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一發巨大的啞炮」,這是英國《衛報》對2012年芬蘭科幻片《鋼鐵蒼穹》的評語:雖然不糟糕,但也並不如預告片和前期宣傳中大家所期望的那麼好。一些評論家則直接說,海報上那句氣勢恢宏的口號「1945年,納粹逃到了月球;2018年,他們要回來了」,完全沒有被展現出來。


在《鋼鐵蒼穹》之後,北歐電影人又嘗試了喜劇片《翻窗戶消失的百歲老人》,但似乎也並沒有太大的改善。北歐人是真的缺乏幽默細胞嗎?還是說,我們之所以不能理解這些「又黑又冷」的笑話,只是因為沒有找到其中的梗?


二戰後,殘餘的納粹掌握了反重力技術,將一支秘密研究部隊送到月球背面開闢了軍事基地,希望在月球上建立新的帝國並殺回地球。同時,美國總統為了贏得競選,再次啟動了登月計劃,把第一位黑人宇航員送上了月球。與地球隔絕了70年的納粹軍隊把宇航員的智能手機當作是啟動飛船的重要配件,並派了一支小分隊前往地球收集更多的手機。在一場混亂的鬧劇後,月球背面的納粹基地被地球聯軍摧毀,而在聯合國,獲悉勝利消息的各國代表又恢復了互掐的日常。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納粹在月球背面建立的秘密基地


這是2012年芬蘭出品科幻片《鋼鐵蒼穹》的劇情,這部片子上映時被定位為喜劇片,但最初幾分鐘的新奇過後,電影評論界似乎並不買賬:

如果這部喜劇片里有些笑話,倒還是不錯的,但問題就是你找不到笑點。


核彈對決的高潮還沒來,笑點就沒了。


這種絮絮叨叨的敘事風格不斷提醒你,這部片子是由一群沒什麼幽默感的人拍的。


從設定到情節,《鋼鐵蒼穹》充滿了「反類型片」和「超現實主義」色彩,讓很多想去電影院看一場熱鬧喜劇的人被糊了一臉黑到底的幽默。《鋼鐵蒼穹》並不是北歐式幽默遭遇尷尬的唯一例子,對許多人來說,我們印象中的北歐式幽默——或者說整個北歐文化——基本上可以用「又冷又黑」來形容。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儘管有絢麗的極光和宜家淡色的極簡風格,北歐在我們的印象中常常是被淹沒在一片漆黑中。自從2009年犯罪片《龍紋身的女孩》在全球影院收穫了超過600萬人次的觀影量後,嚴寒、壓抑和性冷淡似乎成為了北歐出品的典型標誌。其他作品如丹麥連續劇《謀殺》、政治懸疑劇《權力的堡壘》、改編自瑞典小說的《維蘭德》、劇情片《狩獵》等,要麼畫面被調成厚重的暗色系,要麼講述了讓人感到壓抑和沮喪的主題。因此當這樣一些人開始講笑話時,結果往往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


例如納粹科學家試圖用手機帶動整艘飛船,剛啟動就因為手機沒電而熄火;或者在納粹種族理論的「指導」下,把黑人宇航員生生漂成了白人;還有對《元首的憤怒》經典片段的模仿,以及本該墜毀的和平號空間站變身太空戰艦。這些笑點不難發現,但和故事情節結合起來,就變成了讓人嘴角抽搐的暗黑幽默槽點。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納粹打算用來帶動飛船的手機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被「漂白」的黑人宇航員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地球聯軍的反擊


一位在芬蘭觀影的觀眾評論說,最大的笑點出現在地球聯軍將要反攻地球時,美國總統問還有哪家的飛船沒有裝載武器,只有默不作聲的芬蘭大使小心翼翼地舉了手,當時電影院里全場大笑,還有人鼓掌。但這明顯是個只能在芬蘭講的笑話,換到其他國家,大概就不會出現這樣的效果了。


在《鋼鐵蒼穹》中,我們能看到導演在試圖營造喜劇的氛圍,但北歐式幽默的尷尬就在於,製片人這種對盎格魯-撒克遜文化中冷幽默的喜好只是一種來自北歐的「單戀」,而許多深受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影響的觀眾卻並沒有對這種「單方面示好」表現出熱烈的回應。瑞典知名製片公司Yellowbird Productions的創意總監Berna Levin則坦言,喜劇題材對北歐人來說,就像是一個「很難磕開的堅果」


劇情片的產量不錯,因為許多人認為北歐人常常緊張不安,有些心理扭曲或者很叛逆;但我們就是做不好喜劇,在可預見的未來,我想也不會有什麼大的變化。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漫畫《芬蘭式噩夢》中的主角Matti


如果說是因為天氣太冷夜晚太長,把人們大笑的衝動都冰封在了心裡,那為什麼同樣在北方的俄羅斯會誕生一手伏特加一手獵槍的「戰鬥的民族」,而大西洋那一邊的加拿大人民會樂呵呵地坐在橡木小屋裡吃著煎餅蘸楓糖漿?北歐的這種又黑又冷的性子到底從哪兒來?


是不是因為我們不能理解其中的梗,或者說,我們的笑點與北歐人民的笑點完美錯開?也許我們可以從許多年前的維京人身上尋找答案。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愛爾蘭科克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Cork)創建了目前最詳盡的網上維京資料庫,給我們展示了一些維京人獨特的愛好,其中之一就是昵稱。挪威的一位統治者名字叫伊斯坦?放屁(Eystein Fart),還有Tóra?苔蘚脖子(Tóra Moss-Neck)這樣的名字。而這類風格的黑色幽默也出現在了史詩《尼伯龍根之歌》(Brennu-Njáls Saga)中:


故事的主人公去一個逃犯的家裡調查,結果被人將長矛戳進了肚子。當朋友問起他逃犯是否在家時,他說:「人在不在我不清楚,但他的長矛絕對在家。」


長期生活在寒冷黑暗又孤獨的北方,也許就會將激烈的情緒用更加極端的方式表現出來,要麼是極致的瘋狂,例如《維京人》,要麼是極致的嚴肅,例如《鋼鐵蒼穹》。一位冰島導演說,維京人對殺戮的理解與現代人不太一樣,「頭顱被一刀砍落,肢體四分五裂,這有時候能營造出一種奇怪的喜劇效果。」另一位導演則表示,喜劇片本來就不需要所有人都能找到笑點,「有時候,觀眾不笑這事本身就很好玩。」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另有一種頗有年頭的說法,斯堪的納維亞的幽默與笑無關。芬蘭製片人Johanna Karppinen認為,至少芬蘭文化更傾向于謙卑和緘默:


我們就是不喜歡大笑。


在這個問題上,2013年上映的瑞典喜劇片《翻窗戶消失的百歲老人》算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電影改編自2009年的同名小說,題目就完美概括了故事情節:即將度過自己百歲生日的老人Allan突然決定從養老院的窗戶翻出去,踏上了一段「說走就走」的旅程。當公交車站的售票員問他去哪兒時,老人說:「隨便哪兒都行。」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翻窗離家出走的Allan


說是喜劇片,《翻窗戶消失的百歲老人》卻很少有能讓人捧腹大笑的橋段。隨著影片的進行,Allan對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混亂越來越沒有興緻,一些影評人說,觀眾可能也會受到影響,出現類似的反應,尤其是當他們找不到影片中的笑點時。

又黑又冷的《鋼鐵蒼穹》,是啞炮還是非典型幽默



一段說走就走的旅程


每個人都有幽默感,北歐人民也是如此,只不過他們的表達方式和理解方式與其他地區的人略有不同。對北歐人民來說,起鬨是一項非常難以掌握的技能,瑞典喜劇演員Thomas Oredsson就曾說:


我們不喜歡出頭,只想靜靜地躲在人群中。在內心裡,我們都是些小農夫,不想和陌生人說話。


在這種文化氛圍下,大多數北歐式幽默並不是單純的搞笑,而是在嘲諷自己的過程中盡量避免尷尬。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北歐式幽默——尤其以丹麥為例——常常以一種含糊的方式呈現出來,或者是委婉的笑話,或者是前後矛盾的評論,例如當聽到一個人說「很不錯」時,他的意思多半是「糟透了」。


這樣的幽默方式被英國人發揚光大,並為世界所熟知,但它最早卻是來自於遙遠的北方。當維京海盜入侵英倫三島後,伴隨而來的不僅是劫掠,還有文化和貿易往來,在常年的共同生活中,北歐文化不僅給盎格魯-撒克遜人帶來了語言和文字,還有生活習慣和思考方式,從某種意義上說,黑色幽默的源頭就在北歐。但也有觀點認為,英倫幽默在維京人入侵後一千多年的發展中,同時還受到許多其他來自南方的文化影響,相比之下,北歐式幽默保留了更多孤獨和沉默,來得更黑更冷。


北歐從來都不是個缺乏幽默感的世界,這種讓人有些get不到梗的幽默方式誕生於寒冷的大陸,就像大家印象中的維京頭盔一樣,成為了這些北方民族獨特的文化標誌。無論其他地區的人們對北歐式幽默有著怎樣的刻板觀點,北歐人自己還是很享受那些含蓄內斂又常常模糊不清的笑話,並且把它看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儘管在全球範圍內票房不盡如人意,但這並不影響北歐人盡情享受《鋼鐵蒼穹》中的「非典型幽默」。正如一位冰島導演所說:


(這些笑話)很簡單,也很有人文氣息。……我們必須得拿自己的不幸來開玩笑,不然就活不下去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存在日報 的精彩文章:

急死人啦!樹懶為什麼這麼慢吞吞?
從太空回來後,80%的宇航員近視了
克林貢語速成旅遊手冊
節約水資源的新姿勢:讓農作物正常生長的同時少澆水
都是套路?短篇科幻小說標題最常出現的十個詞

TAG:不存在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鬼子出動飛機炸何仙姑廟 炸彈扔下來變啞炮
二汪在炮仗中玩耍,沒想到踩到一隻啞炮炸響,嚇得連忙藏起來
摩拜和由你打響共享單車「併購第一炮」?好吧,是「啞炮」
為什麼八卦王文春炮在聲優界變啞炮?
一座寺廟日軍轟了十幾炮,全部是啞炮,嚇著趕緊下跪
孫子給爺爺放了顆啞炮,而他只放了兩箭,竟然大獲成功
緊要關頭,特朗普強硬督戰,結果放一個「大啞炮」
高速導彈打穿漁船不炸是啞炮?鐵皮船不夠力觸發引信
《歡樂喜劇人》拍成電影,馮小剛這次會是啞炮嗎?
日軍轟炸神廟,連續幾十個啞炮,嚇著趕緊下跪認錯
他七次KO中國人 將天山巨炮打成啞炮 薄福凡劉大成等在菜單上
蘋果iPhone SE二代曝光 小屏神器或成啞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