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佛教在美國的傳播及其特點

佛教在美國的傳播及其特點

佛教在美國的傳播及其特點



在美國,佛教的教徒人數並不算多,但種類紛繁複雜,堪稱「世界佛教博覽會」,突出地表現在:漢傳佛教、藏傳佛教與南傳佛教多元並存;中國、日本、韓國、越南、泰國、斯里蘭卡等國的佛教組織各開道場,彼此相鄰。佛教在美國傳播的整體性、多樣性與獨特性,在亞洲社會中難以找到現成的個案,值得認真研究。

美國佛教傳播的分期與轉折


美國人對佛教的認識始於19世紀初,而真正的開端常被定格在19世紀40年代。1844年1月,在美國東部波士頓,大文豪愛默生、梭羅主編的雜誌《日晷》刊發了《法華經》的英文選譯,這意味著美國知識界正式接觸佛教的經典與思想。1849年,第一艘載有華工的渡輪抵達加州。華工們懷著「淘金」的夢想,在美國充當苦力的同時,也帶去了混雜著民間信仰的中國佛教。華工抵美,並沒有引起美國社會對佛教的廣泛關注。約50年後,直到1893年,芝加哥「世界宗教大會」出現了東方佛教徒的身影:日本臨濟宗禪師宗演和斯里蘭卡的佛教青年達摩波羅。他們的講演引起了美國知識界的普遍關注。這被視為佛教在美國傳播的第一階段。佛教初傳美國後,從1893年到1960年代,發展速度緩慢,幾近停滯。直到1965年,美國頒布新移民法案,亞洲佛教在美國才得以迅速發展,這是佛教在美國傳播的第二階段。20世紀70年代以後,美國一躍成為佛教發展的新天地,世界上各大佛教組織紛紛來此安家落戶,建寺安僧,傳法授徒,是為佛教在美國傳播的第三階段。此時,無論是亞洲各國派出的佛教團體,還是美國本土的佛教組織,都在建立並擴大各自的禪修中心或寺院道場。他們利用互聯網等現代科技手段,發展互聯網成員,擴大信眾隊伍,形成了一批具有國際規模的佛教組織,如國際創價學會、國際佛光會、國際香巴拉等。紐約的莊嚴寺、加州的萬佛城、西來寺等華人佛教道場,也在這個時期脫穎而出。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出現所謂「垮掉的一代」,佛教(特別是禪宗)成為美國青年反主流文化的一面旗幟。這種為美國激進青年所推崇的佛教,多少有些怪異,甚至違背了東方佛教的戒律和教義,但它客觀上擴大了佛教在美國社會的知名度與影響力。1965年美國「外來移民和國籍法修正案」發布以後,引發了亞裔移居美國的熱潮,源自亞洲國家的移民佛教徒人數陡然上升,美國的佛教徒總數達到20萬,佔美國總人口的0.1%,在統計學上實現了零的突破。與此同時,美國各大學的佛學研究力量迅速提升,美國佛教由此進入平穩發展的歷史階段,佛教徒人數逐年穩步上升,近10年年均遞增4萬人左右。


佛教在美國作為邊緣宗教的傳播理念

眾所周知,美國社會以基督新教為主流宗教,同時又夾雜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族群宗教。亞洲佛教在美國是一個地地道道的邊緣宗教,它在美國的傳播,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社會的文化多樣性。以禪宗在美國的發展為例,美國禪師既受鈴木大拙臨濟宗思想的影響,又包容藏傳佛教與南傳佛教的禪法,以適應美國社會的文化需要。曾被當作美國青年另類時尚的「禪宗」,而今又成為亞洲禪師接引美國信眾的敲門磚,被賦予舒解壓力、祛病養生、修身養性的意味,同時也被基督徒賦予宗教對話的色彩。這種禪修方法,被認為能幫助基督徒在禱告時更容易感受到上帝的慈愛。


佛教正在美國形成一種新的傳統,既有以往漢傳大乘佛教、南傳上座部佛教以及藏傳金剛乘佛教的特點,又有一種混合而融通的趨勢,甚至有學者稱之為「第四乘佛教」。在美國發展較好的佛教團體,普遍遵循以下三點理念:一是發展居士佛教,會通禪修經驗;二是尊重主流價值,鼓勵宗教對話;三是鼓勵社會參與,構建佛教倫理。落實這些發展理念,又需要借力高品質的「佛學教育」,因此,絕大多數的美國佛教團體,把培養佛教人才放在僧團工作的首要位置。


美國社會對佛教的接受心理


美國佛教具有鮮明的「族群性」和「移民性」。亞裔佛教徒佔全美佛教徒總數的75%—80%,大部分道場沿襲亞洲佛教的模式,是當前美國佛教的主體,而改宗皈依的歐裔美國人佛教又有自己新的表現方式。同時,亞裔佛教又有第一代移民佛教和亞裔美國人佛教的差別,非亞裔佛教徒還有主動接受與被動接受佛教的區分。如佔據美國社會主流地位的歐裔知識精英,其學習、接受佛教的心路歷程,與處於美國社會邊緣地位的非裔、拉美裔美國人並不一致。


19世紀中後期的美國知識精英如愛默生、梭羅、惠特曼等,在思想史上被稱為「超驗主義者」。他們追求超越世俗的神秘經驗,以優美的文筆勸喻美國人關注東方的宗教文化,體驗人心深處的「本我」。阿爾格特,這位在世界近現代佛教史上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美國人,認為佛教里潛藏著人類神秘的精神力量,於1880年5月不遠萬里赴斯里蘭卡皈依佛門。這一時期,許多美國人崇尚自然,喜歡神秘主義,富有浪漫情懷。後來,「垮掉的一代」再現了這種氣質,以狂放不羈的姿態,研讀禪宗公案,模仿東方詩歌,陶醉於東方的詩風與意境,反叛保守而浮華的美國主流文化。在20世紀60年代,佛教從美國少數知識精英的書里,延伸到思想前衛的美國青年心裡。正是在這一時期,佛教被當作可以療治美國文化痼疾的思想武器,在美國的傳播與發展進入了一個狂飆突進的時代。

佛教在美國傳播的社會文化意義


美國的主流社會,原本是由白人中信仰基督新教的盎格魯—撒克遜人(所謂WASP)構成,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宗教文化的多元化格局基本形成後,原本屬於邊緣宗教的天主教、猶太教,與新教共同構成美國宗教的主流,形成美國特有的多元文化體系。此時在美國快速傳播的亞洲佛教,以積極的宗教對話為契機,成為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美國社會的重構發揮了重要作用。作為典型的移民社會,美國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的國家,又以「政教分離」的國策促成宗教的多元化格局,淡化公民的族群意識,更多地關注宗教、族群的文化內涵和地域特色。很多亞裔(特別是新移民),藉助「佛教徒」這一超越族群的身份融入美國社會,進入特定的社會關係網路,以對佛教的「文化認同」找到自己在美國社會的定位。


在全球化時代,宗教的傳播、族群的流動比任何時代更加便捷,隨之而來的衝突與矛盾也更容易爆發。研究佛教在美國社會的傳播理念、生存方式,或許能夠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佛教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在21世紀新的時代和社會背景下,我們的佛教理應與時俱進,為推動人類文明的交流互鑒、和諧共存作出應有的貢獻。


文章來源 @ xbdxfjyjs

佛教在美國的傳播及其特點



燕園人文歷史


「燕園人文歷史」是北京大學歷史學係為希望系統提升人文歷史素養的高層管理者定製的培訓和學系交流的平台,延請歷史和人文思想領域頂級專家學者為學員傳道授業,並致力於打造人文歷史教育第一品牌。

更多精彩,敬請期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燕園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燕園人文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著名律師費恩:美國無權在國際法問題上對別國說教
德國外長:特朗普的「恐嚇政治」危及美國和世界
中國國防改革及對美國的影響
「敦煌莫高窟:中國絲綢之路上的佛教藝術」展亮相美國
為什麼德國和美國都在弱化學前教育?
中國與美國教育的差距,始於高中
全世界經濟最慘除美國俄羅斯之外,讓日本忌憚的國家
這個美國的城市,卻被稱作「德國的雅典」
在美國,有世界最美的國家公園叫黃石
中國「狀元」在美國讀大學後,對中國教育的感悟
美國科幻傳奇大師卡德科幻小說《沃辛傳奇》中文版首發
美國頂級媒體推薦,紐約製造,國際演講秀
美聯儲「大鴿派」布拉德鬆口 稱英國脫歐對美國影響很小
中國「狀元」在美國讀大學後對中國教育的感悟
特朗普與希拉里之戰:5%的美國人寧選大猩猩
美國大選:特朗普演說誓言保障美國安全
波音 ─ 美國著名航空專家的傳奇人生
美國教師跑到泰國當和尚 卻因為色慾被抓
美國專家一句話讓美軍如臨深淵:中國坦克可在主炮射程外挖其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