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食源性疾病五要訣
食源性疾病已經成為我國頭號食品安全問題。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收到食物中毒暴發報告為600~800起,發病2~3萬例,死亡百餘例。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預防食源性疾病。
對於如何預防食源性疾病,國際上最有效、最簡單易學的預防措施就是五句話:
1
保持清潔
「餐前便後要洗手」,除此之外,在做飯之前和過程中也需要注意洗手,尤其是生熟食品交替處理的過程中。廚房用具要保持清潔,比如碗筷、刀具、案板和抹布的衛生要特別注意,不要讓其成為污染源。廚房和儲存食物的地方要注意防蟲防鼠。
2
生熟分開
這裡的「熟」指的是切完了直接吃的食物,如涼拌黃瓜、醬牛肉;「生」是指切完了還須經過加熱處理的。生熟分開就是要避免「生」食上可能攜帶的細菌染到「熟」食上,引發食源性疾病。這裡的分開不僅僅是指它們不要接觸,也表示它們所用的案板、刀具、器皿也應當分開。
3
燒熟煮透
大家吃飯很講究口味口感,很多菜要求爆炒來獲得嫩滑的口感,但這也給了致病菌存活的機會,尤其是肉蛋奶等高蛋白特別容易受到致病菌污染。還有些人喜歡生食,特別容易感染寄生蟲。燒熟煮透的一般原則是煮開10~15分鐘,如果是一大塊肉,比如整隻雞,時間還需要長一點。
4
保持安全溫度
絕大多數致病菌生物喜歡室溫環境,高於70℃或低於5℃它們就難以存活。對於一般家庭,食物保存70℃以上不太現實,因此要儘快讓食物冷卻並放入冰箱冷藏,而冰箱里取出的食物也需要徹底加熱再吃才保險。
5
好的水和食材
要想食物安全,首先原料要安全。比如要用清潔的自來水沖洗果蔬,購買的食材要新鮮,不要一次買太多食品,過了保質期的食品最好不吃。






TAG:健康指南雜誌 |
※食源性疾病是頭號食品安全隱患
※不可忽視的食源性疾病——阪崎腸桿菌
※通缉令:要密切留意这五大食源性致病菌!
※「食源性疾病預防控制研究創新團隊」落戶深圳
※雲南食源性疾病發病率高 專家: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很重要
※關注食源性疾病:隱藏的健康威脅沙門氏菌
※天然病毒或能消除食源性細菌
※食品安全回歸自然:天然病毒或能消除食源性細菌
※10月健康提示發布:雙節謹防食源性疾病和流感
※這家上過天天向上,估值3個億的網紅餐廳,最終卻被小小的食源性病菌擊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