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讓今天高考「狀元」汗顏的清代科舉試題

讓今天高考「狀元」汗顏的清代科舉試題

《檔案揭秘》在線收聽,請點擊左下角


閱讀原文


如果覺得節目好聽,請把推送文章盡情轉發到世界每個角落

古代中國,自隋唐以後,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官場,是無數士子夢寐以求的人生目標。直到距今110多年前的1905年,這種延續千餘年的科舉制度才宣告終結。


那麼,在中國古代科舉歷史上,出現過哪些名人?有哪些科考榜單足以流傳千古?說到明清科舉,人們就會想到八股文泯滅個性,扼殺學子創造性,但除了八股文,科舉考試真的一無是處嗎?本期檔案揭秘,李涵為您講述:科舉三大名榜與那些讓今天的高考狀元們汗顏的科舉考題。

讓今天高考「狀元」汗顏的清代科舉試題


在科舉史上,能金榜題名的無疑都是當時的精英,不過,金榜題名與名傳後世並不是同義詞,考場上的精英們往往很難成為讓後人津津樂道的大名人,甚至很多時候,名落孫山者,比金榜題名者更容易讓人記住。不過,在有些時候,一科金榜題名者有不少真正的大名人,不光當時顯耀,更流傳千古,被稱為「名榜」。下面這三張榜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第一名榜宋仁宗嘉祐二年


關於蘇軾的一個典故大家都很熟悉,說蘇軾參加科舉的時候,主考官歐陽修對一份卷子非常欣賞,有意把他定為第一,但又以為卷子是自己的學生曾鞏的,為了避嫌,就把它排在了後面。後來才知道,這份卷子不是曾鞏的,而是蘇軾的。


除了這幾位大文學家,這科還出了兩位名氣不在他們之下的大思想家,一個叫程顥,另一個叫張載。


程顥就是著名的「二程」之一,師從周敦頤,開創的理學思想與朱熹的學說並稱「程朱理學」,直接影響了之後近千年的中國人的思想;而張載,是「二程」的表叔,也是理學創始人之一,其廟庭與周敦頤廟、邵雍廟、程頤廟、程顥廟合稱「北宋五子」廟,影響極為深遠。

另外,這一科在政壇上也是人才濟濟,共有9人官至宰相,比如大名鼎鼎的呂惠卿、章悖、林希。尤其是呂惠卿,王安石變法的第二號人物,協助王安石推行了很多政策,是一位極其出色的實幹家,王安石盛讚他說:「惠卿之賢豈特今人,雖前世儒者未易比也。」


看到了吧?大文學家、大思想家、大政治家,而且全都是頂尖級的,稱為「史上第一名榜」一點都不為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名傳千古的大名人,在這科的名次都不是很高,比如蘇軾,史書上沒說第幾名,只說拿了個二等,至少跟前三名沒關係。


那麼前三名都是誰呢?聽好了:狀元章衡,榜眼竇卞,探花羅愷。不好意思,都不認識。

讓今天高考「狀元」汗顏的清代科舉試題


第二名榜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


宋高宗紹興二十四年(1154年)的考生中,出現了一位大名人——陸遊。陸遊的才華世人皆知,應試水平也非常高,是當時公認的狀元最大熱門。可惜的是,他遇上了一個競爭者——秦檜的孫子秦塤。


秦檜為了讓自己的孫子拿狀元,不光把各級考官都換成了自己人,還把最有威脅的陸遊淘汰掉了。可惜,當時的宋高宗對秦檜早有意見,聽說主考官選出的狀元人選是秦檜的孫子,就大筆一揮,把他挪到了第三名,而把原來第二名的卷子提到了狀元的位置。


這位新科狀元也不是普通人,名叫張孝祥,南宋初期最著名的豪放派大詞人,上承蘇東坡,下啟辛棄疾,楊萬里評價他:「當其得意,詩酒淋漓,醉墨縱橫,思飄月外。」

張孝祥不光寫的詞跟辛棄疾很相似,在膽略上也有得一拼。辛棄疾當年單槍匹馬闖入數萬人的敵營,將叛徒張安國生擒出來,被世人驚為天人,而張孝祥同樣有此壯舉。紹興三十年(1160年),江西臨川的士兵發生暴動,時任知府的張孝祥聞訊,單槍匹馬獨闖大營,將暴動頭子斬首示眾,全營士兵如睹天神,無人敢動。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初秋,張孝祥為抗金名將虞允文送行,在蕪湖一艘小船上設宴。席間,兩人談起金兵進犯與朝中主和派的所作所為,無不切齒痛恨。張孝祥本來身體就有病,再加上鬱悶,喝了大量的酒,當天就不幸去世了,年僅37歲。


除了陸遊和張孝祥,這一科還有兩位大詩人:楊萬里、范成大。


楊萬里、范成大與陸遊、尤袤合稱南宋「四大詩人」,楊萬里還被譽為南宋「一代詩宗」,解縉評價他說:「文章足以蓋一世,清節足以勵萬世。」楊萬里一生寫有兩萬多首詩,流傳下來的有四千二百多首,其中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流傳最廣。范成大的詩名也不低,代表作為《四時田園雜興》(60首),被錢鍾書譽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者」。


除了四位文學家,這科還有一位軍事家,名叫虞允文。虞允文雖然文才不足以傳世,卻是一位中國歷史上頂級的民族英雄,曾在采石磯率兩萬殘兵,大破60萬金兵,一戰滅掉了金國的南下雄心。連毛澤東都盛讚道:「偉哉虞公,千古一人。」


一位大詞人,一位大名將,三位大詩人,這科足以名傳千古。

讓今天高考「狀元」汗顏的清代科舉試題



第三名榜清道光二十七年


在晚清,如果評選最具影響力的大人物,李鴻章肯定得排到前三名。這位被影視作品演繹無數的李中堂,譽滿天下,謗滿天下,雖然因簽過幾次「條約」而成為世人唾棄的對象,但當時的大清朝還真離不開他,慈禧太后把他視為「再造玄黃之人」,連日本首相伊藤博文也稱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與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


但是,李鴻章在當年的科舉考試中成績並不是很好,僅名列二甲第36名。那麼,當年的狀元是誰呢?說起來也不是普通人,此人名叫張之萬,是張之洞的哥哥。提起張之洞,大家都很熟悉,洋務運動的代表人物,但他哥哥的功名也不在他之下,先後做過兵部尚書、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最後還做到了一品大學士,位極人臣。


不過,張之萬拿這個狀元有幸運的成分。那一年,首席大學士卓秉恬想讓自己的老鄉伍肇齡拿狀元,就暗中提醒主考官,讓他多看看伍肇齡的字體。對卓秉恬的提醒,主考官自然不敢怠慢,回去把伍肇齡的字體看了個仔細,保證閱卷時一眼就能看出來。不過等名次出來後,主考官卻傻了眼,狀元並不是伍肇齡,而是張之萬!


原來,張之萬的字體跟伍肇齡非常像,主考官一時大意,以為是伍肇齡的卷子,就放在了狀元的位置上。


至於那位伍肇齡,最終排在了二甲第23名。卓秉恬還想繼續培養他,但他是個淡泊名利的人,當了幾年小官就辭職回家了。回家幹什麼呢?當了書院的院長,干起了教育工作,一干就是60年,為家鄉培養了無數人才。他過生日的時候,李鴻章還親自送了他一副對聯「天下翰林皆後輩,蜀中佳仕半門生」。這樣看來,伍肇齡的功勞其實也不在張狀元之下。


除了上面這三位,這一科還有不少大名人,比如名列二甲第39名的沈葆楨。沈葆楨是中國近代海軍、航運的奠基人之一,主辦了中國第一所海軍學校,並建起了中國第一支近代海軍艦隊,官至兩江總督兼南洋大臣。沈葆楨還有個身份,是林則徐的女婿。


還有郭嵩燾,中國首位駐外大使,先後任駐英國、法國公使,堪稱中國職業外交家的先驅。而且,郭嵩燾與曾國藩、左宗棠都是兒女親家,家族勢力絕對爆棚,當時名列二甲第60名。


排在三甲第6名的叫馬新貽,歷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兩江總督等要職,後來被刺殺身亡,成為清末四大奇案之一,電影《投名狀》就是以他為原型的。


這一科人才濟濟,且大都是政治家、實幹家,在晚清立下了抹不掉的功勛,堪稱大清朝第一名榜。

讓今天高考「狀元」汗顏的清代科舉試題



說完了古代科舉名榜,我們再來聊聊科舉考題。


有人喜歡把現在的高考和古代的科舉考試相等同,高考被錄取就被稱為金榜題名。高考第一名也被冠以「狀元」頭銜。二十年前這麼說還有點道理,現在的大學教育已經成為產業化發展的鏈條,完全不可以和古代科舉考試類比。


相反,公務員考試倒可以。這是因為,科舉考試是古代選拔人才,錄取為仕的考試。簡單說,就是通過考試在民間發現人才,根據人才的能力水平來授予不同的官職,或者作為官員後備人才培養。高考顯然不具備這樣的功能。


科舉倒類似於當代的公務員考試,因為它們都是平民子弟實現「朝為田舍翁,暮登天子堂」的夢想,走上仕途的唯一法門。公務員考試提供的職位一般也不會很高,都是基層或者較低的職位,以利於一步一步培養、發現人才,讓他們打好紮實功底。科舉考試哪怕是狀元郎們也必須先得到翰林院實習,授予一個低等級的翰林編撰、編修之類七品左右的小官。


在古代,朝廷為官如果是通過科舉錄取的話,是很光榮的事情。朝中大臣通常論資排輩時都會問:「你是哪年恩科錄取的?」或者以殿試名次,進士及第出身為談資。而現在通常以背景作為炫耀。要知道在古代,憑藉出身而不是通過科舉考試成績入圍的官員都備受同僚們的歧視,自己也不好意思與進士們同朝為官。


說這些都是前綴,今天想探討的話題是,清末科舉考試的試題,究竟是不是我們印象中的古板守舊、冥頑不化、束縛重重。

讓今天高考「狀元」汗顏的清代科舉試題



有人可能會問了:「清朝科舉不是八股文嗎?」有的會說,科舉不就考四書五經嗎?這跟今天的公務員考試有可比性嗎?


提出這樣問題的人,對古代科舉考試的認識未免太片面了。誠然科舉考試必考四書五經,答題文風也是八股之類,但是清末的科舉考試會試絕不只有四書五經可考,考試分為三場,只有第三場才是考四書五經。我們可以把1904年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的試題隨便拿出幾道來,大家一同來分析分析,看看科舉考試是不是真的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第一場史論,有三道題:第一題為,周唐外重內輕,秦魏外輕內重各有得論。


這史論的第一題翻譯成白話文就是:周朝和唐朝是中央權力小,而地方的諸侯、藩鎮權力過重;秦朝和北魏則是朝廷權力過大,地方權力過小,請比較下兩者各有哪些可取之處?


科舉考試注重以史為鑒,通過歷史的興替來明白當世的治道之術。區分中央與地方許可權乃是一個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這道題對於選拔官員來說,太有針對性了。怎樣劃分中央權力和地方權力,的確是最高統治之術。


第二場考各國政治、藝學策,有五道題:第一題為:學堂之設,其旨有三,分別是陶鑄國民,造就人才和振興實業。三者孰為最急策?


這道題的意思是,開設學堂的宗旨有三個,一個是培養合格的國民,一個是造就人才,一個是振興實業。這三者哪一個是當前我大清最急需的?


在今天我們還在討論國民素質如何提高時,清朝末年的科舉考題已經在討論教育應該向哪方面側重了。

讓今天高考「狀元」汗顏的清代科舉試題



第二場的第三題是這樣的:日本變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國以日強,埃及用外國人至千餘員,遂至失財政裁判之權而國以不振。試詳言其得失利弊策。


這道題的意思是:日本最開始變法的時候任用了很多外國人幫助政府實施變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而埃及在19世紀的改革也任用許多外國人到該國參與復興變革計劃,但是卻喪失了經濟權和司法權等國家主權,國家也並沒有富強起來。和日本的變革比較下,這種差別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當今還有很多學子搞不清埃及究竟是亞洲的還是非洲的情況下,一百多年前的科舉考題已經在比較埃及和日本的變法殊同。這種比較,豈是只讀四書五經就能實現的?


清末科舉考試能鼓勵學子自由探討西方和中國同期發展的迥異,通過比較以後找出中國自己的發展道路,清末的科舉已經具有了相當的國際視野和實用需求。


第二場的第四題說的是:周禮言農政最詳,諸子有農家之學。近時各國研究農務,多以人事轉移氣候,其要曰土地,曰資本,曰勞力,而能善用此三者,實資智識。方今修明學制,列為專科,冀存要術之遺。試陳教農之策。


這道題目的意思是:中國自古以來重視農桑,但我們講究的是人的因素在農學中佔主導地位。但是近來各國研究最新成果表明,農學應該先考慮氣候環境,其次是土地資源,再次是資金密集,最後才是人力資源,即勞動力因素。現在把農學專門作為一個學科,希望從祖宗農學那裡繼承先人們關於農學的精髓,請分析下現在如何發展農業?


清朝科舉考試將農業發展的天時、地利、資本、勞動力統籌分析,從宏觀上要求應試學子將四種因素統一分析。試問,這道題放在今天,有幾人能答得上?

讓今天高考「狀元」汗顏的清代科舉試題



第二場的最後一題是:美國禁止華工,久成苛例,今屆十年期滿,亟宜援引公法,駁正原約,以期保護僑民策。


這道題說的是,美國禁止華人移民的華人勞工法,已經頒布十年了,美國政府將決定是否廢除或者延期。請應試者引用國際法知識,來駁斥美國的這個法律,保護我國在美僑民們的利益。


在當時還相對閉塞、落後的中國,這道題對考生的難度可想而知。即使放在今天,把這個題目當作大學法學系的畢業論文,想必也不那麼好回答。


不比不知道,莫說如今的高考,即便現在的公務員考試的《申論》部分,其難度也不會比清末科考多出多少。


《燕趙晚報》馬少華《風流一代》殷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說自話的李涵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讓高考都汗顏的清朝科舉試題,有本事你來做做
中國古代十大逆天發明,令現代人汗顏
中國古代十大逆天發明,原來這些早在古代就有了,實在令現代人汗顏
古代唯一留下了的狀元試卷,字跡堪比印刷體,令書法家汗顏
明代一建築天才:20歲設計了天安門,其精湛的技術令現代人汗顏
古代貴族男女通吃的奢靡生活,今天的海天盛筵也汗顏
誰說古代科舉腐朽?這幾個故事,讓今天的我們都汗顏
古代哪個朝代的退休待遇最好?足以讓今天某些人汗顏
古代天才科學家,發明了很多神器,其中一件,令現在的科學家汗顏
炫富炫出新高度的奈及利亞富二代,王思聰看了也汗顏
八大紀錄令哈登威少汗顏,單場百分在神跡面前是浮雲
炫富我只服非洲,富二代炫出新高度,敢讓王思聰汗顏
炫富只服非洲!奈及利亞富二代炫出新高度,能讓王思聰汗顏
說好的高端呢?iPhone8品控問題再次讓蘋果汗顏
炫富只服非洲,奈及利亞富二代炫出新高度,敢讓王思聰汗顏
炫富我只服非洲,奈及利亞富二代炫出新高度,敢讓王思聰汗顏
林心如、范冰冰都要感謝她,這句話讓李晨汗顏,情史堪比教科書!
直擊現場,令人汗顏的屁股節
舞台效果讓春晚汗顏,vivo X20發布會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