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最新研究稱地外行星可存在生命 但較早夭折

最新研究稱地外行星可存在生命 但較早夭折

最新研究稱地外行星可存在生命 但較早夭折



最新研究顯示,即使一些類地岩石行星早期存在生命形式,但是卻很少延續發展,它們多數「較早地夭折」,僅留下很難探測發現的微生物化石跡象。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近年來,天文學家發現大量系外行星,同時發現宇宙中廣泛存在著地球體積大小的宜居行星,銀河系宜居行星數量可達到百億至千億顆,但為什麼迄今為止科學家仍未探測到其它地外生命呢?搜尋地外生命是新一代望遠鏡和太空任務的主要勘測目標,但是外星生命的搜尋工作是否樂觀呢?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指出,一些行星可能存在生命形式,但是它們「較早地夭折」。


許多科學家和評論員認為,許多行星潛在著外星生命形式,但是這些岩石行星早期形成進化階段的暴力性和不穩定性,暗示著多數外星生命早已滅絕,僅以微生物化石的形式存在。這就像是死亡的恐龍不會行走、說話或者呼吸,數十億年前的微生物化石很難通過大氣層取樣分析探測到。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出版的《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科學家認為,外星生命較早地滅絕消失,從而導致宇宙中缺少生命形式。


這是因為最早期的外星宜居條件非常不穩定,即使一些行星出現生命形式,但是生命延續至今可能非常罕見。火星、金星和地球在形成之初的10億年里彼此非常相似,即使僅有一顆行星出現生命,這一時期仍符合頻繁小行星碰撞,這些行星之間可能擴散傳播生命。但是它們形成之後的15億年,金星開始溫度升高,而火星溫度降低。如果火星和金星曾存在過生命,這些生命形式將很快滅絕消失。


即使潮濕的類地行星處於恆星的宜居地帶,但也可能出現失控的降溫或者升溫狀況,大型小行星碰撞、水和溫室氣體數量的異常變化將誘導正反饋循環,使行星遠離宜居行星條件。碳酸硅風化循環,對於穩定地球現今氣候起到了主要負反饋循環作用,在大約30億年前可能是效率較低或者不起作用的。然而地球上的生命通過抑制正反饋循環和增強負反饋循環,能夠偶然間形成生命穩定性。

伴隨著生命廣泛分布在地球,最早期微生物新陳代謝將調控大氣層中溫室氣體成分,同時,甲烷、二氧化碳、氫氣和水發生反應並製造出最早期微生物墊和微生物膜的代謝反應。地球並非銀河系中唯一一顆表面存在液態水,擁有確保生命形式的能量來源和營養物質的星球,雖然宇宙中廣泛存在一些宜居行星,但是未發現任何生命跡象,從而表明生命出現可能比較簡單,但是它們持續存在卻是非常困難的。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面壁者雷子 的精彩文章:

科幻迷的悲愴:《三體》將拍網劇?!
為何重啟?去刷《X戰警》之前你要知道這些乾貨!
怎麼都打不死!導演曝《變形金剛5》反派威震天歸來!
《天啟》上映 《X戰警》系列觀影順序你造嗎?
該新聞如此驚悚,各位三體迷作何感想?
您可能感興趣

哪些系外行星最可能存在生命
發現了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系外行星
最新發現的系外行星可能成為尋找外星生命的熱點地區
最新研究:褐矮星雲層或存在外星生命 有助理解太陽系外行星
韓天文研究院發現類地外行星 存在生命可能性不大
天文學家發現距地球最近的系外行星 適於生命存在
苦苦尋找的外星生命,或許會存在於地外行星的衛星上!
外星生命或存在於神秘系外行星
適宜外星生命生存的除了系外行星還有什麼?
恒星风暴狂虐模式,扼杀系外行星潜在的生命
狂虐的恆星風暴:可能扼殺系外行星潛在的生命形式
天文學家解讀系外行星新發現:雖有生命希望,然而危機重重
第四種適合生命生存的地外行星,強烈火山噴發布滿全球
新的研究表明潛在適居系外行星非常普遍
系外行星,並不很「偏心」
系外行星最早是什麼時候發現的?
壯觀美麗的系外行星或潛在神秘生命
科學家發現宇宙生命或生存於系外行星的衛星上
外星人有可能躲在地外行星冰凍海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