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掌握未來從讀懂生命開始

掌握未來從讀懂生命開始

我們中國的父母特別愛焦慮,特別愛為孩子的未來操心。


孩子一進中學,就恨不得開始盤算讀文還是讀理,讀什麼專業有遠大前程。


我想說的是:

1. 我們今天很難預估未來的熱門。


2. 相比具體學科,價值觀和方法論更重要。


3. 相比專業知識,對整個生命系統的理解更重要。


4. 別讓你的視野限制了孩子的視野。

所以今天推薦給大家的是劉易斯·托馬斯一套五本的科學小品集,這是我們特別為暑期準備的。


認識未來從理解生命開始


托馬斯是誰?


今天的 80 後可能沒有聽過一本書叫《細胞生命的禮讚》,就是這個托馬斯寫的。


這本書的中文版在 90 年代初跟霍金的《時間簡史》一起收入一套叫「第一推動」的叢書,可以說是風靡中國。

但我想說的是,這本書當年雖然很紅,但我們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都沒有讀懂這本書的真正價值。


今天重讀他的書,我不得不深深佩服托馬斯的格局和預見性。


這樣的書,應該早一點讓今天的年輕人讀到。


《必然》的作者凱文·凱利說過——


作為整體,科技不是由線路和金屬構成的一團亂麻,而是有生命力的自然形成的系統。應該用理解生物的方式,去理解技術這個新物種。

而早在 40 年前,托馬斯就是從生物學的角度理解人類和整個地球的——


地球是某種生物,甚至像單個的細胞。


從生物學上看,從無序中理出秩序的,是膜,地球也用大氣為自己構造了膜。


人類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是這個生物體的神經系統。

螞蟻、蜜蜂這些小生物有社會屬性,而人類社會具有生物屬性。


組織體里的細胞個體是沒有頭腦的小機器,完美執行著它們的功能,個體的人也如此。


如果給計算機以頭腦,讓它們以自己的方式行事,人類和計算機都前途無量。


不犯錯誤就不成其為人,人本身是 DNA 不斷犯錯的結果。


未來已來,越是對生命的奧秘有理解,越有把握和預見的能力。

掌握未來從讀懂生命開始



>


認識自己從認識生物開始


跟《知識大融通》的作者威爾遜一樣,托馬斯也是屬於生物社會學一路的科學家。


今天生活在鋼筋水泥叢林的城市生活,很容易讓我們忘記人的生物屬性,產生一種把人類跟其他生物對立的自大和錯覺。


但是威爾遜告訴我們——


信息交流是所有生物關聯的主線。


組成這個大千世界的聲音、氣味、外激素本質上都是信息。


人類社會的語言、溝通、表達的本質也是信息交流。


人類和其他生物有內在的相關性與本質上的同一性。


其他生物有出乎我們意料的智慧。


只有把人放進生物系統里去理解,我們才能更好地認識人類的協作和競爭。


甚至具體到個人,


想要尾巴上翹,從宏觀和微觀思考一下生命是什麼,就會淡定許多;


感到陷入低靡,從個體和整體思考一下生命是什麼,就會堅強許多。


這大概是讀懂生命科學的另一層好處。


當理性科學遇到感性人文


回到作者,劉易斯·托馬斯有三重身份——


1. 他橫跨兒科、內科、病理和生物幾個專業領域。


2. 他當過紐約大學醫學院院長和耶魯大學醫學院院長。


3. 他是全美家喻戶曉的暢銷書作家。


作為一個醫生和醫院管理者,他的書本來是在談生物和醫學,但哲學、音樂、文學、歷史、語言學信手拈來。


他是科學散文中的大家手筆,完全不用長篇大論,就能把知識、見識和趣味完美地融為一體。


也正是這個原因,他的很多篇目進入了美國大學的英文讀本。甚至《這個世界的音樂》還選進了中國的高中語文課本。


托馬斯這套書斷版多年,我們特意跟湖南科技出版社合作,就是想讓今天的年輕人儘早讀到這套給價值觀和方法論打基礎的好書。


只要你對自己的未來有打算,中學讀不會早,大學讀也不晚。


即使作為一個成人,如果你還不知道托馬斯·劉易斯,這門關乎生命和未來的功課,也值得補上。


關注「羅輯思維」微信公眾號,好文等著你。


關注微博@羅輯思維朋友圈 ,關注更多羅輯思維趣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羅輯思維 的精彩文章:

權力運行的秘密
明末清初第一「網紅」金聖嘆

TAG:羅輯思維 |

您可能感興趣

讀的最高境界是讀出靈魂,把被讀的生命與自己的生命讀在一起
希望你的生命,從一開始就活給你自己
顛覆認知:如果生命是倒過來的,從死亡開始,到出生結束
他們的生命被她玩弄於手中,抑制所有慾望終於解開,他們瘋狂開始
人死並未消失,難道死去是生命的開始?那我們以後會去往那裡?
狗生來就已經知道怎麼做到這些了,即便它們生命短暫
別再熬夜了,生命從來不會和你開玩笑
讀懂這十句話,讓自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處
跑步讓我讀懂生命中的那些可貴
生命密碼 從讀到寫
茶從來不說話,生命從來不喧嘩
不了解生命,我們就得不到生命
生命是從哪裡來的
生命里那些說不會離開你的人
別再熬夜了,生命從來不會和你開玩笑!
讀懂生命之重,才能淡看得失之輕
我說生命啊,請不要停留
只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我們才能尋找到生命的閃光
兩個渺小生命詮釋了生死之交,為它們揪心被它們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