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時宜」的思考:《逆流而上的魚》
關注中子星優財,讓你的資產快速增值
推薦理由:承續與新變的社會命題
推薦星級:
北京暴雨如注,暑熱全消。
清涼天里,靜下心來讀本小書,潘光旦先生的文集合編《逆流而上的魚》。
潘光旦先生是學貫中西的社會學家,在性心理學、社會思想史、家庭制度、優生學、人才學、家譜學、民族歷史、教育思想等眾多領域造詣深厚,著述宏富。從1952年起在中央民族大學從事少數民族歷史研究,直至1967年含冤離世。
潘光旦先生畢業於清華大學,1926-1952年曾先後兼任清華大學及西南聯大教務長、社會系主任以及清華大學圖書館館長等職。清華百年歷史上,與葉企孫、陳寅恪、梅貽琦並稱四大哲人。
「逆流而上的魚」,出自潘光旦先生1927發表的《學問與潮流》一文。
文中講到,「看出潮流的方向目的,遇到方向不大正直,目的不大光明的潮流,便知竭力掙扎,不肯輕放一著的,畢竟是少數有見識的人。他們好比山澗里的魚,和潮流有相當的關係,卻不會捲入漩渦,演沒頂的慘劇」。
這些「少數有見識的人」就是學者。學者面對種種獲得浩大聲勢甚至歷久不變的所謂「潮流」,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知道趨避取捨,「做一個時代潮流主動的引導者、選擇者,卻不做只是被動的順應者」。
潘光旦先生於時代變革之際,提出了承續與新變的命題。《逆流而上的魚》收錄了探討中國社會問題的長短評文章,分為「怎樣面對時代潮流」、「婚姻與家庭」、「婦女與兒童」、「民族健康與文化傳統」四輯。
時至今日,這些社會問題仍然常問常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比如,潘光旦先生強調婦女優先考慮家庭責任,有餘力之後再從事社會工作,對於這一點,我們在子女教養荒蕪、婦女工作家務雙重負擔的事實同時出現之後才深刻地感受到其合理性的一面。
優生與節育:優生學與生育節制絕不是一回事,不宜混為一談;就生育節制流行的歷史而論,它的優生的功績抵不過它的反優生的罪過。
兒童教育:兒童不屬於任何人,任何團體,兒童屬於自己。家庭、社會、國家對於兒童的生、養、教、衛各有其不能旁貸的責任。責任最大、效能最高的一種是母親。親職之職也是職業。
老人贍養:主張老人由子女輪流供養,既要有「經濟之養」還要有更重要的「情緒之養」。
「時代潮流里的事物未必儘是,社會遺傳里的事物也未必盡非。」潘光旦先生以逆乎固有思維的全新視角,啟發我們的重新思考和審視。
閱讀潘光旦,意義也許就這裡。
本文系中子星原創文章
如需轉載請後台留言

TAG:中子星優財 |
※不合時宜的故吧
※不合時宜的美味
※不合時宜的發笑也是痴呆的前兆
※文人墨客的「不合時宜」
※靶點:即使不合時宜,也要有自己的情懷
※是時候進行一場合乎時宜的大換新,還等什麼,果斷撲上去啊!
※經典油畫中的人物裸體,是否「不合時宜」?
※想起上輩子的那些飯局,以及自己的不合時宜
※印度丨混亂世界裡,做不合時宜的理想主義者。
※這個夏天,不合時宜的純愛
※最炫酷的電視裝修方案合輯,背景牆早就不合時宜了!
※在楊絳忌日,說幾句不合時宜的話
※最合時宜的喝茶方式 你喝對時間了嗎?
※每張集體照上,都有一個「不合時宜」的人
※「典範選舉」已有不合時宜之處
※這可能是最不合時宜的自拍
※你都說過哪些不合時宜的大實話?
※你說過哪些不合時宜的大實話?
※劉文展舉報補課,一次不合時宜的自我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