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楊蘭:商圈擺大尺度雕塑缺乏起碼的藝術嚴謹性

楊蘭:商圈擺大尺度雕塑缺乏起碼的藝術嚴謹性

近日在王府井商圈出現的一個少年半裸雕塑引髮網友熱議。另外,常營一家購物中心樓下也有讓人吐槽的雕塑作品。與傳統意義上的審美觀念不同的是,這些塑像的尺度有些超乎尋常。記者在此雕塑附近看到,有的行人路過此處並沒有留意這一細節,但也有人定睛之後見到「亮點」忍俊不禁,舉起手機拍照,甚至有過往行人會故意觸摸「少年」的私處取樂。(6月30日 北京青年報)


綠色西服、紅色領帶、閉著眼睛、張著大嘴……匆匆一瞥,這座以外國小男孩為題材的城市雕塑,可能並沒有什麼異樣,但定睛一看,就讓人感覺不對勁,因為「小男孩」的下半身完全衣不遮體,近乎裸奔,這座「半裸雕塑」一經網友微博曬出,立即引起了公眾的強烈圍觀,其尺度之大,讓人在感到荒誕不經的同時,也倍覺難堪。


事實上,這種城市雕塑一味標新、立異甚至求怪的現象,並非地方個案。前不久,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三峽廣場就曾曝光憑空臆造「昭君牧羊」城市雕塑的負面新聞,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門前也曾立過一尊裸露性器的「猛男雕塑」,倍受輿論質疑。梳理這些「奇葩雕塑」,可謂是造型各異,尺度之大,但仔細分析下來,都逃不開一個共有的基本特徵,那就是雕塑本身所要表達的主題究竟是什麼?從何立意?始終成謎,讓人感到一頭霧水。總之,從藝術含量的角度來說,都不能稱之為合格的藝術作品。

客觀而言,一座雕塑要麼有史料可循,要麼有典籍可考,要麼寓意孝道,要麼標榜友愛,一言以蔽之,對涵養社會風氣與核心價值觀都有著一定的正麵價值與激勵效應。如果一座城市的公共雕塑本身就存在有悖倫理、有傷風化的弊端的話,那麼這樣的雕塑只會拉低社會整體的道德水準與文化品味,非但不能為城市形象加分增色,反而還會遭致各界的批評與非議,而「半裸雕塑」就是這樣的一種雕塑。


商家之所以選擇在中心商業圈擺放「半裸雕塑」,或許是基於商業利益的考量,比如增加賣場的品質化、營造良好的藝術氛圍、美化購物環境等,但卻忽視了最為關鍵的一點,那就是丟失了最起碼的藝術嚴謹性、對公眾觀感缺乏最基本的尊重與敬畏。作為一個公共的購物場所,賣場所面向的消費者並不排除那些是非觀、價值觀乃至人生觀都尚在養成關鍵時期的未成年人。每日途徑的公眾川流不息,如果長期耳濡目染這些不倫不類的「大尺度雕塑」,勢必對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不可逆轉的負面投射,更可能給幼小的心靈留下一生都難以磨滅的道德痼疾,導致這部分特殊群體認知上的偏差與錯位。況且,如此大尺度的雕塑放在公共場合是否合適?事後來看,不僅有違雕塑本身的藝術性,也與賣場整體的商業氛圍格格不入,與周圍的商業環境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違和感十足,這恐怕是當初商家擺放「大尺度雕塑」所忽視的重要考量。


當然,我們無權對城市雕塑這一城市文化的象徵物就全盤否定,畢竟其中也有不少崇尚孝道、標榜友愛、寓意美好的佳作精品一再問世。對商家而言,適當地擺放雕塑以增加自身的藝術氣息,本無可厚非,同時還能為消費者的購物體驗增色不少,但不能不問主題,一通亂擺,毋需恪守一條最為基本的原則,那就是對藝術要多些嚴謹意識、敬畏意識,對社會而言,至少也應顧及一下未成年人的感受與大部分公眾的觀感,否則,只會像「半裸雕塑」一樣,落得個「被摸私處」的下場。


所以說,「半裸雕塑」向世人灌輸的是一種畸形扭曲的藝術思維與藝術理念,是一種極度不負責任的文化意淫,如果商家為了「商業噱頭」而將與現實脫節、與倫理相悖的「大尺度雕塑」生拉硬拽到商業場所,最終也難以落地生根。說到底,公共雕塑,既是藝術的,更是公共的。因此,有關人士在製作雕塑的過程中應當堅守底線,應當秉持一顆對藝術、對民意、對公眾觀感的敬畏之心,恪守一份嚴謹與自覺,如此,才能充分展示一個城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文化品味與道德素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收藏 的精彩文章:

鑒證保真 藝術品行業的新出路
教你如何從胎質和釉色判斷出瓷器的年代和窯口
古代嫁女兒時一般都置辦什麼傢具

TAG:新浪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水裡的獨特藝術,水泥雕塑藝術作品集
脆硬玻璃的藝術張力,這玻璃雕塑真精緻啊
藝術|文身的雕塑
藝術 文身的雕塑
疊紙拼就的牆面雕塑藝術
不同尋常的雕塑藝術
致敬大師:義大利雕塑師讓人窒息的雕塑,堅硬大理石柔軟的質感
化腐朽為神奇的雕塑藝術,太神奇了
大型玻璃雕塑的極致之美
巧奪天工——慈寧宮雕塑館展陳雕塑
神秘的海底藝術館,裸露於表的人類藝術雕塑
驚人的黃油雕塑藝術品
廣州美術學院的奇葩性藝術:「王小波裸體雕塑」引起了軒然大波
淺談古羅馬藝術——雕塑
罕見的雕塑,震撼人心的藝術品!
液體藝術系統:「異教徒」的男性裸體雕塑很晦澀
漫步倫敦街頭,不能錯過的雕塑藝術
芝加哥最大的多媒體藝術裝置「活雕塑」
讓人驚奇的雕塑藝術,會動的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