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從善以美好生活——道教對人們生活的啟示

從善以美好生活——道教對人們生活的啟示

從善以美好生活——道教對人們生活的啟示



道教是根植於中華沃土的宗教,它宗本於太上老子,立教於東漢張道陵天師,若只從張道陵天師立教算起,至今也已有近兩千年的歷史。

道教,顧名思義就是以「道」立教。在道教看來,「道」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它無處不有,無時不在。南華真人說:目擊道存。具體來說,「道」就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道教經典《西升經·在道章》就指出:「人在道中,道在人中;魚在水中,水在魚中;道去人死,水乾魚終。」認為人不離道,道不遠人,道就在我們的生命和生活中,是不可以須臾而離的。人不能失去道,就像魚不能失去水一樣。因此,道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有著密切聯繫,是人在現實生活中生存發展的根基,是世人美好的精神家園。由道而演教,道教的許多教義學說,不僅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而且能對我們現實的生活以重要啟示,從而利益於人的生存與發展,利益於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當代著名學者卿希泰教授曾說:道教文化並不是一種遠離塵世、與世隔絕、和現代生活沒有關係的文化,恰恰相反,它的許多思想對當前的現實生活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有的甚至還可以說是一種匡救時弊的救世良方,對於社會主義的兩個文明建設也很有參考價值。


從善以美好生活


道教自古以來就有「眾善奉行」的修行追求,要求對人對物都要有慈愛之心。

所謂善,《道德經》中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靈寶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則強調:不殺不害,不嫉不妒,不淫不盜,不貪不欲,不憎不恨,言無華綺,口無惡聲,齊同慈愛。《太上感應篇》則概之曰:是道則進,非道則退;不履邪徑,不欺暗室;積德累功,慈心於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懷幼;昆蟲草木,猶不可傷。宜憫人之凶,樂人之善,濟人之急,救人之危。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長,遏惡揚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寵若驚,施恩不求報,與人不追悔。

從善以美好生活——道教對人們生活的啟示



道教認為,行善積德是修道成仙不可缺少的前提。《老子想爾注》中說:欲求長生者,「百行當修,萬善當著」。葛洪《抱朴子內篇·對俗》講到:「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當立千二百善。」《悟真篇》指出:「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均齊物我等親冤,始合神仙本願。」《張三丰先生全集·大道論》說:「不拘貴賤賢愚,老衰少壯,只要素行陰德,仁慈悲憫,忠孝信誠,全於人道,仙道自然不遠也。」每一個人,若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就可以全人道而致仙道,積道德而成神仙。


首先,要躬行孝道,盡忠報國。「百善孝為先」,孝敬父母,是千百年來中國社會維繫家庭關係的基本道德準則。忠則是孝的擴充。忠孝思想是中國傳統倫理的核心內容。道教認為,學道之人也必須力行忠孝,這是學道的基礎。《太平經》明確提出:「天下之事,孝忠誠信為大。」葛洪《抱朴子內篇·對俗》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虛皇天尊初真十戒文》說:「仙經萬卷,忠孝為先。」《凈明忠孝全書》卷二說:「萬物之中,惟人最貴,不忠不孝,不如豺狼螻蟻乎?」可見,道教十分強調忠孝在引人向善中的重要性。教人要尊敬父母師長,敬老懷幼,並把二十四孝刻石於宮觀中,提醒世人要盡孝善待父母,傳揚中華傳統美德,使社會和人生更加美好。道教認為,要以孝於父母、忠於國家為基礎以至大忠大孝,也就是要大慈大愛,道經中說: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體皆愛。欺心不正則無從言忠,忠就是要忠於自己的良心,忠於自己的心君;孝就是要孝敬自己的父母,並以此愛心去愛自己的親人,愛所有的人,最終達到慈愛一切。

從善以美好生活——道教對人們生活的啟示



第二,為人學道要誠信為本。誠信是我們的傳統美德,是修身、立業應遵循的重要原則和道德規範。「誠」即真實無妄,其最基本的含義是誠於己,即對得起自己的良好。立身立業,只有做到「誠」,才能有所「成」。「信」即守信用、講信譽。道教認為,大道始末,以信為歸結。成語則有「言而有信」,「一諾千金」之名句。誠信就是要不欺詐不妄言。道教歷來強調,誠信既是學道修道的基礎,也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太平經》要求人們「內外為一,動作言順,無失誠信」。《老子想爾注》說:「人當常相教為善,有誠信。」系天師張魯在漢中教導道民要「誠信不欺詐」。如果人人都能講誠守信,這樣社會就會太平,人與人之間就能和睦相處。


第三,存好心莫誹謗嫉妒他人。人往往最容易以我為主,也最容易對他人產生嫉妒之心,更容易出於各種原因妄自誹謗他人,這是人性最容易由淳善走向不善的開始,由此發展下去則會生出仇恨之心,使人走向邪惡。因為誹謗、嫉妒都是不光明的做法,為此,道教在其戒律中特彆強調不嫉不妒,不憎不恨,要樂人之善,成人之美,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見、不自是、不自矜、不自伐,修齋正心,以清靜心而弘大願。

從善以美好生活——道教對人們生活的啟示


第四,要有慈愛之心,慈心於一切。中國民間有很多救人救物得善應的故事。道教神仙藥王孫思邈,不僅醫道濟世救人,並施慈心於動物。道教經典《度人經》有一句口號:「仙道貴生,無量度人。」要求道教信徒不僅要「度己」,而且要擔負起「度人」的社會責任。「度人」的內容很廣泛,統而言之是要行善積德,濟世利人,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他人,要為社會多做貢獻。《道德經》說:「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為什麼幫助別人的同時自己也得到了完善呢?首先,助人者,人亦助之。其次,做了好事,心情舒暢,沒有煩惱,做起事來得心應手,事業會越來越發達。


第五,要積善以立仙基。《道德經》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西升經》說:積善善氣至,積惡惡氣至。積善神明輔成,天道猶佑於善人。《太上感應篇》說:所謂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祿隨之,眾邪遠之,神靈衛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夫心起於善,善雖未為,而吉神已隨之。或心起於惡,惡雖未為,而凶神已隨之。其有曾行惡事,後自改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久久必獲吉慶,所謂轉禍為福也。也就是說,積善行善才能獲得吉慶,才能得神靈的護佑,才有希望修鍊成仙,功德成神。


在現代社會中行善積善就是要關愛生命,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環境。(節選自中國宗教2009年10期《美好生活智慧生命━━道教對人們生活的啟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泰山碧霞祠 的精彩文章:

道教無極與太極的由來
如何修鍊出強大的氣場
千金難買 的《修心古訓》
觀音菩薩與慈航道人
碧霞祠《道門常識》 碧霞元君信仰的發源

TAG:泰山碧霞祠 |

您可能感興趣

從和以快樂生活——道教對人們生活的啟示
從靜以安寧生活——道教對人們生活的啟示
道教生活態度對現代人的啟迪
實拍窮國人們的生活,生活雖不易但樂在其中
他們生活怪異,至今保留食人的習俗以求永生
大選對美國人性生活的影響
人生過的是心情,生活活的是心態
別人的生活,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
我對生命悲觀 ,但不厭倦生活
你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對待生活的態度
窮人的生活
熱愛生活才能發現生活中的小美好
把握生活,欣賞生活的美
KTV美女的生活寫照,是生活的艱辛還是其他?
漫說現實生活中發生的詭事之人體自然
《生活三部曲》:美好的生活就是你自己選擇的生活
生活就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
人的一生,就是在懷著激情生活
這裡是野生動物們的天堂,但人們的生活卻令人堪憂!