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道教修鍊入靜的幾種方法

道教修鍊入靜的幾種方法

道教修鍊入靜的幾種方法

道教修鍊入靜的幾種方法


道教修鍊最講一個 「靜」字,靜字貫穿修鍊之始終。築基煉己講「靜」,煉精化炁講「靜」,鍊氣化神講「靜」。道教認為,人不能妙合大道的原因,是因人有妄心,晝夜隨起隨滅, 而入靜為修鍊之起點,其目的是煉妄心返正心,以至與道合真。《元始天尊說升天得道真經》云:「古今常存,總持靜念。」即謂修鍊主靜第一。修鍊中先要身靜, 身靜則心靜。身心兩靜,才容易入靜。 入靜後的功態與驗證。初步靜坐,能達到悟心常明,一念即起時以慧心除之,只覺周身唯一心靈而已,才算入靜。反之,靜坐後,一念即起,一念又來,而不能以正 念慧心除之者,便不算入靜。入靜後,呼吸均勻,周身舒暢,口內常有甘津,即是佳效。入靜後的時間隨各人功力所定或長或短,但初步靜坐應以一小時為度,若時 間太短,恐難見效。


總之,入靜後首要牢拴意馬,真清真靜。此外,選擇環境幽雅的地方煉功,也易於入靜。俞琰說: 「入靜室也,其中不著他物,唯設一香一燈一幾一榻而已,坐處不欲太明,太明則傷魂,不欲太暗,太暗則傷魄。……然靜室亦不拘以山林,或在墨中,或居道鄉, 但得所託,無往不可」(《周易參同契發揮》)。從現今人們生活的情況來看,各人的環境不同,故不能一概追求外界條件,只要心靜理明,處處都能入靜煉功。


道教修鍊有很多入靜的方法,現介紹幾種入靜的方法,以求救於同道。


1

守丹田入靜法


丹田有上中下之分,上丹田為兩眉之間,即祖竅,中丹田即黃庭,下丹田即臍中 (道教也有種說法認為臍下三寸為下丹田)。守丹田入靜法,是道教修鍊中的常行法。因道教丹法傳授不同,所以煉功時守法不一,有的以守祖竅入靜,有的以守黃 庭入靜,有的以守臍中入靜觀此三種守法,唯守中丹田有利無弊。守上下二丹田者各有利弊。守上丹田入靜者,利在集中意念,而弊在初學煉功者不能靈活掌握,執 守此處,易頭昏腦脹,導致虛火上炎,守下丹田者,利在呼吸歸源,真息往來,而弊在初學煉功者不能呼吸自然,易發生胸悶等不舒之感。唯守中丹田者為妙,心平 氣和,自無上下二田之患。


守中丹田具體入靜法:過去道觀修鍊者,打坐時每人都要備一蒲團,而現在蒲團不易得,一般靜坐在床上或椅子上 均可,靜坐前隨便活動一下,利在暢通氣血。入靜時兩腿自然合盤,左腳向內,右腳向外,雙手自然合攏,並端坐凝神內視,兩眼微閉,留一線之光,舌抵上齶,牙 齒相合,意守黃庭,似有意,似無意,綿綿不斷。雜念若起,我即以神光默之,豎起眉毛,剛志修靜,自能斷除妄念,進入功態。


2


默字入靜法

過去有修道者為清除雜念,往往默念一些有利煉功入靜的字或詞句,由此念決的意念與呼吸融為一體。默字可以使渙散的意識集中起來,常以默念為主。比如靜坐 後,在腦海里存想一「靜」字或「清靜」等字,存想的字句由煉功者自定,一般應在九個字範圍內。此外,也有入靜前念誦道經的。念誦道經前可先焚香,以渲染氣 氛。以坐默誦為好,念誦的次數由各人自定,以達入靜為目的。


3


默運入靜法


默運,即運氣。面向南,兩腿平放於床上, 兩手自然搭於膝上,眼微閉,視線直觀腳尖,以逆呼吸法運氣 (即吸氣時收腹,呼氣時鼓腹),吸氣與呼氣時均要細而長。先存想氣機從腳心升至會陰至尾閭及夾脊又至玉枕上升至泥丸,從泥丸經明堂至黃庭而達下丹田。如此 循環運氣三次畢,微存真息,意守丹田進入功態。


以上入靜法,對於初學煉功者來說是有一定幫助的,煉功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選用一法, 經常練習自可獲益,但久習煉功者不必拘泥以上諸法。性要悟,命要傳。功夫較深的修士入靜時默守玄竅片刻,思想集中,真息自能歸源,即可入靜 (這裡要有真師傳授,古有無師不度之說),其能否入靜及入靜時間的長短,視各人功力而定。此外,功夫高深的修士入靜時用無為法,即什麼都不守,直入虛靈。 初學煉功者,因功力淺,雜念不易根除,所以,選用以上諸法中的一種,久久行持,則會有直趨入靜功態乃至大靜的境地。

道教修鍊入靜的幾種方法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疆道教中心 的精彩文章:

每個人家裡的神仙,你知道嗎?
皈依道經師三寶,生命的安止之處
道教入門知識系列,小白學道記
中國寺廟道觀數量大起底,最愛修廟的省份你猜到了嗎
道教的神仙崇拜從何而來

TAG:新疆道教中心 |

您可能感興趣

修道者清除雜念、修鍊入靜的幾種方法!
假日結束,必學的幾種道教修鍊入靜方法,快速恢復狀態
丹道入靜三法
入靜的10種方法
修鍊內功第一關:入靜法
入靜,是修鍊內丹功法的第一關
入靜理法深析
修鍊探索:九大入靜層次
道家,打坐入靜要領
丹道點竅:日常生活中的入靜止念之法
日常生活入靜止念之法
道家,打坐入靜要領!
昏沉和入定、入靜的區別
靜坐不能入靜的原因?
胎息是煉功高度入靜時的一種特殊呼吸狀態
入靜難,難入靜
兼聽則明-入靜理法深析
入靜後有「十六觸」的主觀感受?如何防止入魔!
練功入靜與睡眠和覺醒的主要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