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身邊的剿匪專家戰無不勝,赤壁大戰時跑哪兒了?
賀齊,字公苗,會稽山陰(今江蘇紹興)人,地地道道的江東土鱉。
賀齊的這一生,就是一部個人奮鬥史,也是一部江東征伐史,還是一部平叛叛亂史。
建安元年(公元196年),壯大中的孫策開拓江東來臨會稽郡,賀齊的本身行為性質轉變了。
當時會稽郡的太守是王朗,在孫策的強勢面前,他自知難以抵敵,逃亡去了東冶(今福建)。孫策進佔會稽,舉薦了賀齊為孝廉,審時度勢後,賀齊響應了孫策的號召。
跑路的王朗,獲得了不少的支持與同情者,侯官縣(今福建閩侯)縣長商升就起兵積極響應著他。
孫策將先前派駐的永寧縣長韓晏升任為南部都尉,並授意韓晏帶著軍隊前去把商升擺平,而這留下的空缺「永寧長」,孫策則是讓賀齊來擔任。
韓晏不是商升的對手,孫策委派了去對付商升。
商升對賀齊的免疫力幾乎是不存在的,賀齊來了,商升就想投降了。
就在這關鍵時刻,有人出來橫插一扛子。兩位強人,名字叫做張雅、詹強,都是商升的手下。
兩人挑撥起眾多兵士的情緒,聯合起來將商升給殺了。
從情報部門反饋回來的報告,賀齊發現一條極為有利的信息:張雅和他的女婿何雄不對付。
賀齊找來山越人做為卧底,潛伏在兩人的身邊,盡做些挑撥離間、煽風點火的事情,就這樣折騰下來,很有成效,兩人間的矛盾與時俱進,越來越深,到後來演變成只要一碰上,就帶領各自部隊直接干仗的地步。
就在某一天,當兩人還在以刀兵親密接觸的時候,賀齊的軍隊悄悄地出現在了他們的營地外。
結局正如設想中的一般,張雅及其他的部隊,在強烈的攻勢面前,被打敗,又被消滅。詹強等人還是很識貨的,見到這架勢,紛紛做了牆頭草,爭先恐後地率領著部隊出降。
時間推向建安八年(203年),對於江東大地來說,這並不是一個好年頭。
正是在這一年,眾多的各地山越積極反水,尤其是剛平定的原屬於東治地帶的建安(今福建建甌)、漢興(今福建浦城)、南平(今福建南平)三縣又一次發生了因不公正待遇而引發的騷亂。
當時,最為強盛的反對派領袖主要是洪明、洪進、苑御、吳免、華當五個人,聲勢浩大,規模嚇人。據說,這五位不安定分子每個人手底下少說也得有萬戶人,就屯駐在漢興,另外地,還有吳五的六千戶屯駐在大潭(今福建建陽大潭山),鄒臨的六千戶屯駐在蓋竹(今福建建陽南),作為呼應。
提上一句,大家要注意的我這裡的用詞單位是「戶。」
危難時刻,孫策的接班人,江東新一屆掌門人孫權將這平定地方的重任落實到了賀齊的頭上。
賀齊接到任命後,率領部隊進駐建安,並在這裡設立都尉府,做為行動的大本營。
這時候,郡裡面也已經接到了孫權的最高指示,從各縣徵調五千人馬,由本縣的縣令、縣長統率,全都聽由賀齊的調度。
前方傳來了消息,反對派們同時約好了共同進兵余汗(今福建建甌北),時間已刻不容緩,就此出發。
賀齊率領部隊,進軍討伐洪明等人,連續地幾次打擊後,洪明被斬殺在戰場上,洪進、苑御、吳免、華當四個造反頭子也都在不利局勢下乖乖地投了降。漢興平定後,賀齊回軍轉戰大潭、蓋竹,吳五、鄒臨難以抵擋,也以投降告終。
這次戰役,總共斬首人員達到六千多人,收編精兵萬人,地方反叛將領盡數被擒獲,各地縣邑也重新恢復,賀齊因而升任為平東校尉。
兩年後,建安十年(公元205年),又是以救火隊員的身份,賀齊被安排到上饒(今江西上饒)討伐當地的民眾叛亂。
又是一次毫無懸念的征討,賀齊在他這個擅長的領域裡,向江東的高層們交出了一副滿意的答卷。
建安十三年度(公元208年)的中華大地上,圍繞著江東孫氏集團的征伐事件,最為轟轟烈烈並被史書所銘記的總共有三件:年初擴張地盤的江夏戰爭,年末生死存亡的赤壁戰爭,還有那場幾乎貫徹全年始終的黟歙戰爭。
前兩場戰爭誕生不少風流英雄人物,風起雲湧之中,一時多少豪傑競相登場,共同角逐那個瑰麗無比的以血鑄成的「無上」榮譽;後面一場發生在江東境內的平叛戰爭,真實意義上的主角,卻是只有一個,賀齊。
建安十三年剛一來臨,賀齊被孫權升遷為威武中郎將。
受到封賞的同時,賀齊也接受到與此相配的任務,進討丹陽郡(治宛陵,今安徽宣城)的黟(yī)縣(今安徽黟縣東)、歙(shè)縣(今安徽歙縣)。
起初時進展出乎想像的順利,武強、葉鄉、東陽、豐浦四個地方,相繼歸誠。收穫輕易得來的勝利後,賀齊便向孫權上表建議以葉鄉為中心,建立始新縣做為主要活動地帶。
雖然有了好的開局,但形勢並不容樂觀。
歙縣變民的首領金奇帶著萬戶人屯住在安勒山,毛甘也帶著萬戶人屯住在烏聊山,黟縣的變民首領陳仆、祖山等人索性將手中所有的二萬戶都搬到林歷山(黟縣南)。
儘管困難重重,賀齊開始進討任務,他鎖定的第一個目標,林歷山。
可這次,並不像先前那麼順利,賀齊在山下屯兵快一個月,就是一點進展沒有,只得望山興嘆。
抗爭了一段時間後,陳仆、祖山等人忽然發現,賀齊的軍隊放緩了攻勢。正當陳仆、祖山等人狀態鬆懈時,賀齊軍隊已經悄悄地登上了山頂。
經過多日的實地觀察,對林歷山的地形,有了瞭然於胸的掌握,賀齊秘密招募軍隊里身手特別敏捷、又特強壯的人員,組織起一支人數不多的具有敢死隊性質的特別行動隊。
這支小分隊,乘著夜幕的掩護,繞到林歷山的背後少有人跡又沒有設防的地方,用事先準備好的鐵斧砍樹鑿洞,向上開闢出一條道路,慢慢地向高處攀登。當這支隊伍,爬上山後,懸下布帶,將下面一百來號人的突擊小部隊全部拉上去,集結在山頂上。
當所有人集中在一起的時刻,也就是大家各奔東西的時刻。
按照賀齊的指示,一百多人的突擊小分隊立時分散,突然間,不知是何時,不知是在何地,響起一聲激烈的號角,又是不知是何時,不知是在何地,響起了隆隆的鼓聲。
正在睡夢中的變民們,為這突如其來的戰鼓聲、號角聲慌了神,崗哨與守險隘的部隊,也都在手忙腳亂之中,紛紛奔回自家的大本營。
山下的賀齊沒有等多久,一切就如他所規劃好的那樣,當戰鼓聲、號角聲響起,手高高舉起,又用力揮下。
只聽得齊聲的吶喊,身後軍隊飛速前行攀登上山,向著對手的營帳,發起猛烈的進攻。
這一次交戰,打得一點懸念都沒有,變民們以傷亡七千多人的代價,換回一個失敗的結局,並給予歙縣變民的投降起了帶頭作用。其他變民們正是在這大環境影響下,重新地成為了歸屬於政府的良民。
接到賀齊的勝利戰報後,孫權將這擴大的地盤,分割為六個縣,始新縣(浙江省淳安縣)、新定縣(淳安縣西南)、休陽縣(安徽省休寧縣)、黎陽縣(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歙縣。這六個新的縣城,全都統屬於新設的新都郡(郡政府設始新)管轄,第一任的太守人選,當仁不讓的落在賀齊頭上,另外,賀齊還得到一個附加贈送的「偏將軍」的軍銜。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餘杭(今浙江杭州)人郎稚帶著千把人發起暴動,江東集團首先想到的就是賀齊。
賀齊也是不負眾望,帶著部隊前去征討,沒花多長時間,就將變民們給平定了。
似乎江東大地上的民眾們都有點熱情過剩,抗爭政府事件從來沒有間斷過,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又有一幫人在豫章郡(今江西)鬧騰起來。
帶頭的是住在東部地區的彭材、李玉、王海等也就這個時期在歷史上晃了一眼的小角色,規模倒是不小,少說也得有上萬把人。
據於「能者多勞」的原則,賀齊同志再次上馬,劃拉下本部人馬,前去事故多發地段平定。
就如以往的翻版,這位平叛能手一來,變民們都平息下來,再次成為了順民。
賀齊從中挑選出了一些精銳,補充到了軍隊中,稍次一點的,也就劃撥到了地方戶籍上。那幾位為首的不安定分子,也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首惡必除」的前提下,都劃歸到了陰曹地府。
當然地,賀齊也不只是在自家土地上做些平定內部的工作,對外作戰時也少不了他的參與,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孫權攻打合肥就捎帶上了剛升級為奮武將軍的他。
合肥是曹魏集團在東南方抵禦東吳的一個重要據點,雙方不時地會在這個地段發生些摩擦,自從赤壁之戰那年開始,孫吳和曹魏共有五次大規模的戰役在這裡爆發。
建安二十年的這次,已經是第二次,同樣也是孫氏集團遭受打擊最為慘烈的一次。
因為這次駐守城池的是曹魏名將張遼。
其實,後來人更為熟悉記得的是這裡的一個地名,逍遙津。
孫權大軍在合肥城外的這個現在的歷史古迹地遇到了張遼所率死士的頑強阻擊,孫權本人被圍,差點就向老爹、老哥去報到。
幸虧孫吳幾位名將凌統、甘寧、呂蒙、蔣欽的死命硬拼以及一位小官員谷利的幫助,孫權才能得以突出重圍,躍馬跳過斷橋,來到逍遙津南岸。
當孫權拚命跑路到逍遙津南岸的時候,前來接應他的就是賀齊所帶的三千人兵馬。正是在賀齊部隊的掩護下,孫權得以安然地撤出戰場,轉移到東吳的強大水軍船隊中。
第二次合肥之戰後的第二年,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賀齊又一次得到了提升,他被拜為安東將軍,封爵山陰侯,鎮守江上。
這次任命意味著,這以後賀齊的工作重點將會轉移到對外作戰來,而同時也顯示出江東大地內部經過這幾年的武力鎮壓已經安定了不少。
當然,賀齊救火隊員的身份,在任命生效前,還是很難改變的。
也就是在這一年,鄱陽湖有個叫尤突的人接受了曹操的印綬,煽動著一幫人和孫吳政權對著干。他真掀起了風浪,陵陽縣、始安縣、涇縣等幾個不安分的縣,積極響應起來。
這次賀齊並不孤單,江東高層們還安排了陸遜和他搭檔,兩位實力派將領一出手,叛亂很快被平定了,斬首了千人之餘,還從中募集到了八千人的精兵。
我一直都認為,本身具有某種突出才能的人,必然會具有某種突出個性。
不可否認的,賀齊是個有能力的人,也不可否認的,賀齊還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
在平時的生活中,賀齊最為鍾愛極盡極美的奢侈品,圍繞在他身周的各種器物,都達到了完美極致,衣服儀仗住房都是在他高標準要求下完成,尤其是在他最為擅長的領域,盔甲器械都是打造的很精緻,很超乎常人想像。
賀齊本人還極其喜歡擺排場,每次出行,都要將他的這些華麗展示在眾人面前,以滿足某種羨慕眼光帶來的虛榮心。
他之所以能夠這麼放縱,實質上的原因,只有一個,老大孫權的縱容。
曾經就有人向孫權提及過賀齊喜愛奢華,服飾已經超過王者的標準,是很大的「僭越」。
孫權笑了笑說:「當年管仲超過了應有的禮儀,齊桓公還是很優待他,這對霸業根本就沒有損害。現在呂范、賀齊,又沒有大的過失,只不過是器械比較精良,艦船車馬華麗些罷了,這樣還能夠展示出軍威,與制度是沒有什麼損害的?」
賀齊的作風,受用於個人,賞目於他人的同時,在實際中還是發揮出了功效的。
黃武元年(公元222年),魏國鎮南將軍曹休帶著大部隊征討江東,賀齊臨危受命前去抵抗。
因為道路比較遠,賀齊的部隊來得晚了一些,沒有渡江,只能是將軍隊駐紮在新市抵禦。
已經渡江準備迎戰的洞口吳軍,在不久之後,碰上了強烈的大風,艦船船纜崩斷,船隻都被吹到了曹營那邊,曹休命人乘機出擊,吳軍損傷嚴重,將士們都處在一片慌亂之中。
尚未渡江的賀齊軍隊,因為停駐在岸邊沒有受到損害,所以就成為吳軍諸將的唯一依靠。
唯一的一顆種子,必然是成為曹休的堅決打擊對象。曹休再次發動大軍,目標直指賀齊船隊。
來到近前,目睹到了賀齊的軍隊,曹休卻是不敢動手了。
曹休適時地發現,賀齊的船隊除了各種武器裝備極為精緻和完善外,每個艦船也是裝飾得很美觀而有氣勢,「雕刻丹鏤,青蓋絳襜,干櫓戈矛,葩爪文畫」,都讓人感覺「貴族」所擁有的龐大氣質。
還有的,賀齊的船隊中各種艦船類型齊全,蒙沖鬥艦等等排列在一起,竟然有「望之若山」的誇張效果。
曹休徹底被賀齊軍隊所烘托出來的氣氛給征服了,只是從表面現象上去研究,這就是一支不可以撼動的軍隊,雖然還沒有接觸到實質。
有鑒於這種威勢,曹休放棄了對賀齊軍隊的進攻,帶著部隊撤了回去。
因為這次功勞,賀齊被升為後將軍,假節,領徐州牧。
這之後,賀齊還有一次對外作戰的表現。
沒過多久後,黃武二年(公元223年),孫吳駐守戲口(今湖北武昌境長江口岸)的將領晉宗,在魏國人的策反下,帶著部隊投靠了魏人。
魏國朝廷見他極有誠意,也就給了他一個蘄春(今湖北蘄春西南)太守的職位。
這位老兄因為是新晉人員,充足著極力表現的慾望,剛接受新任職位,就對原先的故地江東進行了騷擾。
孫權授權賀齊和胡綜帶著人馬突襲蘄春。賀齊和胡綜的聯手,成效不小,晉宗做了俘虜,被抓回到國內。
四年後,黃武六年(公元227年)賀齊病死,一代名將的傳奇終於落幕。
以能力和貢獻來說,賀齊與那些流傳千年的東吳名將有著一定的差距,但他也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人物。他更多時候,扮演的是救火隊員的角色,也是因為從事著內部平定工作,他在外的聲名不是很大。
從實際經歷來看,賀齊最為適合的場所,還是那些經常發生民眾暴走的地帶。
生長於這片土地上的他,更加能夠融入進去,既是為了自身宗族利益的保障,也是為了效力集團的政權穩固。
從賀齊的成功,也可以看做是江東大族與孫氏集團合作的一個縮影,在互惠互利之中,期待達到各自利益的最大化。
本文屬特約作者 菊花茶 作品
※赤壁之戰時曹操為何非要拼水戰而不是選擇渡江陸戰?
※赤壁之戰不過是一場被誇大的戰役
※赤壁之戰最大的贏家,並不是孫權,而是這個人
※赤壁之戰後,他再次上演「官渡大戰」,曹操無力抗衡,這時曹魏死了哪些大將?
※你不可不知的,赤壁之戰哪一年?赤壁之戰雙方傷亡人數
※赤壁之戰中無所不能的曹操為何會失敗?
※名將們去哪兒了?赤壁大戰時,竟有這麼多大將沒和曹操同行!
※赤壁之戰誰的功勞最大?大家都忽略了這個人
※美好的一天,赤壁之戰誰贏了?赤壁之戰曹操為什麼會輸那麼慘
※曹操赤壁之戰敗逃,孫權和劉備為何只追不殺?
※赤壁之戰時曹操為何不帶上荀彧?
※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後,為何劉備孫權都沒趁機殺他,背後有什麼陰謀
※此人不死,赤壁之戰必勝!劉備孫權聯手也沒用!諸葛亮燒不成赤壁
※誰燒了赤壁之戰的那把火?
※赤壁之戰功勞最大的是誰?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周瑜!
※赤壁大戰就是一場面子之爭,害苦了曹操樂壞了劉備
※他是赤壁之戰的最大功臣,戰勝後竟被置於廁所中
※這些謀士智力不在郭嘉之下,為何赤壁之戰都在曹操身邊沉默?
※赤壁之戰功勞最大的是誰?不是諸葛亮也不是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