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本周的展覽讓我們看到了藝術家在創作中,嘗試與材料的對話、試探、激發或博弈。在此,材料的能動性透過藝術家日常的工作和思考,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帶有表情的藝術話語,承載並豐富了作品本身。


史國威:過四姑娘山


展期:2016年7月9日-8月21日

地點:魔金石空間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史國威一直在用一種冷靜、篤定、肅穆而宏大的現實敘事推進著日常的奇蹟,但當我們面對這些巨幅的細膩而變幻莫測的圖像時,卻感受到某種不明的能量,這能量彷彿能從圖像的深處逐步瓦解那些遠離塵囂、煞有介事、不可撼動的景觀。通常,史國威會將C-print本身的色彩抹除,使其變成黑白的底,並用透明水色反覆罩染。綠色在「有風景的房間」系列(2013)中變得不那麼確定了,摻雜了紅、藍、紫的綠,變得有了厚度、情緒以及不可捉摸的距離感,透明水色附著在C-print相紙上,帶來了清透的不確定性。然而此時,大面積對比色(紅色)的並置卻降低了整幅畫面的純度,讓人意識到到圖像中並沒有確鑿的顏色,每一縷色彩都是有表情、流動並具有包容性的,更接近人眼的色域。史國威在用攝影這種具象的語言來打抽象又主觀的「啞語」。染色之後的圖像不是還原,而是比現實更主觀,是對現實圖景的懷疑和不滿足。於是色彩在史國威巨幅的影像中變成了一個述說者,並且在那些大得具有壓迫感的畫面中,用不同深淺、強度、情感的遞進和色彩之間變換莫測的關係,使畫面變得具有「表演性」。此次展覽由庄輝策劃。


楊圓圓:《在視線交錯之處》(上)


展期:2016年7月9日-8月14日


地點:C-空間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楊圓圓的藝術實踐包括多樣的媒介,以攝影為主,同時跨越文字、錄像、表演等形式。楊的實踐通常以大量的歷史調研為基礎展開,她熱衷於探索視覺敘事的可能性,將真實與虛構的元素結合,探討記憶、歷史與時間等話題。她形容自己的工作方式為「編織」:將不同類型的圖像素材「編織」為圖集,結合文本,在作品中構建一張繁複的網路。作品最終的呈現通常是藝術家書或者攝影裝置的形式。此次展覽的故事背景為巴西南部城市阿雷格里港。以幾位在不同年代曾工作生活於此或短暫停留的攝影師為核心的調研線索,藝術家展開了一系列結合真實資料與虛構敘事的創作,通過對多個角色個體經驗的研究與描述,意圖探索在攝影史的進程中,攝影師、照片、城市、記憶、遷徙等多個元素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作品包含兩個主體部分:一本包含數個短篇故事的小說集,以及一系列與小說文本有著互文關係的、以攝影為主體的作品。 「《在視線交錯之處》(上)」 由以下五個篇章構成:1.一封寫於1975年的信;2. T的相冊;3. 三個與「異域的中國」有關的片段;4. 一篇以1863年的殺人案為起點展開的寫作(一個小說家對攝影的思考);5. 攝影師與陌生人。

誰愛K色調?


金玄植個展


展期:2016年7月9日-8月21日


地點:學古齋畫廊(上海)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金玄植1965年出生於韓國,畢業於弘益大學美術學院,老師尹亨根、師兄崔正化都對他的藝術生涯產生了重要影響。金玄植曾在首爾、北京、倫敦、布魯塞爾等地舉辦個展,2014年入選「明日韓國」藝術家,此次展覽展出藝術家近3年的最新系列作品「誰愛色彩?」、作品「可見之外」和「幻象」系列。「誰愛色彩?」系列始於2010年,一直持續至今。這組作品以明快的顏色和細膩的線條著稱,但藝術家並非單純想表達顏色或線條本身。創作作品時,金玄植先在作品外框內澆鑄一層透明樹脂,再用錐子刻出無數的細槽。待樹脂干透後,他在表面塗上一層顏料,然後再澆一層樹脂、刻出細槽,作品反覆打磨,因而在二維作品中呈現出三維效果。另一組作品「幻象」系列乍一看形似山谷中從高處傾瀉下來的瀑布,因此它也被稱為「瀑布系列」。若近距離品味作品,瀑布兩側的「山石」中還隱藏著各種各樣的圖像。那些圖像來源於日常生活,樹脂的透光性賦予了「水流」幾以亂真的靈韻。金玄植一直在思考「可見」和「不可見」的關係,他希望以「可見」的方式,來呈現和展示「不可見」的世界。作品《可見之外》用女性背影吸引人們目光,金玄植用特殊的方式處理女性髮絲,營造作品的空間感和「可見」和「不可見」的關聯。


重繪畫:博弈當代藝術困境


展期:2016年7月9日-8月9日


地點:白盒子藝術館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在白盒子藝術館的新展「重繪畫」中,學術策劃曹星原從「繪畫是個體與社會的契合關係」、「繪畫是個體的社會體驗」,「繪畫是個人藝術語言的研探」以及「繪畫是畫家的自我期許」四個角度出發,集結了蔡錦、黃立言、馬可魯、馬樹青、王瓊、王易罡尹朝陽、張方白、翟倞等15位藝術家的作品來探討博弈當代繪畫困境。展覽呈現的繪畫作品不再是以往的寫實、抽象或自然主義的概念延續,而以受到當代新媒介影響的「重繪」為題。借用當代獲取信息和傳遞信息的方式,重塑、重回視覺材料承載信息的功能,回歸以多元、疊意、以及多意的視覺方式傳遞信息從而實現自己在當代藝術的期許。 筆觸層層疊加,思想步步揭示,重構架上繪畫,重塑當代藝術,也是這次展覽稱為重繪畫的真正含義。


Huntng in Dreamland


展期:2016年7月9日-9月3日


地點:站台中國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藝術家張業興的新展的標題「Huntng in Dreamland」以直白的方式點出了其繪畫中的兩條線索「Hunting」和「Dreamland」。「Dreamland」表現對現實的反映,藝術家營造出灰暗、壓抑的空間,用通過不符合的場景與物象,如床墊上生長的樹、房間中的廢墟、倒掛的肉中的樓梯等,營造出一種矛盾與衝突感,描繪出藝術家的心理狀態。而「Hunting」中則是另一種狀態,畫面明顯的變得明亮,藝術家用高純度的對比色營造物體,用刮刀平鋪,塗抹,呈現出鋒利,直接的畫面表現方式。張業興的畫面圖像大多取材於照片,但藝術家會根據需要經營它們的出場。通過顏料的反覆堆疊,使畫面形成一種厚重的肌理感。而在理想的圖像選擇背後,藝術家也向繪畫中加註了一些社會關係的探討,但方式更加私人化,更偏向個人生活經驗的反饋,得以讓觀眾在耐人尋味的敘事後,細細咀嚼其背後的深層關係。


盧杉:基因糖


展期:2016年7月9日-8月7日


地點:索卡藝術·北京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在索卡藝術北京空間15周年之際,索卡藝術推出一個名為「索卡實驗室」展覽實驗項目,該項目將以小型個展的方式不定期推出藝術家個人實驗計劃,空間雖小,卻以孵化器的形態暗示了許多新可能。在第一期的實驗展「基因糖」中,今年剛從央美攝影研究生畢業的90後藝術家盧杉以影像代畫筆,沿用理查德·漢密爾頓的拼貼方式創作了一部有關「網路現成品」的動畫拼貼。動畫中無限雜交的場景全部取材於網路,在盧杉看來,當下的文化方式本就是一種現成的、重組的、採樣的、雜交的方式。所以,在圖像泛濫的今天,他希望自己的作品是在儘可能地使用圖像而不是生產圖像。


MA —— 麻劍鋒個展


展期:2016年7月9日 – 9月4日


地點:應空間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無預設、無草稿的創作方式,加之在材質與形式上更為自由的表達,紙箱、木板、布條、現成品等讓麻劍鋒的作品看起來有點「混亂」,而多件作品擺到一起的展覽現場就有點類「廢品回收站」了。但走進去,就會發現這些「廢品」放得很有邏輯和秩序,那些扁平的繪畫材料還因此有了更為強烈的體積感和空間感,甚至還能映現出一段與記憶吻合的故事。此次展覽是對麻劍鋒近兩年創作階段性的集中整理與復現,與以往不同的是,他不僅在材料的使用上挪用了更多樣化的現成物並加以轉化,更重要的,他有意嘗試為原本依賴牆面的,扁平的繪畫材料注入體積感,賦予它們在空間中獨立存在的合理性,以及彼此相互勾連發生關係的可能。


從無到「有」的內在觀看


凌惠華個展


展期:2016年7月9日-7月17日


地點:今日畫廊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凌惠華畢業於2011年四川美術學院版畫系,此次個展完整呈現了藝術家畢業之後的作品脈絡。2009年的系列作品《感性與理性》是凌惠華從具象向抽象語言轉換的過渡期,藝術家開啟了由外向內、從無到「有」的內觀過程,並「把真實生活的一面屏蔽或隱藏了起來」。「刻意的隱藏」無疑是凌惠華在抽象語言探索中的第一步,而「感性與理性」不僅是作品的名稱,更是他在作品中所預設的一個暫時未知的結果,嚴格地說兩者永遠存在著平行的關係,辯證思維在凌惠華的作品中也貫穿始終。2011年以後凌惠華的作品在空間處理上更加具有延伸性和運動感,甚至是跳躍和穩定之間的張力。《渾》、《焦慮》、《天梯》、《瞄準.開槍》等是凌惠華在2102年完成的作品,很難說它們是否是2011年作品《生命獨奏》的局部或是延伸,點、線、面似乎受到過立體主義或是未來主義的影響,藝術家大量運用斜線、曲線、以及交叉的線,很容易讓人想到是生活的隱喻。2013年之後,凌惠華作品中的焦慮似乎正在慢慢褪去,畫面趨向平穩和簡潔。為追求畫面本身的內在互動性,凌惠華將畫面調整到更為貼近幾何美,以至於大多數人會認為這是個向大師致敬的階段,而事實上藝術的規律常常無獨有偶,凌惠華在長期抽象藝術語言的凝練中勢必還將在其他的時間和空間中進入和撤出。


啊昌


展期:2016年7月8日-8月1日


地點:今日美術館1號館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何雲昌在今日美術館一號館的大廳內靜坐了72小時,等待滿地的豆子發芽,這件行為藝術的名字叫《長生果》。按照主辦方的說法,探討的是適當的理念與智性的存在方式之間的關係。本次展覽是何雲昌在國內美術館第一次全面文獻性的學術大展,橫跨其長達20年的創作歷程,展出了囊括行為藝術、攝影、裝置等多種方式的近20件藝術作品,以及背後的視頻影像資料等,是何雲昌創作生命線索和思想框架的較為完整的體現。展覽以特殊的布置展現出何雲昌系列創作中的隱喻性結構——將今日美術館1號館的2、3、4層聯結為一個循序漸進的整體,對應藝術家創作的多個階段:緣起、激蕩、迴響。「緣起」由兩顆「龍牙」出發,而拼接龍牙所用之木,皆由何雲昌十年劈柴而得;「激蕩」展出藝術家在自然環境中實施的行為:在尼加拉瓜瀑布的岩石停留,與石頭環繞英國的步行;「迴響」展出的是頗具力量感的作品,同時一些珍貴的原始文獻、手稿也在此次展覽首次公開。


不可避免


李衡個展


展期:2016年7月8日-8月15日


地點:芳草地畫廊(僑福芳草地)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作為李衡在國內的首次個展,由策展人鄭聞策劃的展覽呈現藝術家近年的代表作以及最新的實驗動態。李衡先後就讀於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俄羅斯聖彼得堡的列賓美術學院、德國紐倫堡藝術學院,2010年在紐倫堡藝術學院獲「大師生」榮譽稱號畢業後定居慕尼黑。作為一名先後接受中國、俄羅斯、德國最高藝術教育的畫家,李衡兼具古典繪畫與現代藝術的修養,橫跨東西的文化視野與敏銳的藝術直覺。「不可避免」源於李衡2013年十月完成的一幅作品,同時與他的一場事故和遭遇有關。李衡承受了暴風雨般刻骨銘心的肉體痛苦,也感受了內心迷一般的平靜。展覽以「不可避免」 為名,重新敘述了命運與藝術之間的遭遇,探討了這種深刻的偶然性是如何以內在的方式影響了藝術家的思考,並強化了李衡繪畫的精神性與命運感。


蕭昱:水泥樓板


展期:2016年7月6日 – 8月20日


地點:佩斯北京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作為其在佩斯北京舉辦的第三次個展,蕭昱在此次展覽中再次使用了竹子作為創作材料,這種有著東方傳統美學意蘊的獨特材料自2010年起成為了藝術家作品中的主角,並以極具力量感的形態出現在了他一系列重要的作品之中,呈現出藝術家對於當代社會與人類處境的深刻思考。而作品之中反覆出現的外力與生命對抗的場景也似乎暗示了藝術家內心一條更加隱秘的情感線索。由對抗之中誕生的巨大張力因而從感官層面激發出觀者最直接的體驗與情感共振。


石頭、布與剪刀


展期:2016年7月5日


地點:白盒子藝術館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繼展覽「薩滿」之後,蒼鑫和西班牙藝術家Nacho Zubelzu合作的行為藝術紀錄片首映儀式7月5日在白盒子藝術館舉行。紀錄片中兩位藝術家登上北京郊外的慕田峪長城,以互相剪掉對方的頭髮這一行為,來探究 「遊戲」、禮物和肢體語言等普世的文化概念。這一行為藝術中,頭髮的生長被插入到接受自然變化的循環中,這些變化的含義在更新,時光的流逝與衰老之間搖擺。兩位藝術家的頭髮變成了有機塑料物質,與風格相比,此次行為藝術更突顯了儀式感——種對細膩而樸素的沉默的表達。在首映式結束後還舉行了「薩滿:蒼鑫與Nacho Zubelzu」展覽閉幕式和現場行為表演《洗腦》。


- end -


招 新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點擊播放 GIF/K



《藝術客》 017期 4/5月合刊


ISSUE017


歡迎廣大讀者前來訂閱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點擊播放 GIF/K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點擊播放 GIF/K


一周展評 材料的話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ope藝術客 的精彩文章:

烏鎮文化的「2.0時代」
破牆而出的繪畫將去往哪裡?唐人群展「出牆」的誘惑

TAG:scope藝術客 |

您可能感興趣

琥珀微語——猜一句關於蜜蠟的甜蜜話語
激勵短語,勵志語言,鼓勵人的話語
賈努扎伊:批評的話語給我力量
光棍節的經典話語
經典的早安一句話語錄
經典早安勵志一句話語錄精選
喜歡這些精闢的話語
經典笑話語錄
張倫碩評白百何事件 被指蹭熱度但話語句句在理
表達愛情的話語
表白的話 表白的話語
鄭志剛:沒有獨見的批評就是話語垃圾
一句感人的話,感人的話語
解放軍這款神器幫中國重奪話語權 總師一句話令西方一片嘩然
告誡人的話語
愛情經典話語
《台北物語》電話語音藏鏡人揭曉!導演只挑中她的聲音
一組漫畫告訴你孩子調皮背後的話語
經典早安一句話語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