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思考是對自己的尊重。


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你會得到獨屬於自己的快樂。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三千多家,屬於全球之最。


有位神戶小工匠岡野信雄,30多年來只做一件事:舊書修復。多破的書,經他的手,就變得煥然一新。日本電影《入殮師》中那位下崗的大提琴手、新人入殮師,則按照一整套繁瑣的程序,細緻溫柔地對待每位逝者,體現了死亡的「秋葉之靜美」。


外行覺得這些事兒機械重複,再精細也是行業上的一顆螺絲釘;內行卻在探察精妙之美、探尋此中極致,賦予超越物質的意義。

精工細作不僅是種技藝,更是藉此表達對物和生命的尊重——這或許才是日本的工匠精神。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要用一種笨重的力量,穿透到最底層。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你會得到獨屬於自己的巨大快樂。


有的人活了一輩子,但25歲就死去。有的人不同,比如日本的妹尾河童和山本耀司。一個86歲,一個73歲。我行我素行走世間,以專註來穿透生命,活得篤定逍遙——工匠永遠年輕。


走訪一塊腌蘿蔔,


也能進入悟的境界

妹尾河童總是笑嘻嘻的,妻子說他是「超級好奇寶寶」。(小編註:河童是日本民間傳說中的KAPPA.其住在日本各地的河川或池塘里,自古被當作河神而受到民眾膜拜.性格大多頑劣,愛搞惡作劇。)


作為日本有名的舞台設計家,妹尾河童同時也是一位暢銷書作家,先後出版了《窺視印度》、《窺視工作間》、《窺視廁所》。他自嘲是個「窺視狂」,但歸根到底,他又是個無論何時都會認真生活、並且一筆一划描繪這種生活的人。他借這種方式前行。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我看他的第一本書,是《河童旅行素描本》。

初翻開,我有些茫然,甚至抵觸。從哪裡得來的冥幣,淘來了幾把破銅爛鐵,都一絲不苟地畫到本子上,有什麼意思?照相機一秒鐘就可留下影像。


直到讀他當時的心境:「我在歐洲旅行時,參觀了各地博物館,收集到很多鎖和鑰匙的圖樣。通過鑰匙想像其時代背景、歷史變化,自得其樂。拉丁時代的鑰匙形狀簡單,進入羅馬時代,鑰匙各個部分添加了裝飾。」


我被迫慢下來,頭一回去研究鑰匙的花紋,逐漸被帶進了河童的節奏,覺得他太過有趣了。這個人在各地不斷遊歷,把義大利餐車、火柴盒、捕鼠器等等都裝進了繪畫本。每幅素描都認真得可怕,卻又自然。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窺視系列」也很出名,比如《窺視印度》。


他在遊船上看到人們在恆河沐浴場洗浴,畫下他們的宗教:「印度人堅信恆河之水可以洗去現世的罪孽,來世會更加安樂。」


他走進德里火車站,看見衣衫襤褸的人們為了躲避34度的高溫,「好似破爛的布條般」躺在地上一動不動。他也將行李放下,學著躺在地上。這幅素描都能讓我聞到車站的熱味。


他去甘地紀念館,隔著玻璃窗,久久觀察一雙留著腳印的涼鞋:「從那雙每天穿在他腳上四處奔波、融入人們生活的涼鞋上,我看不到他的偽善,而是感受到他的政治理念。為了解放被人歧視的最底層階層『污民』,他賭上自己的性命,也是史實。」


河童興趣廣泛,但事事總想尋根究底,然後寫寫畫畫:「有人一身和尚打扮,卻不是個和尚;也有人普通生活,卻是修行者。就算走訪一塊腌蘿蔔,只要用心前行,就能進入悟的境界。從哪一個點進去都可以。」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他會從美食進入。


少年的他吃過某酒館添加菊花的醬菜,難以忘懷,從此開始各種古怪的實驗:他曾把玫瑰、百合、鬱金香通通摘下,裝滿一大籃子;吃完一朵再吃一朵,最後腹痛難忍,跌下桌子,「哎喲哎呦」叫喚。


同伴扶他起來,勸他今後別做這種傻事。他張開滿是花粉的嘴,「辯解」道:「我不想再沒試吃之前,就判定它不能吃。也許下一朵就是無上美味呢。」


他曾經自製蕎麥麵,熏鰻魚,有一次將生海膽加入優酪乳,家人都不敢吃,他獨自大快朵頤,邊吃邊露出奇怪表情,「哈哈,又是一種新的味道!」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他也從旁人忽略的各種雜事進入。


他跟盲人學盲文,又驚嘆於盲人打麻將的熟練;看到地鐵施工,他千方百計要鑽到地下探察;他去小縣城參加「搬山節」,逼真記錄了26分鐘內大舞台快速搭建的過程。他還曾去法院申請旁聽,當時大約有一百多人排隊,旁聽證只有27張。


他畫下人們的等待,感嘆說:「曾有一部以八海事件為原型拍攝的電影,結尾時,抓著鐵絲網的被告絕望大叫:『還有最高法院!』現在還能這麼說嗎?」


他藏品豐富,宣布若有友人看上,只需給藏品簽名,「自己死後即為友人擁有」。每次他有新品到手,友人們都會搶先簽名,甚至一件物品多人留名——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河童說:「財物生死不帶,全部只是暫借而已,由於有人想擁有,就替物品注入了生命,若能永遠繼續下去,就能生生不息了。我越想越覺得愉快。」


人世間誰不是過客?河童趁這暫借的旅程,專註探索,落筆記錄,從不停留在虛浮的表面。


還有什麼比穿得規規矩矩更讓人厭煩?


與愛笑的河童不一樣,服裝設計師山本耀司消瘦,冷素,少有表情,「我將服裝視為人類最後的一個手工藝文化,在每一根線中注入了生命。」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電影導演維姆·文德斯曾評價山本:「他的衣服是不同的,雖然是新買的,但似乎既舊又新,鏡中看到自己,好像比過去更像自己,真不可思議。過去,我在穿衣服,而現在,我在衣服里。」


1988年,山本耀司在巴黎開出第一間服裝店。與當時凸顯人體線條的時裝不同,他的設計簡潔,奔放,寬鬆,絕不束縛,又帶出了「雌雄同體」的服裝美學:「我並不刻意挑戰什麼,也不是為了反對時尚。我只是想在那裡開自己的店,僅此而已。」


山本耀司出生於1943年的東京,父親在戰爭中遇難,屍骨無存,而他跟著裁縫店的母親,辛苦度日。他看到貴婦們為了取悅男人如何緊緊穿裹,如何從時裝雜誌剪下圖片要求照做,也看到普通女人衣著不便地走上街頭,開始求職。


所以他後來下定決心:「不惜一切代價,避免做出那種在男人眼裡顯得可愛的、像蘿莉一樣的女裝。」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山本看不慣當時日本對西方的模仿,厭倦繁瑣沉重的首飾,也抗拒人們對體型的痴迷。「為何不振奮起精神,挺直腰身,把這套衣服穿在身上,你便會發現自己非常得體。就我個人而言,自肋骨延伸至腰身、臀部的那條平緩悠長的曲線讓我感受到了無以倫比的魅力」。


他寫過回憶錄《山本耀司:我投下一枚炸彈》、《做衣服》等,宣布造衣是他的哲學和態度。


山本不關心時尚潮流,只對剪裁本身充滿工匠式的執著。他消除所有不必要的裝飾,以免沾上媚俗的可能;他拒絕製作主流服裝,青睞各種邊緣人士,說只給自己的同伴「那些壞傢伙們」設計衣服;他視麻織物為有生命體,會生長,老去。放上一兩年的布料,經歷了自然生長,原本深藏不露的魅力方才顯現。


「但在現實世界裡,每六個月就要發表一個服裝系列,設計者沒有足夠的時間去使用那些『發酵』過的布料。」於是,山本瘋狂地想要「設計時間本身」,一度將布料做舊、撕裂、破壞其平衡:「完美是醜陋的。在人類製造的事物中,我希望看到缺憾、失敗、混亂、扭曲。」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剛在巴黎出道時,山本受到強烈抵制,報紙在他的頭像和服裝上打叉,但他並不感到「過分的挫折感」。人們出於好奇或者憤怒,蜂擁而至「Yohji Yamamoto」發布會。這些衣服寬袍直袖,隨著走動而韻味十足。整潔上乘未免無聊,而衣領和下擺的不對稱,混合了一點孩子氣,反而顯得自然。


他自己也說:「我的內心總有一小部分,保留了一個頑皮搗蛋的孩童的內心。他只會突然轉過身來,對整個世界放肆地吐吐舌頭。」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2009年,山本耀司旗下公司宣布破產,被收購後山本不再負責經營,只擔當首席設計師。


偏愛黑色的山本已經老去,但年輕人永遠記得他的那句話:「還有什麼比穿戴得規規矩矩更讓人厭煩呢?」


為何這個國家盛產工匠?


也許,河童和山本都只是日本工匠精神的非典型人物。


有一個笑話,說是日本程序員以自己的編程一塵不染、乾淨完美而自豪;而中國程序員說,你要什麼我就做什麼,功能差不多,價格三折;美國程序員覺得編程真煩死老子了!潛心鑽研N年黑科技,搞出自動編程智能程序,間接導致中日程序員失業。


實際上,日本工匠不僅潛心於技藝上的精妙絕倫,也會精益求精尋求突破。比如新瀉縣燕市的「小林研業」,社長小林鑽研40多年,擁有日本最頂尖的金屬研磨技術。


早在2001年1月,蘋果希望生產出鈦合金外殼的電腦,但當時的美國沒有如此手藝,於是他們遍尋全球,找到傳說中的「工匠大神」小林,完成了一件好比藝術品的超薄鈦合金筆記本: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鈦合金外殼厚度僅僅0.4毫米,幾乎達到這種材質的物理極限。為了這個0.4,小林特意到大阪,尋找用來手工打磨、不會傷到零件分毫的布,歷時一年半,才造出如鏡面般閃耀的外殼。


後面就是商業故事了,小林又接了新開發的iPod後殼的打磨工作,但因為人工費高、用時漫長,美國後來跟拍全部的手工研磨過程,把加工廠挪到了勞動力更便宜的國家。


小林尋布、打磨、探測材質的物理極限、巧妙運用施力和散熱技巧等等,我歸之為工匠精神——而那些毫不投入情感的重複性機械勞作,只是打工而已。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那麼,日本如何形成這種工匠精神的呢?


個人看來,日本生活在地震、火山頻發的地區,見慣了無常和天災,對生命的柔弱無助尤其有感,沉迷於櫻花綻放後如雨如瀑的飄零之美。


在流沙般的世界裡,他們越發安定端肅、凝神忘我地對待手頭的每一件事,尤其日本匠人常視工作為「天職」,必須忠誠而竭盡全力。產品若有半點瑕疵,絕對不能下線。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另一方面,日本的早期教育體系不會教給學生任何具體的職業技能,但時時刻刻植入「匠人意識」,培養孩子對鑽研技術的興趣,而不以利益為第一考究。在那裡讀技校,畢業生就業率都在98%以上,遠超大學生,走入社會也受到尊重,藍領收入甚至超過白領。


日本富士電視台曾有檔節目,表現藍領技術對抗的《矛盾》,有的工匠僅憑手感就能打磨掉5微米。工匠們比拚絕技,讓「手指」成為最精準的加工儀器。

用一種笨重的力量,在外人無法抵達的地方獲得快樂



日本的工業時代不但沒有衝擊工匠精神,反而使它更加卓爾不群,不可輕易複製。


莊子曾記錄鬼斧神工的匠人梓慶,「齋七日,輒然忘吾有四肢形體也」,在選材前靜養聚氣,懷著對樹木和自然生命的尊重去選材,然後精雕細刻方得一物。


魯迅又說,日本人太認真,中國人太不認真。歷史長河流到今天,「中國製造」致力轉型「中國創造」,隨著新一代匠人的成長,相信我們會看到因專註認真而更美好的時代。


來源:《中國青年》第14期,原標題《 工匠永遠年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青年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青年雜誌 |
您可能感興趣

她們堅持不要孩子,各有各的理由,但是外人看起覺得好可惜
一份難以啟齒的重要工作,對外人只能說是做網管
漂亮妹子臆想症強烈,怕外人只注重自己的外表,而不重視自己的才能,將自己變成怪物
全球這幾個地方絕不許外人進入,有一處是為了人類末日而準備的!
國外人少不是沒有原因的,驚險刺激的撞車大賽你敢不敢參與
中國這項技術常被罵,自主創新能力卓越一點不輸美,只是外人不懂
他們都有一個不能對外人說的秘密
非洲部落這一現狀,外人看了不敢想,在當地人中卻受到歡迎
白眼在木葉無所作為,在這個外人手裡卻發揮了超乎想像的力量!
女人啊,真正的幸福是來自你內心的感受,而不是外人的評價!
和大象海牛一個祖先,這種蹄兔對外人很兇,無法家養只能放歸自然
這種寵物也敢養,國外人少是有原因的!
在外人面前,爸媽別再用這4種禮貌方式迎合自己,卻傷害孩子
國外人發明的幾種簡單捕鼠器,你一定用得上!
「婆婆,你是不是覺得兒媳婦是外人,用起來不用心疼還方便?」
圈外人永远不会懂!人生最得意的事情莫过于有个多肉爱好
他們的作品都曾一度被海內外人士和機構收藏,不得不推薦
對外人能慈悲,但是對家人卻不行
最怪異的項鏈!國外人的時尚真是不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