民用手機下達命令。到戰爭結束時,俄羅斯損失了5架軍機,包括1架戰略轟炸機。莫斯科雖然打贏了這場針對弱小得多的敵人的戰爭,但俄軍本身暴露的弱點也太明顯了,實在不容忽視。

美刊:三場戰爭見證俄軍崛起 北極中亞是安全重點



歐洲走向雙極

俄羅斯軍隊出色地實施了克里米亞行動,以最小的傷亡快速奪取了克里米亞半島。奪取克里米亞的計劃一定經過了多年的策劃,至少是自2008年烏克蘭表露出想加入北約之後。不過,這次俄羅斯動用的是經過改革的部隊,加上俄羅斯各兵種和機構之間的配合相當協調,所以大獲成功。


克里米亞行動並不是一場熱戰,但幾周後在頓巴斯發生了實戰。普京政府沒有下令大規模越境入侵烏克蘭東部地區——之前莫斯科已含蓄威脅要這麼做,而基輔也有這種擔心——卻採用了一種西方所謂的「混合戰」的戰術:向頓巴斯親俄分離主義分子提供後勤保障和情報支持,同時在靠近烏克蘭邊境的地方舉行軍事演習,對烏克蘭進行牽制。莫斯科確實派了現役俄羅斯軍官到烏克蘭東部地區,其中一些人表面上是出境度假。不過,在烏克蘭,俄羅斯提供的大量人手很多是志願者,俄羅斯正軌部隊只是間歇性地出現在那裡。


與此同時,俄羅斯警告北約注意:不要插手這場衝突,否則有可能惹火上身。2007年已恢復冷戰時期全球巡航的俄羅斯戰機,多次沿著英國、美國以及幾個斯堪的那維亞國家邊境飛行,並在波羅的海和黑海上空抵近西方的戰機。普京後來在俄羅斯電視上承認,他甚至考慮過讓俄羅斯核部隊保持高度戒備,以捍衛俄羅斯在烏克蘭的利益。


普京打破模式


俄羅斯去年打破了其只在前蘇聯疆域內投射兵力的這種趨勢,投身敘利亞內戰。它派出數十架飛機進入敘利亞,打擊自稱為「伊斯蘭國」的極端組織和其他反巴沙爾的武裝組織,在敘利亞國內布設了先進防空系統,從俄羅斯中部基地多架次出動戰略轟炸機到敘利亞實施空襲,下令駐紮在裏海和地中海的俄羅斯海軍向敘利亞目標發射導彈。這樣一來,俄羅斯破壞了自蘇聯垮台後美國獨自擁有全球使用武力的地位。

莫斯科在敘利亞的直接軍事目的,是為了防止巴沙爾軍隊失敗和「伊斯蘭國」佔領大馬士革。這是俄羅斯尋求主要通過敘利亞政府軍及其真主黨和伊朗盟友的力量來實現的一個目標。與此同時,俄羅斯的政治目的一直是設計安排一個可以保護俄羅斯在敘利亞乃至更廣大的中東地區的利益的和平解決方案。因此,首先就要確保敘利亞戰後、巴沙爾下台後敘利亞有一個仍對俄羅斯友好的政府;確保莫斯科能夠繼續保留在敘利亞的軍事存在;以及確保俄羅斯與伊朗、伊拉克和庫爾德部隊的戰時合作會帶來持久的政治和經濟聯繫。


更重要的是,普京尋求鞏固俄羅斯作為一個大國的重要地位,作為一個旨在結束這場戰爭的外交進程的主要倡議者以及作為隨後的政治解決的保證人,一定程度地與美國進行合作。普京的歷史使命(如他所認為的)是要捍衛俄羅斯領土完整,並恢復其在世界強國中應有的地位。俄羅斯對敘利亞的干預證明了軍事實力在實現這個目標方面的重要性。雖然資源有限,但通過大膽行動,俄羅斯已幫助改變了敘利亞國內局勢的戰略平衡,並壯觀地上演了一場好戲:重返中東——25年前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在中東就無關緊要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網 的精彩文章:

第六次中美戰略安全對話在北京舉行 坦誠交換意見
美海軍將首次動用地中海航母戰鬥群打擊IS
揭秘馬里恐襲中國維和的伊斯蘭馬格里布基地組織
印尼發布新版國防白皮書 強調加強海洋力量
官方回應「民族大學搞分裂教師獲人權獎提名」
您可能感興趣

一場戰爭見證唐朝軍隊的強大,安史之亂中險些創造奇蹟
見證中美建交:戰略家布熱津斯基的高光時刻
唐朝戰俘第一次記錄歐洲:見證兩大帝國碰撞
中國紅!亞冠賽場見證中國足球力量 史詩級內戰馬寧更給勁
見證影像中國的崛起——第六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綜述
鳴梁海戰:中朝兩國人民手足情誼的見證
今日亞洲|勞動新聞:世界將見證朝鮮宇宙開發重大成果
平安中國:中外一同見證
二戰中它被譽為超級空中堡壘,在日本曾見證歷史時刻
見證歷史奇蹟!國產航母下水,美俄稱:中國軍事要崛起了
《戰狼2》見證中國軍力崛起 李晨范冰冰新片《空天獵》演空軍
「東方凡爾賽」見證中日生死諜戰
抗戰中的芷江機場:見證日寇投降的偉大時刻
帝王潔具亮相紐約時代廣場成焦點,見證中國民族企業的振興!
北京三影堂,見證中國攝影十年發展
張志民作品《中華泰山》將見證兩國元首會面
中國歷史上最牛三姐妹,見證中國最牛貴族集團的崛起
《X戰警:軍團》全集高清觀看,見證史上最強變種人
這個中秋,與視覺中國見證「超級月亮」亮相BMW上海體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