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齊白石的待客之道

齊白石的待客之道

每日一憶

齊白石的待客之道


齊白石老人的「摳門」,其實是老時代人的惜物。在街上買東西,包鞋、包書、包糖食的紙分大小都留著,起畫稿用,北京畫院曾經展覽過,穿衣鏡上面都藏著包書紙片,上面寫著難以辨認的藥方;「內聯升」的包鞋紙上,畫了一個持弓搭箭的人,旁邊註明畫時執弓的手要下移一寸;廢紙上畫了一個瓷瓶,上面有鴛鴦荷花,據說是在古董店看到回來臨寫的,說可以給小兒輩當傳家畫稿,「可當水田幾畝」;客人帶了滷肉來,滷肉外麵包著大白菜的葉子,齊白石仔細把白菜葉子抖乾淨,吩咐家裡人把這片菜葉子切切,碼上鹽加點秋油,自己也吃得很開心。


有些「摳門」的細節,傳著傳著,甚至成了傳奇,比如李可染說他家待客的月餅都是長白毛的,又說上門拜訪的客人事前被提醒「不要吃點心」,因為那是拿出來讓你看看的,甚至在吃螃蟹之前,小保姆要他數清楚,否則他總覺得是保姆偷吃。汪曾祺在《老舍先生》一文中曾提到,齊老先生家裡量米的竹升子都是自己保管的,每天吃飯要由他量了米才行。一大家子人,吃米不少,老先生捨不得。量一筒,手抖一下。家裡做飯媳婦就說不夠:「您再給添一點!」齊老先生就嘀咕著:「你要吃這麼多啊!」然後再給量一筒。


不過有一個人,卻是例外,1948年秋天,趙清閣第一次走訪北平,10月13日下午,她帶著好友鳳子、鳳子新婚的丈夫沙博理,和電影製片廠的徐廠長等人去跨車胡同拜訪齊白石,那一天,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截然不同的齊白石。


趙清閣見齊白石,是因為她早年在開封學畫,一度也在上海美專跟名家倪貽德學西洋畫,她手繪的國畫小品多為古人山水臨摹,後來她在張道藩的引薦下,拜了白石老人,成為他的女弟子,這當然便是不一樣的情分。

齊白石的待客之道



齊白石和夏文珠(後排左一)


那時候,齊白石身邊的女人是曾任北京協和醫院護士長的夏文珠。齊白石一生,有兩位妻子。12歲時,家裡為他收了一個童養媳陳春君,她伴著他度過那些甘苦歲月,齊白石14歲學做木匠,陳春君則任勞任怨,料理家務,一共為齊白石生了5個孩子。1917年,53歲的齊白石為了躲避土匪的綁票逃難北京,陳春君捨不得丟下家中的一點薄產,情願帶著兒女留守家園,於是便為齊白石納妾胡寶珠。胡寶珠原籍四川酆都,比齊白石小39歲,可謂是老夫少妻。陳春君對胡寶珠看得很重,她二十多年中曾三次來京,雖每次都匆匆返回湖南,但與胡寶珠相處十分融洽,胡寶珠對陳春君也處處不忘禮節。陳春君1940年春天在長沙逝世,壽79歲,回憶六十多年的夫妻生活,白石老人十分悲痛,他回憶道:「春君自13歲來我家,熬窮受苦,從無怨言,我在北平賣畫為活,北來探視,三往三返,不辭跋涉。相處六十多年,我雖有恆河沙數的話,也難說盡貧賤夫妻之事,一朝死別,悲痛刻骨,淚哭欲干,心摧欲碎。」他作了一副輓聯:「怪赤繩老人,系人夫妻,何必使人離別;問黑面閻王,主我生死,胡不管我團圓。」1941年5月4日,齊白石便在慶林春飯莊,設宴邀請胡佩衡、陳半丁、王雪濤等親友為證,舉行胡寶珠立繼扶正儀式。舉行扶正儀式的當天,齊白石宣布把家產分為六股,陳春君所生的三子,分得湖南家鄉的田地房屋,胡寶珠所生三子,分得北平的房屋現款。齊白石在眾多老朋友的面前,立下了分產字據,六人各執一份,以資信守。分產完畢之後,隨之舉行了胡寶珠扶正儀式,在場的二十多位親友,都簽名蓋章以資證明。齊白石當著親友的面,在族譜上批明:「日後齊氏續譜,照稱繼室。」依此確定了胡寶珠的身份,這位四川女子為齊白石生了8個子女,最終因難產去世。


夏文珠在胡寶珠去世之後來到齊家,因為子女反對,夏沒能成為齊白石的第三任妻子,而是以護士名義留下來。據說夏文珠時常對老人發小脾氣鬧彆扭,一次鬧彆扭後回了娘家,老人叫女兒良憐陪他到北京前門外夏家,夏文珠的母親來應門:「夏母比白石老人還年輕許多,但白石老人見到夏母后,馬上在她面前跪下,說:『請讓文珠回到我身邊來吧!』」夏文珠進到齊家7年後再次負氣出走,這一次,終於沒有回來,這是後話。

齊白石看見趙清閣,「分外高興,親自打開柜子拿出上好的香片叫夏女士沏茶。又取錢叫女傭去買了許多花生、葡萄招待我們。他像對待心愛的孩子似的,親切地直管撿大個的葡萄往我手裡送……」齊白石問趙清閣有沒有繼續畫畫,趙清閣說,正在寫電影劇本,畫畫的事,她「赧然搖頭,答道:『顧了文事,廢了畫事,辜負長著!』他看著我遲疑地說:『唔,二者不能兼顧?!可惜!去年在上海我看了你的畫,覺得你是應當畫下去的。』」當天看過齊白石現場作畫,趙清閣要告辭了,可老人死活不依,還堅持要到外面的湖南飯館請吃晚飯:「夏女士服侍老人穿上一件新玄色團花緞長袍,換了一雙新粉底雙臉布棉鞋。夏女士笑著和我說『……因為他喜歡你,他常看你送給他的小說,他誇你寫的文章好。』……去歲他在上海時,不少人仰慕他的大名,並不學畫也拜他為師,他礙於情面,只好接納。在一個宴會上我看到了他,開始僅知道我為文人,後來知我學過畫,引起他的注意。他願教我。」


趙清閣


飯後,白石老人慷慨贈畫給趙清閣。並且看在趙清閣的面子上,給予鳳子和沙博理作為新婚賀禮的畫,也只收了象徵性的紙張費。果然如王森然說齊白石,凡女弟子求畫,有求必應,而且多是精品。


白石老人又贈她照片,墨筆題了「清閣女弟子長相見八十六歲白石老人」。趙清閣在《緬懷白石老人》里,她現身說法,替畫家節儉辯護:「至於說他『小氣』,也是無稽之談。看到他送畫給朋友們從不收錢,至多收點紙張費。一九四八年、一九五一年,我每到北京去看望他,他總要送我字、畫,也從不收潤筆。我不能白受他的贈畫,便回贈他一些禮物聊表謝意。我買過一件團花緞子袍料給他,他笑著說:我穿慣了布衣,這種講究的綢緞衣服穿在身上不自在。但他還是很高興地收下了,記得有一天他請我上館子吃飯,穿的就是這件團花緞夾袍。」


來源/新浪網

原出處/《山河小歲月》,中信出版社出版


作者/李舒


主編、監製/振華


副主編/曉潔

責編/家筱


製作/蘭宇、躍升


版權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


客服微信:yuedugongshe01QQ:2223488253


「閱讀公社」微信號:yuedugongshe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閱讀公社 的精彩文章:

孫維世:一代才女如星隕落
抗戰中的中國知識分子
那些長征中的女性
彭德懷:愛書寫詩的儒帥
陳伯達和田家英的恩怨

TAG:閱讀公社 |

您可能感興趣

淺談中國茶道文化 解讀茶里的待客之道
為什麼深諳待客之道的日本人冬天會給你杯冰水啊?
寶豐人的待客之道你知多少
佛門中返璞歸真的待客之道
如何用八分鐘展示一個國家的文化底蘊和待客之道?
「少說話」:日本服務業的新「待客之道」
這就是我同學的待客之道
異鄉做客差點兒被人煮了吃,這是什麼待客之道!
日本必到購物寶地盤點 感受極致待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