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雖然苦樂源於「業」,但「業果說」不是宿命論

雖然苦樂源於「業」,但「業果說」不是宿命論

雖然苦樂源於「業」,但「業果說」不是宿命論



什麼是業

在《俱舍論》中說,生命及世界的種種差別都是由於業的作用而產生的。佛法認為任何事物都有特殊的原因和必然的結果,所謂有果必有因。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存在都是因果的存在,客觀事物如此,主體生命也不例外。


為什麼有人聰明絕頂?而有人卻愚笨有加?為什麼有人大富大貴?而有人卻貧困交加?為什麼有人在孩提時代就表現出藝術家的天賦?而有人卻先天殘疾?所有這一切的不平等難道是偶然嗎?佛法認為決非偶然。這些差異都是由於「業」的不同而產生。既然業的力量如此之大,那什麼是業呢?業並不等同於上帝,也不是什麼外在的神秘力量,它就是在無明的驅使下而有的種種思想、語言和行為。


《俱舍論》中「業生世界」的理論就是否定神或上帝創造世界,也否定了世界的無序性。就是說我們有什麼樣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就有什麼樣的世界、人生。佛曾經說過,自己是自己的救星,除自己外別無救星。又說,我無法用手除掉眾生的痛苦,無法用水清洗眾生的罪業,無法將自己的覺悟移植給眾生,我只能將覺悟的道路指示給眾生。基於這個觀點,佛教徒信仰三寶和基督徒信仰上帝就有著天壤之別。


學佛的第一步就是要避免不利於自己和眾生的思想行為,而努力於有利於自己和眾生的思想、語言和行為,即「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人們常常疑惑,為什麼傳承同一父母基因的雙胞胎,在家庭背景、教育、生存環境等同的條件下,卻有著迥異的性格與道德觀念?根據佛教,這都是由於業的差別。不但人類等主體生命的各種貧富優劣差異是業造成,而且連居住環境乃至山河大地、高山平原等不同,也都是業的造化。


那麼,佛教「業創世界」說的「業」的來源是什麼呢?既然思想語言和行為是業,是不是所有人的思想語言和行為都是業呢?佛教認為,業是無明愚昧下的產物。無論是能導致苦果的惡業,還是能激發快樂的善業,都是在一種以自我自私為中心的無明驅使下而造作的,對於已經徹底勘破無明、見證無我的聖者,如羅漢、佛陀等,他們雖然也有各種語言和行為,但由於完全消滅了無明,所以那些語言和行為,不能稱之為業。故此在十二因緣中,無明直接導致業的運作(回復「業的種類」獲得相關閱讀)。


看官或許有疑,當造業後,造業行為已經結束,終結的造業行為如何能引發未來的果報呢?為什麼現在的某些果報,卻源自無量劫前的惡業?這業藏在什麼地方潛伏到結果發生呢?佛教認為,雖然造業行為結束了,但行為本身所產生的業和影響並沒有消失。譬如一個人在殺人後逃匿,雖然可以隱藏幾個月甚至幾年,但被抓獲後,仍要承擔殺人的罪行。


對業的藏身之所及如何運作,佛教內部四大學派各自有不同認識,有部學派認為造業後有一個叫作「不失法」的東西會保存業的力量,經部學派認為業藏匿在六識中,唯識學派認為業如種子儲存在第八阿賴耶識的田地中,代表學術最高峰的中觀學派則認為,業的能量不需要一種東西來保存,業的消亡本身就是有為法,消亡本身不代表完全喪失,正如十二因緣的老死會進一步導致無明一樣,已消亡的思想語言和行為,仍然會在未來發生作用。又如蘋果,在春天的季節,蘋果並沒有隱藏在蘋果樹的樹根、枝葉乃至花朵的任何一部分當中,但是到了收穫的季節,蘋果自然結果在蘋果樹上。由於業的這種匪夷所思性,佛教把業的能量和果報列為四項不可思議之一。


業的果報

業的運作極為複雜,猶如一部結構複雜精密的機器,即使在善惡縱橫交錯的互相關聯中,也保持著各自的和諧發展和運作。無論業的發展期長短,從將來所導致結果的性質來說,業有四種果報,即異熟果、等流果、增上果和士用果。


異熟果:由於善惡業的力量而導致眾生轉生六道的果,就是異熟果。在天、人道轉生即是善業的異熟果,在地獄、餓鬼、畜生道轉生即是惡業的異熟果。異熟果的性質屬於非善非惡的中性,但他的因卻是善惡業,因為只有善惡業才能感得異熟果。


「異熟」含有三層意思:一是異時而熟,說明異熟果的得果時間並非象被刀砍傷一般因果同時,而是前世造因,今世或後世得果,如春天耕種、秋天收成。由於因果不同時,故是異時而熟。二是異性而熟,是指因果之性彼此有異。即業因有善惡性,感果是無記性,也就是說善業只感樂果,惡業只感苦果,樂苦二果不帶道德與非道德性,故是異性而熟。三是變異而熟,謂業種藏於異熟識中,隨賴耶識轉動變異,待緣方熟,是名變異而熟。


在五趣輪迴圖中,天等五趣就是異熟果。無論是投生到境遇較好的天道,苦樂參半的人道,還是受苦較多的三惡道,都是受業的能量牽引所致。譬如一個人,由過去世所造業的力量而轉生為人,轉生為人的結果,就是業的異熟果。今生又繼續造業,根據所造善惡業的差別,或在下世轉生為天,或轉生為畜生,那轉生的結果便是下世的異熟果。這種果報在漢傳佛教中,也被稱為「正報」,即主體的果報之意。


等流果:「等流」是平等相續之意,指因果的性質前後相同。此有二種:一是領受等流,如生在人中,過去造殺生業者,今世便會壽命短促;過去造偷盜業者,今世便會資財匱乏;過去造邪淫業者,今世便會妻不貞良等。這種果報在漢傳佛教中,也被稱為「花報」,即附帶的果報之意。二是造作等流,如今生喜歡殺生、偷盜的人,皆是過去世內心中的相同習氣平等續流所成之果。所謂果似於因,是「等」的含義;從過去因所生,復說為「流」。

從人間來看,有的人雖然生在富貴之家,但卻有著性格暴烈、生性好鬥等缺陷;有的人雖然家境貧困,但卻心地善良、宅心仁厚。這都是等流果所造成的。貧富等差別屬於領受等流果;而心地善良和生性好鬥等性格、心念,則屬於造作等流。俗語說,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正是說的等流果。一個過去世經常行善積德之人,今生也會常存善心。人的性格、喜好的產生,除了今生的環境外,佛教認為還源於過去世的續流。


增上果:不但轉生為人還是畜生及是窮還是富等是業所致,而且我們所生存的外部世界同樣是業的創造。業的能量作用於生命主體身上,如轉生為五趣,受貧賤富貴、智慧愚鈍等差別,以及影響人的性格等,這些結果屬於異熟果和等流果。而作用在生命生存環境上的差別,則屬於這增上果了。譬如有的人生在交通閉塞的山區,有的人則處在交通發達的城市,有的人生在乾旱的沙漠地帶,有的人生在雨量充沛的亞熱帶,有的人生在嚴寒的區域等等,這些並非是偶然所致,全部源於過去世所造的善惡業的力量。


士用果:士即人類,用是作用,所謂「士用果」即是指人類「工作」的因果,如製造汽車、建築房屋等。此士用果但就現世而言,乃有目共睹,所以對社會、科學界來說,大都承認。那麼增上果、士用果有何差別呢?在有部學派的《大毗婆沙論》中說:「諸所作事,於能作者是士用果,及增上果;於能受者,唯增上果。……士用力起,名士用果;增上力起,名增上果。增上力寬,不障礙故;士用力狹,能引證故,是名二果差別」。意思是,譬如房屋,對於建造者來說,既是士用果又是增上果,對於居住等人來說,只是增上果並非士用果。所謂士用果,是就自己所創造的事物而言的,是自己的工作成果。


佛教對於果的分類共有五種,前面提到的四種都是業的力量所致,還有一種果不是業的結果,叫離系果。所謂「離系果」,就是脫離以煩惱和業所系縛的三界輪迴,而達到的佛教徒所追求的最終目標——涅槃。因涅槃的境界是徹底遠離了各種系縛,故稱「離系」。此涅槃雖是修道所證,卻並非修道之果,無為法是沒有因果的,之所以稱為「果」,是對此「涅槃」的假立施設。在《俱舍論》中說,涅槃雖然沒有因果,但由於是修持道諦所顯,故是「離系果」。根據佛教,異熟果等四果屬於業果範疇,離系果非業果。

在五趣輪迴圖中,五趣六道的生命及生存環境屬於前四果,輪迴圖上方的月亮則象徵離系果。


業果思想不是宿命論


三界內的生命境遇都源於業的力量,一切是業的果報,那麼是否說佛教的業果思想是宿命論呢?很多讀者都會有這樣的疑問。事實並非如此。雖然從表面來看佛教業力說與宿命論有著驚人的相似點,但其實大不相同。斯里蘭卡的著名高僧那爛陀長老在其所著《覺悟之路》一書中說道:「佛陀駁斥了『一切苦樂無記之受皆由前業所定』的錯誤觀點,他說:『若如此,因前業,人們將行兇、偷盜、邪淫、妄語、謗語、綺語,貪、嗔、邪見,那麼,把前業作為根本因素,他們既沒有希望,也沒有能力,更沒有必要奉行或戒除這等事情。』


「這段至關重要的經文反駁了一切物質現象和思想皆來源於過去業力的學說。如果說,我們現在的生命完全由過去行為所造作或控制,那麼,業的學說就與宿命論,前生註定論,或命中注定論等同無異了。一個人將沒有自由來造就自己的現在和未來。果真如此,意識的自由將會成為一種荒謬之談,生命象一台徹頭徹尾的機械器具。我們是由操縱、主宰我們命運的萬能上帝所創造,或者說,我們是由不可抗拒的業力構造,它獨立運作,不受我們任何自由行為影響。它註定了我們的命運,掌管我們的生命過程。從根本上說,這兩種學說是一模一樣的,所不同的僅是上帝和業兩個用詞的不同,一方可輕而易舉地被另一方所代替。因為這兩種力量的最終運作方法都是相等的。這是宿命論說,不是佛教的業力學。」


佛教認為,業不過是人們在各種心緒煩惱下的行為產物,離開心識,造業將成為不可能的事情。在《華嚴經》中說,心是造業者。心就象一位畫家,可以畫出種種顏色的畫作;又象一位工程師,可以構建所有的建築。因此,在佛教中,雖然認可業力的作用和能量,但並不否定可以改變。如果改變自心,向善的方向發展,造作善業,就可以獲得樂果;如果能進一步觀察三界輪迴的根本,消除無明愚昧,那麼就會徹底終止業的運作,證悟解脫。對於過去已造下的惡業,佛教也有相應的救治辦法,如果修持得當,也會完全避免過去所造惡業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就是惡業的凈化(請回復「懺悔」獲得相關懺悔閱讀)。


有鑒於此,佛教並不主張人們去求卦問卜,研究風水,雖然苦樂是業的作用,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如果能時時存好心、行善事,內心的改變將是立竿見影的,境遇也會慢慢向好的方面轉化。我國明朝時期的袁了凡先生,在他的家訓《命自我立》一書中,就闡述了如何改造命運的道理,也記載了他自己在雲古禪師的指導下,成功改變命運的真實故事,有興趣的讀者可以一讀。


西藏、唐卡、活佛、佛教、哲學、心靈、情感、生活……對這些關鍵詞有興趣嗎?那就關注「唐卡藏文化佛教」公信號tangkaqushiyu 若加小編請加微信號:qq378479670粉絲交流QQ群:52758601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眼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佛眼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惡業果報不可不知
業果無法躲避,業障可以消除
信或不信,業果就在那裡
傻子是怎麼理解「業果」的?
怎麼理解業果?
控制不住發脾氣 , 造口業果報很嚴重!!再不看佛都救不了你
業果不會消失 但有六種方法轉變!
深信業果,掌握了自己凈化的命運
業果不會消失,但是可以轉變:請記住這六個方法!
業果能轉不能轉
走快一步,走慢一步,都無法逃脫因果,業果不失
業果不會消失 但是可以轉變:請記住這六個方法
深信業果
王思聰願為它吃翔!這家企業果然出大事了
深信業果對學佛人來說非常的重要
星雲大師:業果是有什麼樣的內容?
菩提心耘業果田
千萬要避免造口業,口業果報嚴重,你承受不起
【因果故事】「魚王」堂哥的殺業果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