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了解了這些,別再抱怨天氣預報不準了?

了解了這些,別再抱怨天氣預報不準了?


了解了這些,別再抱怨天氣預報不準了?



今年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給人民群眾的財產造成極大損失,社會上流傳的「天氣預報不準」說法。

中央氣象台首席預報員、國家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楊貴名就「天氣預報不準」的說法,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引發暴雨的天氣系統水平空間尺度小(幾十公里到幾百公里)、時間變化快(幾小時到十多小時)、突發性強,我們對這類中尺度暴雨系統的結構、機理了解很少,對暴雨的監測與預報還有很大困難,國際先進水平一般也只能提前30分鐘到1小時作出準確預警。目前,美國對24小時內暴雨的預報,準確率在22%左右,我國24小時暴雨預報的準確率是16%左右。


楊貴名同時指出,近幾年,天氣預報的準確率實際上是在逐步提高的,但「天有不測風雲」,常有「隔條馬路不下雨」的現象,作為一門預測科學,天氣預報「不準」的現象,難免會經常出現。全世界都面臨這個難題。


此外,每天的電視天氣預報節目只有幾分鐘,預報結論很簡短,然而作出這樣的預測,有一個複雜的過程。現代天氣預報是以大氣科學理論為依託,以各種氣象探測手段為基礎,以數值天氣預報為核心,依靠預報員的綜合判斷分析最終形成的。其中的每一個環節都存在不確定性:



了解了這些,別再抱怨天氣預報不準了?


——陰晴冷暖、雨雪風霜,各種天氣產生和變化,都是由大氣不斷運動造成的。大氣運動非常複雜,人類對大氣運動機理的認識還很有限。有些天氣不要說準確預報,即使「事後諸葛亮」,也難以解釋其形成原因,這讓氣象專家倍感無奈。例如,2005年廣西南寧舉行東盟博覽會開幕式時,突降30多毫米的雨水,事前沒有準確預報。中央氣象台的專家花了兩個星期,就是沒有找出原因來;


——氣象觀測網路還做不到密不透風、疏而不漏。地面觀測站、高空觀測站、自動氣象站、雷達觀測站、氣象衛星組成了時刻監視大氣運動和變化的觀測網。但這個網路對中小尺度的天氣系統會有疏漏,就像大網撈小魚,容易漏掉;


——數值天氣預報模式不能完全模擬大氣演變。人們利用高性能計算機,把天氣預報問題變成數學方程求解的問題。這樣的方法叫數值天氣預報,這是現代天氣預報的核心。然而,目前任何一套數值天氣預報模式都不能真實地模擬大氣演變,必然存在誤差;



了解了這些,別再抱怨天氣預報不準了?


——預報員之間的經驗及水平會有差異。數值天氣預報模式計算出來的預報結果,不能直接作為預報結論,預報員還要根據當地的地形等情況進行「會診」、訂正。預報員的個人經驗及水平在天氣預報中起著重要作用。


「頻繁發生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給預報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楊貴名說,預報員就像大夫一樣,需要積累豐富經驗,才能應對疑難雜症。現在,很多極端天氣是預報員在值班的歷史當中,從來沒有遇到過的,缺乏經驗,就不知道該怎麼去根據經驗來修正計算機計算出來的結果。此外,楊貴名說:「要及時抓住各種各樣的極端天氣,要求數值天氣預報模式更精細、解析度更高,但目前還難以做到。」



了解了這些,別再抱怨天氣預報不準了?


記者了解到,為提高天氣預報準確率和時效性,中國氣象局及有關部門正全力以赴加強研發,加快建立災害性天氣短時臨近預報預警業務系統。中國氣象局副局長矯梅燕表示,未來兩年,中國氣象局將在百名首席預報員隊伍建設的基礎上,重點加強暴雨、颱風、強對流等領域的全國首席專家的培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魯青未了 的精彩文章:

TAG:齊魯青未了 |
您可能感興趣

洛寧天氣預報為啥老不準!氣象局回應了 這次終於知道原因了!
天氣預報不能靠刷「朋友圈」 這兩天刷屏的這些「預警」以後別再信了!
看了這個天氣預報後,我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天氣預報「不靠譜」?有可能是你的感覺出了錯
搞笑GIF:妹子,都濕身了啊,是不是昨天沒看天氣預報!
天氣預報有冰雹,這次車主們做好了準備!
得了這個病,你的關節就成了全家人的「天氣預報」!
經常吐槽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真的沒有以前准了嗎?
厲害了,我的天氣預報
最簡單的卻最煩惱,這可能說的就是看天氣預報
朋友圈被濕漉漉的預報刷屏?所以,我們準備了一些乾貨
這裡的天氣預報竟是收視率第一!看到主持人樣貌瞬間懂了
震驚!沒有天氣預報的年代 他們竟然這樣預測天氣
天氣預報是怎麼做出來的!
宋朝竟然就已經有了天氣預報?
預報中的暴雨到底去哪了?氣象台說:昨天的雨只是「開胃菜」!
帶著老百姓的失望,我們當場逼哭了一個天氣預報員…
看了她的天氣預報,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
搞笑段子:妹子已經就位了,天氣預報說到的風咋還沒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