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重說近代史(shuolishi)以細節還原歷史,讓歷史照亮未來。我的個人微信號leehangsung


李鴻章的淮軍,是晚清除湘軍之外的又一支兇悍武裝,他們扼殺太平天國,絞殺捻軍起義,擔負起了內鎮神州、外守國防的重任,支撐晚清四十年局面。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1862年,在鎮壓太平天國革命運動中又出現了一支兇悍的地主武裝,這就是李鴻章的淮軍。淮軍是曾國藩的湘軍擴張的產物,在鎮壓太平天國革命中發展壯大,並成為扼殺太平天國運動的重要力量;之後,又成為絞殺捻軍起義的主力軍。隨著淮軍的日益強盛,其創建者和統領李鴻章的政治權力越來越膨脹,淮軍由地主軍事武裝組織逐漸演變為左右時局的政治集團,不僅擔負著當時軍事和國防的重任,而且影響到政治、外交、文化、經濟等諸多方面。李鴻章和他的淮軍支撐了晚清四十年的局面,維繫著清政府的命運。


李鴻章和淮軍的崛起


李鴻章,字漸甫,號少荃,1823年2月出生於安徽合肥。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及第後人翰林院,開始仕途生涯。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廣西金田發動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並以風捲殘雲之勢迅速向長江中下游挺進。1853年3月,攻克金陵,更名天京,定都於此。清廷震驚,命周圍各省在籍大臣舉辦團練,配合綠營軍(清朝中央的正規軍)與太平軍作戰。翰林院編修李鴻章奉命隨同工部左侍郎呂賢基回安徽辦理團練。此時,已在長沙舉辦本省團練的曾國藩(1811—1872,湖南湘鄉人)抓住當時緊張局勢,編練成湘軍與太平軍作戰。


湘軍在軍事上步步得勢,人數在不斷增加,逐漸成為各地主武裝中最強大的一支。在皖鄉,李鴻章因與太平軍作戰功績卓著而受到朝廷封賞,也因此為眾人所忌,「無所就,乃棄去」,於1858年投身曾國藩的幕府,成為湘軍的一員。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清政府賴以抵禦太平軍、屏障蘇滬的江南大營被攻破,欽差大臣和春戰敗而亡,綠營軍主力瓦解。於是,羽翼已豐的湘軍便成了清政府鎮壓太平軍唯一可以依靠的主要力量。曾國藩被授兩江總督和欽差大臣,總攬軍權,湘軍得以迅速擴充。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是時,太平軍連克江蘇、浙江等地城池,直搗杭州,威逼上海,清軍孤守鎮江,形勢危急。清政府令曾國藩派兵援駐鎮江,而惶恐不安的上海官紳也派代表赴安慶向曾國藩乞師求援。湘軍雖然實力很強,但要應付江南四省的戰局,仍感兵力不足。但出兵東援蘇滬,既可以造成湘軍東西兩線互相配合分進合擊之勢,迫使太平軍陷於兩面作戰的困境,又可以直接控制蘇滬的餉源,保證每月可得白銀十萬兩接濟湘軍,以補軍餉之不足。這對湘軍的擴張確實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曾國藩經過慎重考慮,同意出兵救援。但在組建援滬之師的人選上,卻斟酌再三,最後決定讓李鴻章擔此重任,回家鄉招募新勇。李鴻章之所以深得曾國藩的信任,成為湘軍擴張營伍的人選,一是他與曾國藩不同尋常的關係。李鴻章之父文安與曾國藩是道光十八年(1838)同榜進士,又同為京官,結為世交。李鴻章1844年中舉後即人曾國藩門下,一直以師事曾國藩。二是李鴻章入曾氏幕府之後,由於他翰林出身的背景,以及他在皖鄉辦團練、與太平軍作戰的經驗和功績,深得曾國藩的賞識,成為曾國藩的得力助手。曾國藩認為他「才可大用」,保奏留在幕中,協理軍務。


「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的李鴻章把組建自己的勇營,救援蘇滬,作為實現自己政治野心的轉機與進階。他回到家鄉廬州,盡心竭力,快速組建了一支由舊有團練為主的地主武裝——共計十三個營,六千五百人。其中有潘鼎新的鼎字營、張樹聲張樹珊兄弟的樹字營、劉銘傳的銘字營、吳長慶的慶字營、張遇春的春字營。因為這支隊伍主要是從淮河流域招募的,所以叫「淮勇」(「勇」以區別於清朝國家的正規軍),史稱淮軍。


1862年4月至6月,上海官紳僱用英國商船,將淮軍分批全部運抵上海,淮軍開始了對太平天國革命的鎮壓。從此,淮軍及其創建者李鴻章開始在晚清的歷史舞台上崛起。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鎮壓太平天國革命和捻軍起義


淮軍抵滬後,一切都按李鴻章的部署進行著。此時,李鴻章已授理江蘇巡撫之職,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地位日漸鞏固。


淮軍也在積極擴充,因為十三營的兵力實在難以支撐當時的戰局。李鴻章通過回皖鄉招募、改編前江蘇巡撫薛煥所部防軍、借將帶兵、收編兩淮團練和太平軍降眾等方式積極擴充營伍,新增營頭達三十多個。與此同時,李鴻章還加緊「練兵練器」,全面提高淮軍的作戰能力。淮軍初至上海時,洋人見淮軍衣裝樸陋,輒「笑指為乞丐」。李鴻章曰:「兵貴能戰,非徒飾觀?迨吾一試,笑未晚也。」(《清史稿·李鴻章傳》卷410)1862年6月中旬,淮軍在上海虹橋、徐家匯等地經過苦戰,接連獲捷,捕殺太平軍三千餘人。於是,洋人對李鴻章大加嘆服,皆「以拇指示之」。


李鴻章還勾結英法干涉軍以及美國人華爾率領的常勝軍(即洋槍隊),與淮軍聯手對付太平軍。他親眼目睹了洋槍洋炮的神奇,不惜重金購買洋槍洋炮武裝淮軍,並聘請外國軍官教練淮軍。淮軍的裝備很快精良起來,戰鬥力也大為提高。

在鎮壓太平天國革命中,李鴻章採取了「用滬平吳」的戰略。他首先加強了對上海的防禦,使太平軍難以挺進淞滬,繼而攻擊其周圍地區,配合湘軍作戰。淮軍從1862年3月創建至1864年7月先後收復了被太平軍佔領的城池有南匯、江陰、無錫、蘇州、宜興、溧陽、嘉興、常州、平湖、海鹽、長興、湖州、廣德等二十多個府州縣,殺戮和誘降了大批太平軍將士,大大削弱了太平軍有生力量,對湘軍攻陷天京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以至朝廷在「論功行賞」時,封李鴻章為一等肅毅伯,並賞戴雙眼花翎。


淮軍以十三營的兵力進駐上海,至天京陷落時,全軍已發展成為一支近一百二十營,六七萬人的強大武裝。之後,淮軍又成為清政府「剿捻」的主力。


捻軍是活動在皖北、魯西南等地的農民武裝。起初規模不是很大,1855年,各路捻軍會合後,勢力逐漸強盛。太平天國革命失敗後,捻軍成為最活躍、最有力量的抗清武裝。1865年5月,賴文光指揮捻軍在山東曹州殲滅了清朝的主力軍隊,主帥、欽差大臣僧格林沁戰死。清朝廷大為震撼,命曾國藩為欽差大臣赴山東督師「剿捻」。此時,曾國藩的湘軍在鎮壓了太平天國運動後,大部分已經裁撤了,因此「剿捻」的主要兵力是淮軍。曾國藩的八萬「剿捻」大軍中有六萬是配有洋槍洋炮、裝備精良的淮軍。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由於淮軍一直聽命於李鴻章,以致曾國藩調動指揮起來不能得心應手。1866年秋末,捻軍突破曾國藩的防線,湘淮軍一蹶不振。之後,捻軍兵分東西兩支:由賴文光、任化幫率領的一支,在山東和中原一帶作戰,為東捻軍;由張宗禹率領的一支,聯合回民軍在陝、甘一帶成為犄角之勢,稱為西捻軍。同年年底,清朝廷改授李鴻章為欽差大臣,專辦「剿捻」。李鴻章親臨指揮,呼風喚雨,遊刃有餘。他妥善解決了淮軍的糧餉供應問題,並借鑒曾國藩「剿捻」的經驗,實行「劃河圈地」、「以靜制動」的作戰方針。這樣,從1866年12月李鴻章領命到1868年1月賴文光被害,僅一年一個月的時間,東捻軍就被淮軍鎮壓下去了。


在剿殺西捻軍時,淮軍遭到張宗禹率部的頑強抵抗,加之李鴻章與左宗棠在戰略上的分歧,一時進攻受阻。然而天公幫了淮軍的大忙,五月中旬以後,黃河水暴漲,形成天然防線,捻軍受到致命威脅,淮軍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八月,西捻軍全軍覆沒,張宗禹投水而死。李鴻章的淮軍「剿捻」大獲成功。此時,淮軍達到鼎盛,兵力達七萬多人。


從軍事武裝到政治集團


根據清代制度和慣例,無論何種軍事行動,一旦戰爭任務完成,八旗必須遣返防地,綠營必須遣返汛地,團勇則須解散歸農,統兵將帥則各歸建制。然而,自僧格林沁戰死後,清朝廷已派遣不出領兵大將,而國家正規軍又不足依恃,因此,淮軍在「剿捻」後雖然有所裁撤,但仍是保衛國家的重要力量。1870年李鴻章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後,淮軍更是長期防守北疆的門戶,擔負國防重任。我們來粗略看看淮軍布防與作戰情況:


同治九年(1870)至光緒八年(1882),淮軍所防區域為直隸、保定、天津、山東、江蘇、吳淞海口、湖北、山西、陝西等地,約四五萬人;1884年中法戰爭時,布防北洋及經擴充分防各地的淮軍共有一百三十二營;1894年中日戰爭時,淮軍增擴至一百四十六營。戰後雖大量削減,留防南北洋的淮軍尚有六十三營。1898年大練新軍時,裁為二十營,而這二十營的淮軍仍然成為1900年與八國聯軍之役的首當其衝者。淮軍在鞏固國防中的作用由此可見一斑。之後,保衛國家的重任被袁世凱的新式陸軍所取代,淮軍的歷史使命才宣告完結。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清政府正是依靠淮軍這樣一支武裝安內攘外,防患固本。而淮軍的創建者和統領李鴻章也正是憑藉自己掌握的兵權成為中國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李鴻章曾經這樣概括自己的一生:「少年科舉,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他的戎馬、封疆、洋務都與他一手創建的淮軍有著直接而密切的關係。他1870年就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這一要職,也正是手中掌有重兵之權。作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人選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統兵大權和才能,能夠確保京師安全;二是具有應對外交的經驗和能力。李鴻章就任此職後權力極度膨脹,「坐鎮北洋,遙執朝政。凡內政外交、樞府常倚為主,在漢臣中權勢最巨」。隨著李鴻章的權勢日趨顯赫,淮軍已從軍事武裝演變成為勢力強大的政治集團。


「坐擁重兵,挾淮軍以攬權」(秦鍾簡《請罷斥李鴻章片》)的李鴻章,積極扶植自己的政治勢力,鞏固淮系集團的政治地位。他「任人唯親」,重用親屬,提拔部屬鄉里,「淮軍將校,果有能者,無不用也」。其兄李瀚章官至湖廣總督,曾積極協助他籌建海防;部下張樹聲曾為兩廣總督,並在李鴻章丁憂期間署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劉銘傳為第一任台灣巡撫;劉秉璋官至四川總督;潘鼎新為雲南、廣西巡撫。他們都是淮籍人。又如,李鴻章格外看重的北洋海軍,也用老鄉丁汝昌作統帥。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本來海軍提督必須具有多年領兵經驗,並深諳西洋海戰者才能勝任,而丁汝昌對軍艦、海戰茫然無知。這也是導致中日甲午戰爭北洋艦隊失利的原因之一。李鴻章深知政治集團內部團結和穩定的重要性,利用宗族、姻親、同年、師生等關係,緊密淮系將領間、將弁間、幕僚間的聯繫,比如張樹聲與樹珊、樹屏為兄弟關係,張遇春與子志邦、侄志鰲為父子叔侄關係等。李鴻章還仿恩師曾國藩建立軍幕,使之成為許多人獲取政治地位的途徑,由此而攀致高位。幕府僚臣中丁日昌、王凱泰、郭嵩燾、錢鼎銘、倪文尉、劉瑞芬、劉郇膏、李元華等都官至巡撫,而郭柏蔭、周馥位至總督。


李鴻章還想方設法籠絡當時在政治上、社會上有名望、有影響力的人士,擴展淮系集團的政治影響。李鴻藻是同治帝的師傅,後為軍機大臣,慈禧太后用他與奕譞聯手來牽制奕與李鴻章的勢力。李鴻藻和他的老鄉直隸人張佩綸、張之洞都是當時有名的「清流派」的頭目,他們議論時政,左右輿論。當張佩綸因馬江戰敗,被奪職遣戍三年回來以後,李鴻章把愛女菊耦許配給他為妻。時菊耦剛過二十,而他已年滿四旬,且系三娶。李鴻章擇他為婿,表面是用其才,實際上是想借他疏通李鴻藻。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淮系集團的影響力還滲透到晚清的外交、文化教育、工業經濟等許多方面。「李鴻章生平事業,就其個人而言,以淮軍為重要;就國家而言,則以外交為最重要,其次則為海防設施,又次則為工業建設」(王爾敏《淮軍志》,中華書局,1987年8月版,第384頁)。在文化教育方面,李鴻章為首的淮系本著「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建立新式學堂、選派人員出國留學、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在工業經濟方面,淮系洋務派除了發展軍事工業外,還積極興辦民用企業。比如,上海機器織布局,是李鴻章奏設的第一個棉紡織工廠;中國最早的電報、鐵路也是淮系最先倡辦的。


在外交事務方面,「李鴻章主持外交海防,一身系國家安危,所承擔者是國家的大利大害,亦即清室政權的命運」(同上)。李鴻章早在淮軍抵滬後就開始與外國人接觸,在以後的戎馬和政治外交生涯中,有了更多的機會接觸洋人、了解洋人。他被公認是當時最能與外國人打交道、最具外交能力的人,以至被稱為「東方俾斯麥」。他曾出使俄、英、德、法、美、荷、比等歐美國家,多次代表清政府主持與外國侵略者的談判。1900年7月,已近八旬的李鴻章又以全權大臣的身份代表清政府與「八國聯軍」和談。是擅長外交也好,喪權辱國也罷,李鴻章無疑是當時國際外交上的風雲人物。


當然,淮系集團的意義不僅僅在於淮系集團本身,而在於通過淮系集團的影響力大大提高了漢人在朝廷的政治地位。在清政府內部,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滿漢畛域之見,清朝的統治者對漢族官員在文化上利用,在政治上可能也予以尊寵,但絕不授以左右時政的權位,更沒有讓漢人掌握過兵權。直到太平天國革命時,賴以鎮壓太平軍的綠營軍主力瓦解,清朝廷才不得不藉助當時勢力正強盛的湘軍去鎮壓太平軍,於是湘軍的統領曾國藩才成為第一個掌握重要兵權的漢人。之後,清政府賴以「剿捻」的領兵大將僧格林沁戰死,才使得淮軍成為清政府可以依恃的力量,李鴻章也才可能成為又一位掌握重兵之權的漢人。


曾國藩、李鴻章在晚清政治舞台上的勃興,標誌著滿漢之間矛盾的淡化,標誌著清朝的權力中心由朝廷而向官員大臣尤其是漢族官員下移。但曾國藩因病故而過早地離開了政治舞台,李鴻章「坐鎮津門」達二三十年之久,其影響自然是曾氏所不及。「凡所指置,足奠邦基……坐鎮津門,朝廷大事,悉咨而後行。北洋章奏,所請無不予也。……安內攘外,聲望極一時之盛」。光緒二十年(1894),清廷賞戴其三眼花翎,這是漢人享受到的最高尊寵,即便滿族大員也僅三四人獲此榮耀。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李鴻章和他的淮軍崛起並活躍在晚清階級矛盾、民族矛盾、滿漢矛盾乃至君臣之間的矛盾都十分尖銳的歷史時期,從軍事而至政治、外交、文化、經濟,維繫著清政府的命運。《清史稿·李鴻章傳》對李鴻章有如下評論:「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勛業往往為武功所掩。鴻章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沖,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


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淮系集團從根本上動搖了滿漢畛域之見,真正確立了漢人的政治地位,也為康梁的「戊戌變法」奠定了政治基礎。淮系的晚出者袁世凱繼承了李鴻章的衣缽,憑手中掌握的北洋軍鎮壓資產階級革命,維護北洋政府的反動統治。從某種意義上說,「戊戌變法」及袁世凱的北洋政府統治都是李鴻章和淮軍影響的繼續。


選自:《文史知識

支撐晚清40年不倒的一支神奇軍隊 點擊播放 GIF/290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詭異潰敗——日軍豫湘桂擊潰中國軍隊之謎
南京上空震驚一幕:蔣介石送給宋美齡的傾世之戀被發現,罕見照片已驚艷全國
看漢武帝的另一面,他讓思想也自由不起來了
您可能感興趣

萬里長城腳下的百年老站,屹立112年不倒
世界最牛「海浪」:堅挺屹立25億年而不倒,每年吸引15萬遊客
這座古橋1400多年曆經滄桑都不倒,想想現在的橋
屹立不倒兩千餘年:1920年的長城老照片
它是一帶一路「絲路金橋」的模特,屹立1400年不倒
它被尊稱為天下第一橋,歷經1400多年依然屹立不倒!
4個月賺120萬,20年變26億,這個餐飲帝國20餘年屹立不倒靠的就是這3個方法
歷時五年不倒SNH48姐妹團除了漂亮更讓人艷羨還有……
山西有一座小城,日軍機槍大炮都沒攻下,屹立400年不倒
《流行經典50年》天后容祖兒唱足7首歌 出道18年仍然屹立不倒!
20年屹立不倒大威樹女網標杆 37歲一成就無人能敵
「俺老孫來也」,現實中的金箍棒屹立在印度1500年不倒
屹立700年不倒的天文台,門票0元少有人去
中國最堅固的城牆,600多年不倒,全靠一特殊手段
一千年不死,死後一千年不倒,倒後一千年不朽
活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
震驚!屹立1400年而不倒的秘密!
30歲小伙長了奇怪腫瘤,金槍不倒一整天,一生束手無策
一生綠魂,真理永存!11刀不倒之男40歲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