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陽明的訓子家書,不可小覷!

王陽明的訓子家書,不可小覷!

明代「江西四諫」之一的王陽明弟子陳九川將先師這封家信中對「致良知」的解讀歸納為「誠愛惻怛之心是致良知」,認為這是「先師平素教人不倦者」,在家書中對此反覆提及就是希望正憲等王氏後輩們能傳承不息。

王陽明的訓子家書,不可小覷!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軍事家。作為一代名臣,他嚴以修身、恪盡職守、廉潔奉公、體恤民情,深受百姓愛戴。作為一代名儒,他提出並一生踐行「知行合一」、「致良知」的理念。他被後人評價為「明第一流人物,立功、立德、立言,皆居絕頂」。


王陽明從小深受祖父王倫、父親王華言傳身教的影響,忠孝友悌、淡泊名利、清廉正直的王氏家風,不僅為他後來的為官為人為學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也充分體現在他對王氏後輩的教育中。


《王陽明全集》中收錄了七篇王陽明寫給族中子女的家信,這些家信融入了王陽明雖為名揚天下之士,卻只求子女從小學會讀書執禮,立志做好人、成良士,不求功名利祿、榮身肥家的質樸家規。如今讀來,不覺讓人肅然起敬。


謹守禮法善治家

1527年,王陽明兼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在揮師起征思恩、田州的途中曾給長子正憲寫過兩封家書,即《寄正憲男手墨二卷》。那年王陽明56歲,正憲正值弱冠之齡,小兒正億才兩歲。


長子正憲雖為王陽明嗣子,但王陽明視如己出。王陽明每次為國事遠征,就把長子託付給魏廷豹、錢德洪、王汝中等弟子。他在家信中提到,「家眾悉宜遵廷豹教訓,汝宜躬率身先之」,「德洪、汝中輩須時時親近,請教求益」,要求正憲作為王家之後,須給家人和大小童僕作出表率,並虛心向長輩求教。


信中王陽明對一些弟輩及家佣不守禮儀家規多有不滿,如正憲叔輩王守度奢縱如舊,須引以為戒;家佣寶三長惡不悛,斷已難留;添福等輩終日營營,不知為誰經理。


王陽明因有國事在身,無力顧及家事,於是要求正憲對這些人因勢利導,並告訴他要時時提醒家人和童僕們,如果家中有桀驁不馴、不肯遵奉約束之人,必須「痛加懲治」。


這兩份家書一直被正憲珍藏,王陽明弟子鄒守益對兩卷家書給予了高度評價,他認為信中「讀書敦行、日進高明」、「鈐束下人,謹守禮法」,真乃「一善一葯」。

王陽明的訓子家書,不可小覷!



從小立志勤讀書


王陽明11歲那年便立志成賢,成為一時佳話。有一天,他問老師:「何為第一等事?」老師說:「惟讀書登第耳。」王陽明卻不認同,他說:「登第恐未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此言一出,父親王華笑道:「汝欲做聖賢耶?」王華沒想到的是,自己的兒子後來果真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大聖賢。「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深諳此道的王陽明後來也時刻不忘對族中子弟進行立志的教育。

在王陽明看來,「今人病痛,大段只是傲。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在長子正憲10歲那年,便以書扇告誡,「汝曹為學,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進。」


正憲20歲那年,打算參加科舉考試,王陽明在家書中寫道:「汝本領未備,恐成虛願。汝近來學業所進吾不知,汝自量度而行,吾不阻汝,也不強汝也。」後來,當王陽明獲知正憲與族中叔兄同赴杭城就試,還是很高興的,「科第之事,吾豈敢必於汝,得汝立志向上,則亦有足喜也。」他高興的不是正憲從此走上科舉的道路,而是他有顆上進的心。


他倡導「四民異業而同道」,並不奢望正憲在科舉這條路上取得成就,他最關心的是正憲是否讀書立志。王陽明曾以書扇題贈正憲:「汝自冬春來,頗解學文義,吾心豈不喜?顧此枝葉事,如樹不植根,暫榮終必瘁。植根可如何?願汝且立志!」不求功名,唯重立志進取之心,這就是王陽明對子女教育有別於時俗之人的地方。


對於族中的侄輩們,王陽明也是關愛至切。他在家信中兩次提及四侄正思的教育。他曾寫信給諸弟子,像正思這樣的孩子從小過於驕縱,你們對他的教育決不可放縱。

後來聽說正思學業有所長進,王陽明又寫了一封家書對其褒獎:「此是家門好消息,繼吾書香者,在爾輩矣。」王陽明還告誡正思等侄輩如今民風日下,習俗移人,即使是賢者也未必能倖免,要做到「脫去凡近,以游高明」並非易事,但要時刻銘記「爾輩須以仁禮存心,以孝弟為本,以聖賢自期,務在光前裕後,斯可矣。」


學做良士致良知


王陽明曾留下一篇著名的訓子家書,這便是他46歲寫給長子的《示憲兒》:


幼兒曹,聽教誨:勤讀書,要孝弟;學謙恭,循禮義;節飲食,戒遊戲;毋說謊,毋貪利;毋任情,毋鬥氣;毋責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惡,是凶類。譬樹果,心是蒂;蒂若壞,果必墜。吾教汝,全在是。汝諦聽,勿輕棄!


短短96個字,把從小要勤讀書、循禮義、端心術、做良士的教誨闡述得通俗易懂。


後來王陽明又多次在給族中長輩的家信中談到要教育正憲從小學會做好人、成良士,其中在給太叔克彰的信中提到,「正憲讀書,一切舉業功名等事皆非所望,但惟教之以孝弟而已。」


在《寄正憲男手墨二卷》中,王陽明告訴正憲:「吾平生講學,只是『致良知』三字。仁,人心也。良知之誠愛惻怛處,便是仁,無誠愛惻怛之心,亦無良知可致矣。汝於此處,宜加猛省。」


後來,明代「江西四諫」之一的王陽明弟子陳九川將先師這封家信中對「致良知」的解讀歸納為「誠愛惻怛之心是致良知」,認為這是「先師平素教人不倦者」,在家書中對此反覆提及就是希望正憲等王氏後輩們能傳承不息。


王陽明這七封家書,傾注的都是對族中後輩的良知教誨,而躍然於紙間的,還有他那份源自內心深處的家國情懷。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心學經典:王陽明《<大學>古本序》
聖人所以為聖只是因為良知純乎天理
當一事之來、七情六慾動於中、利益糾葛在其間
【原創作品】榻憂省記
世間最難讀懂的書其實是人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再好面子,也不要人前訓子!孩子要從小開始培養!
宋朝皇室祖訓,試看趙匡胤如何教訓子女!
全村人夜間離奇死亡,男子查出真相進山隱居,立家訓子孫不得讀書
豐子愷:教訓子女,宜在幼時,先入為主,終身不移
陳俊生與凌玲吵架造反,賀涵雨中訓子君,這是兩大語言暴力狂魔的勝利!
歷史典範:太宗代人訓子
諷刺故事:富二代訓子
每周讀詩丨「訓子詩」中的「父愛如山」:古代父親的深情與期望丨語音播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