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我們的醫療環境需要暖醫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我們的醫療環境需要暖醫

作者:人民日報經濟社會部健康版主編 白劍峰


人民日報經濟社會部健康版主編白劍峰說:每個人都希望遇到有溫度的醫生,春風十里不如暖醫。互聯網+醫療正在重構醫療生態,暖醫在路上。


7月15日-16日,「reMED2016力量-軌跡-方向-必然 重構醫療生態」大會在北京舉辦,來自上市公司、互聯網醫療企業等業界精英暢談行業故事,白劍鋒在發言中特別提到暖醫。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我們的醫療環境需要暖醫



人這一輩子誰也離不開醫院,但遺憾的是,醫院留給我們很少有美好的記憶。每個人都有冰冷的就醫史,當我們來到醫院,看到到處都是冰冷的挂號間、冰冷的CT機、冰冷的取款機、再加上冰冷的面孔、冰冷的語言,我們心都涼透了。


今年初我寫一本書叫《暖醫》,這個詞靈感來源於暖男。在我身邊有很多大齡剩女,每天都想偶遇暖男。其實暖男是柔性需求,暖醫才是剛需需求。什麼是暖醫?有溫度的醫生,也可以說暖男加醫生等於暖醫。當一個人生病的時候,非常希望遇見一位有溫度的醫生。

有溫度的醫生首先是敬畏生命的人


醫生為什麼要敬畏生命?因為病人在醫生面前可以赤身裸體,任你開胸開顱。不僅敞開身體,而且敞開心靈,把他內心最隱秘的話告訴你。所以醫生只有敬畏生命才對得起病人對你的託付。


這張照片大家熟悉嗎?曾經網上刷屏過,這是江蘇一家醫院重症科一個場景,左邊床上躺著15歲少女,來自農村家裡很窮,得了很重的心肌炎,醫護人員為了挽救這個小小生命,連續16個晝夜輪流值守。為了數不相識的生命,醫生能做到這樣,這就是大慈悲心。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我們的醫療環境需要暖醫


有溫度的醫生應該是尊重生命規律的人


醫生是生命花園的園丁。大自然有春夏秋冬,園丁能不能改變這種規律?當然不能,人有生老病死,醫生能改變這種規律嗎?當然也不能,醫生只能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著更好看一點,就像園丁只能讓花朵在春夏秋冬活著更好看一點,僅此而已。


一家國際組織今年初發布一項調查報告,2015年度死亡質量指數,在全球的80個國家、地區里進行死亡質量的排名,英國排在全球第一,中國大陸排在第71位。這說明中國人迫切需要進行一次生死觀的教育。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死亡並不是醫學的失敗,而是每一個人必須經歷的過程。只有懂得死才能更好地活,所以我們的醫學教育應該告訴人們,什麼是死、什麼是生?如何看待死亡、如何看待生命?


有溫度的醫生是學會與死亡和解的人

莊子說過一句話「生者寄,死者回」,活著像住旅館一樣,死亡才是回到家裡,西方說死亡是回到故鄉懷抱。當一個身患重病的病人來到醫生面前,最好的治療不是化療,而是一個安慰。一個醫生在患者面前除了用刀、用藥,還要用語言。也許滿足一個生命晚期病人最後一點小小願望,就是對他最大的安慰。


曾經有一位12歲小男孩身患白血病,有一天對醫生說,我不想做化療,我想走了。聽到這句話醫生一句話沒有說,眼淚流下來。晚上醫生跟父親商量,最後他們決定放棄治療。父親帶兒子迪斯尼樂園,不久孩子走了,父親說這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我們的醫療環境需要暖醫


有溫度的醫生還應是尊重患者體驗的人


有一位心臟病患者做了心臟支架,醫生說手術很成功回家吧。回去以後,每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患者都覺得心臟里在吱吱響,睡不著,跑去問醫生,大夫我心臟老在響。大夫說,你腦子在幻想嗎?我干一輩子醫生沒有聽說過,回去吧!結果過了半年,大夫也得了心肌梗死,也做了支架,晚上也聽說吱吱響。


醫生哪有患者了解自己身體?所以患者最有發言權,感覺好不好患者說了算,不能醫生說了算。因為生命不是按照教科書複製的。


大家都認識這位「萬嬰之母」林巧稚。人們記住她往往不經意間的動作,給病人拉拉被子,就是這些動作感動患者。


在北京協和醫院老樓有林巧稚雕像,一年四季不斷有人給她送鮮花,今年初我看到鮮花上面卡片「我是您72年前您剖腹產生出來的孩子,我今天能健康活著,我忘不了您」,我想這是對醫生的最高的褒獎。北京兒童醫院的B超大夫賈立群,給孩子做B超,放一排混合劑在暖氣上,讓孩子感受到B超的溫暖。


有溫度的醫生還應該是懂得謙卑的人


什麼是謙卑?


就是謙虛,不自高自大,每一個醫生都是病人獻體成長起來,病人是醫生最好的教科書,所以作為醫生應該對病人充滿感恩之情。


中國醫科院有一位醫生每當做完一台手術,他都會低頭跟病人說,對不起讓你受苦了。有張在網上流傳很久的醫生照片,為了做一台最完美的手術,醫生跪在地上幾個小時,這就是謙卑。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我們的醫療環境需要暖醫



有溫度的醫生還應該是懂得傾聽的人


病人來到醫院,即使來看病也是需求安慰的。所以在診室患者傾訴,醫生傾聽,這是一場生命的傾訴。


有一位老年患者經常到大醫院開藥,每次掛高級專家號。有一次專家說,你就是開藥,不需要掛這麼高的號,掛普通號就行。這個老人說不行,我掛普通專家號,大夫讓我說話,他不說話;只有掛了你號,你說話也讓我說話,所以願意找你。


有溫度的醫生應該是敢冒風險的人


一個醫生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名聲,而處處為患者利益著想。北京協和醫院胸外科女醫生,她接大多數患者都是被外地診斷晚期胃癌無法手術的患者,但是每次她冒險試一試。有人說這樣病人萬一出了問題你聲譽掃地。她說我願意為一個病人試一試,一個病人倒下,常常一個家庭倒下。


有一位眼科大夫,接診一位患者,一位老人因為糖尿病導致視網膜病變全部失明,同時合并腎透析,這樣病人往往醫院都不願意接,她的女兒苦苦哀求,醫生後來冒著風險做了手術,患者抱著家人說,我終於知道什麼是黑天、什麼是白天。過了一個星期,老人去世,女兒找到醫生,說我專門謝謝你,我媽媽睜著眼睛離開這個世界,她看見親人,走的很安詳。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我們的醫療環境需要暖醫



有溫度的醫生是以心換心的醫生


這位是著名的心臟專家胡大一教授。去年年底,胡大一在河南高鐵碰到心肌梗死的病人,情況非常危急。


胡大一一邊安撫病人,一邊給當地最近的醫院打電話。當火車停到鄭州火車站,胡大一不放心,提前中止自己的行程跟著病人到醫院。在醫院,病人因為支架跟醫院起了爭執,胡大一苦苦解釋溝通,最後病人同意做支架。


有溫度的醫生應該有柔軟的心


有一位年輕的大夫很早到手術室,他發現病人推進來,四周沒有病人,他忙著整理手術器械,突然看見病人在旁邊瑟瑟發抖,於是他問你很冷嗎?病人有點尷尬,對不起我有點害怕。


後來大夫完成手術以後,自己想體驗當病人的感覺,脫光衣服自己躺在手術台上,感覺莫名的恐懼。當一個人把自己身體交給陌生人的時候,他內心何等的恐懼。從此他明白了,每當病人來到手術室,他會拉拉病人手,沒事我在這裡。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我們的醫療環境需要暖醫



有溫度的醫生應該有溫暖的手


有一位醫生每到冬天都裝暖手器,為什麼?來到這裡都是身患腫瘤的病人,當他們握到溫暖的手,會燃起希望,手暖了心就暖了。


我有一個哥們前一段腎結石,疼的要命送到醫院受不了。旁邊小護士過來說,如果疼的受不了攥緊我的手。他就念念不忘,四處打聽小護士,結果一問人家兩個孩子的媽媽。所以一雙手可以溫暖無數的人。


有人說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和死,而是病人站在醫生面前,醫生只看見病而沒有看見人。每個人都希望遇到有溫度的醫生,春風十里不如暖醫,我希望每一位醫者都成為令人尊重的暖醫。






微信名:京醫會 微信ID:jingyihui2012


匯聚中國名醫 打造智慧醫療


採訪、合作、廣告請聯繫: jingyihui666@163.com


長按右側二維碼關注

人民日報記者白劍峰:我們的醫療環境需要暖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醫會 的精彩文章:

國醫大師晁恩祥:何為大醫精誠?
原衛生部部長高強:強迫醫生60歲退休是一種浪費
著名老年病專家黃柳華:老年人該如何選擇醫院和醫生?
美國只有2.7%的人達到的健康標準,你能做到嗎?
季加孚:為了治病傾家蕩產,這樣好嗎?

TAG:京醫會 |

您可能感興趣

蕭三匝:人民需要沈志華
仲呈祥:人民需要《人民檢察官》
改善醫療服務 · 我們在行動|湘潭市中心醫院:給患者最需要的關愛
人民日報:朝鮮半島需要負責任行動
老中醫告訴你!如何在炎炎夏日坐月子?需要注意什麼?
人民日報:你的人生,不需要別人來定義
日本網站票選:動漫中醫術高超的醫生角色!需要「醫療兵」嗎?
美國需要日本保護?日本自衛隊演習如何「保護」美軍
泰國要求人人服兵役,連人妖和和尚也需要報道登記
日韓廣記:日本藝伎為什麼需要白的那麼誇張?
《守望先鋒》:每個時代都需要英雄來守護!
今天,我們還需要向日本人學習嗎?
【文化觀察】金庸狀告江南:同人小說需要王法嗎?
上熊彭丹:心底的記憶,需要安靜對待
每日一問:在美國什麼人需要報稅?
長沙安貞婦產醫院:孕婦春節健康需要知道這些知識
春夏之交,你需要防什麼?
無論你福報大還是福報小,都需要戒色!
好奇,中醫治療為什麼需要病人面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