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上海博物館建於1952年,基本定位是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其收藏、展覽和研究以中國古代的藝術品為重點。歷經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截至2014年底,上海博物館共有藏品1,019,25件,其中一級文物717件,二級文物34,505件,三級文物107,992件。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大克鼎[青銅]


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它是青銅器轉變期的典型代表。大克鼎的紋飾器形端莊穩重,採用大量變形紋飾,耳旁的龍紋也與西周早期不同。頸部的獸面紋臉部輪廓變為線條,僅留眼睛可辨,後稱為「變形獸面紋」。腹部的波曲紋極具節奏感與韻律感。

大克鼎有兩百九十字銘文,分為兩個部分:一位周王對克的賞賜嘉獎,因克的祖父有功於王室,特獎賞克職位;二為克對各種賞賜的描述。克任職膳夫,即《周禮》記載的宮廷廚師長,但周王給他的權力卻很大,可以對外傳達王的指令,對內向王反映民意。


除大克鼎外,還有小克鼎七件,用以盛放肉食一類祭祀供品。七件小克鼎分散在上博以及故宮、天津博物館、南京博物院與國外。克作為膳夫卻享有諸侯級別使用的列鼎制度,並且擁有七件,令人思慮,同時也可以確定當時他確實是一位權重一時的重臣。對於大克鼎的研究還有待深入。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玉神人 石家河文化[玉器]

在中國分布廣泛的新石器時代諸考古學文化中,玉制器物的地域性風格非常明顯,其中尤以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的動物與幾何形玉飾,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璧、玉琮、玉斧、玉鉞和黃河流域龍山文化的玉刀、玉璋等最具特色,其器形之規整、紋飾之精細,達到了史前玉器的最高水平。


石家河文化分布在江漢流域一帶,常見出土人物和動物形態的玉器。玉人一般是人首造型,未見全身人像。上博藏玉神人儘管是傳世的,但品相完好,玉質晶瑩剔透,製作工藝高超,在海內外目前僅此一見。其頭戴平頂冠,兩耳飾環,雙手置於胸前,一般認為這是古代巫師正在做法、通神的形象。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建武十七年五銖銅母範[古代貨幣]

東漢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造。為銅質母範,可作子范。盤型,中心有圓形澆道,兩側與錢模相連,范內有定位榫,使合范準確。內有錢形正背各四枚,錢體規整、製作精美。范背有十字形加強筋,銘文準確記載了帝王紀年及製作時間、鑄錢屬官、工匠姓名,為佐證史料提供了珍貴的實物依據,對研究東漢幣制沿襲及鑄造工藝亦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參考價值。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佛像石塔節[古代雕塑]

兩漢以後,佛教造像伴隨著佛教進入中國。佛教藉由造像來吸引大眾,當人們在觀賞佛的莊嚴、偉大,菩薩的善良、慈悲之時,潛移默化地接受佛教信仰,故而佛教又被稱為「像教」。佛教在經年累月的造像中,逐漸成為中國雕塑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佛像石塔節呈方柱形,一般以九節、七節或五節為一組,常表現佛教故事、佛本生故事或佛傳故事等。北魏佛像石塔節應為七節中間的一節。它四面雕刻圖案。此件佛像石塔節風格鮮明,刻畫精緻,吸收了石窟寺中中心柱的形式,對後世佛教造像的形式和方法有很大的影響。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晉歸義氐王」金印[歷代印璽篆刻]


秦漢時期,中原王朝根據與周邊各民族不同的關係制定了一套有別於內郡的官印製度,用於賜封歸附中原王朝或相互修好的部族首領。以金、銀、銅質及王、侯、君、長的官號區別不同等級,又以駝、馬、羊、蛇鈕式作為不同族別的標誌。三國、魏晉仍然沿襲了這一制度。


這一類印章是中原王朝與兄弟民族政治關係的實物見證,也是華夏民族逐漸融合的歷史見證。如「晉歸義氐王」金印為西晉王朝頒發給歸附內郡的氐族首領的官印。此方金印重87.5 克,印文鑿刻而成,線條犀利明快,布局跌宕起伏,可謂「疏可走馬、密不容針」,是晉代鑿印的代表風格。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東晉 王獻之 鴨頭丸帖卷[書法]


被明代大書家董其昌盛讚為「烜赫有名之跡」的東晉王獻之的傳世名作《鴨頭丸帖》,應是「二王」經典法書中最具代表的作品之一。王獻之作書先承其父,後師張芝,行筆流暢舒展,結體妍美自然。《鴨頭丸帖》為王獻之書與友人的一通手札,內中所及「鴨頭丸」,是一味利尿消腫的丸藥。


彼時人們互通信札可謂尋常之事,然因王獻之的書寫功力和書寫才華之故,便顯得不同尋常。他的不同尋常正如張懷瓘在《書議》中說得頗真切:「子敬才識高遠,行草之外,更開一門。夫行書非草非真,離方遁圓,在乎季孟之間,兼真者謂之真行,帶草者謂之行草。子敬(獻之字)之法,非草非行,流便於草,開張於行,草又處其中間……挺然秀出,務於簡易,情馳神縱,超逸優遊……有若風行雨散,潤色開花,筆法體勢中最為風流也。」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唐 孫位 高逸圖卷[繪畫]


《高逸圖》是孫位存世的唯一真跡。據研究得知,此卷為《竹林七賢圖》殘卷,原作當比現存畫幅大一倍,所畫主題為「竹林七賢」。「竹林七賢」是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此卷僅剩其中四人,經考證,從右至左分別為浩然洒脫的山濤、手持如意的王戎、捧杯回首的劉伶和揮動麈尾的阮籍。人物席地而坐,每個人物之間以湖石、樹木、童僕做隔斷,這種圖式可聯繫至南京出土的南朝畫像磚。換言之,此種竹林七賢的構圖並非孫位獨創,畫家的獨到之處在於對七位高士之「魏晉風度」的把握和呈現。


整個絹本以工筆重彩繪成,人物以粗細一致的鐵線描描繪,根據人物動態形成洗鍊概括的形象,隨後又敷染以白粉,以塑造服裝絲綢的質感,從比較厚的粉質慢慢舒化開來,隨著人物動態形成凹凸感和運動感。畫面色彩異常豐富,歷經千年,依舊鮮艷燦爛。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淳化秘閣法帖[善本圖書]


古人學習書法,無不希望有幸臨摹歷代名家墨跡。於是有心人彙集一些名家之作,鐫刻在石頭或木板上,拓成墨本,裝裱成卷冊,即刻帖。因為是學習書法的範本,故又稱之為法帖。成於北宋淳化三年(992)的《淳化秘閣法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法帖,雖然因編者水平有限,導致真偽雜糅,錯亂失序,然而其中畢竟保存了王羲之家族等前賢的大量作品,無愧為「法帖之祖」,後世的摹刻、翻刻不計其數。即便只有這四卷殘本的北宋祖刻或最善本,仍然極其珍貴。



上海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每一件都驚呆了!



黃花梨四齣頭官帽椅[傢具]


黃花梨木是製作四齣頭官帽椅的首選木材,其色澤和紋理最適合這種椅式,該椅造型極具韻律美,搭腦、靠背板、扶手、聯幫棍、鵝脖都略作彎曲,雖然既費工又費料,但卻符合人體工程學原理,加強了就坐時的舒適感。座面下的券口牙子,既是裝飾,又起加固作用。在傳世實物中,這種造型較為常見,是一件標準的四齣頭官帽椅,也是一件審美價值較為突出的實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學文獻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今天:歷史上最後一位握實際統治權皇帝誕生!
胡惟庸如何憑一己之力結束長達1600年丞相制度!
北宋六賊都是誰?他們是如何腐敗北宋朝廷的?
史上最聰明女人:漢武帝寵妃臨終前為何不願見劉徹!
浙江省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你要不要看看!

TAG:經學文獻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五大博物館鎮館之寶,每一件都是天價
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帝,離京只帶了一樣貼身寶物,成了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萌物火了——成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垃圾堆里撿來的寶貝,竟成了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第一個就亮了!
徐州博物館裡的幾件鎮館之寶!
這些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見過哪些?
上海博物館有哪些鎮館之寶
震撼中國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見過幾件?
大開眼界!各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老家的文物上榜了嗎?
各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都知道嗎?
一飽眼福!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你都看過嗎?
中國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你見過幾個?
一起來看看國家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上海博物館鎮館之寶——大克鼎,展品標籤第一句就錯了
他把博物館裡的那些鎮館之寶,都藏在自己的書屋裡
中國各地博物館鎮館之寶!讓你一次看個夠!
中國各省博物館鎮館之寶,你都見過幾個?
台北故宮博物館三大鎮館之寶,兩件人氣遠高另一件,卻飽受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