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如果項羽沒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如果項羽沒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如果項羽沒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劉邦項羽爭天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傳奇。項羽最終戰敗,自刎烏江,更是傳奇中的傳奇。千百年來,無數人為之嘆息,認為項羽心理脆弱,承受不了失敗的打擊,所以最終沒有回江東圖謀東山再起,而是選擇了自盡。更有甚者認為項羽這是懦夫的表現。項羽回江東還能東山再起嗎?烏江自刎,是懦夫的表現嗎?自刎烏江之前,項羽在垓下經歷了人生中的最後一次大戰。戰前,項羽與劉邦議和於鴻溝,約定彼此退兵,結束爭端。此時,長年累月的戰爭使得雙方都心力交瘁,所以,議和的時候劉邦是認真的,項羽也是認真的。

然而,就在項羽領兵返回大本營的路上,經過張良的攛掇,劉邦反悔了,意識到此時議和,得到的並不是長久的和平,而是長時間的休戰,一旦項羽喘過氣來,戰爭必然會重新開始。於是,劉邦單方面撕毀議和條約,咬住項羽的尾巴,尾隨而上。項羽暴怒,掉過頭來殺了個回馬槍,劉邦大敗,逃回固陵,深溝高壘,避戰不出,項羽則將固陵圍起來,猛攻猛打。為了解圍,經由張良提議,劉邦命令韓信、彭越、英布迅速趕往主戰場會和,對項羽形成夾擊之勢。


在固陵多逗留一天,被夾擊的危險就大一分。項羽久經陣仗,當然知道這一點。本來,他可以在劉邦的援軍趕來之前撤回彭城,補充軍用物資,以備再戰。但是他沒有,而是選擇了與在固陵與劉邦僵持。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他希望在韓信、彭越和英布趕來之前擊潰劉邦。所謂「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就是這個道理,一旦擊潰劉邦,前來援助劉邦的各路援軍就成了一盤散沙。

如果項羽沒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項羽擅長猛攻,被項羽打怕了的劉邦擅長防守。最終,項羽的如意打算落空了,在固陵僵持許久,他意識擊破固陵無望,於是決定撤退。


然而,這時候他已無法撤往彭城,只能撤往根據地江東,因為南下的韓信太猛,就在他與劉邦對峙於固陵的時候,彭城被韓信攻佔了。


在項羽撤往江東的路上,前來營救劉邦的各路大軍對他形成了合圍之勢。不過所謂的合圍只是一種宏觀的地理概念,並不是說各路漢軍與楚軍近在咫尺。


在韓信抵達之前,劉邦不敢輕舉妄動,而且並不是人人都像韓信那麼猛,比如北上的英布就很難說是項羽的對手。所以,這時候的項羽只要加快南下的速度,擊破英布,仍然有突圍的機會。

如果項羽沒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然而,到垓下的時候,他停住了。


項羽一生當中,有兩次戰役尤其值得一說,即巨鹿之戰和彭城之戰。在巨鹿,他率領5萬人打敗了章邯的40萬秦軍;在彭城,他率領3萬人擊敗了劉邦的60萬人。此時,他的兵力還有差不多10萬,前來圍困他的敵軍為60萬。僅兵力對比而言,與前兩次大戰相比,這時候他的兵力還是有一定的優勢:前兩次分別為1:8、1:20,這一次是1:6。


項羽擅長在開闊地帶打猛烈的野戰、遭遇戰,垓下恰恰是一馬平川之地,視野開闊。他想在這裡做最後的努力,發動一次豪賭,就像在巨鹿和彭城那樣,以少勝多,一舉扭轉乾坤。然而,無論是巨鹿之戰還是彭城之戰,他得手的前提都是敵軍防備鬆懈,被打了個措手不及;論軍事能力,章邯和劉邦都不是他的對手。而這一次,他的對手是韓信,而且劉邦的各路援軍都是有備而來,氣勢洶洶。


因為與劉邦對峙於固陵,項羽喪失了一次捲土重來的機會;因為打算在垓下豪賭,一舉扭轉乾坤,他又一次喪失了東山再起的可能。

垓下之戰,項羽一敗塗地,幾乎全軍覆滅。


如果他沒有在固陵和垓下錯失良機,而是加快撤退速度,把剩餘的有生力量帶回江東,稍微緩一口氣再戰,那麼歷史就可能發生或大或小的改變。然而,在垓下,項羽徹底喪失了捲土重來的籌碼。

如果項羽沒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垓下戰敗之後,項羽率領殘部800多人突圍,抵達烏江的時候,只剩下了20多人。


當時,烏江邊上有一個老艄公,是他的老鄉,希望帶他過河。項羽拒絕了,他只是讓老艄公帶著追隨他多年的烏騅馬回家鄉,之後帶著20多個隨從掉頭殺回追兵當中力戰,力竭之際拔劍自刎。


毛澤東說:「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經由垓下一戰,劉邦已經把項羽打得一敗塗地,自然不會給項羽喘息之機。可以想像:即使項羽乘船回江東,劉邦也必定會迅速發動渡江戰役南下,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橫掃江東。


項羽的10萬精銳已經在垓下被剿滅,短時間內幾乎沒有重組大軍的可能。即使江東能給他提供一些支持,但是這些支持與劉邦的勢力相比,無異於以卵擊石。簡單地說,回江東,不過是苟延殘喘的垂死掙扎而已。當然,項羽可以投降,可以卑躬屈膝地求劉邦放他一條生路,但是劉邦終究有一天會找個借口弄死他。


所以,項羽自刎烏江並不是心理脆弱,不敢面對失敗。相反,恰恰是他的心理素質足夠強大,敢於面對最終的失敗,認識到結局終究是失敗,自己終究是一死。自刎不是懦夫所為,而是英雄氣的表現,是他衡量形勢之後做出的明智選擇。

如果項羽沒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巨鹿之戰:秦末,項羽、劉邦滅亡暴秦,進入關中。項羽假借楚後懷王之名,自立為西楚霸王,並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現列舉如下:


1、漢王劉邦,統治巴、蜀、漢中之地,建都南鄭;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一說原名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人,漢族。秦朝時曾擔任泗水亭長,起兵於沛(今江蘇沛縣)。後成為漢朝(西漢)開國皇帝,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慣用之),謚號為高皇帝(謚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所以史稱太祖高皇帝、漢高祖或漢高帝。出身平民階級。成為皇帝之前又稱沛公、漢中王。他對漢民族的統一、中國的統一強大,漢文化的保護髮揚有決定性的貢獻。


2、雍王章邯,統治咸陽以西的地區,建都廢丘;章邯(?—公元前205年),字少榮,章愍長子,秦末著名軍事家,上將軍。秦二世時任少府,為秦朝的軍事支柱,秦王朝最後一員大將。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今陝西臨潼東南)刑徒及奴產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為奴)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直逼陳(今淮陽),迫陳勝遁走。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黃河)攻趙。巨鹿之戰中被項羽擊敗,漳污之戰中再次被項羽擊敗而投降,隨項羽入關,封雍王。楚漢戰爭中,章邯在漢王元年(前206)八月,與劉邦軍屢戰不利,退保廢丘(今陝西興平東南)。二年六月,城破自殺。

如果項羽沒自殺:歷史會不會因此而改變?



3、塞王司馬欣,統治咸陽以東到黃河的地區,建都櫟陽;司馬欣(?—前204年),秦朝長史,陳勝起兵後輔佐章邯作戰,而後投降楚軍,被項羽封為塞王,都櫟陽,後來在成皋被漢軍擊敗,與曹咎一同自剄於汜水上。


4、翟王董翳,統治上郡,建都高奴;董翳(?—前204年),秦朝都尉,春秋晉國太史董狐後裔。陳勝起兵後輔佐章邯作戰,而後投降楚軍,獲項羽封為翟王﹐都高奴(今陝西延安北),後來在成皋被漢軍擊敗,死於汜水之畔。


5、西魏王魏豹,統治河東,建都平陽;魏豹(?—前204),秦末人。原戰國時魏國貴族。陳勝起義時立其兄咎為魏王。秦將章邯攻魏,咎被迫自殺。他逃亡至楚,向楚懷王借兵數千人,攻下魏地二十餘城,自立為魏王。項羽大封諸侯,改封西魏王。繼投劉邦,又叛歸項羽。後韓信破魏,被虜至滎陽,為漢將周苛所殺。


6、河南王申陽,統治河南,建都洛陽;申陽是楚漢時期瑕丘人,本來是趙國張耳的寵臣也。項羽率領聯軍進攻秦朝的時候,首先攻下河南地區(洛陽一帶),在黃河迎接項羽南下。項羽入關分封諸侯時,因此立申陽為河南王,把洛陽作為他的首都。後來,劉邦與項羽開戰之後,投降劉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密西西比狼 的精彩文章:
您可能感興趣

如果楚霸王項羽沒有自殺歷史會不會改變
如果林衝殺不了王倫,會不會自殺
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如果魏忠賢不死,崇禎是不是就不會自殺,明朝是否也不會覆滅?
如果被診斷為癌症,你會選擇自殺嗎?
草間彌生: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如果不是瑜伽,我早自殺了
你真的會鍛煉嗎?不避開這些誤區,你不是在健身,而是在「自殺」
小心!會吃等於會養生,但是吃完後如果做了這些事那就等於是慢性自殺,趕緊改!
為什麼有的抑鬱症患者會自殺?
如果有一天,我也因抑鬱症而自殺
如果沒有此人的自殺,也就不會有曹操的挾天子以令諸侯
抑鬱自殺:無論如何,請不要調侃一條生命
宮女出宮後下場如何?有件事她們不得不去做,很多人因此而自殺?
什麼情況下自殺風險會增加?這些因素堪比抑鬱症
抑鬱症患者真會自殺?會遺傳?會傳染?最專業的回答在這裡!
史上最「狠」的刺客,為何任務還沒完成他卻無奈的自殺了?
如果有了無痛分娩,產婦還會因疼痛跳樓自殺嗎?
再來看那些行星的毀滅的幾種方式,竟然也會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