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郭彤醫生兩分鐘帶你看懂血常規

郭彤醫生兩分鐘帶你看懂血常規

背景故事:寶寶持續發熱1天了,晚上突然高熱,一家人帶著寶寶火速到醫院看醫生。醫生了解情況後開了一張血常規化驗單,讓家長馬上去做檢查,結果回來交給醫生看了之後,醫生說:「目前還只是病毒感染,沒有合并細菌感染」,開了一些藥物,回家口服,囑咐多飲水。


血常規化驗單上具體透露了什麼信息?為什麼醫生一看就明白寶寶的病症了呢?以後再遇到類似情況,我們家長可不可以自己也掌握一些醫學小知識呢?


普通人看到的血常規化驗單上面儘是一些數字、英文字母、和醫學名詞。下面跟著郭彤醫生一起破解血常規的內在含義:

血常規分三個部分: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與感染有關的主要就是白細胞部分。這次,我們僅就急性感染的情景討論,至於貧血、出血及營養性疾病等不在這次討論範圍之內,所以紅細胞和血小板就不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內容。

郭彤醫生兩分鐘帶你看懂血常規



白細胞(WBC),正常人白細胞範圍在4.0—10.0(即4千到1萬),就概率而言,大部分細菌感染白細胞上升,會超過10.0,明顯的細菌感染,比如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WBC一般會超過15.0;病毒感染白細胞不變或降低,會小於4.0,以上為大概率事件。極少數情況與上述不符,比如有的EB病毒感染時,白細胞會超過20.0!此為少數。

白細胞分類比例,同樣就概率而言,大部分病毒感染時淋巴細胞(LY)比例會升高,相應地中性粒細胞比例會下降;細菌感染時情況剛好相反。在人的一生中,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正常比例會隨年齡變化而不同,大體是在生後5天和5歲時有兩次交叉,在此不予贅述。


與感染有關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檢查項目:血液C-反應蛋白(CRP),CRP不是血常規的一部分,但是經常與血常規一起檢查,相互印證。CRP既可以反映感染性質,又可以反映組織損傷程度。正常值為pan>


血常規檢查一般收費在20元左右,CRP檢查一般收費50元左右。對一個發熱、感染的患者來說,檢查血常規時最好同時做CRP檢查,雖然價錢方面多一些,但是對於病情的判斷會精準一些。


還有幾種少見的情況:


(1)WBC不升或下降,而CRP升高,依然是病毒感染的可能性大。舉兩個明顯的病例來說,在皰疹性咽峽炎患兒,由於是病毒感染,所以WBC不升,又由於咽峽部組織損傷非常嚴重,孩子自我感受非常疼痛,以至於不願吞咽而流涎,所以CRP會顯著升高。目前的流感與普通感冒最大的區別就是高熱和全身疼痛,全身的組織肌肉都有不同程度損傷,所以CRP也會升高,而WBC不升高。

(2)WBC明顯升高,而CRP不升高,此種情況最為複雜,有可能是細菌感染早期,細菌感染的最初16小時CRP一般是不會升高的。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前面提到的EB病毒感染。總之,尤其此種情況更需要有經驗的臨床醫生做出合乎邏輯的判斷。


希望通過上面簡短的文字,家長們能掌握一點點醫學知識,但是要記得,只有醫生才能對病情做出職業判斷!


對於咳嗽和哮喘的相關癥狀問題,大家可以下方留言區域點擊藍色字體「寫留言」進行提問,參與每周答疑,我會挑選作答,謝謝大家的支持。


微信公眾號:自在呼吸郭彤大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搜狐新聞 的精彩文章:

TAG:搜狐新聞 |

您可能感興趣

郭彤:用21.388億見證一次多年不遇的「痛快淋漓」!
郭彤:中國書畫的億元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