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朝的誓碑

宋朝的誓碑

趙匡胤的這塊誓碑,有論者以為,不僅達到中國封建王朝全部歷史上的「民主」高峰,更有論者談及,還說明了昏君、庸君也許不把這種精神傳承放在心上,不等於明主、英主不把這種精神傳承不當回事。秦始皇焚書,醫藥的書,農林的書,他是不扔到火堆里去的。這說明,即使暴君在下手屠殺文人、滅絕文化時,他作為一個中國人,這種血脈傳承的精神淵源,也還在起著作用。


在中國歷史上,有宋一代,對於文人比較優容,也比較信任,其人事政策的始源,是與這塊在建隆三年(962年)所立的誓碑分不開的。德國漢學家庫恩在《宋代文化史》一書中指出,中國11世紀至13世紀發生了根本的社會變化,首先,文官政治取代了唐朝的以地方藩鎮為代表的軍人政治,受到儒家教育的文人擔任政府高級行政官員;孟子以王道治國的思想第一次付諸實施。其次,宋朝在農業文明、城市文明和物質文明(如手工業)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農業技術的新發展,新土地的開發,以及農作物產量的提高,奠定了宋朝經濟繁榮的基礎。城市商業和手工業得到了迅猛發展,出現了以商人為代表的新富人階層,促進了飲食文化、茶文化、建築和居住文化的發展。因此庫恩甚至認為,宋朝是中國中世紀的結束和近代的開始。


美國歷史學家羅茲·墨菲的《亞洲史》第七章中國的黃金時代,對這個黃金時代有精彩的論述。

這是一個前所未見的發展、創新和文化繁盛的時期。它擁有大約一億人口,完全稱得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生產力最高和最發達的國家。


在宋朝,作為中華帝國主要光榮之一的科舉制度達到了它的頂峰。得到選拔的官員中,有三分之一或更多來自平民家庭,如此高的社會地位升遷比例,對於任何前近代甚至近代社會來講,都是驚人的。(摘錄自樊樹志《國史十六講》)


宋代對文人授官之高,勝於前朝。以唐宋八大家為例,唐授韓愈、柳宗元的官位,也就是刺史、侍郎等職,相當於省市一級,甚至不過地市一級。而歐陽修、蘇軾的官位,大抵相當於省部級,而范仲淹、司馬光、王安石等人,更是進入中樞決策層面的要員。雖然說到趙匡胤都會加上「行伍出身」四字,其實從他的祖輩起,歷後唐、後晉、後漢至後周數朝的軍人世家,不僅擁有殷厚的根底,還漸漸擁有門閥的褒望。從他的高祖開始,為縣令者,為藩鎮從事者,為刺史者,為檢校司徒者,不一而足,在涿州時即為名門望戶,在太原時更為世家豪族。當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時,家道不幸中落,然而大戶人家的出身,貴族後裔的履歷,詩書禮教的素養,傳統精神的淵源,已非前輩那一派赳赳武夫的形象。(7)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網 的精彩文章:

上周啟程前往美國集訓 朴泰桓誓奪奧運獎牌
土總統要求美國引渡對立派別領導人
布小林會見 美國駐華大使博卡斯
「台灣女婿」唐若文被奧巴馬提名出任美國駐印尼大使
女性不喝水極傷腎,7款食療來補腎!

TAG:解放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宋太祖留給後代皇帝的秘密誓碑——如何保江山
宋太祖立了一塊神秘誓碑,影響大宋國運300年!
宋太祖立了一塊神秘誓碑,影響大宋國運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