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高中生物知識點: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

高中生物知識點: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

高中生物知識點: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在線一對一小好給大家整理知識。



高中生物知識點:基因工程與蛋白質工程!


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們的願望,進行嚴格的設計,通過體外DNA重組和轉基因技術,賦予生物以新的遺傳特性,創造出更符合人們需要的新的生物類型和生物產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進行設計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組技術。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術刀」——限制性核酸內切酶(限制酶)

(1)來源:主要是從原核生物中分離純化出來的。


(2)功能:能夠識別雙鏈DNA分子的某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並且使每一條鏈 中特定部位的兩個核苷酸之間的磷酸二酯鍵斷開,因此具有專一性。


(3)結果:經限制酶切割產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兩種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縫合針」——DNA連接酶


(1)兩種DNA連接酶(E?coliDNA連接酶和T4-DNA連接酶)的比較:

相同點:都縫合磷酸二酯鍵。


區別:E?coliDNA連接酶來源於T4噬菌體,只能將雙鏈DNA片段互補的黏性末端之間的磷酸二酯鍵連接起來;而T4DNA連接酶能縫合兩種末端,但連接平末端的之間的效率較低。


(2)與DNA聚合酶作用的異同: DNA聚合酶只能將單個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鍵。DNA連接酶是連接兩個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鍵。


3.「分子運輸車」——載體


(1)載體具備的條件:能在受體細胞中複製並穩定保存。

具有一至多個限制酶切點,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具有標記基因,供重組DNA的鑒定和選擇。


(2)最常用的載體是--質粒,它是一種裸露的、結構簡單的、獨立於細菌染色體之外,並具有自我複製能力的雙鏈環狀DNA分子。


(3)其它載體:噬菌體的衍生物、動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獲取


1.目的基因是指:編碼蛋白質的結構基因。


2.原核基因採取直接分離獲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轉錄法和化學合成法。


3.PCR技術擴增目的基因


(1)原理:DNA雙鏈複製


(2)過程:第一步:加熱至90~95 ℃DNA解鏈;第二步:冷卻到55~60 ℃,引物結合到互補DNA鏈;第三步:加熱至70~75 ℃,熱穩定DNA聚合酶從引物起始互補鏈的合成。


第二步:基因表達載體的構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體細胞中穩定存在,並且可以遺傳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夠表達和發揮作用。


2.組成:目的基因+啟動子+終止子+標記基因


(1)啟動子: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位於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識別和結合的部位,能驅動基因轉錄出mRNA,最終獲得所需的蛋白質。


(2)終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結構的DNA片段,位於基因的尾端。


(3)標記基因的作用:鑒定受體細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從而將含有目的基因的細胞篩選出來。常用的標記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第三步:將目的基因導入受體細胞


1.轉化: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內,並且在受體細胞內維持穩定和表達的過程。


2.常用的轉化方法:


將目的基因導入植物細胞:採用最多的方法是農桿菌轉化法,其次還有基因槍法和花粉管通道法等。


將目的基因導入動物細胞:最常用的方法是顯微注射技術。此方法的受體細胞多是受精卵。


將目的基因導入微生物細胞:原核生物作為受體細胞的原因是繁殖快、多為單細胞、遺傳物質相對較少,最常用的原核細胞是大腸桿菌,其轉化方法是:先用 Ca2+處理細胞,使其成為感受態細胞,再將重組表達載體DNA分子溶於緩衝液中與感受態細胞混合,在一定的溫度下促進感受態細胞吸收DNA分子,完成轉化過程。


3.重組細胞導入受體細胞後,篩選含有基因表達載體受體細胞的依據是標記基因是否表達。


第四步:目的基因的檢測和表達


1.首先要檢測轉基因生物的染色體DNA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是採用DNA分子雜交技術。


2.其次還要檢測目的基因是否轉錄出了mRNA,方法是採用用標記的目的基因作探針與 mRNA雜交。


3.最後檢測目的基因是否翻譯成蛋白質,方法是從轉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質,用相應的抗體進行抗原-抗體雜交。


4.有時還需進行個體生物學水平的鑒定。如轉基因抗蟲植物是否出現抗蟲性狀。


(三)基因工程的應用


1.植物基因工程:抗蟲、抗病、抗逆轉基因植物,利用轉基因改良植物的品質。


2.動物基因工程:提高動物生長速度、改善畜產品品質、用轉基因動物生產藥物。


3.基因治療: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導入病人體內,使該基因表達產物發揮作用。


二、蛋白質工程的概念


蛋白質工程是指以蛋白質分子的結構規律及其生物功能的關係作為基礎,通過基因修飾或基因合成,對現有蛋白質進行改造,或製造一種新的蛋白質,以滿足人類的生產和生活的需求。(基因工程在原則上只能生產自然界已存在的蛋白質)


1.蛋白質工程的基本原理:它可以根據人的需求來設計蛋白質的結構,又稱為第二代的基因工程。


2.基本途徑:從預期的蛋白質功能出發,設計預期的蛋白質結構,推測應有的氨基酸序列,找到相對應的脫氧核苷酸序列(基因)是蛋白質工程特有的途徑;以下按照基因工程的一般步驟進行。(注意:目的基因只能用人工合成的方法)


3.設計中的困難:如何推測非編碼區以及內含子的脫氧核苷酸序列。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考理綜 的精彩文章:

高三生物複習知識點高三生物複習資料
高中化學實驗操作規範!
高中生物複習細胞增殖知識點
高二物理電學基礎知識點大全!
高中生物遺傳學知識規律清單

TAG:高考理綜 |

您可能感興趣

淺談基因工程抗體
糖尿病治療新策略:基因工程皮膚移植術!
人類可能是先進文明基因工程的產物嗎?
專題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知識筆記
基因工程大腸桿菌實時監測體內炎症
首次!使用志願者的基因工程T細胞治癒兒童的癌症
基因工程都有什麼用?
興奮劑不行,那如果用基因工程改變運動員的基因呢?
從零開始,高效固碳——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成功設計高效的生物學固碳反應迴路
基因工程大突破!移除胚胎遺傳性疾病基因再也不是夢?
新的基因工程細菌可以協助對抗全球暖化
基因工程小麥用昆蟲信息素驅趕蚜蟲
科學家將一種基因工程病毒注入腫瘤以此破壞腫瘤生長
藍色的菊花你見過嗎?學者用基因工程技術做到了
以毒攻毒?基因工程改造的Zika寨卡病毒可用於治療腦瘤
揭秘亞特蘭蒂斯文明之謎:美人魚基因工程是真是假?
我國首個豬用基因工程疫苗將上市
奇異8:基因工程為人類究竟帶來了什麼?
基因工程母雞孵出不同父母羽毛的小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