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善導大師為什麼獨來獨往

善導大師為什麼獨來獨往

善導大師為什麼獨來獨往



修行要從什麼地方開始呢?要從不妄語開始。不妄語就是不隨便講話,不僅不講騙人的話,也不講兩舌、惡口、妄言、綺語,這個非常重要。

我們團體中,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都是女眾居多。俗話說,女眾往往是「雞腸鳥肚」。而且,「長舌婦」也好,「三姑六婆」也好,都在說女眾,可見女眾「口業」非常嚴重,有時一句話可以交代的,卻講兩句、三句,甚至講閑話,一講就是好幾十分鐘;情緒來了,向人訴苦,一說就是幾十分鐘,真的不愧是長舌婦。


言語往往是是非的來源,所以宗風裡面對語言的提示就比較多一些,比如:「不說、不聽、不傳、不較」。相應於在佛陀所訂的五戒、十善當中,針對口業而訂的規範是最多的,所以我們要不說是非,也不要訴苦,因為口業最容易犯罪犯過,也最容易消損自己的福報、增加自己的罪障。我們身為修行人,應該以佛法作為自己起心動念的準則,而不應該還像沒有學佛以前一樣,把以前的脾氣、個性帶到佛門來。要知道自己的三千煩惱絲都已經剃掉了,所穿的是可讓三界眾生供養的福田衣,所以務必要常自省:我是不是還像以前那樣使個性,動不動就起情緒,動不動就要發牢騷?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一樣。如果這樣的話,連修行人都稱不上了,更何況是出家人呢?


所以,沒事不要講話,半句話都已經嫌多了,何況講那麼多那麼久!凡是跟自己無關的事情,也一概不須知道;若知道了,當然不可以講出去。講來講去都會變成是非,所謂「一人傳虛,百人傳實」、「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所以修行從不妄語開始,對於是非盡量不看、不聽、不說、不傳,即使閑話也不要講,要惜話如金,守口如瓶。


在佛陀的時代,僧眾和合共住所做只有二事:一是「聖默然」,即打坐修定;二是「法談」,即談論佛理,其他世俗的閑聊,在和合僧團是嚴格禁止的。因為除了佛法,除了宇宙真理之外,一切的一切都是空性,你講它做什麼?善也是空,惡也是空,順也是空,逆也是空。

能守得住口,就能方便守得住心;口守不住的話,表示內心的翻滾太大。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少講話,無謂的話半句都嫌多。


【善導大師獨來獨往】


善導大師往往都是獨來獨往的,為什麼?因為有人相伴,往往容易講閑話。但是,不講閑話並不表示性格孤僻、冷漠,或者顯示自己鶴立雞群、特立獨行,如果有這樣的觀念,是不正確的。一個人也好,與大眾相處也好,都應該是和諧的,彼此有默契的。


當然,如果是執事,有關公務或某些事情的提示叮嚀,這不是是非,我們應該謙卑接受,所謂「聞善則喜,聞過則拜」,這樣不僅能夠增長自己的福德,也能夠消除自己的業障。別人指出我們的不對,我們應該謙虛地接受,乃至是背後的誹謗,也要接受。當然有些事情若是應該說清楚的,應該解釋明白的,都應清楚平實地表達。可是如果難以說清楚,也無法解釋的話,那就要甘心、平順、安然地來接受。有句話說「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往往是白白地送給我們。要去擁有天上掉下來的禮物還真不容易,沒有機會是遇不到的。禮物是什麼呢?就是消除我們業障,增加我們福德,訓練我們安忍一切逆緣。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和尚 的精彩文章:

十五個吉祥,祝您六時吉祥
信眾如何受持菩薩戒?
越修行對自己越慚愧
出家人對社會的貢獻
夫妻緣分盡了會怎樣

TAG:小和尚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有些友善的人卻總是獨來獨往
為什麼你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為什麼有些人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為什麼有些人看著友善,卻獨來獨往?
我獨來獨往:路也
開朗的你卻經常獨來獨往,我猜是孤獨
性格孤僻,喜歡獨來獨往的星座!
為什麼一些生活中很外向開朗的人會喜歡孤獨,經常獨來獨往?
為什麼有些人內心很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這些動物喜歡獨來獨往,註定沒朋友!
哪個星座男喜歡獨來獨往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待人友善是修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待人友善是教養,獨來獨往是性格
為什麼有些人明明看起來友善,卻總是獨來獨往?
性格獨立,自尊心極強,喜歡獨來獨往的屬馬人,注意了
火影忍者——獨來獨往的孤獨俠千里獨行走遍天下,幾無敵手!
張愛玲: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優秀的人都獨來獨往,只有傻x才喜歡成群結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