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哈佛研究人員研發出「人造皮膚」

哈佛研究人員研發出「人造皮膚」

皮膚是人體面積最大的器官。不過,一些意外、疾病甚至是人的心理狀態,都會讓皮膚的外觀和功能發生改變。如何恢復理想的皮膚狀態一直是個難題。最近,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衛生科學與技術部(HST)的研究人員研發出了一種「人造皮膚」,能夠模仿健康年輕皮膚的特點,有望成為人類的「第二層皮膚」。


研究發現,將一種基於硅膠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塗抹於人體皮膚時,可在原位交聯形成三維網狀結構的薄層,這層物質具有和健康皮膚類似的外觀、彈性、強度以及保濕效果。如果把這種材料塗抹在眼睛下方,皮膚可立刻變得緊緻,能有效地消除眼袋。此外,這層「皮膚」可以有效地對類似鮮紅斑痣等一些瘢痕進行遮瑕,從而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更重要的是,該「皮膚」內可加入各種緩釋藥物以治療皮膚疾病。由於這種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對皮膚安全無刺激,應用方便,可被製成眼霜、噴霧等多種劑型。


多年來,皮膚科醫生一直希望能研究出模擬皮膚,以解決各類皮膚病臨床問題,而此前面世的各種材料均無法完美模擬皮膚特性。這種有彈性、能保濕的「人造皮膚」,不僅可以為愛美的人錦上添花,對燒傷等病患也帶來了福音。未來,需要皮膚移植的患者可以不再「拆東牆補西牆」,用自身的皮膚進行移植並因此留下更多的傷疤;也免去了等待捐獻者以及後續的排異反應等問題。

「人造皮膚」交叉融合了醫學、生物、化學、材料、工程等多個學科,通過對材料的不斷篩選、優化及臨床測試,最終才取得這樣的成果。這也是醫療領域「源頭式創新」模式的魅力所在。現實中,類似的成果還有很多,比如通過心臟外科醫生與電氣工程學家及計算機科學家的緊密合作,利用3D列印將患者病變心臟的掃描成像轉變成用於心臟手術的物理模型。


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衛生科學與技術部是美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醫師科學家培訓平台。臨床醫生基於實際工作提出的任何創造性的想法,均可藉助這個平台尋求解決方案,最終實現成果轉化。哈佛醫學院的學生也可以加入該平台,將自己打造成為一名具有「跨界」創新能力的醫生。


歷史上,任何一項醫療技術和醫療器械創新都並非是臨床醫生或某個學科專家單獨完成的。基於臨床問題的多學科交叉合作,才能真正實現醫療技術和醫療器械領域的自主創新。這種高效、全新的模式,對於各國的科研和醫療部門都是一個啟發。最近,中國科學院院士葛均波發起的中國心血管醫生創新俱樂部,參與者在多層次、多領域進行跨界探討,便是這種交叉融合的「源頭式創新」在中國的一個嘗試。


《 人民日報 》( 2016年07月11日 22 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方舟子又「搞了一個大新聞」 質疑要有嚴謹的科學精神
長征題材作品不能只表現「走」
研究:母親基因對健康老齡化至關重要
一言不合就飆論文 技術男是這樣開「趴踢」的
夏天清火排毒 這三類食物要多吃

TAG:中國經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受海螺殼啟發 麻省理工科學家研發出能保護人類的材料
沖繩研究人員研發出玻璃瓶狀微型激光器
新專利揭迪士尼研發機器人 取代真人扮演卡通人物
波士頓華人教授研發新材料 可用於機器人模擬皮膚
借鑒自然界 科學家研發新型機器人偽裝皮膚
喬治亞理工研發出模仿人類步態的機器人
科學家首次製造出分子黑洞,將有助於藥物的研發
巴西科學家研發出可製造香水的轉基因酵素
它能問出十萬個為什麼!布朗大學研究團隊研發出能發問的機器人
中國民企造出最先進無人機 研發人員來源耐人尋味
醫藥企業研發支出會計處理案例研究
皮膚病患者福音:德科研團隊研發出能檢測皮膚下組織的掃描儀
慕尼黑研究人員研發出最新3D成像技術 或可治療中風和老年痴呆
美研發出可診斷人體健康狀況的皮膚貼片
瑞典科學家研發出「透明木材」
科學家研發出新型柔性機器人 可以模仿人類肌肉
[視頻]科學家研發出超越人類皮膚的電子皮膚
華人領銜團隊研發出寨卡減毒活疫苗
科學家研發出自我清潔紡織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