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靈感並不那麼值錢

靈感並不那麼值錢

【摘要】 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魏格納看世界地圖偶然注意到南北美洲和歐亞大陸海岸線相似,提出板塊漂移學說;從「想法—驗證」這個策略來看,「創造性思維」雖然不怕「離奇」,但不應以「離奇」為追求,因為越是離奇,失敗的可能性越大。


以我之見,人們對「創造性思維」的認識有三個迷信:1,創新的關鍵是某個絕妙的靈感;2,靈感非常難得;3,想法越離奇越有價值。真正的創造性思維不是這樣的。據說阿基米德洗澡時福至心靈,想出了測量體積的方法,大喊數聲「Eureka」,意思是「我發現了」。從此,凡是只能用神秘靈感來解釋的重大發現就叫「尤里卡時刻」了。牛頓看到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魏格納看世界地圖偶然注意到南北美洲和歐亞大陸海岸線相似,提出板塊漂移學說;門捷列夫夢見蛇咬住自己的尾巴,另一個說法是夢見一張張撲克牌被放進一個大表中,醒來製成元素周期表……這是對「創造性思維」的傳統認識:一種神秘思維,其中,辛苦工作不重要,靈感才是關鍵。然而事實是,偉大的發現都是「慢慢地」得出來的。阿基米德的故事已不可考。牛頓的蘋果故事完全是傳奇。他之前就有多人有過萬有引力的設想,與他同時期,至少哈雷和胡克都提出引力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我們有充分理由推測牛頓的引力思想是「學」來的——借鑒了前人的想法,使用了前人的數據,然後做了無數計算驗證。在門捷列夫提出元素周期表之前,給元素分類已是顯學,英國化學家紐蘭茲已經發現用原子量大小進行排序具有明顯的周期性,把這種周期性稱為「八音律」,這已經非常接近門捷列夫的周期表了。門捷列夫深入調查過給元素分類的所有文獻,一定知道紐蘭茲的工作。至於魏格納看地圖,他一開始沒把這個想法當回事,後來有了更多證據,才慢慢提出一個在很多年後才能被證明的大陸漂移理論。斯蒂芬·約翰遜在《好想法從哪裡來?》一書中提出「慢直覺」的概念(slowhunch)。他說,偉大發現並不是一個「尤里卡時刻」一蹴而就,而是一系列小想法慢慢連接起來的結果。研究一個問題,開始有個模糊的直覺,選擇一個方向往下走,隨著研究深入,新想法連接起來,得到新事實支持,慢慢長大。「尤里卡時刻」是慢直覺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突破的時刻。這有點像漸悟和頓悟,沒有漸悟就沒有頓悟。如果你對真正的科研工作感興趣,我推薦一本講科研方法的書,《怎樣成為成功的科學家:科學發現的戰略思維》,作者是生物學家克里格·婁,這本書充滿了一線科學家的真知灼見:別指望靈感,指望汗水。愛迪生大部分工作是試錯和累積性的,他的秘訣在於使用簡單、步驟少、並行、可以反覆修改的方案,然後在實驗室泡著,有龐大的助手團隊幫著干。發現電磁感應的物理學家法拉第每周做好幾十個實驗,大部分想法被證明是錯的,這沒關係,架不住他做得多!婁說,依賴一兩個關鍵的「創造性思維」會大大降低效率。正確的策略是多做試驗。很多物理學家都這樣工作。所有生物學家都這樣工作。科研,在很大程度上是勞動密集型行業!靈感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值錢。不管是科學家、藝術家還是企業家,都會產生各種想法,也許一百個裡面只有一個最後證明是有用的。只要你願意把想法一個個拿來嘗試,失敗就是你的日常生活,成功則是失敗的副產品。所以對創新者來說,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安全,是什麼都不做。從「想法—驗證」這個策略來看,「創造性思維」雖然不怕「離奇」,但不應以「離奇」為追求,因為越是離奇,失敗的可能性越大。但是離奇的靈感有更大的戲劇性,所以往往被人們記住,接著人們誤以為一個想法如果不離奇就不配稱為「靈感」,誤以為要想創新,就必須刻意追求離奇的想法。真正的創造力要求正確、有用。新穎有時要求發散性思維,而正確和有用則一定要求匯聚性思維。真正的職業選手所做的大部分日常的創新,都是在當前基礎上的改進。可能一般人覺得像發明互聯網這樣的質變創新更了不起,事實是即便看似橫空出世的質變創新,也是在現有的已被證明實用的好想法基礎上生長出來的。生物進化學說有個新概念叫「鄰近的可能」(adjacentpossibility),經常用來比喻創新。真正有意義的新想法,必然與當前現實「鄰近」,否則就不「可能」。愛因斯坦能提出相對論,是因為當時剛剛有人做了證明光速不變的實驗,剛剛有人準備好了洛倫茲變換這個數學工具。如果愛因斯坦不看最新物理論文,一個人坐在專利局裡瞎琢磨,怎麼可能搞出相對論來?有價值的「創造性思維」,必須是「生之有根,長之靠譜」。所以,鼓勵「創造性思維」應當鼓勵嘗試,鼓勵失敗,而不是鼓勵妄想。美國萬維鋼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熱點直播 的精彩文章:

日本利用毛囊再生技術開發治療脫髮新方法
十種最著名的已滅絕動物
要去英國抄底買房?必須懂這些問題
漁民撈上怪物:專家不認識 摸一下立刻送醫

TAG:熱點直播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家說┃博爾赫斯:詩歌的靈感並非子虛烏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