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朱作言院士:轉基因名字讓人恐慌,準確應叫分子雜交育種

朱作言院士:轉基因名字讓人恐慌,準確應叫分子雜交育種

朱作言院士:轉基因名字讓人恐慌,準確應叫分子雜交育種



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

「轉基因這個名字,我不太喜歡。因為別人聽了,什麼是轉基因啊,轉個什麼基因啊,老百姓聽了就恐慌。」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朱作言就轉基因問題,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表示,準確地說,人們常說的轉基因,是一種分子雜交,或分子雜交育種。


他進一步解釋說,傳統的雜交育種是兩個物種、品種進行雜交,引入成千上萬個基因。而轉基因,或叫分子雜交育種技術,唯一的不同是用一個基因去和另一物種或品種雜交,引入的是唯一一條基因,更精準高效。


7月初,全球100多位諾貝獎獲得者聯合發表公開信,支持轉基因技術和轉基因農作物,重申其安全可靠。這一活動引發人們的廣泛關注。


朱作言是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第一屆委員會成員,也是2016年最新一屆委員會的成員。

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是農業部履行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職能的技術諮詢機構,由領域內專家出任,主要對農業轉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進行評價,並提出諮詢意見。


「轉基因爭論20年後再看會是一場笑話」


澎湃新聞:您怎麼看100多位諾獎得主聯合署名支持轉基因技術和黃金大米這件事?中國科學家在轉基因話題上有無一致聲音?


朱作言:你談到中國科學家群體,顯然中國科學家中不少人對這個問題是不理解的,甚至持懷疑態度,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科學家沒有一致起來。


實際上,中國科學家有一部分人,比較知道轉基因科學背景的人,比如說分子生物學界的人,是毫無疑問會支持的。

我們中國好像沒有發聲,不是沒有發聲,中國科學院發布過關於支持轉基因的聲明,專門發布過,院士們發表的,可以查得到,但是這個聲明在社會上無聲無息,就沒什麼影響。


澎湃新聞:您意思是說,很缺少那種引起大家關注、掀起大討論的,知曉度很高的科學家?


朱作言:對。說出來好像看不起自己,但中國科學家群體在社會上的影響,真正發揮的作用還是很有限。當然,國外科學家發揮的作用有多大,我也不太清楚,但100多個諾貝爾獎獲得者的簽名,權威顯然在。


澎湃新聞:我們在媒體上也能看到一些專家學者說轉基因是安全的,但是老百姓好像不買賬。


朱作言:專家越說,他越不買賬。我看過相關的研究文章,一種社會人的心理,對主流的聲音聽不進去,越是非主流的聲音,越是聽得進去。

澎湃新聞:很少在媒體上看到公眾表達自己對轉基因食品、農作物的擔憂,是不是老百姓表達出來,會更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


朱作言:現在的問題是越做科普,疑慮越多。


澎湃新聞:那應該怎麼做呢?


朱作言:就是這個問題,科學對話需要再深刻地考慮一下了。

澎湃新聞:是不是科普的方式需要改變一下,帶人到實驗室親自看一下?


朱作言:看也不行,看不懂。


澎湃新聞:是不是有一個接受的過程,公眾的態度會慢慢改變?


朱作言:我個人的觀點是,不管政府態度怎麼樣,反轉的態度怎麼樣,我們不看現在,過20年後,回過頭來看,這是一場笑話。


為什麼?科學的發展就是這樣。布魯諾、哥白尼、伽利略,當時他們有人受到宗教的迫害,有人被燒死,現在看來,他們是被冤枉的,當時的愚昧造成的。


我們看近代一點的例子,四十年以前,那時候試管嬰兒,第一個試管嬰兒出來的時候,全世界輿論口誅筆伐。現在呢,試管嬰兒有多少,據說通過試管嬰兒出生的人口接近上千萬。這也就幾十年的事情。


轉基因這個問題用不著這麼久,我想,再過二十年回頭來看這場爭論,一場笑話!這就是科學和科學的進步,最後是不可阻擋的。


但是在一段時間內,它會受很多委屈,被暫時封殺。


美國90%以上大豆的種植是轉基因,這封殺得了嗎?讓他們回過頭種傳統大豆?根本不可能。


「轉基因這個名字我不太喜歡」

朱作言院士:轉基因名字讓人恐慌,準確應叫分子雜交育種



轉基因黃金大米。 視覺中國 資料圖


澎湃新聞:你怎麼看轉基因這種技術?


朱作言:轉基因這個名字,我不太喜歡。因為別人聽了,什麼是轉基因啊,轉個什麼基因啊,莫名其妙,說不清楚。


準確地說,人們理解的轉基因、常說的轉基因,應該是一種分子雜交,或分子雜交育種。


什麼是分子雜交育種呢?


原來培育作物品種過程中,雜交是應用非常廣泛的。如袁隆平先生培育的雜交水稻,如同驢和馬雜交後生出來的騾子。


一個物種和一個物種的雜交,是二者各自全套的基因的雜交、混合。轉基因呢,也是雜交,但它不是全套基因的雜交,它只是一個物種的一個基因,和另一個物種的全套基因進行的雜交。


我把馬的一個基因拿出來,放到驢子裡邊去,或者把驢子的一個基因,放到馬裡邊去。這種雜交,是很精準地雜交,是目的性很明確的雜交,而且是在高技術基礎上、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前提下。


因為以前雜交糊裡糊塗嘛,把精子和卵子放在一起,讓不同的物種交配一下就行了。(澎湃新聞註:隨後還要從大量產物中篩選,篩選出需要的品種)


現在我們不用做這種,因為這種傳統的雜交是非常複雜的。


但現代科學發展不用這樣,一個物種,比如野生稻,如果我知道這個野生稻里的一個基因是高產的,或者粒穗多啊,或者粒穗飽滿啊等等,那我把這個基因拿出來,跟現在我們種的常規水稻雜交,結果呢,既保持了現在種植的常規水稻的生產優越性,又只改變了它一個原來的缺點,比如說產量不夠高等。


這樣就說得非常清楚,不是什麼轉基因。否則別人聽了,轉了個什麼基因啊,搞得糊裡糊塗,老百姓聽了就恐慌。


再準確地闡述一遍就是:我把一個優良性狀的基因拿出來,跟另外一個所需要的生產品種雜交,這就是分子雜交育種。


比如說,我把一個β-胡蘿蔔素基因拿出來,跟水稻雜交,讓原本不具有這一基因的水稻,有了這一基因,這是分子雜交,一個基因和一個品種的雜交嘛。


如果我說轉基因,跟老百姓說轉胡蘿蔔基因,他就恐慌,也說不清楚。如果我說,β-胡蘿蔔素基因跟水稻雜交,跟秈什麼品種的水稻雜交;說把一個抗蟲蛋白的基因跟玉米雜交,這樣玉米也抗蟲了;或者說把一個作物抗旱的基因拿出來,與水稻雜交,這樣來提高水稻的抗旱性,這樣說,比較清楚一點。


本公眾號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信息中心承辦


微信公眾號:中國生物技術網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生物技術網 的精彩文章:

水果和蔬菜能助你「自我感覺良好」
科學家想搭「寨卡」順風車 呼籲關注致病性更強的巨細胞病毒
語言學習過程中觀測大腦
多在家做飯是預防糖尿病的最好辦法
Neurology:阿爾茲海默症或可18歲就進行風險預測?

TAG:中國生物技術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許智宏院士透視轉基因:被你誤解的轉基因食品有哪些
朱作言院士:讓中國轉基因鯉魚儘快「游」向餐桌
台灣中研院院士發現:癌症基因並非人類基因
院士揭秘:這三個原因導致了中國人較其它人種更易得糖尿病
院士驚人揭示:中國「非典」來自轉基因
為什麼現在心血管病人這麼多?院士一句話道出了原因!
美科院院士駱利群:長生不老違反規律,人類做不到
科學並不等於正確,這是怎麼回事兒?讓何繼善院士告訴你!
王辰院士:人文素養決定醫生「高度」,做一名高貴的知識分子
她是陪嫁丫鬟,梁啟超背後的女人,沒名分,卻養育出一門三院士
腫瘤院士一語道破真相:癌症找你原來是因為這個原因!
院士提醒:這些營養誤區醫生也會犯,你呢?
中科院院士:質疑轉基因食品長期安全的問題是「欲加之罪」
陳可冀院士撰文:藥物不良反應 老年人深受其害
賀林院士:在基因產業鏈條中,遺傳諮詢不可或缺
三位院士警告:99%的血栓無徵兆,記住一個字就能讓你一生無栓
庄輝院士:還有人不知道乙肝是可控制的
院士怒了:這些坑人的養生誤區,有人被騙人財兩空!化解方必看
院士發聲:所有抗癌神葯都是騙人的!真正防癌,請做到這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